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无酶的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酶的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该无酶的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包括由参比电极、对电极和工作电极组成的三电极体系,所述工作电极由对葡萄糖具有电催化氧化性能的材料制成;使用该无酶的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检测葡萄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电化学预处理工作电极:施加高负电位;(2)电化学氧化葡萄糖:施加葡萄糖氧化所需电位;(3)电化学清洗工作电极:施加正电位。本发明可去除样品pH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使原本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无酶的葡萄糖检测,可在中性及酸性样品中的进行,并且具有电极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东南大学 2021-04-11
具有预防糖尿病作用的鼠李糖乳酸杆菌 CCFM0528
本专利菌株为一株鼠李糖乳杆菌,被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列入可用于 食品的菌种名单,可广泛的应用于食品生产中,同时具有很广阔的药用前景。该 菌株具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可影响葡萄糖转运相关蛋白 SGLT-1 和 GLUT- 2 的表达水平,可有效的预防模型小鼠 II 型糖尿病的发生,有效降低小鼠空腹 血糖和餐后血糖。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在现代社会居高不下,α-葡萄 糖苷酶抑制剂广泛的被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利用具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的乳酸菌预防及缓解糖尿病尚属首次,鼠李糖乳杆菌在食品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该菌可被用于大宗食品及功能性食品的生产,开发具有预防及缓解 II 型 糖尿病的膳食补充剂,如乳酸菌饮料、发酵酸乳、发酵酸豆乳以及片剂、胶囊、 冻干粉等药物组合物,具有非常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对于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9 推动国民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
江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琼脂糖微流控芯片的细菌富集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琼脂糖微流控芯片的细菌富集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该装置包括贴合的琼脂糖薄层和亲水性薄层,所述琼脂糖薄层为二分树式通道结构,具有多个开放的溶液通道入口和一个用于细胞收集的封闭的通道末端,该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两个步骤:(1)包括制作二分树式通道结构的阳膜来制作出琼脂糖薄层;(2)与亲水性薄层基片贴合并且封装从而制作出微流控装置。通过本发明,解决克服现有细菌富集微流控装置效率不高,装置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氨基葡萄糖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发明提供了如式I所示的氨基葡萄糖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Y、Z三个基团中的相邻两个选自不同的杂原子,余下一个为C;R1、R2分别独立选自H、C1~C4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所述取代苯基的取代基选自卤素;R3为无;或者,R2、R3与其相连的原子共同组成五元或六元芳香环或芳杂环。本发明还提供给了所述氨基葡萄糖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用途。本发明提供的氨基葡萄糖衍生物,能够有效抑制软骨细胞中糖胺聚糖(GAG)释放量,其生物活性甚至超过了目前临床一线用药氨基葡萄糖和乙酰氨基葡萄糖,为保护软骨细胞和治疗骨关节炎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
四川大学 2016-10-20
废弃显像管的分离技术及后续含铅废水处理技术
电子废弃物已成为全球固体废弃物中增长最快的组成部分。其组分复杂、数量庞大,具有潜在经济价值和环境污染性,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和政府的重视。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环境保护部分已将电子垃圾处置列入规划。 本项目通过对CRT的屏锥分离技术和含铅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为CRT资源化回收提供了技术支持。对酸溶法处理后的含铅废水,采取化学沉淀法与SPM法或陶瓷膜法联用,可以使处理后溶液中铅浓度低于1mg/L,符合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其中SPM为自主研究开发的国产材料,无机陶瓷膜应用于处理污水中的重金属铅尚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具有创新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一种基于氯化胆碱-木糖醇低共熔溶剂的电镀锡方法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氯化胆碱‑木糖醇低共熔溶剂的电镀锡方法,属于电镀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木糖醇、氯化胆碱和蒸馏水恒温搅拌得到透明的低共熔溶剂,接着将氯化亚锡加入到低共熔溶剂中再恒温搅拌得到含锡的低共熔溶剂,以此作为电镀液;将纯锡板作为阳极,低碳钢作为阴极,浸入到电镀液中进行恒电流电镀。本发明镀锡工艺安全无毒、环保节约,解决了氟硼酸盐镀锡、卤化物镀锡等工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高导热高强度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镁合金是作为一种轻质金属结构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阻尼性能好、电磁屏蔽效果好、铸造性能优良和加工性能好的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镁合金产业化应用过程中,稀土往往作为制备过程中的优化剂来改善合金的熔体纯净度、晶粒细化度及产品外观质量,同时可大幅度提升合金的强度与延伸率。但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稀土镁合金强度低导热性能差,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发具有高导热性、高强度的镁合金对于扩大镁合金在 5G 通信、3C 器件及汽车产品等需要高散热领域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导热高强度镁合金是在一定配比的 Mg-Zn-Zr 系列合金中添加 Nd 稀土金属,Nd 的添加可以改善合金的熔体纯净度、晶粒细化度及产品外观质量,并有效析出基体中的 Zn和 Zr 原子,有效提升合金的导热性能和力学强度。镁合金的导热性能可以通过导热率来体现,力学性能可以通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体现。高的导热性能可以保证合金在散热器件领域的热导性能指标,使器件可以具有较快的热量传输能力,使设备内部热量及时排出;高的力学强度可以保证合金作为结构件的力学性能指标,使其作为结构件更为可靠。相较于传统镁合金,团队通过添加 Nd 稀土元素可以有效提升镁合金的导热性能和力学强度,Nd 一般分布于晶界,可以弱化镁合金的织构,提升镁合金各晶粒之间的协调能力:而且 Nd 在镁合金成型过程中可以与 Zn 原子结合形成热稳定的第二相,促进动态再结晶提升镁合金的强度:此外,Nd 元素的添加会与基体中的 Zn 元素结合,减弱基体中的晶格畸变,提升镁合金的热导率。
西安交通大学 2025-02-08
中国科学家实现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
8 月 15 日,著名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刊发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人工合成糖迈出关键一步。
科普中国 2023-08-17
抗凝血小分子药物——岩藻糖基化硫酸软骨素九糖的开发
研发背景:抗凝血药物的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在骨科手术,心脏手术,抗脑卒中等方面具有数十年的使用历史。肝素类药物,包括目前大范围应用的低分子肝素与合成肝素等是针对诸多临床适应症不可替代的抗凝血药物。作为肝素结构上的类似物,岩藻糖基化硫酸软骨素(FuCS)是近年来被重点关注的具有抗凝血活性的新结构分子。其可从天然海参中提取得到,深入的天然产物化学研究表明FuCS九糖片段具有与市售低分子量肝素相当的抗凝血活性,且已观测到此类结构多糖的口服抗凝活性。继续研究这一新结构多糖的抗凝活性机制并对相关分子结构进行优化是开发新一代类肝素抗凝药物的必要举措。 前景预测:肝素的抗凝活性极为出色,目前每年的全球销售额可达数十亿美元并继续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由于其口服无活性的性质,使得相关临床应用仅局限于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另一方面,肝素的潜在出血风险是限制肝素大范围应用的另一问题。我们所研究的FuCS九糖是肝素寡糖的结构类似物,同属于糖胺聚糖家族,但由于FuCS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得其具有口服抗凝活性,且药理活性机制表明其可选择性激活内源性凝血通路,因而在出血倾向方面相比肝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项目团队开发了一种可以简便合成FuCS九糖的化学合成工艺。这一工艺的实现可以提高FuCS的可获得性,降低目标药物的获取难度,并且保障其后续开发中的质控水平。该工艺是支撑目前FuCS分子库建立、后期药物筛选与中式放大的最优合成路线,应用前景广阔。
北京大学 2021-02-01
抗凝血小分子药物——岩藻糖基化硫酸软骨素九糖的开发
项目简介研发背景:抗凝血药物的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在骨科手术,心脏手术,抗脑卒中等方面具有数十年的使用历史。肝素类药物,包括目前大范围应用的低分子肝素与合成肝素等是针对诸多临床适应症不可替代的抗凝血药物。作为肝素结构上的类似物,岩藻糖基化硫酸软骨素(FuCS)是近年来被重点关注的具有抗凝血活性的新结构分子。其可从天然海参中提取得到,深入的天然产物化学研究表明 FuCS 九糖片段具有与市售低分子量肝素相当的抗凝血活性,且已观测到此类结构多糖的口服抗凝活性。继续研究这一新结构多糖的抗凝活性机制并对相关分子结构进行优化是开发新一代类肝素抗凝药物的必要举措。前景预测:肝素的抗凝活性极为出色,目前每年的全球销售额可达数十亿美元并继续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由于其口服无活性的性质,使得相关临床应用仅局限于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另一方面,肝素的潜在出血风险是限制肝素大范围应用的另一问题。我们所研究的 FuCS 九糖是肝素寡糖的结构类似物,同属于糖胺聚糖家族,但由于 FuCS 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得其具有口服抗凝活性,且药理活性机制表明其可选择性激活内源性凝血通路,因而在出血倾向方面相比肝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项目团队开发了一种可以简便合成 FuCS 九糖的化学合成工艺。这一工艺的实现可以提高 FuCS 的可获得性,降低目标药物的获取难度,并且保障其后续开发中的质控水平。该工艺是支撑目前 FuCS 分子库建立、后期药物筛选与中式放大的最优合成路线,应用前景广阔项目团队 团队由药学院李中军教授领导。李教授是北京大学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药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其在糖类药物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方面具有 30 年的实操经验。获得包括施维雅科学奖在内的众多学术荣誉,发表超过 150 篇 SCI 论文,拥有超过 20 项授权发明专利。团队成员包括 3 名副教授,1 名讲师,5 名博士研究生及 10 名硕士研究生。李教授领导的团队与国内领先的疫苗生产企业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李教授本人曾长期担任上市公司——深圳信立泰股份公司的独立董事;李教授曾开发一条红景天苷的合成工艺并成功实现了技术转让。李教授在国内糖化学与糖类药物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学术经验,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应用范围 临床抗凝血用,包括手术抗凝血,居家日常抗凝血使用等。项目阶段 候选药物(细胞水平研究阶段)。知识产权 已申报两项中国发明专利:  1、 岩藻糖基化硫酸软骨素寡糖及其制备方法、组合物和用途,申请号:2018107787336  2、 岩藻糖基化硫酸软骨素寡糖糖簇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 2017103131376合作方式 技术入股、技术转让。
北京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290 29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