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SC-G自动考种及千粒重分析仪(含玉米果穗)
产品详细介绍SC-G型自动考种及千粒重分析仪(含玉米果穗考种)1、货物名称:SC-G型自动考种及千粒重分析仪(含玉米果穗考种)玉米自动考种及千粒重分析仪所配的各种种粒自动考种及千粒重分析仪2、主要用途:SC-G型自动种子考种分析及千粒重仪系统是根据图像识别原理来实现自动分析的。目标照明模式可在背光和普通日光之间切换。可用于各类农作物实粒种子(谷粒、玉米、小麦、油菜籽等)的精确考种、各类粮库的虫口计数分析,以及另加配件后可做发芽率、均匀度分析,可兼做表面光滑的昆虫计数或虫卵计数(如:米象、蚜虫、蚕卵、鱼籽等),以及被当作种子净度工作台用于种子净度检验。内置支持网上在线升级的模块。3、主要性能指标配A3幅面最高分辨率1600dpi × 1600dpi、紫光M1彩色扫描仪。可分析各类种粒的种粒直径1~20mm。扫描仪分析工作区:A3幅面(431.8mm×304.8 mm)。可同时成像分析10个玉米果穗、35个玉米截面、1000粒左右玉米籽粒。配500万像素分辨率的彩色数码拍摄仪,及超薄的背光光源板(大于A4幅面),具有图像调整、观察特性。1).籽粒数分析速度、精度:自动数粒速度:1500~3000粒/分钟(玉米籽粒),其它籽粒为1200~20000粒/分钟,数粒误差≤±0.1~0.4%,监视修正即达100%正确。具有相机画面畸变、背光板均匀性的自动矫正特性,有效减小尺寸测量误差。对于直径较小的种粒(如油菜籽、蔬菜籽),单批次考种数量在5000-10000粒。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创制一键自动分析向导,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油菜籽、瓜子、蔬菜籽等各类农作物的自动精确考种,自动测出籽粒数、各籽粒的粒形参数(长、宽、长宽比、面积、等效直径、周长等),以及其平均值,能精准显示种粒外接矩形,并可自动排序输出,及可输出粒径分布图表。自动千粒重分析的精度误差:≤±0.5%。具有对被分析目标颜色、形状进行自学习和再学习,并实现自动分类的特性,以及品种比对特性。能大批量自动分析成像后的种粒图片。2).果穗、截面分析速度、精度:同时成像分析玉米果穗:10个/次/分钟、玉米截面:35个/次/分钟。全自动测出各玉米穗长、穗粗、秃尖长、左右穗缘角、穗行角、平均行粒数、粒厚、截面穗行数、穗粗、轴粗,以及其平均值,可自动测出各玉米截面上的平均粒长、平均粒宽等参数。3).有被测样本条码、电子天平RS232重量数据的自动输入接口,插上电脑条码枪即可刷入样本条码编号;电子天平上的被测样本重量数据可一键送到电脑保存为EXCEL表。4).分析过程为全程电脑控制,高效、准确、简便易用,真正一键式操作,鼠标一点,结果即现。5).辅助删补:用鼠标选择增加/删除,或直接用鼠标在屏上手工计数,以确保100%正确。目标区的个性化计数:对工作区视野中任选范围或矩形范围内的计数。6).分析数据导出:分析图像结果可保存,以及按大小形状排列输出,自动形成总报表,统计分析结果能输出至Excel表,以及,以及按宽度、长度、面积等输出的排列图和测量图。3. 供货配置表:SC-G型自动考种及千粒重分析系统 数量 备注SC-G型自动考种及千粒重分析软件及《简明手册》 1张 光盘,3年免费升级软件锁 1个 1年保换、2年保修SC-G型自动考种及千粒重分析系统软件质量三包卡 1张 光盘电子文档中A3幅面的紫光M1彩色扫描仪 1台 紫光公司全国联保1年USB2.0接口的拍摄仪(彩色500万像素) 1台 非人为损坏,质保1年超薄的背光光源板(A4幅面工作台板) 1个 非人为损坏,质保1年带RS232通讯接口的量程220g电子天平(精度1mg) 1台 生产厂家联保1年RS232接口通讯传输线 1条 非人为损坏,质保1年种粒成像盘、种粒收纳小盘 各1 4. 推荐电脑配置(需另配,由投标的经销商在当地找供应商)品牌电脑(酷睿i5 CPU / 8G内存/ 19.5”彩显/无线网卡,5个以上USB2.0口,运行环境Windows 10完整专业版或旗舰版)
杭州万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德国研究联合会合作研究项目拟批准资助通知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德国研究联合会(DFG)签署的双边合作协议以及之后达成的共识,2021年双方在化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医学四个领域共同征集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1-12-08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发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选题指南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高校专家学者系统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理论观点,着力推出有理论说服力、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重大成果,现发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选题指南。
教育部办公厅 2022-11-22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财政补助资金的通知
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措施的通知》(琼府办〔2021〕65号)、《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管理办法》(琼科规〔2021〕3号)、《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精英行动”奖励管理实施细则》(琼科规〔2022〕21号)的有关规定,为做好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精英行动”奖励、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增量奖励、整体迁入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研发经费增量奖励资金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省科学技术厅 2023-07-13
地理科学学院杨德伟教授课题组在可更新能源转型的协同效益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为应对区域环境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传统能源向可更新能源的转型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然而,能源转型对区域环境经济的协同效益(co-benefits)或者伴生风险(co-risks),在全球不同区域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张家口作为全国唯一的可更新能源示范区和2022年冬奥会的协办城市,担负着京津冀城市群西北生态屏障的角色。因此,张家口在可更新能源替代方面的探索,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深远。研究运用构建的LEAP-Zhang模型在2016-2050年的分析显示,相对于常规发展情景,在由可更新能源替代、能源节约设备和产业结构优化等三个子情景构成的综合情景下,张家口的温室气体将在2030年达峰;可更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电等)比传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在温室气体减排、就业容量和电力生产消耗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研究明确了可更新能源转型带来的协同社会环境效益,为国家能源转型探索提供了研究支撑。
西南大学 2021-02-01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征集2024年度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陕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落实省委、省政府高质量项目推进年部署,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全力推动西安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贡献科技力量。聚焦基础研究、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队伍建设、国际科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2023-05-06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征求《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建立科学有效的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绩效评价工作体系,提高省级财政科研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科技评价“指挥棒”作用,引导和识别高质量科技成果,推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我省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科技厅 2023-03-15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拟立项2023年度河北省耐盐碱作物种业 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的公示
为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根据我省盐碱地综合利用重点任务和科技需求,按照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要求,经定向申报、专家评审、厅党组会议审议,确定了2023年度河北省耐盐碱作物种业科技创新团队拟立项项目,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8月9日—8月13日。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2023-08-09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河南省财政厅 关于开展省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
根据《河南省省级创新生态支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财科〔2023〕1号)相关要求,决定组织开展省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项目验收工作。
科技项目统筹推进处 2023-07-24
贵州省科技厅关于公布2024年度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类)、科技支撑计划复审通过项目名单的通知
根据2024年度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类)、科技支撑计划接受复审异议的通知要求,我厅对项目进行了复核,项目申报单位可登录贵州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查询复审结果。如有疑问,可向科技项目管理处咨询。如对复审所述理由有异议且能够提出新的佐证材料的,可在2023年7月26日至2023年7月28日17点向省科技厅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提出申诉。
省科学技术厅项目管理处 2023-07-2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58 459 460
  • ...
  • 511 5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