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渝苏8号”
特点优势:在2006-2007两年度国家长江流域薯区甘薯区域试验中 平均鲜薯、薯干、淀粉产量均居第1位。技术指标:在2006-2007两年度国家长江流域薯区甘薯区域试验 中平均:鲜薯亩产量2414.6公斤,居第1位;薯干亩产量699.0公斤,居 第1位;淀粉亩产量460.0公斤,居第1位。薯块中抗黑斑病,中抗根腐 病;块根干物率平均为29.2% ,淀粉率平均为19.1% ,熟食品质较好。成熟度:可在长江流域薯区推广种植。应用前景:可做淀粉原料品 种推广种植。
西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紫甘薯固体饮料粉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甘薯固体饮料粉的生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打浆,选择无病变、无腐烂的新鲜紫甘薯,清洗去皮;将去皮后的紫甘薯切成细条;在沸水中漂烫2~5min,冷却至室温,再加水打浆30-60s;B、浸提,在50℃下静置或者搅拌浸提30-60min;C、护色,冷却至室温后进行过滤,得到紫甘薯水提液,并加入异抗坏血酸钠护色;D、调配,将麦芽糊精和蔗糖加入紫甘薯清液,进行调配;E、调酸,将紫甘薯清液干燥至原液1/4体积,采用柠檬酸调节溶液pH后,继续干燥至粉末状,得成品。
四川大学 2017-12-28
一种腐植酸甘薯专用肥及其制备方
本发明涉及一种腐植酸甘薯专用肥,为固体颗粒状,其核芯原料由包含如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的单质肥料:10-40%的尿素、5-20%的磷酸二铵、15~45%的硫酸钾、1-20%的添加剂;其粘结剂和包裹层占肥料总重量的20~40%,其中各成分占包膜涂层总重量为:30~60%的硝基腐植酸、10~30%脲基腐植酸、10~20%的调理剂。本发明的甘薯专用肥既含有专门适用于甘薯的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微肥等有效成份,根据甘薯的需肥比例和需肥时间,先将甘薯生长需要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用单质或化成复合肥料按照适宜的比例,其添加复合的硝基腐殖酸和脲基腐植酸具有不同形态的氮素形态,可以满足甘薯整个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甘薯脱毒原原种薯的快速繁殖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薯脱毒原原种薯的快速繁殖方法,将经茎尖培养获得的并检测无病毒的再生植株瓶苗,炼苗后栽植于塑料大棚中,并加防虫网。移栽最初2个周中午搭遮荫网。当脱毒苗长到40cm以上后,从其上剪切茎蔓,扦插于塑料大棚中进行快速繁殖,塑料大棚两头加防虫网,扦插苗长到40cm以上后可剪蔓扦插繁殖。栽植大田前,茎蔓可长到1m以上再剪,可节省塑料大棚用地。剪切塑料大棚中快繁的甘薯茎蔓,栽植于大田原原种繁殖地,长出分枝后,从其上剪蔓,在大田再繁殖,塑料大棚中也可以再剪蔓栽植大田,一直可栽植至7月下旬-8月上旬。如此,每1棵脱毒试管苗可繁殖大量的茎蔓栽植大田原原种繁殖地,最终可获得大量脱毒原原种薯。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紫甘薯浓缩澄清汁、淀粉及全粉生产技术
一、成果简介 紫甘薯含有热稳性较高的紫甘薯红色素(花色苷类色素)和丰富的淀粉,常作为天然色素和淀粉的加工原 料;传统紫甘薯红色素生产过程中,淀粉作为废弃物处理,而甘薯淀粉生产过程中甘薯细胞液作为废水处理, 因此紫甘薯在传统加工工艺中,其含有的天然色素和淀粉并未得到高效的利用,反而造成环境污染。本项目研 究建立了紫甘薯浓缩澄清汁和淀粉的同步加工技术体系、紫甘薯全粉生产技术,实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大蒜素系列产品——大蒜素软胶囊、大蒜素片
Ø 大蒜素软胶囊和大蒜素片的药理作用很广:1)抗菌作用:大蒜素对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致或杀灭作用。2)对心血管的作用:大蒜素对饲胆固醇引起家兔高胆固醇血症,高血液凝固性和主动脉脂质沉积具有保护作用。并有降低血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脂蛋白的作用。3)抗癌和提高免疫力作用:对肺部和消化道的霉菌感染有抑制作用,大蒜与肿瘤抽出物相混时,瘤组织发育受阻。大蒜中还含有激发人体巨噬细胞吞噬力的有效成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豆楮素
【项目来源】江苏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养肝化瘀法治疗HBsAg阳性肿瘤患者化疗肝损害的临床研究”,编号H05166。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微丸胶囊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资深专家教授经验方。处方特色: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创新性提出毒瘀伤肝为导致HBV相关性肝癌的病机关键,确立养肝化瘀解毒为防治HBV相关性肝癌的治疗原则,研制成新的抗癌辅助治疗中药微丸制剂豆楮素。处方组成:楮实子等4味中药扶正抗癌有效组分。 【功能主治】养肝化瘀、解毒利湿、抗癌。主治肝癌、癌性腹水、药物性肝损害。 【主要技术指标】 1、    临床疗效: ①对肝癌腹水的疗效:治疗18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治疗后患者尿量增加,腹胀减轻,精神逐渐振作,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②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4周为1疗程,治疗62例,结果显效42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4%。  2、抗癌活性: 豆楮素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eps的抑瘤率可达46.85%;豆楮素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的抑制率可达37.14%;豆楮素对HepG2、SMMC-7721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可达91.48%、88.64%。 3、药物毒性: 从药物组成及临床观察表明,豆楮素未见毒副作用。 【推广应用前景】 豆楮素具有明显的抗癌、保肝、消腹水等作用,是辅助抗癌治疗,延缓癌症发展,改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理想药物。由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所以豆楮素具有非常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部分研究工作;已获申请发明专利证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灵草素
【项目来源】1、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龙芝藻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编号96054;2、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抗肿瘤中药有效物质与作用机制研究”,编号BK2002201;3、江苏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项目“补虚化毒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代谢物组学的影响”,编号:H05162。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0年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微丸胶囊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资深专家教授经验方。处方特色:根据“养正积自消”的中医理论,创新性提出“补精抗癌”的中医理论观点,确立以补益精气为主、以化毒通络为辅的抗癌治疗大法,研制成新的抗癌辅助治疗中药微丸制剂灵草素。 【处方组成】冬虫夏草菌丝等4味中药扶正抗癌有效组分。 【功能主治】补益精气、化毒通络、抗癌止痛。主治肝癌、肺癌等。 【主要技术指标】 1、    临床疗效: ①治疗原发性肝癌100例,癌灶瘤体近期稳定率73%;生存质量有效稳定率79%;癌痛总缓解率89%;生存期有效率84%;无骨髓抑制及消化道不良反应,无药物过敏。②治疗肺癌等恶性肿瘤50例,癌灶近期部分缓解率8%,瘤体稳定率82.0%;生存质量有效稳定率90%;临床证候有效改善率85%;临床无骨髓抑制及消化道不良反应,无药物过敏。③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毒副反应30例,对化疗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治疗有效率为90%;对化疗周围血白细胞减少的治疗有效率为93%;对化疗肝功能损害的治疗有效率为93%。  2、抗癌活性: 灵草素对小鼠肿瘤S180的抑制率可达53.34%;灵草素对小鼠肝癌H22的抑制率可达54.02%;灵草素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eps的生长抑制率可达49.98%,其疗效优于平消胶囊。 3、药物毒性: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灵草素经口给药的小鼠最大给药量为48g/kg。如按临床成人每日口服4.8g/50kg计算,则该药小鼠1日灌胃给药量为临床成人1日口服量的500倍。    【推广应用前景】 灵草素具有明显的抗癌、保肝、补精血、增强免疫、止痛等作用,是辅助抗癌治疗,延缓癌症发展,改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理想药物。由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所以灵草素具有非常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部分研究工作;已获发明专利证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消补素
【项目来源】 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番荔枝植物抗癌化学成分的分离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项目编号BK97115);2、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抗肿瘤中药有效物质与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K2002201)。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微丸胶囊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资深专家教授经验方。处方特色:根据张景岳治疗积症用“消”、“补”的中医理论,创新性提出“消补抗癌”的中医理论观点,确立消积扶正的抗癌治疗大法,研制成新的抗癌治疗微丸制剂消补素。处方组成:林檎子等3味中药抗癌扶正有效组分。 【功能主治】化毒消积、补益精气、抗癌。主治肝癌、乳腺癌、肺癌等。 【主要技术指标】 1、抗癌活性: ①体内抗癌活性:消补素对 HepS移植性肝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体内抗肝癌活性是化疗药5-Fu的1.5倍以上。 ②体外抗癌活性: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抗癌试验表明,消补素对HepsⅡ、SMMC-7721等人肝癌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药物毒性: 经过灌胃给药途径,初步摸索出消补素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1.25g/㎏,明显降低了林檎子内酯提取物的毒性。 【推广应用前景】 消补素具有显著的化毒消积、补益精气、抗癌等作用,抗癌活性高、毒性低。由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所以消补素具有非常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部分研究工作;已申请发明专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林酯素
【项目来源】1、南京市科技局项目“酶亲合超滤筛选圆滑番荔枝抗癌活性成分与产品开发”,编号:220401091;2、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抗肿瘤中药有效物质与作用机制研究”,编号:2002201;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番荔枝植物抗癌化学成分的分离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编号BK97115;4、南京中医药大学风险基金资助项目“抗癌药林酯素的研制”,编号CX200601。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2003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被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为优等项目。 【类    别】中药新药一类和五类两种。 【剂    型】脂质体注射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资探专家教授研究发明方。处方特色:创新性提出气滞、血瘀、痰湿、热毒、正虚均可生成“毒”而致癌的中医理论,确立解毒化毒抗癌的治疗大法,研制成新的靶向抗癌中药制剂林酯素脂质体注射剂,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了药物毒性,达到强抗癌活性物质与先进靶向制剂的完美结合。处方组成:林酯素A的组成成分(98%以上)为番荔枝内酯单体AS;林酯素B的组成成分(90%以上)为番荔枝内酯活性部位,其中主要单体成分(50%以上)为AD、AA、AE等几种。 【功能主治】解毒化毒、抗癌。主治肝癌、乳腺癌、肺癌等。 【主要技术指标】 1、抗癌活性 (1)林酯素A的组分AS的体内抗肝癌活性:极小剂量AS每天腹腔注射一次,连用7天,即能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P<0.01),其平均体内抗癌活性是化疗药5-氟脲嘧啶(5-FU)的540倍,(2)林酯素B的主要组分AD、AA、AE的体内抗肝癌活性:极小剂量即能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P<0.01),其平均体内抗癌活性是化疗药5-氟脲嘧啶(5-FU)的449倍,(3)林酯素A和B组分有超过某些化疗药的强抗肿瘤活性,其抗癌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癌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癌细胞信号传导有关。 2、药物毒性 药物组分经过灌胃给药途径,初步摸索出药物组分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37.97mg/㎏。 【推广应用前景】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人200多万人,死亡130多万人,目前全国癌症病人总数约为450万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抗癌药物市场。抗癌药林酯素的研制,将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番荔枝植物在我国资源丰富,番荔枝种子价格低廉,本项目将带动番荔枝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造福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常有意义的项目。 【进展情况】 已完成临床前部分研究工作;已申请4项发明专利。将继续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中1类和5类新药的技术要求,完善药学药剂学和药效毒理学研究、申报临床批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3 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