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进口蓝膜平板集热器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是让阳光透过盖板照射在表面涂有高太阳能吸收率涂层的吸热板上,吸热板吸收太阳能辐射能量后温度升高,将热量传递给集热器内介质,使介质温度升高,作为热载体输出有用能量。
山东龙普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2022-02-25
高性能大直径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产业化技术
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磁致伸缩应变比压电陶瓷大4倍以上,而且能量密度比压电陶瓷大10倍以上,但其杨氏仅为压电陶瓷的1/3左右。美国将其列为战略性功能材料,并对我国实行禁运。传统制备技术主要有布里吉曼法(Bridgman法,即下拉法)、丘克拉尔斯基法(Czochralski法,即直拉法)和浮区区熔法(Float Zone法)。上述三种制备GMM工艺都存在共同缺陷:1.生产效率很低,生长一件Æ18´150mm定向凝固GMM需要48-168h;2.生产GMM工序很长,需要合金熔炼、晶体生长、热处理等工序,生产成本高,设备投资大,3.生产GMM成品率只有15-30%。 本项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步法工艺和设备生产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与传统工艺相比较主要有如下优点:1.质量好、高性能。因一步法工艺是将合金熔炼、晶体生长、热处理三道工序集中于一台设备完成,故减少了过程污染,杂质和氧含量低,合金成分控制准确,提高了材料的性能和产品的一致性;2.效率高、成本低。一步法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操作简单,人为因素少,故产品的合格率高(达80%);单炉产能达5-10公斤,每天可以生产2-3炉,生产效率比传统工艺提高了100-150倍,成本大大降低;3.易于制备大直径(Æ70mm以上)棒材。一旦形成规模生产,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在低频、大功率换能器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此外,可广泛应用到机械、电子、石油、纺织、航天、农业等其他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新型功能材料,是许多高技术的物质基础,被誉为是21世纪的战略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斜拉索锚固区磁致伸缩导波检测系统
一种斜拉索锚固区磁致伸缩导波检测系统,USB 信号发生采集单元产生的正弦信号依次通过门控单元、功率放大器到达激励单元,激励单元在斜拉索中产生弹性波和磁场,弹性波通过磁场向外传播;接收单元接收来自激励单元的弹性波,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依次通过信号预处理单元、程控放大滤波单元、USB 信号发生采集单元到达计算机,计算机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显示,得到锚固区的检测结果。本发明实现对斜拉索锚固区的快速检测,检测时无需中断交通,可用于斜拉桥的日常检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磁致伸缩导波的检测传感器、检测系统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致伸缩导波的检测传感器,包括:中 空壳体,其中心同轴套接有贯穿该中空壳体两端的导杆;环形磁铁, 其内置于壳体中并同轴套装在导杆上,其通过磁铁定位塞轴向固定; 箱体,其固定设置于导杆一端上并通过压紧螺母轴向定位于壳体外, 激励插头和接收插头固定安装在该箱体上;以及套接有激励线圈和接 收线圈的线圈骨架,其中线圈骨架固定在所述导杆的位于壳体外的另 一端上,激励线圈和接收线圈依次套在线圈骨架外周并分别与激励插 头和接收插头电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包括上述检测传感器的系统及 其应用。本发明只需要线圈骨架以及激励接收线圈部位伸入换热管内 即可完成对整根换热管的检测,极大程度的减小了需要清洗的区域, 提高了换热管的检测效率,检测精度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基于内吗啡肽 2 和 NPFF 受体拮抗剂 RF9 的分叉型杂交肽 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疼痛在临床医学治疗和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 义。目前,临床最广泛应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常伴随一些副作用,如 镇痛耐受、便秘和成瘾等,从而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研究 和开发低副作用的高效镇痛新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在保持阿片药物镇痛活性的同时有效减少其副作用的 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一、以其母体为模板,通过化学修饰来筛选出 受体选择性较高和具有优势构象的类似物,从而达到保持较高生物活
兰州大学 2021-04-14
超高纯氨中痕量水检测方法
超高纯氨是LED行业、微电子行业中重要的原料气体,主要应用于金属有机化学淀积法(MOCVD)制造外延芯片或氮化硅薄膜。过量的水分会严重影响工艺产率和产品质量。氨气中痕量水分析是气体分析领域的难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可以稳定、准确测量超高纯氨气中痕量水的方法只有光腔衰荡法、红外光谱吸收法和热分解露点法。国标中已将热分解露点法列为检测高纯氨气中痕量水分的方法,但国内目前采用该种测定方法的单位为零,而且对热分解露点法的研究也鲜有报道。本技术主要通过改进热分解露点法可以稳定、准确、快速的测量超高纯氨气中痕量水分。本技术主要设计、制作出气密性良好的超高纯氨进样器、氨分解反应槽、热分解露点装置。制作了氨分解催化剂d并考察了分解槽温度、气体流速对所选用的四种氨分解催化剂在测试中的水分基线的影响及分解槽温度、气体流量对氨分解率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合的氨分解催化剂d用以测量超高纯氨中痕量水。采用热分解露点装置分析高纯氮气中痕量水、超高纯氨气中痕量水,并用配有氦离子放电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检测超高纯氨中的痕量氧,折算出超高纯氨中痕量水。与光腔衰荡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测试结果的比对分析证明热分解露点法测试值准确度较高,成本低,可用以分析超高纯氨气中痕量水分,最低检测限约80ppb。考查了氨分解温度、气体流量对高纯氨中痕量水分析的影响,从而确定热分解露点装置最佳工作条件。考查了变压置换、变流置换对缩短测试时间的影响,采用新的置换方式的测试时间是只平速吹扫所用时间的一半。比对了不同冷源的精密露点仪通过热分解露点装置测试高纯氮气、高纯氢气、超高纯氨气的检测限,制冷机为冷源的精密露点仪检测限最低。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3%啶虫脒微乳剂、水乳剂
目前啶虫脒常用剂型是乳油和可湿性粉剂,3%啶虫脒微乳剂克服了乳油和可湿性粉剂各自存在的缺点,具有微乳剂的一系列特点,节省溶剂、降低生产成本、加工方便,是一种新型制剂品种,(2001年底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啶虫脒原药的合成技术近1~2年国外知识产权保护期将到,该微乳剂和水乳剂品种很快即可推出。
南开大学 2021-04-10
冷却水自动加药控制装置
循环水中缓蚀阻垢剂的加药量由以下公式决定: 投加量(kg/h)=投加浓度×总补充水量(m3/天)/ K(浓缩倍数)×1000。根据这个原理,对数据采集量电导率、补水流量和总磷等参数进行优化决策,调整到适合的加药量,使系统中的药剂浓度在控制范围内。这种控制效果,在同类控制系统中是比较先进的。在PH5-9的范围内,电导率和总溶固含量大致成线性关系。根据已确定的浓缩倍数,设定电导率的控制范围。在循环冷却水运行过程中,通过控制排污和补水,实现浓缩倍数基本保持不变,保证循环水系统运行稳定。正确选择pH测量点和投加点,采用先进的PID控制算法,达到循环水系统中的PH值自动控制。NJHL- A型循环冷却水自动加药控制系统是以智能仪表和计算机为核心,不仅操作方便,而且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NJHL-B型循环冷却水自动加药控制系统是以PLC可编程控制器和计算机为核心,性能和可靠性较高,价格略贵。 NJHL-A型和NJHL-B型能够适合于不同的场合以及不同用户的要求,在控制循环水腐蚀、结垢和菌藻的条件下,实现节省用水和用药的目的。计算机用于自动加药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管理。采用大型数据库软件软件,运行于Windows2000/Windows NT 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主要窗口有测量参数显示面、控制系统流程显示面、实时和历史曲线显示面、数据记录显示面、报警记录显示、水质数据人工输入显示面、报表和曲线打印面等,能够实现企业连网。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工业冷却水辅助制冷降温技术
项目简介 各种工业领域的冷却水目前大都循环利用,最终通过凉水池、凉水塔将热量散发到 大气之中。但是,冷却水在循环过程中会有蒸发损失,必须不断地补充新水,排出部分 旧水,以维持水量和盐分的平衡;此外,在夏季炎热潮湿天气下,凉水设施的散热作用 大打折扣,回用冷却水往往不能降低到工艺要求的温度,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生产。本技 术将空调制冷技术与蒸发散热技术相结合,用于冷却水的辅助降温,通过消耗少量的能 源,减少新水消耗和污水排放,保证设备寿命,提高产品产量、收益率和质量=。 性能
江苏大学 2021-04-14
家庭盥浴中水收集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水回收利用装置,尤其是一种家庭盥浴中水收集利用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盥浴中水冲厕的家庭盥浴中水收集利用装置,包括集水箱、排水管、沐浴中水排水管、沐浴单向阀、中水给水管、给水单向阀和给微型射流泵,所述集水箱的侧壁靠近顶部处设置有溢水孔,所述集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排水管与溢水孔连通;所述沐浴中水排水管的出口与集水箱相连通,并且沐浴中水排水管的进口高度高于出口高度,所述沐浴单向阀设置在沐浴中水排水管上并且其流向为朝向集水箱;所述中水给水管的进水口与集水箱相连通,所述给水单向阀设置在中水给水管上并且其流向为背向集水箱,所述给微型射流泵安装在中水给水管上。
四川大学 2016-09-2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3 44 45
  • ...
  • 251 2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