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QFR无创冠心病精准诊断系统
冠心病是全球致死率第一的疾病,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100万,临床常规检查方法(仅冠脉造影检查)的误诊率高达30%;目前公认的精准冠心病诊断“金标准”为基于一次性使用压力导丝测量的血流储备分数(FFR),但由于FFR技术本身的繁琐和安全问题影响了它的普及,众多冠心病患者没有获得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本项目经过十余年的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突破了冠心病无创精准诊断的瓶颈,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上具有独创性的成果。 1.博动医学影像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地发明了基于一种耦合影像三维重建与流体力学计算的定量血流储备分数(QFR)无创冠心病精准诊断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无需昂贵一次性耗材、仅采用冠脉造影影像即可无创实时获得血流储备分数进行心肌缺血评估,建立了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的新标准。 2.本项目已完成多项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结果表明,QFR系统提高35%临床诊断准确度,降低80%检查费用,节省90%检查时间,该检查已进入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15个国家的50余家医院,开始临床应用,QFR已进入2018年《日本心血管介入治疗规范专家共识》,逐步成为各国的诊疗规范; 3.QFR系统已于2017年5月获国家食药监局特别审批为“创新医疗器械”,且于2017年4月获批欧盟CE认证,成为中国原创、全球创新的医疗器械; 目前该系统已获得14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项PCT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美国心脏病学会期刊(JACC,IF=19.89)等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3篇。在美国TCT、法国EuroPCR和中国CIT等国际权威学术会议上共开展56场手术转播;临床专家一致认可该技术的临床前景,认为QFR为导管室新工具,有望成为每位冠心病患者诊断的常规检查手段。 美国TCT2017大会手术转播 QFR设备在手术室中应用 QFR设备实机 QFR技术的原理图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11
新型冠状病毒快速诊断试剂盒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团队成功制备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快速诊断试剂盒,仅需一滴血十分钟就可以出检测结果,该试剂盒目前已交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展对疑似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的临床验证。 团队筛选出多个新冠病毒的优势抗原表位肽,并基于抗原表位肽开发出了灵敏性高、一致性好的IgG/IgM抗体诊断试剂盒。这款检测试剂盒操作便捷,仅需“一滴血,十分钟”就可以出检测结果,目前已经免费交付医院对疑似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进行扩大样本量的临床测试。 该团队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康复病人抗体库,筛选治疗性中和抗体,截止目前已经筛选到多株可以和病毒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全人源抗体,接下来要在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P3实验室评估抗体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中和活性。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4-10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试剂盒
团队发现一种特异性的引起肾脏早期损伤的AGEs自身抗体,自身抗体可以介导补体系统和T细胞对表达抗原的分子和细胞进行攻击,针对AGEs的自身抗体在疾病发生不同阶段识别肾脏足细胞、基底膜和系膜细胞表面的特异AGEs,从而引起肾损伤,导致糖尿病肾病。基于此,团队推测这类自身抗体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南京大学 2021-04-10
临床长时程心电智能诊断平台
基于长时程医疗数据的临床心电智能检测平台是推动心血管疾病科学防治和管理升级的关键技术。近年来,众多医疗设备厂商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大力投入,所研发可穿戴设备可实现用户心电图等生理健康数据的长时程监测,弥补了医院测量心电图的短时性。本课题中,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心血管疾病智能诊断系统,将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云端服务器所实现自动诊断结果与专家诊断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心电疾病诊断智能化。长时程临床心电智能检测平台的建立,利用可穿戴设备实现了对用户身体状况的长时程监测和异常筛查,可有效推动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模式建立。 
清华大学 2021-04-11
磁微粒系列分离诊断试剂产品及技术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磁性生物分离技术,在蛋白纯化、核酸提取与分离、病毒及特定细胞检测、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磁性生物分离技术制备的用于蛋白质、细胞、核酸、病毒等分离检测的试剂盒,能够实现快速、特异性和高效的生物检测。因此,磁性生物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已成为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的一个热点,对于细胞/基因治疗、生物制品研发、疾病预防与早期快速诊断治疗、检验检疫等高技术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项目在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性纳米粒子(SPIO)的绿色环保低成本的先进制备技术基础上,建立对SPIO表面进行不同类型功能化的构建技术和方法,一步实现不同聚合物对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的可控包裹,并可获得粒径均一、形状和尺寸可控的磁性复合微球,利用具有优异抗蛋白质吸附能力的聚合物,如聚乙二醇等对磁性复合微球表面可控功能化,以及多种抗体或特异性识别基团联用机制,降低对生物分子的非特异性吸附,实现对目标物的高特异性吸附与分离,以获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环保的磁性纳米生物分离材料及系统。 主要技术指标:1. SPIO的日产量>100克,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对环境危害大的、毒性强的有机化合物。粒径为10-20nm,30天内不发生团聚。2. 根据所分离的不同目标物,SPIO与不同聚合物的复合微球粒径为100-1000nm不等,且粒径分布均匀,30天内不发生团聚。 多功能纳米复合微球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对细胞、蛋白、核酸等的分离效率及所保持的生物活性均不低于95%。 应用范围: 磁性蛋白质分离产品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可用于细胞/基因治疗、生物制品研发、疾病预防与早期快速诊断治疗、检验检疫等领域,市场需求量大,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国外公司每10毫升规格的免疫磁珠的价格均在万元左右,远远高于相同质量的黄金售价,但由于技术及开发成本的限制,磁性生物分离产品的国产化程度低,即使有少数公司从事磁性载体的研发,但多为仿造国外公司的产品,技术含量低,这不仅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潜在风险,而且在产品竞争力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已商业化的产品。因此,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性蛋白质分离技术及产品,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磁性蛋白质分离技术及产品已被国际、国内各大医院、检测单位认可,并用于实际生物样品的分离,创造了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项目目前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成果权属为我校独自拥有。
四川大学 2021-04-11
QFR无创冠心病精准诊断系统
项目成果/简介:冠心病是全球致死率第一的疾病,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100万,临床常规检查方法(仅冠脉造影检查)的误诊率高达30%;目前公认的精准冠心病诊断“金标准”为基于一次性使用压力导丝测量的血流储备分数(FFR),但由于FFR技术本身的繁琐和安全问题影响了它的普及,众多冠心病患者没有获得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本项目经过十余年的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突破了冠心病无创精准诊断的瓶颈,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上具有独创性的成果。1.博动医学影像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地发明了基于一种耦合影像三维重建与流体力学计算的定量血流储备分数(QFR)无创冠心病精准诊断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无需昂贵一次性耗材、仅采用冠脉造影影像即可无创实时获得血流储备分数进行心肌缺血评估,建立了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的新标准。2.本项目已完成多项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结果表明,QFR系统提高35%临床诊断准确度,降低80%检查费用,节省90%检查时间,该检查已进入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15个国家的50余家医院,开始临床应用,QFR已进入2018年《日本心血管介入治疗规范专家共识》,逐步成为各国的诊疗规范;3.QFR系统已于2017年5月获国家食药监局特别审批为“创新医疗器械”,且于2017年4月获批欧盟CE认证,成为中国原创、全球创新的医疗器械;目前该系统已获得14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项PCT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美国心脏病学会期刊(JACC,IF=19.89)等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3篇。在美国TCT、法国EuroPCR和中国CIT等国际权威学术会议上共开展56场手术转播;临床专家一致认可该技术的临床前景,认为QFR为导管室新工具,有望成为每位冠心病患者诊断的常规检查手段。美国TCT2017大会手术转播QFR设备在手术室中应用QFR设备实机QFR技术的原理图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国家级计划/专项类别: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重大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表面曝气设备故障诊断系统
表面曝气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包括倒伞曝气机的齿轮箱和电机;还包括传感器、电荷放大器、采集器和分析设备;所述齿轮箱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相连,齿轮箱的输入轴通过一对圆柱斜齿轮与第一中间轴相连接;所述第二中间轴支撑通过一对圆柱斜齿轮与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电机和输出轴均通过传感器与电荷放大器相连接;电荷放大器、采集器和分析设备依次电连接。通过在倒伞曝气机的电机及变速箱上设置传感器,并通过电荷放大器对其检测信号的放大后,经分析设备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设备故障情况;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表面曝气设备故障诊断系统,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新冠肺炎肺部感染辅助诊断系统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湖北省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分类,对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确定为临床诊断病例,以便患者能及早按照确诊病例相关要求接受规范治疗,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因此,对患者的影像学分析在确定“临床诊断病例”上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家指南这一重要变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学郭佑民团队,在前期承担国家卫健委重大行业专项《基于“数字肺”的呼吸系统疾病评价体系与诊断标准研究》基础上,针对新冠肺炎肺部影像学特点与医学成像技术公司合作,第一时间研发了新冠肺炎肺部感染辅助诊断系统,实现了对新冠肺炎感染者肺内病变部位快速检出、定量评价病变范围和病变演变过程评估 CT扫描是新冠肺炎诊断的重要环节,已成为确定“临床诊断病例”的重要标准。但是在影像诊断过程中,每位患者的CT检查多达几百幅甚至上千幅图像,单靠影像诊断医师从庞杂的图像特征中筛选出新冠肺炎所具有的特征,不仅要求医师具备肺炎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经验,还需要相当的观察时间,严重影响病例筛查的效率。 同一患者3次检查结果对比,红色区域为病变,相比较病变体积逐渐缩小,提示病情好转。  同一患者3次检查结果对比,红色区域范围增大,数目增多,提示病变进展,同时还能观测到病变密度的变化。  图为同一患者4次检查结果对比,图中红色区域体积逐渐增大,提示病情进展。 郭佑民教授团队利用AI技术为新冠肺炎的影像诊断“赋能”。依托专家训练,人工智能结合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变区域进行分割、计算,可以同时获取病变区域的体积、密度、磨玻璃成分等定量参数,尤其是对于患者随访的数据,可以实时进行图相配准,精准定位病灶位置、大小,方便比较病变的消长。  通过临床试验发现,该系统能够辅助临床医生对新冠肺炎进行快速诊断,并能提供智能诊断报告,适应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公共卫生紧急应对要求,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该系统已在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等多家医院部署,为了鼎力支持抗“疫”一线,新冠肺炎辅助诊断系统将开放全国同行免费使用。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火电机组性能诊断(无产品,仅为意向)
项目概况 基于实时、历史数据库或热力试验数据,对大型火电机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计算、能损诊断、运行优化、性能试验,全厂综合分析,为机组节能运行提供指导。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茶树全生长季叶片矿质营养诊断技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叶片矿质元素营养诊断技术。制定了“茶树叶片营养指数”和“茶树叶片矿质元素含量诊断参考指标”;在茶树的全年生育期内,按照不同的诊断单元,采用“S”形或“W”形五点采样路线;确定了“茶树叶片三段营养诊断模式”:即第一段为秋季全营养诊断阶段,采用ICP-OES和半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茶树成熟叶片全部营养元素,即N、P、K、S、Ca、Mg、Fe、Zn、Mn、Cu等元素含量,作为配制基肥及春季催芽肥的依据;第二阶段为春茶末夏茶初,仅测定N、P、K含量,确定夏茶肥料配方;第三阶段为秋茶初,采用半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叶片中N的含量,从而确定夏秋季施肥种类和标准。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32 3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