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赵占奎
社会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吉林省中小企业专家顾问团专家;国家科技部专家;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日本金属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非晶纳米晶材料、微纳复合材料、粉末冶金
赵占奎 2021-06-23
陈永山
主要从事污染物环境过程及控制技术研究,在新兴污染物环境存在及其行为、土壤污染修复及风险评估等方面已取得一定创新性研究成果,初步建立了以土壤、沉积物和水体为表征对象、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两维表征指标的污染物环境行为机制和风险消减技术研究体系,构建了环境压力-污染响应体系表征研究的知识链和方法论。已在新兴污染物环境污染过程的甄别、防治与风险管理研究上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子课题专题任务、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泉州市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泉州市“桐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C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拓展了新型污染物环境污染过程及其风险消减机制研究方向,已初步建立了以土壤、沉积物和水体为表征对象、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两维表征指标的我国快速城镇化人畜药物环境污染过程及风险消减研究体系,构建了新兴有机污染物环境污染现状表征、污染源解析、食物链摄入途径的人体健康及其基于土壤生态响应特征的污染风险表征等环境污染压力-状态-响应研究的知识链和方法论。获得一些探索性研究成果。具体体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工作方面: 2020.01-202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抗生素与砷复合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批准号:41977358. 项目主持人。 2017.01-2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镇化影响下人畜共用药环境残留的流域生态过程及机制研究”,批准号:41671495. 项目主持人。 2014.01-2016.12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典型城镇化过程水环境PPCPs残留组成及其梯度环境效应”,批准号:41301572.  项目主持人。 带领团队成员开展生物多样性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工作,具备从事植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渔业资源等监测与评价技术能力,承接多次企事业委托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及评价服务,如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跟踪监测服务、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后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等工作,取得较好的进展。在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及修复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特长,先后承担福建省科技厅农业引导性(重点)项目矿冶废弃地土壤污染修复及安全利用技术、安溪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编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污染土壤及场地修复评估及综合集成与管理体系”(课题编号:2013AA06A211),负责子课题中的“基于GIS的污染场地风险识别技术支持系统”等专题任务。
陈永山 2023-03-09
周立山
周立山 2024-01-12
涟水火神山
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领导、执行总建筑师携手院总工团队、江苏BIM族库研究中心、江苏智憩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一起群策群力,在满足为病区传染病收治要求的基础上,融入了人文关怀和建筑美学方面的考虑。 整个确诊病区用地面积2487.78平方米,建筑面积709.86平方米,建筑采用集装箱式快速建造模式,共一层。有10间隔离病房,应急时每间病房可安排两张病床,满足20位患者同时入院隔离。靠近医护工作区的两间隔离病房配备相应设施条件,兼作抢救室。  查看原文
南京大学 2021-04-10
平顶山学院
平顶山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平顶山市新城区白龟湖畔、国鼎山上,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平顶山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10月的平顶山师范学校。1977年8月经批准在平顶山市师范学校附设大专班,于1984年改为平顶山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河南省关于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转型发展,是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建校以来,平顶山学院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在一代代学院人的不懈努力中,逐渐形成了“严谨求实,和谐自强”的优良校风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奉献”的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学校现有湖滨和崇文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7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1亿元,馆藏图书274.14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7000余人;教职工1400余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900余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以上职称人员400余人。学校建有体育训练馆、音乐厅、演播厅等,文化体育设施齐全。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逐步形成了以工科等应用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有55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涵盖工、管、理、文、法、艺等十个学科门类。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现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林业厅重点实验室,3个平顶山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平顶山市重点实验室。学校是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曲艺文化基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和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 学校围绕行业、企业需求,开展协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与平高集团共建“高压智能电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联合开展高压智能电器研发,涌现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中石油陕西长庆油田、平高集团、美国伊顿电气、皖电东送等国内外企业及重大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与中国林科院、河南省林业厅三方共建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建有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公益性项目试验基地,加入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资助的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省、市级重大项目,为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出版系列著作,拍摄高水平影视作品,与地方主流媒体合作开办电视栏目等,对区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陶瓷研究所承担的唐代花釉瓷复仿制作技术项目,恢复了失传千年的唐代花釉瓷制作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此基础上,鲁山县建立了鲁山花瓷产业园。学校雅乐团在第五届北京传统音乐节上再现了古应国宫廷礼乐文化,受到海内外同行瞩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郑州大学等国内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外知名大学开展了教学与科研合作。与平顶山市政府、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亚坤集团、大河网、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等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了平煤神马学院、平高学院、亚坤学院等行业学院,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信访局、平顶山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合作共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院、河南人民信访与社会问题研究院、平顶山市文化产业研究院等新型智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近三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信息技术水平大赛等各类大学生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00多项。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本科院校”、“值得推荐的河南教育名片”、“河南应用技术类型十佳示范高校”、“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努力践行“崇德尚能、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平顶山学院 2021-02-01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于2001年8月批准,国家教育部2004年首批确认,由南华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其举办高校南华大学是一所拥有38000余名在校生的具有59年办学历史的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资格,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是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学院座落在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王船山的故乡——湖南省衡阳市,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船山学院管理规范、质量优良、特色明显、品牌突出,是省内先进的教学型本科院校。学院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文化育人,能力立身”的办学理念,弘扬南华大学“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采用全新的模式和机制,科学定位,特色办学,致力于培养科文兼备、具有国际视野、本领过硬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招生计划纳入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现有在校学生5000多人。学院开设有41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医、文、法、艺术、经济与管理八大学科门类。学院设有五系一部以中心,共享南华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教学资源。 学院始终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作为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教风严谨,学风良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学院学生积极参加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比赛项目,共获得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奖励400余项。学院积极打造船山文化品牌,开展了一系列以“船山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16年来,学院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万多名高素质的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均位居省内独立学院前列,培养的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骨干力量及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2021-02-01
王顺
 学 历: 博士  所在系室: 机械原理与设计教研室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润滑理论及应用,工程摩擦系统模拟技术  学术兼职  英国《Proc. IMech. E Part J: J. Engineering Tribology》审稿人 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机械传动设计与分析、机械振动和摩擦学。 主讲课程、教学情况:  主讲《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科研项目  超低摩擦机理中跨尺度及复杂性问题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50675111,结题),主要参加人;  基于复杂多元变异的Hy-Vo链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及平台开发(863,2009AA04Z109,在研),主要参加人;  水力发电机组推力轴承金属塑料瓦温控技术(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在研),主要参加人;  水力发电机组推力轴承金属塑料轴瓦数字化设计平台开发(企业横向,在研),负责人;  水力发电机组推力轴承金属塑料轴瓦温控技术(第四十七批博士后面上基金,  在研),负责人; [7] 面向环保设计的水润滑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在研),负责人。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检索5篇,EI检索6篇,ISTP检索1篇。  
王顺 2021-06-23
王浩
        王浩,1953年8月生,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全球水伙伴(中国)副主席、创新方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项目以及其他部门和地方项目数十项,世行、亚行以及其他国际合作项目多项,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项目学术带头人。在流域水循环的基础认知模式与模拟技术、水资源评价与配置理论与方法、水资源工程系统规划方法、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突破,积极推动了水资源学科的新发展。其创建“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在国家和地方水资源规划、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与调度运行、三峡上游特大及梯级水电群等重大规划和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奖励19项。出版专著20余部,获中国图书奖1次。并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浩 2021-06-23
王铁军
王铁军,男,生于1961年,教授。1979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任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航天航空学院院长、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固体变形与破坏、轻质结构、重大装备的关键力学问题等。
王铁军 2022-01-12
王燕
王燕,女,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负责:科技管理、技术转移。
王燕 2022-01-12
1 2 3 4 5 6
  • ...
  •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