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XTC-II人体形态测量尺
XTC-II人体形态测量尺   人体形态测量尺适用于测量人体各肢体的长度、宽度及围度等形态指标的测量,包括:长马丁尺、中马丁尺、短马丁尺、直脚规、游标卡尺、围度尺、足长测量仪、指间距尺。 1、长马丁尺: 规格:130厘米。精度:±0.1厘米。用于测量下肢长等。 用法:将尺子垂直于地面,移动尺标至测量点,尺标所对应的数字即为离地面的高度。 2、中马丁尺: 规格:100厘米。精度:±0.1厘米。用于测量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和手长等。 用法:移动尺标至测量点,目标物夹在尺头与尺标之间,读取数字即为长度。 3、短马丁尺: 规格:70厘米。精度:±0.1厘米。用于测量大腿长、小腿长和跟腱长等。 用法:将尺子垂直于地面,移动尺标至测量点,尺标所对应的数字即为离地面的高度。 4、直脚规: 规格:70厘米。精度:±0.1厘米。用于测量肩宽、骨盆宽、胸宽和胸厚等。 用法:移动尺标至测量点,目标物夹在尺头与尺标之间,读取数字。 5、游标卡尺: 规格:20厘米。精度:±0.1毫米。用于测量手宽、足宽、肱骨和股骨的远端宽等。 用法:松开游标上的螺钉,移动游标至测量点,将目标物夹在尺头与尺标中间,所对应的数字即为测定点的长度。 6、围度尺: 规格:150厘米。精度:±0.1厘米。用于测量胸围、腰围、臀围、上下肢体及其他人体曲线的围度等。 用法:先将卷尺绕在测量点上,注意不要缠得太紧,即可读取数字。 7、足长测量仪: 规格:40厘米。精度:±0.1厘米。用于测量足高、足长等。 足长测量:受试者将足放平底座上,足跟部位靠挡板、脚侧靠尺体,拨动滑尺A靠在足尖,滑尺A面对应的刻度值即为足长尺寸。 足弓测量:受试者将足放平在底座上,拨动滑尺B使下平面紧靠“足弓”,滑尺B观测线上的量高标尺的刻度值即为足弓高尺寸。 8、指间距尺(臂伸测量尺): 规格:最大测量长度120厘米,加上加长杆后最大测量长度240厘米。精度:±0.1厘米。用于测量臂伸、身长、指间距(臂展)等。 用法:两手伸直于身体两侧,与肩平行,移动尺标至测量点,测量左右手指尖之间的最长距离。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微型陀螺测量系统MIN-900-2
产品详细介绍 IMU微型陀螺测量系统MIN-900-2 微型陀螺测量系统MIN-900-2简介: IMU微型陀螺测量系统MIN-900-2 结合了三个方向角速率陀螺仪,三向加速度计,三轴磁强计,混合运算器, 16bit 模数转换, 微控制器等,通过创新性的算法,无论在静态和动态都能给出精确的方向和姿态。操作在三轴360 度的运动状态,提供姿态的Euler角。 微型陀螺测量系统MIN-900-2原理: MIN-900-2 利用三轴陀螺跟踪系统动态的角度,三轴的加速度计和磁场计跟踪静态的角度,而内置的处理器及控制器,通过滤波和算法,输出实时的角度(无论是在静态还是动态),这就提供了快的响应,当在振动和快速的运动状态下也没有漂移。稳定的输出通过容易使用的数字格式提供. 微型陀螺测量系统MIN-900-2性能参数:
陕西航天长城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足高足长测量尺ZGC-1
ZGC-1型足高足长测量尺是专门测量足长和足弓高度的器具,可供体育、教育、卫生、医疗等部门做人体形态测量使用。 一、主要技术规格: 测量范围:足长0-350毫米;足弓高0-120毫米 二、足长测试方法: 受试者将足放平底座上,足跟部位靠挡板、脚侧靠尺体,拨动滑尺A靠在足尖,滑尺A面对应的刻度值即为足长尺寸。 三、足弓测试方法: 受试者将足放平在底座上,拨动滑尺B使下平面紧靠“足弓”,滑尺B观测线上的量高标尺的刻度值即为足弓高尺寸。 本文中所有关于足高足长测量尺http://www.xinman8.com/272.html的文字、参数、图片等如有产品更新换代、参数变动请联系我们的销售、技术工程师。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苏州英示测量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英示测量科技有限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中国“机械行业能力评价长度计量实训基地”。 旗下的INSIZE和INSIZE PLUS是中国基础类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品牌,在国际市场是与德国Mahr、日本Mitutoyo并列的三大量具品牌。英示总部位于苏州高新区,在美国、 西班牙、 德国 、捷克、 巴西和印度建有分公司。         英示产品品种丰富、种类齐全, 近万种产品涵盖了机加工行业几何尺寸和形位公差测量的各种需求, 以及工件表面及内部观测、材料硬度测试、推拉力和扭力测试、材料金相准备和分析等需求。         英示以解决测量难题为导向, 以品质创品牌, 以服务赢信赖,客户涵盖了航天、航空、核电、高铁、船泊、汽车制造、电子等领域的大中型国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及职业院校。  
苏州英示测量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07
一种具有多生长因子次第释放特性的组织工程支架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多生长因子次第释放特性的组织工程支架,属于药物剂型改变及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结合微球缓释系统和支架的特点,采用复乳法分别制备BMP-2、VEGF和bFGF等生长因子的PLLA/PEG缓释微球,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将微球载入PLGA多孔支架中,构建具有可控次第释放特性的组织工程支架。本方法药物活性保持度高,有机溶剂残留量低,操作简单。所制备微球粒度分布窄,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复合支架孔径分布在150~300μm,连通性好,孔隙率为76.84%,抗压强度为5.11MPa,21天累计释放量为60.6%。本发明制备的支架在组织工程修复体中具有应用前景。
四川大学 2021-04-11
一种具有多生长因子次第释放特性的组织工程支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多生长因子次第释放特性的组织工程支架,属于药物剂型改变及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结合微球缓释系统和支架的特点,采用复乳法分别制备BMP-2、VEGF和bFGF等生长因子的PLLA/PEG缓释微球,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将微球载入PLGA多孔支架中,构建具有可控次第释放特性的组织工程支架。本方法药物活性保持度高,有机溶剂残留量低,操作简单。所制备微球粒度分布窄,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复合支架孔径分布在150~300μm,连通性好,孔隙率为76.84%,抗压强度为5.11MPa,21天累计释放量为60.6%。本发明制备的支架在组织工程修复体中具有应用前景。
四川大学 2021-04-11
一种热环境下考虑预变形的板结构动特性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环境下考虑预变形的板结构动特性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初始力载荷和热环境下的结构材料参数,计算结构线性刚度矩阵、热应力刚度矩阵和考虑预变形的非线性刚度矩阵,将线性刚度矩阵、热应力刚度矩阵和非线性刚度矩阵三者整合为结构总刚度矩阵;建立热环境下考虑预变形的板结构动力学方程,根据结构动力学方程建立广义特征问题控制方程,再通过模态分析得到热环境下考虑预变形的板结构动特性分析结果。本发明的动特性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了预变形导致的几何非线性和热环境对结构刚度的影响,使得其能够运用于复杂载荷环境下的结构动特性分析,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复杂环境下板结构动特性分析精度,指导工程结构设计。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菌胶团显微图像分析的活性污泥特性确定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446761.5)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菌胶团显微图像分析的活性污泥特性确定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为:1)活性污泥菌胶团图像信息采集;2)菌胶团图像分析,包括测量活性污泥样本中菌胶团的直径;将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分为微型结构、中型结构、大型结构3种类型;对3种类型的菌胶团分别进行计数;计算菌胶团体积;最后计算菌胶团结构特征值Z;3)菌胶团与活性污泥特性的相关性分析,建立菌胶团结构特征值Z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跨太空和大气层的动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反演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太空和大气层的动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反演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的实现包括:首先确定测量系统与被观测动目标之间的路径类型,然后计算当前路径类型下的红外辐射传输特性参数,最后根据多次测量的被观测动目标像方的红外辐射亮度平均值和红外辐射传输特性参数进行被观测动目标物方红外辐射亮度的反演计算。实施本发明可以解决跨太空和大气层红外辐射传输特性参数计算和物方红外辐射亮度反演计算的技术难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全特性空间曲面建模的梯级负荷经济分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特性空间曲面建模的梯级负荷经济分配方法,属于水电能源优化运行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建立以梯级总蓄能最大为目标的梯级负荷分配模型;根据水电站各机组的动力特性,构建水电站全特性空间曲面;根据水电站各机组的振动区,运用组合理论,推求水电站的组合振动区;根据水电站全特性空间曲面和水电站组合振动区,运用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所述梯级负荷分配模型;将最优梯级负荷分配方案下发至各水电站。本发明以水电站作为梯级负荷分配的计算单元,通过组合振动区直接推求水电站的出力可行域,在兼顾求解精度的前提下,有效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1 32 33
  • ...
  • 74 7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