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水稻绿色生产效益亩增“双百“应用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由于种植成本逐年升高,粮价不稳定,近年出现了粮价下跌的情况,直接影响农户的种粮积极性。目前水稻产量提升潜力下降,农民使用氮肥过多,导致土壤变差或恶化,加上水稻中后期植株易早衰,光合作用减弱,单产提升空间小。人们普遍对水稻米质趋好的趋势,给优质大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种植水稻由“高产“向“优质高产“转变,这种市场需求也迫切要求开发提质、增产的水稻专用型肥料。 浙大团队研发了水稻绿色生产效益亩增“双百“应用技术。该项目利用新型天然生物质如植物源提取物小分子有机酸、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在水稻灌浆期促进水稻氮碳代谢,加快水稻碳水化合物运转,从而降低瘛谷率,提高水稻结实率和于粒重,最终达到增产。
浙江大学 2023-05-11
乳糖酶及低聚半乳糖生产技术
一、成果简介 低聚半乳糖是一类重要的益生元,能够选择性的促进肠道内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的增殖,抑制腐败菌和有害菌的繁殖,目前已作为一类重要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应用于各类食品生产中。牛奶中含有4.5%左右 的乳糖,不仅甜度低、溶解性差,而且还容易导致人饮用后腹泻、腹胀和腹痛等乳糖不耐症。据统计全世界普遍存在乳糖不耐症的问题,尤以亚洲人最为严重,85%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反应。采用β-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L-天冬酰胺酶生产及应用技术
一、成果简介 L-天冬酰胺酶又称L-天冬酰胺酰胺基水解酶,能够特异性的水解天冬酰胺生成L-天冬氨酸和 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在食品工业中,L-天冬酰胺酶可用作高效的食品添加剂,焙烤食品原料中含有的L-天冬酰胺与还原糖在高温烘焙过程中能够通过美拉德反应生成致癌物质丙 烯酰胺,L-天冬酰胺酶添加到焙烤食品原料中后能够将其中的L-天冬酰胺水解,从而减少焙烤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生成量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α-酮戊二酸技术
一、成果简介 α-酮戊二酸又称α-胶酮酸(2-氧代戊二酸或α-羰基戊二酸),是三羧酸循环(TCA)中重要的 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在生物体内参与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以及能量代谢,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有机合成、化妆品、饲料等行业。在食品领域,α-酮戊二酸与精氨酸等氨基酸复配, 能快速帮助运动员补充能量,可用于开发功能饮料。在医药行业,服用α-酮戊二酸能减轻肾病患者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高选择性吸附树脂生产及其应用技术
吸附树脂是一类多孔性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由于合成过程中单体、交联剂、致孔剂等结构的变化以及合成控制方法的不同,使得吸附树脂的孔结构可有目的的调控,可以适应很多方面的应用要求。 南开大学形成了可对吸附树脂的结构进行设计及合成高选择性吸附树脂生产的产业化技术和应用技术: 1.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及单体分离纯化产业化技术 在树脂骨架上引入特殊的功能基团,对天然植物中不同结构的有效成分具有高的吸附选择性。 用于黄酮类、生物碱类、皂甙类、内酯类、多酚类等提取
南开大学 2021-04-14
蜜渍豆生产加工及糖液真空恒温浓缩技术
一、成果简介 蜜渍豆又称糖纳豆,是把原料豆煮软,再用糖蜜渍而成的一种食品。它主要是加在冰激凌、雪糕等冷饮食品中,也可以直接食用或加在糕点、面包中食用。蜜渍豆最早来自日本,产品有蜜渍红豆、蜜渍绿豆、蜜渍白 豆、蜜渍芸豆等,采用日本先进的生产技艺加工而成,营养不流失,食用方便,不含糖精及任何防腐剂。蜜渍豆生产过程中,蜜渍工序是整个工艺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把煮熟的豆子浸泡在浓度为70°Brix的糖液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农用杀菌剂氟硅唑清洁生产技术
利用氯甲基二氯甲硅烷在低温下与溴氟苯、金属镁反应,制得双(4-氟苯基)甲基氯代甲基硅烷,再在极性溶剂中与1,24-三唑钠反应,制得氟硅唑。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此产品可用于内吸性杀菌,抑制甾醇脱甲基化,用于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真菌(如苹果黑星菌、白粉病菌、禾谷类的麦类核腔菌、壳针孢属菌、钩丝壳菌等,球座菌及甜菜上的各种病原菌,花生叶斑病)。三唑类杀菌剂破坏和阻止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有效,对卵菌无效,对梨黑星病有特效 项目特色: 利用氯甲基二氯甲硅烷在低温下与溴氟苯、金属镁反应,制得双(4-氟苯基)甲基氯代甲基硅烷,再在极性溶剂中与1,24-三唑钠反应,制得氟硅唑。采用自主创新的催化剂使反应可以采用较高沸点溶剂,不增加成本同时提高反应效率,省略了原有工艺的萃取水洗过程,直接得到理想的第一步中间体,生产过程中原有工艺的每吨5吨废水变为没有废水,成为清洁生产工艺。第一步收效达到90%以上。 原有工艺中粗产物需要高真空、高温、高塔板数的减压精馏得到含量在95%以上最终产品,改进工艺后由于合成效率大幅度提高,粗产品略作简单溶剂处理就达到95%以上的白色粉状固体。
南开大学 2022-08-11
间歇靛蓝生产工艺计算机优化控制技术
Ø 靛蓝是染色牛仔布的主要染料,每年全世界的靛蓝需求量达10万吨之多。靛蓝生产工艺主要以间歇法为主,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其中的碱熔反应工艺堪称间歇反应的经典,在一百多年历史中,即使到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化学品公司最后放弃该产品生产的时候,也没有能够用一种连续的生产工艺来代替它。目前全世界大概80%的靛蓝由中国生产,其中60~70%出自江苏泰丰公司。在2006年以前,几乎所有国内的靛蓝生产线都完全由人工操作完成,包括当时技术最先进的北京染料厂。2006年,理工大学210教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魔芋组织培养繁殖与试管魔芋生产技术
研发阶段/n针对魔芋生产存在的种芋繁殖系数低和病害严重的两个瓶颈问题,课题组以我国魔芋主栽种花魔芋和白魔芋为材料,系统地进行了魔芋组织培养外植体和愈伤组织类型对魔芋离体诱导和分化能力影响的研究。通过优化离体繁殖的各个环节,建立了"魔芋叶柄外植体-部分组织化愈伤组织-试管苗-叶柄切段扩繁-试管魔芋"高效繁殖体系,创新了魔芋高倍繁殖的技术途径,不仅使年繁殖系数达到50000倍以上,而且突出了试管芋便于运输保藏和栽培的优势。该研究立足生产实际,接触学科前沿,试验设计科学,技术手段先进,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微藻自养——异养结合生产生物柴油技术
1 成果简介原料油脂费用占生物柴油生产成本的 80%以上,目前原料油脂价格高居不下并不断上涨,制约了生物柴油产业化和商业化。国内外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棕榈油、地沟油等。它们与农业争地,与食品及饲料争原料,单位生物量的产油率低,生产周期长,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化肥和能源。 清华大学发明了微藻异养发酵生产生物柴油的新技术,其技术特征在于:通过对一种特别藻株特殊品系的筛选和代谢途径的改变,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710 strain 由光合自养转变为化能异养,细胞由绿变黄,生长繁殖更快,油脂含量提高 3~4 倍,达细胞干重的 61%以上。又将工业界成熟的发酵技术应用于高油脂异养微藻的生产,进一步提高发酵规模和细胞密度,现细胞发酵密度超过了 100 g/L,获取了大量异养干藻粉后提取油脂,经转酯化反应生成了高质量的生物柴油。 该技术的创新点: ( 1)发明了微藻异养发酵生产生物柴油新技术,打通了以糖、淀粉、有机废水、二氧化碳等为原料、工业自动化条件下高效生产生物柴油的新途径; ( 2)异养藻细胞发酵产量和油脂含量不断创造新高( 细胞干重 100 g/L,含油量 60%),提高了该技术工业化生产的经济性; ( 3)在发酵前引入利用 CO2和光合作用来减少糖或淀粉的消耗,降低成本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该技术获 3 项国家发明专利和 2007 年全国发明大会奖。2 应用说明与有实力的企业界合作,在工业化规模上进一步降低微藻发酵过程的成本,实现该技术的商业化运作。 主要生产原料为二氧化碳及以下 3 类之一:( 1) 甜高粱、甘蔗等糖质原料;( 2) 木薯、玉米等淀粉质原料;( 3) 含糖有机废水。 生产设备:微藻培养池、光生物反应器、工业发酵设备及厂房为主。 生产消耗:电能、蒸汽等(无污染等环境问题)。 产品应用:微藻生物柴油质量好,应用范围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柴油完全相同。 投资风险:本技术创新性强,没有前人的实践、范例和经验;通过工业化和规模化来实现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目标;高技术、高投入、预期高回报的同时也存在投资风险。3 应用范围中国境内的生物柴油能源市场等。4 效益分析全世界油脂价格和液体燃料价格疯狂上涨,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等产生重大影响。5 合作方式( 1) 合作研究开发:清华大学方投入前期的专利技术、成果、仪器、实验室和研究人员,政府或企业方投入研发资金(至少若干百万元起步)、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双方共同合作,在工业化规模上进一步降低微藻发酵过程的成本,实现该技术的商业化运作。双方风险共担,成果共享。 ( 2) 技术转让:清华大学方将前期的专利、技术、成果独家转让给企业方,同时协助企业方完成进一步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运作。企业方首先投入技术转让费用,享有对该技术的垄断权。
清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5 66 67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