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矿井通风瓦斯催化燃烧及其热能梯级利用技术
该技术利用催化燃烧和气固换热的原理,将通风瓦斯催化燃烧并将其热能进行梯级利用,不仅对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以及环境保护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还能带动我国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该技术可以广泛适用于包括煤矿通风瓦斯,天然气、沼气、石油油层气、高炉煤气以及钢铁和石化生产中的可燃废气在内的超低浓度可燃气体,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水煤浆无焰富氧燃烧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煤浆无焰富氧燃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炉膛、高速雾化燃烧器、供浆系统、供氧系统、烟气循环系统以及烟气排放回收系统。高速雾化燃烧器包括一次风喷嘴、二次风喷嘴、水煤浆雾化喷嘴;供浆系统包括储浆罐、输浆泵、搅拌过滤器、供浆泵;供氧系统包括氧气罐、气体加热器、气体增压泵;烟气循环系统包括烟气换热器、除尘器、循环风机、冷凝器;烟气排放回收系统包括 CO2压缩储存装置和烟囱。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煤浆无焰富氧燃烧技术,将氧气进行增压升温,与循环烟气混合射入炉内形成容积燃烧,并使水煤浆通过烟气换热器换热,提高其初始温度,降低着火热,可用于解决目前水煤浆锅炉燃烧效率较低、NOx 排放高、CO2 捕集成本高等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富氧燃烧高效低成本运行关键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开发具有CO2捕集功能的新型化石燃料燃烧技术是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愿景目标的关键。富氧燃烧技术采用大规模空分系統所产生的氧气(纯度>95%)代替助燃空气,同时采用烟气再循环调节炉膛内的介质温度和传热特性,可实现烟气中CO2高浓度富集,便于CO2的分离与捕集。该技术可以降低烟气CO2排放(约90%),同时易于实现NOx、SOx等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下,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十余家著名大学、研究所和企业围绕富氧燃烧CO2捕集技术开展合作研究,系统掌握了富氧燃烧碳捕集技术的着火/燃烧、辐射传递等基础理论,揭示了新型燃烧技术的原理和规律;突破了富氧燃烧专用锅炉、燃烧器、氧注入器、烟气冷凝器、低能耗三塔空分系统等一批新型关键技术和装备的设计原理及其放大设计规则,发明了“空气燃烧-富氧燃烧”兼容设计成套装备并完成了技术放大验证,为低成本规模化CO2捕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部分气化煤制气再燃低 NOx 燃烧系统
进行了部分气化煤制气再燃低 NOx 燃烧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获得了 以煤的气化气作为再燃燃料进行煤粉低 NOx 燃烧的关键技术,进行 130 吨气化煤 制气再燃低 NOx 燃烧系统工艺设计,开发研制了煤粉部分气化煤制气再燃实验系 统,煤粉燃烧脱硝效率达到 70%左右。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2 项,上海市科学技术 发明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技术需求:燃烧技术提升燃气灶热效率
燃烧技术提升燃气灶热效率;就金属耐高温材料、陶瓷材料、涂层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技术,来降低材料成本、提高产品寿命。
山东新泰秋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单根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机
产品详细介绍 单根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机 基本简介: 1、单根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是GB/T18380.11-2008、GB/T18380.12-2008、GB/T18380.21-2008,GB/T18380.22-2008、 IEC60332-1 、 GB/T5169.14-2007 等标准规定的模拟单根电线电缆燃烧性能安全试验项目。 2、单根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是采用规定尺寸的本生灯 (Bunsen burner) 和特定燃气源 ( 丙烷 ) ,按一定的火焰高度和一定的施焰角度对呈垂直状态的试品定时施燃,以试品点燃、燃烧的持续时间和燃烧长度等来评定其可燃性及着火危险性。3、单根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仪主要针对导体直径大于8mm(截面积大于0.5mm2)或小于8mm(截面积小于0.5mm2)的单根电线电缆的可燃性能进行评定。适用于照明设备、低压电器、家用电器、机床电器、电机、电动工具、电子仪器、电工仪表、电气连接件和辅件等电工电子产品及其组件部件的研究、生产和质检部门。 技术参数: 1、 燃烧器:内径Φ12mm ± 0.5mm(符合GB/T18380.11)及内径Φ9.5mm ± 0.5mm(符合GB/T18380.21)本生灯各一个 2、 试验倾角: 45°3、 火焰高度:20mm ± 2mm 到190mm±1mm可调4、 施焰时间: 0-999.9s±0.1s可调 5、 持焰时间: 0-999.9s±0.1s,自动记录,手动暂停6、 燃烧气体: 95% 丙烷气( 一般情况可采用液化石油气代替 )7、 流量压力:带双流量表及压力表(燃气及空气)8、 温度测试范围:0~1000℃9、 火焰温度要求:从100℃±5℃升到700℃±3℃的时间在45秒±5秒之内10、测温热电偶:Φ0.5mm进口铠装热电偶(K型)11、试验过程:试验程序自动控制,无独立抽风12、适用标准:GB/T18380.11-2008、GB/T18380.12-2008、GB/T18380.21-2008, GB/T18380.22-2008 13、单根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机箱体材料:不锈钢机箱 14、工作室尺寸:300x450x1200mm(0.16立方),不带工作室门 15、设备外尺寸:600mm宽×450mm深×1450mm高 单根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机
欧美奥兰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动力电池的设计、装配与应用
针对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所存在的问题,采用全对称设计理念,严格控制动力锂电池工作过程中的热生成,抑制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设计出具有高安全性锂离子动力电池。该成果与中国直升机研究所合作,开发了高倍率纯电动直升机用动力电池组,具有功率大、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等优势;并在开发适合于电动汽车用的高能高循环、低成本、高安全性、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需求,解决动力电池目前所面临的安全性问题。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5-04
动力电池包液冷结构优化设计
电动汽车采用动力电池包提供能源,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充电速率以及极端条件下的使用性能。乘用车通常采用蛇形管液体对流冷却电池。高性能的电池热管理系统通常要求冷却系统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小,冷却快。本项目通过高精度的数值模拟技术对液冷管道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达到传热系数高,压降小,体积小的目的。
厦门大学 2021-04-11
混合动力汽车电控系统关键技术
汽车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形势,使得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电控系统是混合动力汽车最为核心的技术,由于系统结构和工况复杂,混合动力电控系统关键技术突破难度较大,严重制约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应用。经过十多年技术攻关,项目突破了建模、控制、优化、测试过程中的系列难题,掌握了覆盖并联、串联、多能源混动汽车的整车电控关键技术,并形成关键零部件产品。技术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0项、发表论文69篇。经科技鉴定,专家均认为:“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所属节气门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永磁同步弱磁控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湖南大学 2021-04-11
不间断生产行业动力在线监测系统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40 4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