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复杂环境的视觉感知、重建与理解
利用多机器人和多模态视觉传感器有效探索与感知复杂 环境的三维结构,进而理解和分析三维场景。研究从多源异 构的机器人定位与建图等环境感知方面、多模态融合的前景 分割、显著性检测和目标检测等场景分析方面取得突破。
浙江工业大学 2021-05-06
疫情实时态势感知与分析系统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和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快速搭建了疫情实时态势感知与分析系统,对区域疫情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搜集、分析和可视化,服务各级政府疫情应急的资源调度、态势研判和决策指挥。该系统在实时播报全国和世界范围内疫情最新动态的同时,对省级和地市级的人员迁徙比例与分布进行重点信息排查,密切关注人口流动与疫情分布的内在联系,为疫情跨区域传播规律和病例溯源提供依据。该系统深入剖析大数据并探查民众意识和情感倾向,研判民众主流感情倾向和重点关注事件等疫情相关舆情,以“情感分析拼图”、“事件文章热词云”和“全国舆情热度”等分析结果为引证,为辟谣和积极引导舆论提供帮助,在国家抗击疫情最为严重困难的时期为大众的理性思考和科学防备贡献力量。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广东省、武汉市、合肥市、深圳市、广州市、佛山市等20多个省市在指挥调度中使用该系统。
清华大学 2021-04-10
IMAGINELab视觉感知和大数据分析
自然场景视觉感知与理解是人工智能的前沿热点,其主要任务是对场景中的视觉要素进行认知,进而推断出其中包含的场景语义。IMAGINE实验室近年来相继从场景构成分析、场景内容推理、场景结构建模等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着重探索了融合先验建模与深度学习的自然场景视觉理解这一问题。大数据具有规模大、种类多、产生速度快、有价值数据密度低等特点。对大数据信息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主要任务是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从大数据中获取有价值信息。IMAGINE实验室近年来结合深度学习前沿技术和传统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并在海关大数据分析项目和国网电力冰风灾害预测项目中进行应用
南京大学 2021-04-10
一种多模态触觉感知装置
01. 成果简介 本成果涉及一种多模态触觉感知装置,属于机器人传感器技术领域。与人类相似,机器人感知外界环境最真实、稳定、便捷的方式便是通过机器人手触摸,机器人手的感知能力决定了机器人是否能够正确认知外界环境以及机器人的操作精度、成功率等。在新一代机器人手中,传感装置已逐渐趋于阵列化、多功能化和集成化。目前常见的触觉传感器有压阻式、电容式、光电式等,它们都存在密度难以提高、电路处理复杂等问题。为了克服以上不足,近年出现了基于视觉的触觉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信息丰富等优势。目前基于视觉的触感装置仍存在性能提升空间。 本项目将感温变色油墨材料应用于触感装置,感知机器人操作过程中的温度[1]。同时提出一种基于微视觉的触觉三维力检测方法,通过采集触觉接触区域内弹性体的形变图像的变化,采用一系列图像处理方法,并且使用神经网络拟合的技巧,定性并且定量的刻画物理世界中的触觉、滑觉等,从而提供了一种多模态触觉感知装置,可以得到三维接触力、接触物体表面的温度及纹理等多种模态信息[2]。本装置打破了传统触觉感知装置单模态信息采集的现状,可在同一感知装置中集成受力、纹理、温度等信息的测量,检测触觉、滑觉、压觉三维接触力,获得高精度的接触纹理信息,实现了多模态信息的测量,并将这些信息综合到对一个物体的识别、抓取操作中,使机器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本装置具有实时性好,检测稳定,检测误差小,检测精度高的优点。 图1. 基于微视觉的多模态触觉感知装置结构图图2. 结合多模态触感装置的机械手02. 应用前景 本成果技术可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人机协作、医疗康复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03. 知识产权 本成果核心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04. 团队介绍 项目团队致力于研究具备自主决策和学习能力的机器人操作技能学习系统。团队包括孙富春、方斌、刘华平、宋亦旭四位教师,专注智能机器人灵巧精准操作研究,研制了拟人触觉的传感装置、多模态穿戴交互装置、残疾人假肢灵巧手、仿人感知灵巧手和变刚度软体手,在本领域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获得IROS2016机器人灵巧操作比赛冠军、IROS2017服务机器人操作比赛亚军、WRC2016最佳科技创新奖等。同时团队和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合作成立了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研究中心,共同推动智能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05.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06. 联系方式 邮箱:liuyi2017@tsinghua.edu.cn, fangbin@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高速移动状态下视觉感知技术
研究意义1. 视觉感知是高铁、自动驾驶车辆、无人航行器等自动化设备实现环境感知的重要手段。2. 对运动状态下产生的图像模糊进行复原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3. 运动模糊对于基于视觉的目标检测算法的检测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研究目标 本研究相机在直线运动状态下前进速度与目标检测算法在产 生的模糊图像上检测能力的关系。通过实验进行具体关系的 研究与分析。对模糊图像应用合适的去模糊算法,观察并分 析去模糊后目标检测能力的变化。
北京交通大学 2023-05-08
超高分辨柔性流场感知系统
与高速飞行的飞机不同,微小型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飞行速度低,更容易受到环境湍流的影响,需要高灵敏度的小型气流传感器提供全面的空气动力学信息。如何让微小型无人机像鸟类一样感知和操纵气流一直是航空和传感器领域的难题。 面向微小型无人机的飞行参数测量,北航研发团队研制出一种基于氧化钒的高灵敏度柔性流速传感器,实现了0.11 mm/s和0.1°的超高流速和角度分辨力,实验验证了攻角、侧滑角和空速的多参数感知能力,并完成了微小型无人机飞行速度以及机翼微振动的测量,为微小型无人机提供了低成本、高精度的大气参数传感方案。 该传感器基于量热式原理,由中心微加热器产生恒定温差,四周的热敏电阻阵列测量温度分布,根据热敏电阻阵列测得的温度差准确反映流速大小及方向。采用悬空型隔热结构以及高电阻温度系数材料氧化钒作为热敏电阻以增大传感器的测量灵敏度。在聚酰亚胺基底上通过MEMS工艺加工了总厚度90μm的超薄柔性流速传感器,实现了微小型无人机的曲面贴附功能。经风洞测试,流速传感器的理论分辨力达0.11 mm/s,流速测量重复精度约为测量值的0.5%,响应时间约为20ms。在10 m/s时,流速传感器的最大角度灵敏度为36.7 mV/deg,噪音水平为1.78 mV,根据2σ准则计算出其理论角度分辨力为0.1°。 研究团队已经完成流速传感器工程化样品的制备,并将两个流速传感器装载到一个微小型无人机平台上进行飞行参数感知应用。结果表明平均飞行速度的估计误差低于0.2 m/s。由于流速传感器的高灵敏度特性,它甚至捕捉到了机翼的微振动信息,并与外置IMU模块显示了相同的机翼振动频率。这项研究展示了一种柔性高灵敏度流速传感器,拓宽了流场感知在微小型无人机姿态检测、空速估计以及飞行安全监测方面的应用,为无人机的飞行参数测量提供了创新的设计思路与发展前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4-07-08
多模态感知复合机器人
Anter是以安全协作、自主运动、智能感知、行为决策为核心功能的多模态感知复合机器人。她开创了机器人协作、运动、感知决策的柔性工作模式,摆脱传统机器人位置固定、任务固定的结构化环境工作方式,适用于科研教育、工业移动作业、物流分拣、仓储管理、安防巡检、医疗服务、智慧零售等领域。
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互联网+医疗健康
积极拓展健康服务业: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优质的健康信息,整体服务覆盖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医保风控等多个环节。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医院、医生)与支付方(医保、商保)及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共同合作打造医疗行业新的闭环生态系统,从而真正推进三医联动,并实现盈利模式由软件实施向O2O、B+B2C的拓展。 走向健康服务,四朵云对接四大服务(医疗服务、保险服务、药品服务、患者服务) ● 云医实现跨院医疗服务资源的汇聚、整合和输出,盘活医疗服务资源,实现医院、医生、患者用户的聚集和细分,依托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充分和完善的多方连接。 ● 云险实现具备商业健康险和医疗服务特质的新型险种设计和销售,突破保险销售瓶颈;风控+PBM+第三方理赔直付创立商业健康险理赔服务的新模式。 ● 云药实现对机构的市场化集团采购(GPO)与供应链的无缝衔接,对个人医药电商+处方平台+直送+在线结算模式打通药品服务最后一公里。 ● 云康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人群保健+慢病管理+就医导医 创新服务中心,衔接四朵云、管理四朵云、运营四朵云、输出四朵云、服务四朵云、创新业务模式 ● 衔接:整合四朵云间业务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实现四朵云间业务联动、协同以及复杂业务。 ● 管理:资本运作+业务指导,组织、发动、协调、指挥。 ● 运营:云间业务协调,线下服务协调,孵化器,转化器。 ● 输出:利用卫宁已有资源,全国推广四朵云服务模式;承担与实体机构的合作,推进资源共享,推动四朵云资源向卫宁外辐射。 ● 服务:财务、法律、规范、管理、IT、运营等技术扶植和服务 ● 创新:复杂商业模式设计,健康产品设计和培育。 互联网+医疗健康涵盖以下内容: 纳里健康 钥世圈
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轨道异物入侵自动检测与预警方法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轨道异物入侵自动检测与预警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A.搭建路面视频监控系统及车载视频监控系统;B.路网实时监控、视频信号无线传输及自适应反馈;C.云端数据、车载数据处理及异物入侵检测、识别与预警;D.全路网信息共享、异物入侵行车控制及相关路网行车调度。
浙江大学 2021-04-11
智能视觉感知交互与脑机交互
基于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进行人眼特征提取与分析,建 立基于特征模型与外观模型融合的智能视觉感知机制,并通过 海量大数据分析和建模计算,提出了智能视觉感知驱动的眼动 注视点计算方法,解决了跨设备坐标系空间无缝转换和多用户 标定模型共享等关键“卡脖子”技术问题。此外,提出基于深 度学习的运动想象脑电分类方法,面向人-机器人交互开发了 智能脑机接口与应用系统。 :
浙江工业大学 2021-05-0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 17 18
  • ...
  • 129 13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