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牛结核γ-干扰素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
本试剂盒可用于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控制、净化与根除。该试剂盒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与国外进口 BOVIGAM®试剂盒的检测总符合率达到 95.33%,同时与进口试剂盒相比价格便宜,适于我国临床牛结核病检疫的大规模推广使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扬州大学 2021-04-14
牛体针灸模型动物经络穴位模型XM-604
XM-604牛体针灸穴位模型   XM-604牛体针灸穴位模型供兽医作参考用,显示牛体左半部68个常用穴位,穴位用数字标注,右半部显示解剖面。 尺寸:缩小26×13×7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关于在超强超快物理领域的研究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快超强激光可以在飞秒的时间尺度(1飞秒=10-15 秒)内作用于电子使电子产生约0.1纳米(1纳米=10-9米)量级的空间位移。利用超短超强激光脉冲,人们将可以实现分子尺度下的电子位置的超快及超高精度的位置控制。然而现有的探测技术,却无法实现对电子如此微小位移的精确测量。隧道扫描显微镜(STM)利用的电子量子隧穿信号能以0.1纳米的横向和0.01纳米的纵向分辨率对静止的原子进行成像,却无法对运动中的电子进行成像。光电子显微镜(PEEM)成像系统虽然可以测量运动电子的位置,但是其最好的分辨率仅能达到约3纳米,无法在0.1纳米的尺度进行位移测量。日前,该团队利用强场电离中的时间双缝干涉图样,提出对电子在激光脉冲下的微小位移进行了测量的新方案,该方案的分辨率可达0.01纳米。为了测量电子在超短脉冲作用下的位移,他们把导致电子位移的超短脉冲置于两束较长反向旋转的圆偏振光之间。两束反旋向的圆偏振光先后分别电离电子,构成时间上的电子波包双缝干涉,这在电子动量谱中产生涡旋结构。在没有中间的超短脉冲时,该涡旋结构角向是均匀分布的。当中间加入了一束任意的被测超短脉冲,它将作用于前一圆偏光电离的电子使之产生微小位移,这个微小位移使得电子波包获得一个额外相位,从而导致先后两个电子波包的干涉结构在角方向产生了非均匀性。他们提出通过测量这个非均匀的角向分布,可以准确地提取出电子在超短脉冲作用下产生的亚纳米量级的微小位移。他们的方案对激光的焦斑效应以及两束圆偏振光的相位抖动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左图:新方案示意图;右图:测量方案给出的理论预测结果。 理论提出并在实验上实现了对椭圆偏振强激光椭偏率的原位测量新方案。他们利用两束其它参数相同而旋向相反的椭偏光来电离惰性气体氙(Xe)原子,强场电离得到的电子阈上电离谱和单电离离子总产率谱敏感地依赖于两束光脉冲之间的延时。这些能谱和产率随延时的周期性调制,能够准确反映一个光学周期之中椭圆偏振光的电场强度的最小和最大值间的比值,因此可以用来准确提取每一束椭偏光的椭偏率。研究表明,这一椭偏率测量方案在很大的激光参数范围内普遍适用,这一工作在准确表征超快强激光场的性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将对强场物理研究中精细操控原子分子内的超快过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北京大学 2021-04-11
热轧板带钢超密集快冷技术
项目背景:板带钢控制冷却技术是现代轧钢生产过程中节约能源、控制钢材组织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中厚板和热连轧带钢领域,随着钢材品种越来越多,规格范围越来越大,对于轧后控冷装置的冷却能力和冷却均匀性功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传统的板带钢控冷装置主要采用 U 型集管形式,由于其固有的结构特点冷却效率较低,冷却能力受限,冷却精度差,钢板和热轧卷板冷却板形控制手段欠缺,对板带材而言,热轧板带钢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进一步提升受到很大的限制。确保热轧板带钢在高速冷却条件下的平直度,是一个关键性、瓶颈性的问题,对新一代的板带钢控制冷却装置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关键工艺技术:板带钢控冷装置的核心设备是板带钢上下表面的冷却器,高冷速、高冷却均匀性是关键性、核心性问题。北京科技大学基于对板带钢冷却过程的换热机理及内部组织演变机理的研究,通过实验室研究与工程实践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密集冷却器,20mm 带钢冷速可达 50℃/S,冷却能力可达到常规 U 型集 管的 2 倍以上、冷却均匀性可控制在 10℃以内,可实现板带钢长宽厚三个方向上高速、高均匀化的冷却,因而可以得到平直度与性能极佳的板带钢产品。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
中试阶段/n该项目利用该室自己分离鉴定筛选到的增殖滴度高、免疫原性好的鄂A地方标准毒株,采用基因工程与病毒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与原理,构建了6株基因缺失重组病毒,其中TK-/gG-/LacZ+已按新兽药证书的要求,完成了中试与区域试验,经动物实验和中试应用证明该产品在产生抗体的时间和保护效果优于目前的国内外同类产品。克隆、鉴定、测序,在原核大肠杆菌、真核酵母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了gG和gE两个基因,用其表达产物建立了gG-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gE-ELISA、gG-LAT(乳胶凝集试验)和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地方病研究所所长王治伦教授和莫东旭教授领导该所致力于“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查体和X线拍片检查、大骨节病区外环境(水、土、粮)和人体内环境(血、尿、发)大量样品分析研究、动物实验及病理学、生化学研究,发现低硒是大骨节病区的基本因素,病区人群处于低硒营养状态,低硒动物实验能复制出大骨节病区人群体内的表现,硒对人体一些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糖尿病并发症新药
全球糖尿病患者2011年达到3.66亿人,关注度升至第二位、仅次于艾滋病。2010年我国已达9000万人,近年以超过20%的速度发展,增长惊人。糖尿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其直接原因是糖尿病并发症。目前,全球缺乏预防和治疗这些糖尿病并发症的成熟、有效药物,能够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全球范围内仅有一种且限于日本市场。我们已开发出一种新型药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用于糖尿病白内障、肾病和神经性疾病的治疗。该药已经过体外试验、动物模型试验和急毒试验,现处于临床前试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糖尿病下肢动脉检测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白血病铁代谢异常研究
本项目属于医学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以儿童最常见的肿瘤性疾病—白血病为研究对象,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白血病与铁代谢之间的关系。铁是细胞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在能量代谢、DNA合成以及细胞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学科在国内率先致力于铁代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30余年来在小儿缺铁性贫血及母胎(婴)铁代谢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居国内领先地位和国际先进水平。 近10年来,本学科将铁代谢的研究拓展和深入到白血病肿瘤学领域,在国内首次以白血病细胞株和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和不同层面深入研究了白血病细胞铁代谢异常的特点和规律,首先在分子水平探讨了铁调节蛋白、线粒体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而研究了铁剥夺对白血病细胞原癌基因、多药耐药基因、转录因子、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凋亡酶等方面的一系列影响;研究了铁代谢相关指标在白血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在白血病细胞铁代谢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本项目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篇,其中国家级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21篇,国际杂志发表1篇,其论文已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多篇和引用。研究结果多次参与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本项目的研究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20余名。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我们培养的研究生继续深入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本项目已指导部分医院开展白血病相关铁代谢指标的检测及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从而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川大学 2016-04-29
魔芋软腐病综合防治技术
可以量产/n本成果是在研究明确了魔芋软腐病菌相关生物学特性和病害发生危害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了"魔芋软腐病测报调查规范"和"魔芋抗病丰产栽培操作技术规程",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药袋套芋和包衣处理,优化耕作栽培模式,适时施用无害化药剂"的综防技术等,可有效控制软腐病的发生危害。本成果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魔芋种植区,在软腐病发生地区,通过推行"魔芋抗病丰产栽培操作技术规程"和"软腐病综防技术体系",可全面提高魔芋产量和品质。应用前景:本成果经在湖北省魔芋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魔芋软腐病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22 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