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安全高效微生物绿色饲料添加剂-益生康产业化
一、成果简介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FeedGradeMicrobialAdditives)是药物保健促生长饲料添加剂的最可行替代方案之一。美国FDA定义为可直接饲喂微生物(DFMS),又被称为益生素(Probiotics)、益生菌等。它的核心含义是指摄入动物体内参与肠道内微生物平衡的、具有抑制动物胃肠道有害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或增强非特异或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的活性微生物制剂。并可以进一步与其他辅料(如生物活性多肽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糖尿病患者连续监测用传感器开发及产业化
中国糖尿病患者目前接近1亿人,其中10%为I型糖尿病患者、5%为II型重症糖尿病患者。这15%左右的患者迫切需要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进行连续监测,此方法可以更好的掌控血糖波动变化趋势及规律,同时避免用餐及运动后带来的高/低血糖,被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最佳诊疗方式。血糖连续监测在中国由于没有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产品市场份额只有2 - 3亿元人民币,主要是进口美敦力产品和国产圣美迪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糖尿病危害的更深入了解,血糖连续监测产品销售的增长势头非常突出,预测2025年可以达到10- 15亿元的规模。 本项目已经拥有长效血糖探头原型器件,今后将专注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开发,包括高效长寿命血糖探头、无痛助推器、掌式主机盒、数据存储和计算系统、无线发射与云计算等相关模块。本公司率先提出长寿命血糖监测新概念,将提供首款植入时间长达3个月的血糖探头,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在更换探头所带来的物理及心理创伤,同时极大的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提高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相关技术指标: 本项目主要从事糖尿病患者血糖连续监测用传感器器件、无线传输及相关无线互连电子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产业化,核心技术体现在三个方面:1) 高效可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2) 低功耗 2.4G 无线传输集成电路及系统;3) 微纳米设计、加工、测试和封装的能力。 技术创新点: (1)传感器是目前世界上工作时间最长(持续工作3个月)、并可直接植入皮下的无痛传感器产品; (2)系统软件提供最详尽直观的动态和统计信息; (3)每一位患者提供一个永久性的数据记录卡,不仅监测血糖变化,更可以留存不同时期的血糖图谱历史,以科学的统计分析血糖波动; (4)血糖探头可以持续工作3个月,患者的日均负担从100 - 200元/日降到30 - 50元/日,极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7-18
帕立骨化醇原料药合成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化
项目背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功 能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血液透析时最 主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甲状旁腺激素(PTH) 水平升高和甲状旁腺增生,可导致严重的骨骼损害、难治性皮肤 瘙痒、贫血、神经系统损害及心血管疾病等。帕立骨化醇是一种 高选择性第三代维生素 D 受体激活剂,用于预防和治疗与慢性肾 病相关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帕立骨化醇原料药采用 CD 环氧化、上保护、A 环和 CD 环经 wittig 偶联、脱保护、纯化 得到符合 EP 标准的原料药。目前制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CD 环中存在一种 24R 杂质,该杂质与 A 环结合后,原料药需要 经过多次重结晶才能将该杂质降低至质量标准要求的0.1%以下, 严重降低了产品的收率,增加了原料药的成本。因此本项目的关 键技术就是采取措施降低 CD 环 24R 杂质对生产工艺、产品收率 以及原料药成本的影响。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优化 CD 环合成工艺,以及提高 制备 CD 环原料的质量控制。CD 环的 24R 杂质是由其制备原料引 入,因此需要开发原料的控制方法,在源头控制杂质的引入。同时优化 CD 环的合成工艺,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有效去除 CD 环中的 24R杂质,确保CD 环24R杂质不超过0.1%,其它单杂不超过0.2%。 2、优化帕立骨化醇原料药的纯化工艺,提高对原料药中 24R 杂 质的去除能力,达到 1 次重结晶即可得到符合标准原料药的目 标,确保 CD 环成品纯度达到 99.5%以上。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技术上具要有创新性、能满足企业在 帕立骨化醇原料药方面的技术需求。 
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 2021-09-02
水产品加工副产物高值利用技术与产业化生产
水产品加工时通常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鱼鳞、鱼皮、鱼骨等),这些副产物中含有较丰富的胶原蛋白和钙等成分。目前水产品加工的副产物大多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本项目在农业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以水产品加工副产物(鱼鳞、鱼皮、鱼骨等)为原料,利用定向生物酶解、分离提取和干燥等技术开发了鱼蛋白多肽、鱼骨蛋白多肽、鱼骨多肽钙粉、鱼体生物保鲜剂等系列产品。该项目已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技术指标 鱼蛋白多肽:采用生物酶解技术开发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多肽,有降血压作用的降血压多肽粉,有抗氧化作用的抗氧化多肽粉,产品多肽达50%以上;鱼骨多肽钙粉:产品中有机钙含量达到15%以上,多肽含量为30%以上;鱼体生物保鲜剂:通过生物酶解开发的一种生物保鲜剂,可广泛地应用于鱼产品的保鲜及鱼肉制品的抗氧化作用。 投资预算及效益分析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目前基本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水产品加工副产物(鱼鳞、鱼皮、鱼骨等),经过加工后每吨副产物产值达到16000多元。建立年处理1500-3000吨动物副产物加工项目需要设备投资500-700万元,厂房3000-4000平方米(根据具体产品类型和生产规模而调整)。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基于靶向分子探针的肿瘤精准给药筛查技术的产业化
本项目属于肿瘤靶向药物的体外药敏检测,是基于化学靶向药与其靶蛋白在细胞死亡时也可结合的特性,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发光基团与靶向药连接,得到一系列候选探针,经细胞筛选、裸鼠荷瘤切片共定位、人源病理样本孵育验证,筛选获得靶向药探针。将探针与患者活检样本共孵育后,通过检测其荧光分布及强度即可直接得知患者对该靶向药的敏感程度,从而给予患者更加精准的给药建议。该技术检测耗时短、结果准确、方法便捷、易于推广,能够与基于大数据的基因检测技术形成很好的互补融合,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出更加精准的诊疗方案。 技术创新点: 该探针能够实现将靶向药与患者活检样本的结合情况进行原位显色并相对定量,其荧光的分布及强度直接提示患者对该靶向药的敏感程度,目前国内尚无其他技术能够实现。该技术能够弥补基因检测只能从基因水平间接预测药物敏感度的不足,给出的结果更为准确和个性化。目前我们已合成并检测了包括 3 种肺癌靶向药探针在内的 6种探针,项目一期预计合成国内已上市的 6 种肺癌化学靶向药的全部探针。 市场应用前景: 近年来精准医疗行业的发展愈发蓬勃,2016 年其国内市场估值已达百亿。精准医疗大致分为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两大板块,目前精准诊断一般依靠间接法或直接法。间接法主要通过基因及表观遗传学检测和大数据分析,对同一亚型的患者给出相同的诊疗方案,其准确性强烈依赖于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及大数据库的完善程度。一代 Sanger测序虽成本较低易于普及,但只能检测单基因突变,且灵敏度较低、检测耗时长、工作量大,无法满足庞大的测序需求;二代测序 NGS 具有通量高、敏感度强、能够获得未知突变信息等优势,但其仪器和试剂要求极高价格昂贵,且能够准确解读数据的科研人员十分稀缺。同时,基因检测不能检出基因表达过程中旁路对于待测基因表达的影响,将直接导致给药建议有误差。直接法主要是肿瘤药敏技术,如 MTT比色法、ATP 荧光检测法等,需要依托原代肿瘤细胞培养技术,该技术由于巨大的个体化差异,成功率很不稳定,使得该类技术普及困难。 基于以上情况,开发一种更加精准敏锐且操作便捷、易于推广的肿瘤精准给药筛查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该技术能够与现有的精准诊断技术形成强有力的互补,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争取更大的生存机会,为国内精准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合作方式: 融资共同开发,优先与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合作。鉴于技术保密性,暂未申请专利。
南开大学 2021-04-13
新一代柠檬酸绿色智能发酵技术集成与产业化
本项目获 2018 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三羧酸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是当前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有机酸,是世界第二大发酵产品。虽然发酵法生产柠檬酸起步较早,但目前其生产技术仍存在问题,如发酵种子培养周期长、活力低;发酵菌种影响柠檬酸合成的生理、代谢特性认识有限;传统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原料利用不充分;柠檬酸提取过程能耗高,废水有机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等。因此,本项目在江南大学刘龙教授带领下实现了传统的技术升级和转型,实现绿色智能化生产。获 2018 年度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要创新内容及技术突破: 1、建立了结合超声波诱导孢子快速萌发与种子糖化酶水平表征的移种策略, 发酵强度由 2.55 g·L-1·h-1 提升至 2.85 g·L-1·h-1(提升幅度 11.8%); 2、进行了柠檬酸发酵生产菌株的系统生物学分析,发现发酵后期的低 pH 环境可激活柠檬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葡萄糖作为效应物可激活其转运蛋白的表 达; 3、强化同步糖化发酵方式,利用葡萄糖模糊预测模型结合糖化酶阶段添加的策略补偿发酵中后期 pH 急剧降低导致的葡萄糖供给速率不足,中试规模发酵强度进一步提升至 3.15 g·L-1·h-1,残总糖由 19.2 g·L-1 下降至 13.2 g·L-1(下降幅度 31.3%); 4、应用模拟移动床实现了柠檬酸发酵液连续分离提纯及废水资源再利用,在实现了清洁化生产的同时柠檬酸收率达到 98%,较传统钙盐法提高 5%。 
江南大学 2021-04-11
风味成分及香精油类的纳米乳化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针对风味成分、香精油类普遍存在的易挥发、易氧化损失等特性,本实验室 采用纳米乳化体系,在提高这两类物质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风味成分和香 精油类物质的水溶解性,并通过乳化体系的构建达到风味物质的控制释放效果。 同时,对于具有抗菌性的香精油类,提高并延长抗菌特性,可作为食品级抗菌剂,在食品体系中广泛应用。本技术加工手段温和,过程中无污染,非常适用于食品 中风味成分和香精油类物质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薄荷油为例的微乳化 产品,储藏期间粒径保持在 20 nm 左右,常温储藏 12 个月有效成分保留率分别 达 98.2%和 97.6%,损失率小于 10%。 
江南大学 2021-04-11
【高教前沿】重庆三峡学院党委书记李廷勇:特色为王,应用为本,走好地方高校的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近日,重庆三峡学院党委书记李廷勇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就如何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及学校的实践。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1-15
【高教前沿】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地方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东莞理工模式”
未来十年,地方应用型高校需要快速提升办学能力,尤其要注重与城市产业的共生共荣,我认为这是此类高校分类发展和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7-16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地处被誉为“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江苏省常州市。学校创建于1984年,历经常州职业师范学院、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12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近1500亩,建筑面积50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中外文藏书160余万册。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学院等21个教学科研单位,建有新能源汽车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赵元任语言文化传播学院等多个行业学院和研究院,开设58个本科专业,在机械工程、环境工程两个领域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0多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留学生120余人。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正高职称教师13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380余人、硕博研究生导师170余人,聘请学术和产业界知名专家100余人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有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或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有100余人次获批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等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以行业产业定专业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人才规格,以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定教学内容,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项目、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等省级以上人才培养项目(基地)20余项(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省级以上品牌专业、精品课程20余个(门),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学生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奖1000余项。建校以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6万余名毕业生,培训了数万名中高职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特色,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应用研究,形成了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教育学等一批引领性学科,打造了“资源循环利用”、“职业技术教育”等学科亮点。现有江苏省重点(培育、建设)学科7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近20个。近5年,学校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700余项,科研经费近3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0余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70余件。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强智库建设,推进与行业企业产业的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加大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关注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的多层次合作,与10多个省内外市、区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大院大所共建产学研基地150余家及研究机构40余家,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常州产业研究院、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与指导中心等多个研究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办学理念、标准和资源,重点打造以中德合作为主的国际合作办学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韩国、乌克兰、以色列、哈萨克斯坦以及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专家、学者赴德、美、英、加、日、韩、澳等国家进行访学或交流,聘请外籍教师百余名来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目前面向韩国、俄罗斯及中亚国家招收留学生。 学校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将秉承“厚德、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继往开来,实干创新,朝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江苏理工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4 115 116
  • ...
  • 292 29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