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移动电池储能系统研究与开发
本项目针对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的灵活供电问题,设计了集装箱式的电池储能系统。在高档别墅、机场、工厂、社区等孤岛环境下,该移动储能系统能有效提高电能质量和稳定性。 本课题成功开发了100Kw移动电池储能系统,针对电池与用电负荷之间的交直流转换,移动电池储能系统PCS采用了先进的T型三电平拓扑,该拓扑具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小、导通损耗小等特点,配合空间矢量调制还能够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为应对直流侧550-700V的电池电压, 高达100KW功率的高压大功率使用场合,拓扑采用的IGBT耐压能力强,功率密度高,大大缩小了PCS的体积。整个移动电池储能系统的电池、PCS以及散热装置集成在集装箱内,使用灵活,在具备电网接入的条件下可对电池进行充电, 其他情况下电池放电进行能量供应。 该项目曾获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项目成功实现产品转化,解决了孤岛条件下的稳定供电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含新能源电力系统调峰需求的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新能源电力系统调峰需求的评估方法,包 括:统计发生概率大于 0.95 的正净负荷预测误差边界值,发生概率大 于 0.95 的负净负荷预测误差边界值;生成位于正净负荷预测误差边界 和负净负荷预测误差边界之间的净负荷预测误差代表场景;根据所得 的净负荷预测误差代表场景,对次日可能发生的净负荷场景进行预测; 计算预测得到的净负荷场景中的最大峰谷差,作为所求的电力系统次 日的调峰需求。本发明可以根据日前预测的新能源出力的随机特征而 制定出更加准确的调峰需求容量,从而使得电力系统在保证安全运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曲面拟合的电力系统节点动态频率响应特性分析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曲面拟合的电力系统节点动态频率响应特性分析方法,本发明综合考虑了电 力系统初始运行方式及故障形式、故障位置对观测节点动态频率特性的改变和影响,并将节点动态频率 响应特性拟合为多变量的空间曲面形式,采用离线仿真方式提取有限的节点动态频率响应特性仿真值拟 合状态曲面;同时采用节点动态频率响应特性仿真值对曲面进行校核和修正,使得节点动态频率响应特 性在任意状态下均为曲面上一个对应的矢量点。本发明的计算快速性、简便性及准确性均有了本质性提 高,适用于频率响应快过程的电力系统节点动态频率响应特性分析。 
武汉大学 2021-04-13
一种面向“双高”电力系统的最低惯量需求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双高”电力系统的最低惯量需求分析方法,由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介入所导致的“双高”特性降低了传统电力系统的惯量水平以及调频能力,为实现惯量需求分析与受端电网频率稳定指标要求精准匹配,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入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部分虚拟惯量控制和下垂控制的频率响应模型,并设计了反向调节“双高”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部分的虚拟惯量控制参数,提出了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部分未来建设规划方法。本发明内容能够有效确定“双高”电力系统在满足惯量安全条件下的最低惯量需求,为调控受端电网的惯量水平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提高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锂离子电池研究、固态电池、固态钠离子电池
陈立泉院士 1940 年生于四川南充,1964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2001 年 11 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专注中国锂电池第一人。他在中国率先开展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研究。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他曾是物理所高温超导材料研究的负责人和主要研究者,首次发现 70K 超导迹象,研制出液氮温区超导体并首次公布了材料成分。近年来,开展了全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室温钠离子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及相关材料的设计、合成、表征、物理和电化学性能及其应用研究。为开发下一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奠定了基础。发表论文 250 余篇,申报发明专利15 余项。 2021 年 1 月 17 日,陈立泉院士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表示:“目前液态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到了 300 瓦时/公斤,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下一步或者新一代电池要发展固态电池,逐渐要过渡到全固态锂电池。同时我们还应该发展钠离子电池,它的电解质目前是液态电解质,下一步也要发展固态钠离子电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3
星恒电源锰系多元复合锂和三元材料动力电池生产线
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拥有以锰系多元复合锂为核心,包括锰系多元复合锂和三元材料的多条动力电池生产线,是国内知名的动力锂电池高新技术企业。历经16年发展,星恒已开展全球化产业布局,在苏州基地的基础上,星恒已在安徽滁州苏滁现代产业园投建滁州星恒,同时欧洲子公司、印度子公司相继成立。公司拥有以院士领衔的技术研发团队,掌握超级锰酸锂、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核心技术;拥有国际知识产权锰酸锂(专利号:01134448.2);拥有67项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2项,发明专利17项,外观专利8项;承担过11项“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2项“973”课题,13项国家课题。点击上方按钮联系科转云平台进行沟通对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0
气体燃料发动机电控喷射及点火系统
该系统包括电控多点顺序喷射系统和高能电控直接点火系统,系统采用了多点顺序喷射技术、高能直接点火技术、稀燃技术以及宽域空燃比闭环技术等当前国际领先的新技术。通过采用该系统,可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可使气体燃料发动机的排放满足欧Ⅱ标准以上排放法规的要求。该系统可广泛用于大型公交车、中型客车、轿车和发电机组用发动机等,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 技术特征: 1.高能电控直接点火系统 该产品采用了在整个工况范围内均能正常点火的高能点火系统,电控直接点火系统取消了分电器,使得安装方便,可靠性提高,而且能根据发动机不同运行工况,控制各缸的点火定时和点火时间,从而为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创造了条件。该系统是实现增压发动机高效稀薄燃烧的关键技术之高能电控直接点火系统由于采用了直接点火方式,取消了分流器,使得系统可靠性提高,点火能量的损失减少,提高了点火系统的性能,同时各缸采用单独顺序点火方式,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点火系统能量利用效率。 高能电控直接点火系统通过判缸信号的识别,根据发动机的运行工况,精确控制各缸的点火定时以及点火时间。系统硬件部分由输入信号处理电路,单片机为核心的主控系统电路,点火线圈驱动电路以及通讯接口电路等构成,并可以离线通过标定系统对该系统的点火脉谱数据进行修改或重新处理。 该系统具有适用工况范围广,点火定时控制精度高,抗干扰性能强和工作性能稳定的特点,系统的开发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 2.气体燃料电喷系统的应用 发动机电控喷射系统有电控单元、喷射执行器和各种传感器所构成。该系统采用最先进的多点顺序喷射的喷射方式,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并配合判缸信号进行各缸独立的同步喷射。电喷系统的多点顺序喷射方式可按照工况以最佳的喷射定时和喷射量向各个气缸喷射每次燃烧所需的燃料量,精确地控制发动机运行时的空燃比,使空燃比稀限扩大,实现稀薄燃烧,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排放、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能。 该电控喷射系统根据标准设计及可靠性原则,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电控单元硬件系统设计,优化元器件布置,提高了抗干扰性能。应用现代软件工程技术开发成功了具有层次体系、模块化结构的实时控制软件,软件功能完善、易于管理、便于调试;实际了电控系统的多种故障诊断和应急处理方案。系统所采用的各种传感器均采用成熟车用标准配件,可靠性高、价格合理,易于实现产业化。 应用前景: 该技术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而且由于科技含量高,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同时市场需求旺盛,从而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应用范围: 该系统可广泛用于大型公交车、中型客车、轿车和发电机组用发动机等,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工业窑炉替代燃料高效减污降碳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窑炉替代燃料高效减污降碳系统,包括回转窑和气化炉,在气化炉的进料口设有替代燃料预处理组件,利用替代燃料预处理组件对替代燃料进行预处理,预处理之后的替代燃料,极大的提高了替代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替代燃料的利用率;同时设置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利用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捕集二氧化碳,将高温烟气当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分离出来,使得沿烟囱排出的烟气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幅降低,进而使得烟气中剩余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排放标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替代燃料未经预处理,利用率低下,并且忽视了碳氧化合物的有效处理,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汽车发动机凸轮型线设计系统
汽车发动机凸轮型线设计系统主要用于汽车发动机凸轮型线自主开发设计及改型或发动机性能优化设计。系统可根据发动机整机的结构和性能的要求,通过设计师的设计经验输入设计所需的边界条件,完成型线的设计开发,同时实现发动机凸轮型线的快速优化选型设计,并对型线性能及配气系统可靠性进行评价。设计系统可使原本复杂的计算过程简单化,方便设计师对多种方案的反复试算,可有效的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计算精度。 目前国内汽车企业,都在着手开展产品的自主开发工作,由于目前我国零部件开发还停留在依靠国外技术的水平,实现自主开发还缺乏一定的设计基础。本项目可提供凸轮型线设计技术支持,并利用该设计系统帮助生产企业完成发动机凸轮型线产品开发设计。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电动汽车能量回馈制动系统(技术)
成果简介:该项研究成果将利于形成能量回馈式制动系统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同时开发的产品可为配备气压制动系统的各类纯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提供能量回馈主动控制式气压制动系统,保证制动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能量回收率,增加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进而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 项目来源:863项目 技术领域:先进能源技术 应用范围:电动汽车领域 现状特点:一般应用 技术创新:串联能量回馈主动控制式制动系统的设计理论;总体设计理论将综合制动平顺性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 ...
  • 632 63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