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性能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研发团队以设计制备宽光谱超材料吸收器和像元级集成红外探测器为研究主线,在超薄宽带高吸收原理与策略、材料/器件设计与制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围绕器件吸收率低、噪声等效温差(NETD)大、集成兼容性差的难题,提出了无损与损耗型介质结合、多模谐振耦合光吸收的思路,获得超薄宽带高吸收率材料;提出将超薄宽带高吸收率材料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像元级集成新思路,获得了宽谱、NETD小、多色探测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NETD降低3倍,研究成果已在中国兵器北方夜视广微科技应用转化。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中试放大及产业化工艺开发资金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高灵敏度SH-SAW生物传感器
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 目前市场生物传感器主要为QCM生物传感器,灵敏度较低。SAW生物传感器 主要可用于临床检验,重金属离子及气体等物质的特异性检测。
重庆大学 2021-04-11
新型的农药残留检测仪——生物传感器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料。然而,农药毕竟是一类有毒的化学物质,长期大量使用(只要是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对环境生物安全和人类健康都将产生较大的危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使用品种多,用量大,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散落到环境中,不仅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而且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整个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危害。由此可见,我国农药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目前,国内外对农药残留的检测都需经过长时间、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包括提取、净化、浓缩等),而且使用的检测仪器(例如,气相色谱、高压液相色谱等)庞大,价格昂贵,并需要专业人员操作。这不仅使环保、商检等监测部门的检测周期拉长、工作效率下降而且使普通居民、宾馆、饭店、学校及工厂食堂无法对购得的食物进行快速预先检测以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我们开发的以酶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是利用酶的高度专一性及其固定化后的可重复使用性研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检测仪。它可以免除冗长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在复杂的体系中不受其他物质干扰,准确地测出残留农药量。此仪器操作方便,定量准确,不仅适用于科研、环保等部门的快速监测,达到即时有效地阻止和判断农药污染事故的发生的目的,而且不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因而也适合于一般消费者使用。 生物传感器各项指标如下: 农药残留含量的测定极限为1×10-6mol/L 整个测量时间为10s-10min酶再生所需时间为10min-30min整台生物传感器及其测量仪器的总重量控制在3Kg以下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在MOFs固定酶及其应用于生物传感的研究
化学学院欧阳钢锋教授团队揭示封装模式是如何影响酶@MOFs的生物功能,并提供一种新的策略可制备具有高生物活性的酶@MOFs材料。研究人员以6种工业用途广泛的酶为模型(括葡萄糖氧化酶(GOx)、细胞色素C (Cyt C)、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过氧化氢酶(CAT)、尿酸氧化酶(UOx)和乙醇脱氢酶(ADH)),研究了它们原位封装于ZIF-8空腔后的活性转化。研究结果发现部分酶可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但另一部分酶活性则严重下降甚至完全失活。接着,研究人员通用过系统的表征手段发现酶的活性转化与其封装模式密切相关:1)在基于酶诱导ZIF-8成核驱动的快速封装模式中,得到的酶@ZIF-8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2)在ZIF-8自然成核的共沉淀缓慢封装模式中(此过程中酶不参与ZIF-8成核),由于过量配体(2-甲基咪唑)的去折叠效应和竞争配位,得到的酶@ZIF-8趋向于失活(图1A)。有趣的是,这两种封装模式与酶的表面电荷性质有关。研究人员通过酶表面氨基酸残基的化学修饰调节酶的表面电荷,可实现酶@ZIF-8封装方式的有效调控,进而改善酶@MOFs的生物活性。接着,研究人员探讨了改善后的酶@MOFs(Cyt C-A@ZIF-8和HRP-A@ZIF-8)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我们首先可以利用Cyt C-A@ZIF-8和HRP-A@ZIF-8对H2O2进行可视化传感。谷胱甘肽(GSH)是一种生物硫醇,与糖尿病、肝病、白内障、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多种病症相关。H2O2可氧化GSH进而影响酶@MOFs的H2O2传感性能(图1B)。鉴于这一原理,我们建立了一种GSH的可视化酶@MOFs传感平台,并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较宽的线性范围(图1C)。与单酶催化相比,多酶催化级联反应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化学转化过程,在生物信号转导和代谢途径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人员将多种酶(GOx和HRP)共封装于MOFs(简称ECMN,图1D),模拟细胞内级联催化过程;同时,可以通过调控酶的封装模式,提高ECMN的级联催化性能(图1E),并实现葡萄糖的高灵敏、可视化检测 此外,研究团队从封装策略及应用两方面总结了酶@MOFs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MOFs孔径结构和酶生物界面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对酶封装效率的影响及影响酶活性转化的关键因素;并展示了酶@MOFs在生物传感、催化和纳米催化治疗等领域的前沿应用。
中山大学 2021-04-13
SPR生物传感器及其对DNA的检测分析
    sPR(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项技术。这种检测手段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样品不需要纯化、标记,并且可以实时、动态、高灵敏检测等优点,因此SPR传感器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本项目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基于SPR技术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    技术原理:    SPR生物传感系统利用光在全反射时入射光与金属表面的等离子发生共振的原理探测生物分子之间是否发生相互作用以及结合的动力学参数,是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有机结合的产物。    工艺流程    传感器制作、敏感膜制备、光学子系统构建、测试子系统构建、分析软件开发。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系统灵敏度为9681度/RIU,分辨率为3.59×104RIU,可检测DNA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的折射率变化范围为1.00~143RIU    技术水平及用途    所开发的试验系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申请专利两项:1.专利(申请)号:2004100940901:2专利(授权)号:2L2004200562763产品化后,可以用于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生化芯片点样仪
针对生化芯片加工新技术,根据生化样品特征,按照整体、高效设计,制备 出生化芯片,具有适应面广、直观,无创,高效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食品安全 生化芯片加工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重庆大学 2021-04-11
人体器官芯片
成果介绍人体器官芯片的成功研发将有力推动我国生物医疗用芯片制造技术的发展,建立全新的生命科学实验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新药研发等对动物和临床实验的依赖,加速新药研发的流程并减少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点及参数微缩人工器官,以实现对人体器官功能的模拟。器官芯片高内涵装置的设计和制造,开发了标准芯片系统及器官特异性生物材料市场前景疾病模型,药物评估,个性化医疗。
东南大学 2021-04-13
智能开关芯片
GaN系列材料具有低的热产生率和高击穿电场,是制作大功率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利用GaN材料制造的功率管拥有承受大电流、耐高压、抗辐射,耐高温而且开关速度快的特点,非常适用于高功率微波器件。随着5G毫米波通信、工业4.0和新一代雷达的发展,这种功率微波器件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这种半导体器件的负载开关驱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求负载开关驱动封装尺寸小,便于大阵列集成。并且对可靠行的要求也极高。智能功率集成电路(Smart Power Inte
南京大学 2021-04-14
高性能专用芯片
交流伺服系统是跨行业、量大面广、节能效果显著的节能机电产品,几乎渗透到所有用机电领域,是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及人民生活、正常生产和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
南京大学 2021-04-14
智能视觉感知芯片
1.痛点问题 元宇宙时代三维成像基础设备和数字终端成像及显示设备都将需要革命性的提升。同时,工业智能和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也对感知和成像极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现有的成像技术,即摄像头模组和3D成像模组,存在诸多技术和经济的缺陷,如抗扰动性能差、占据空间大、功耗大、成本高等,特别是随着传感芯片像素数的增加,传统光学成像系统需要多级较大的昂贵镜片才能实现高分辨率的成像性能,很难应用于手机等小型化设备上,不足以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 “智能视觉感知芯片”将达成光学感知的技术革新并有效解决现存问题。通过数字自适应光学技术矫正系统像差和环境像差、实现高速重构目标景物高精度三维信息,进而实现使用普通的低成本小型化单镜片即可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同时该芯片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光学系统,包括大口径天文成像,实现高分辨率远距离成像,克服大气湍流干扰。 2.解决方案 团队提出“智能视觉感知芯片”概念,该种芯片拥有多项优势:全球领先的4D感知技术,自适应抗干扰;创新的透镜设计方案结合自主知识产权算法,可通过单摄像头模组实现原多摄像头模组功能,大幅降低现有成本、体积和功耗,显著提升分辨率。通过对目标场景进行多维度的密集采样,将多维度的耦合信息解耦,重构傅里叶面的非期望相位分布,实现高速大范围的自适应光学矫正,显著降低光学成像系统尺寸与成本,提升成像效果,同时具备三维深度感知能力。 合作需求 寻求消费电子等领域有相关技术开发、市场推广经验,能推广本技术落地的高科技企业,可以进行深度合作。
清华大学 2022-05-1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02 20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