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复杂工程场地强地震动传播模拟及应用关键技术
本项目以复杂工程场地土体动力特性及其对强地震动传播影响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场地地形地貌、局部岩土体条件与非线性特征及其不确定性等对地震动传播特性的影响规律。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复杂装备智能制造中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本项目核心技术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指复杂装备主要为复杂动力机械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如汽轮机、压缩机等。 本项目针对复杂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准备时间长、效率低、制造过程模式自动化程度低、协调能力差、信息共享度和集成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等实际情况,研发了集数字化设计、制造和智能化监控管理为一体的设计制造管理系统。项目重点突破了复杂装备智能化制造过程和工艺参数优化、工艺工装设计自动化、数控机床生产的数字监控管理智能化、基于短距离无线通讯(Zigbee)技术的生产信息双向传输、自适应在线排产优化等关键技术,为研发设计制造集成管理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 2、创新要点 (1)将开放式装配建模技术应用于产品的研发中,创立了模型的 UML 表达方式、装配体特征、装配配合公差分析和系统的装配层次分析等,完成了产品的结构设计、零件与装配的联动设计、装配仿真分析,并建立了产品及其关键部件的数字样机。开放式装配建模方法更有效地指导产品由整体构思到样机设计的整个过程。 (2)提出了面向数字化预装配的分层干涉检测算法,该方法把干涉检测过程分为粗检测、半精检测、精确检测三层,通过逐层检测,大大加快了干涉检测的速度,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有助于预装配中优化装配序列的快速生成。 (3)基于虚拟产品开发管理技术 VPDM,研究并解决了机械装备虚拟数字样机开发中的数据交叉、耦合和冗余问题; (4)基于工程知识和多视觉特征模型,提出了一种装配优化序列规划方法。利用直接装配关系图表达产品几何信息、设计信息、制造信息和装配信息等,通过产品特性和操作环境的评价因素,构建装配先后关系,从可行装配序列中选择最优装配序列,更好地帮助设计师完成装配设计并做出正确决定。缩短了产品研发时间,保证产品准时投放市场。 3、效益分析 目成果广泛应用于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其中 4 家企业利用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20%~30%,按时交货率从 63%左右提高到 90%以上。近三年企业总计新增利润 6.1663 亿元,新增税收 3.3804 亿元,新增销售 28.058 亿元。减少了 80%以上的生产管理人员 4、推广情况(已推广企业) 本项目成果已在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安迈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得到成功应用。 授权专利: 1.数控机床刀具的在线管理方法 201010129780.1 2.车间加工设备群加工运行优化的方法 200910031198.9 3.数控机床监控方法 201110430626.2
江南大学 2021-04-11
高灵敏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该项目采用稀土离子示踪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进行食品中痕量污染物的高灵敏免疫分析试剂的应用研究。建立了黄曲霉毒素 B1(AFB1)、赭曲霉毒素 A(OTA)、蓝藻毒素(MC)、瘦肉精(CBL)、氯霉素(CAP)、玉米赤霉烯酮(ZEN)、河豚毒素(TTX)、伏马毒素(FB1)、T-2 毒素、氯丙嗪(CPZ)、地西泮(DIA)等食品安全系列的高灵敏 TRFIA 检测方法。组建检测食品中兽药、生物毒素等痕量有害物的高灵敏系列 TRFIA 试剂盒,项目产品申请专利 14 项,该项目的研究相当于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的先进水平,应用成本可降低至进口试剂的一半以下。 
江南大学 2021-04-13
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项目针对工业废水浓度高、难降解的特点,从高级氧化前处理、厌氧处理及资源化方面集成研发废水处理技术,建立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的技术体系,形成如下主要成果: (1)开发了高浓度工业废水的前处理技术,采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光电协同催化氧化等高级氧化术,降解高分子、难生物降解的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废水浓度,使废水 COD 浓度降低 40%以上,B/C 提高至 0.35 以 上; (2)开发和设计了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系统,利用高效厌氧反应器技术提高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提高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利用效率,使废水的 COD 去除率达到 90%以上,实现了在污染物削减的基础上对于资源的高效回收,沼气转化率达到 0.1-0.2 m3/kg,沼气成分达到 67%。成果在废水的高级氧化前处理、厌氧处理及资源化等方面实现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50 余篇,SCI 收录 15 篇;申请发明专利 19 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 14 项;另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7 项。技术成果已在苏圣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无锡市惠联科轮环保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无锡市碧天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和无锡江大技术转移工程公司等企业开展了推广应用。
江南大学 2021-04-13
复杂装备智能制造中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本项目核心技术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指复杂装备主要为复杂动力机械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如汽轮机、压缩机等。 本项目针对复杂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准备时间长、效率低、制造过程模式自动化程度低、协调能力差、信息共享度和集成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等实际情况,研发了集数字化设计、制造和智能化监控管理为一体的设计制造管理系统。项目重点突破了复杂装备智能化制造过程和工艺参数优化、工艺工装设计自动化、数控机床生产的数字监控管理智能化、基于短距离无线通讯(Zigbee)技术的生产信息双向传输、自适应在线排产优化等关键技术,为研发设计制造集成管理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 2、创新要点 (1)将开放式装配建模技术应用于产品的研发中,创立了模型的 UML 表达方式、装配体特征、装配配合公差分析和系统的装配层次分析等,完成了产品的结构设计、零件与装配的联动设计、装配仿真分析,并建立了产品及其关键部件的数字样机。开放式装配建模方法更有效地指导产品由整体构思到样机设计的整个过程。 (2)提出了面向数字化预装配的分层干涉检测算法,该方法把干涉检测过程分为粗检测、半精检测、精确检测三层,通过逐层检测,大大加快了干涉检测的速度,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有助于预装配中优化装配序列的快速生成。 (3)基于虚拟产品开发管理技术 VPDM,研究并解决了机械装备虚拟数字样机开发中的数据交叉、耦合和冗余问题; (4)基于工程知识和多视觉特征模型,提出了一种装配优化序列规划方法。利用直接装配关系图表达产品几何信息、设计信息、制造信息和装配信息等,通过产品特性和操作环境的评价因素,构建装配先后关系,从可行装配序列中选择最优装配序列,更好地帮助设计师完成装配设计并做出正确决定。缩短了产品研发时间,保证产品准时投放市场。 3、效益分析 目成果广泛应用于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其中 4 家企业利用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20%~30%,按时交货率从 63%左右提高到 90%以上。近三年企业总计新增利润 6.1663 亿元,新增税收 3.3804 亿元,新增销售 28.058 亿元。减少了 80%以上的生产管理人员 4、推广情况(已推广企业) 本项目成果已在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安迈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得到成功应用。 授权专利: 1.数控机床刀具的在线管理方法 201010129780.1 2.车间加工设备群加工运行优化的方法 200910031198.9 3.数控机床监控方法 201110430626.2 
江南大学 2021-04-13
淀粉加工关键酶制剂的创制及工业化应用技术
本项目获 2019 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淀粉加工用酶是食品工业用量最大的酶制剂。目前我国淀粉加工关键酶制剂匮乏或被国外垄断,导致一些淀粉加工技术难以实现或优势不足,因此亟需开发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酶制剂,构建淀粉加工关键酶共性技术的研发体系。 
江南大学 2021-04-11
昆虫趋光机理及灯光诱杀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技术原理:针对昆虫趋光机理及灯光诱杀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灯光诱集和资料查阅的方法,调查灯下昆虫种类并分析其构成成分;利用现代昆虫学研究技术、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昆虫趋光后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内源机制以及昆虫趋光的本质;通过田间大量筛选,明确夜行性昆虫的趋光行为及上灯节律,筛选出适合于不同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防治的安全高效特异性光源,组织示范与推广应用。 主要性能指标:明确湖北省灯下昆虫种类及构成成分,探明昆虫趋光后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及内源机制,阐明昆虫趋光的本质,明确夜行性昆虫的趋光行为及上灯节律,筛选适合于不同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防治的安全高效特异性光源,并示范与推广应用。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同步制取核桃油、核桃蛋白和磷脂浓缩物的技术
1.简介 简单介绍项目/成果背景,解决的行业瓶颈问题或行业共性关键问题。 目前核桃加工主要是通过冷榨法制取核桃油,同时获得富含蛋白的核桃粕。由于核桃压榨时,一般都不脱除核桃衣,导致了核桃粕的食用性能差,一般只用做饲料。本项目将核桃进行脱衣,再通过水提和分离,实现油脂体和蛋白的高效分离。在不使用有机溶剂和酶制剂的条件下,将油脂体加工成核桃油和蛋白-磷脂浓缩物,并同时制取高纯度核桃蛋白。 2.创新要点 介绍本项目的主要创新点,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国际先进/领先水平等)。 (1)除了制取核桃油,还可同步制取蛋白-磷脂浓缩物,可作为天然乳化剂; (2)除了制取上述两种核桃油脂产品,还可同步制取贮藏性能佳的高纯度核桃蛋白粉。 通过与现有核桃加工技术的对比,本项目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关键指标 (1)每千克核桃仁,可制取580g左右的核桃油,30g左右的蛋白-磷脂浓缩物,100g左右的核桃蛋白粉(蛋白含量80%以上); (2)蛋白-磷脂浓缩物成分含量:67%中性脂质、10%具有极佳乳化性能的膜蛋白、9%核桃蛋白、7%磷脂、7%其它成分(包含鞘氨醇等); (3)核桃蛋白粉中的精氨酸含量高达13%,是精氨酸的良好来源。
江南大学 2021-05-11
基于人工智能的抗衰老天然化合物的发现与评价技术
浙江大学 2021-05-10
高纯度金属有机物(MO-CVD源)的新型通用电解合成技术
采用“电子”作为反应试剂,以金属[M = In, Sn, Al, Ta, Nb, Zn, Ti, Ni,等]为阳极,控制一定的阳极电极电位,分别在ß-二酮(如乙酰丙酮,Hacac),醇(ROH),或其混合溶液中电化学溶解金属,或按照一定顺序电化学溶解两种金属得到相应的单金属或者多金属有机物。具体反应为:M(金属)+ HL +电能 → ML (L=OR,ß-二酮如:Hacac)。本工艺为高纯度金属有机物(MO-CVD源)开发出一种全新“绿色化学”途径,具有如下优势:(1) 原材料金属可通过电解精炼达到很高纯度(>99.99%),从源头保证MO-CVD源的纯度要求,该技术采用阳极电极电位控制特定金属溶解,从而进一步控制杂质离子。同时该技术合成的MO-CVD源可以采用常规方法进一步提纯,根据需要杂质离子可以控制在10-9 量级以下。如采用该法制备的纳米TiO2(粒径分布窄,~5 nm左右)杂质分析:Pb:0.6 ppm,As:0.5 ppm,Hg:0.09 ppm,Fe:0.21 ppm。(2) 该工艺克服了传统化学方法合成MO-CVD源的缺点。以钛醇盐为例,化学法采用TiCl4 +ROH → Ti(OR)4,该反应由ROH逐渐取代Cl生成Ti(OR)xCly,采用氨吸收HCl形成沉淀使反应向右进行,无法得到不含Cl的Ti(OR)4,很难满足特殊电子工业对Cl杂质要求很高的工艺要求。本技术从工艺路径上保证了产品纯度:Ti(金属) + ROH +电能 → Ti(OR)4,该过程未引入任何Cl杂质,可以做到绝对无Cl的MO-CVD源。 (3)该技术具有通用性。MO-CVD源属于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变化快,本工艺采用的设备可以随时通过更换不同金属或者有机配体(含有活性氢配体),根据市场需要随时实现产品的转换,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规避市场风险,具有投资价值。工艺路线:具体合成:1. 金属醇盐:如钛醇盐、钽醇盐、铌醇盐、铟醇盐、锡醇盐,铜醇盐、镍醇盐等,及其稳定的金属醇盐ß-二酮配合物。2. ß-二酮金属盐化合物:如乙酰丙酮金属盐,乙酰丙酮锌Zn(acac)2、乙酰丙酮铁、乙酰丙酮铟In(acac)3、乙酰丙酮铜、乙酰丙酮钽、乙酰丙酮铌、乙酰丙酮锡等。3. 二元金属醇盐ß-二酮配合物:如PbTi(OR)x(acac)y,AlTi(OR)xLy,NaTa(OR)xLy,LiTa(OR)xLy等。 应用范围:高纯金属有机物可以作为MO-CVD源,制备超高纯度纳米金属氧化物。同时这些金属有机物可以有以下用途:添加剂,热稳定剂,催化剂,具体可用作树脂交联剂,树脂硬化促进剂,树脂、塑料、橡胶添加剂,铁电、压电等氧化物薄膜、超导薄膜、热反射玻璃薄膜、透明导电薄膜等功能薄膜材料等。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9 90 91
  • ...
  • 914 91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