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于2003年获批举办,同年12月份,被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09年2月,新乡医学院与中美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投资15亿元共建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推动学校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学校推行“书院+院系”的“双院制”全新育人模式。目前设有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等15个专业院(系、部),仁智、羲和等5个英式住宿制书院,教务部、学务部等27个职能部门。现有全日制本科(含专升本)、专科2个办学层次,23个本科专业及方向、7个专科专业,涵盖医、管、理、工、文5个学科领域。在校生共20485人。学校拥有专任教师882人,其中副高占比43%,硕士及以上占比78%。学校推行“人才强校”战略,外聘高校和行业、企业专家共210人。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新乡市区和平原示范区。新乡校区是新乡市的花园单位,占地面积128亩。平原校区建设项目被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规划用地1400亩,建设预算投资15亿;目前已投资11.4亿元,建筑面积305776㎡。实验室共42类226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亿元。学校秉承“全面适应社会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育医学英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建设地方性、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的健康服务大学”的发展目标,坚定“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中期发展战略,紧握“健康中国”战略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机遇,突出办学特色,构建了以现代医疗服务为核心,以现代医疗装备与技术、生物医药、养老与康复、现代健康与医疗管理为两翼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五大健康服务专业集群,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办学十六年来,先后培养了30940名优秀毕业生,已逐步成长为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型高等院校。按照“合作一个企业,建设一个集群,打造一个模式,创造一个品牌”的思路,学校近年来转型发展成果显著。专业建设成果突出本科临床医学、护理学、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获批为河南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品牌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眼视光学获批为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制药、假肢矫形工程、助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医学工程为国家特设专业,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学、智能医学工程、假肢矫形工程为河南省唯一开设的本科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助产学是河南省首批招生的专业。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成效卓著35000㎡生物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5000㎡国际护理实践教学中心是“河南省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20000㎡医学工程实训大楼投入使用,涵盖工科基础、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3个综合实训平台,口腔医学技术和假肢矫形工程2个生产性教学工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7800万元;设有2500㎡医养康护综合实训中心,2000㎡眼健康智慧学习中心,500㎡生物发酵工程中心;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共建2000㎡干细胞中心和科研创新中心;筹建2500㎡人体科学智慧学习中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先后与东软集团、凯普生物、安图生物、美康生物、翔宇医疗等十余家大型行业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动校企合作向产教融合转变,探索传统医疗行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技术创新。与翔宇共建康复医疗研发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康复医疗设备及技术研发与转移,该项目获2016年度河南省校区合作奖励;与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签订深度合作一揽子协议,共建全真实环境的东软医学影像培训中心,建成东软首个影像云地方服务中心;创新行业学院组织架构模式,成立光明眼科学院、康复学院、口腔技术学院三个行业学院;在光明眼科学院开设光靓班,联合企业完成眼科学与健康智慧学习中心建设并获企业50万元投资;围绕生殖与妇幼保健专业集群,与焦作妇幼保健医院合作开展助产学专业联合培养,组建临床儿科学、妇产科学和护理母婴护理班级并开展联合教学;与广东凯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与驼人集团、翔宇医疗开设跨学科医疗装备班,并联合建设河南省智能医疗设备研发与实训中心;与新郑市人民医院等22家县级医疗单位联合组建河南县域医疗单位合作联盟,开展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共享医学教育资源和医疗信息,推动区域健康医疗事业发展。国际化发展迈入新征程2015年,学校获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先后引进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李明文教授,组建辅助生殖医学科研团队;聘请美国南加州大学应其龙教授为干细跑中心首席科学家,开展干细胞转换利用研究;聘请韩国新丘大学崔锡淳、文秀教授,开展口腔医疗技术人才培养改革和高端口腔产品应用性研究。2017年,获批招收外国留学生资质,目前已有66名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加纳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入校学习;2018年,成功加入世界医学院校名录;2019年5月,获批与美国查塔姆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资源引入”与“教育输出”协同发展,对外交流合作工作迈入新征程。成人高等教育全面启动2018年6月,成功获批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资质,是全国独立学院中,第一家具备该项资质的高校。目前共开设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五个专业。2019年1月,已成功迎来首批学生入校学习。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校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细胞生物学学科获批成为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河南省山楂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为省级科研平台、新乡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物及其关键中间体中心获批为新乡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育力保存重点实验室获批为新乡市重点实验室。2000㎡全开放科技创新中心平台、生物与基础医学实验平台、干细胞研究中心相继建成。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日臻完善建成网上办事服务大厅、智慧校园APP。以智慧学习工场为核心的现代生命科学学习中心正式启动。25000㎡图书馆投入使用,目前馆藏文献量已达到近80万册,数据库7个。拥有多媒体设备226套、触控一体机72块,并建成省内领先的微课录播室,2017年获批河南省首批在线开放课程。成立智能医学研究院,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获批新乡市智能医学虚拟重点实验室及新乡市智能VR康复训练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心脏VR项目参加河南省高校院所首届博览会并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招生与就创业质量不断向好学校录取分数线逐年提升,连续七年本科批次理科录取线超出河南省控线40分以上,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均高出分数线40分以上,稳居河南省同类院校首位;2018年16个外省录取的最低分数线高于当地省控线5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2021-02-01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医学类专科学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市。 学校于1984年9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87年开始招生,1989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正式备案。2009年10月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办学三十多年来,学校秉承“博学精术,爱国济民”的校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医学类院校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为南疆医药卫生事业建功立业。扎根和田,面向南疆,服务全疆各族群众,培养了数万名各民族优秀基层医药人才,为守护南疆各族人民生命健康,为南疆地区社稳定、边疆巩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民生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占地总面积2762亩,其中主校区70亩,药材基地1280亩,附属医院30亩,新校区1382亩(含直属药厂164亩)。学校下设4个系部,设有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助产、医学影像技术等7个专业。学校现有实验室19个、附属医院3个、附属药厂1个,校外实践实训场所有实习医院36个和实习药厂5个。 学校现有学生4428名,生源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汉、维吾尔、回、柯尔克孜、蒙古、苗、塔吉克、土家、乌兹别克、彝、壮、藏、东乡、哈萨克、仡佬等15个民族的学生。生源组成情况为65%学生来自南疆,35%来自东疆、北疆和部分内地省份。 学校现有教职工267人,专任教师169人,具有正副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51人,初级职称82人,长聘员级33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7人,本科学历148人。 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紧紧围绕南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南疆特色学科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南疆需求对接、加快建设南疆特色的医学院校,源源不断地为南疆地区发展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总目标,坚持“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肩负起为南疆地区培养基层医药人才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奉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 2021-02-01
光声医学成像诊断设备
本项目聚焦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围绕分子影像成像核心领域,致力于研发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光声医学影像产品,本技术的产业化对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采用超短脉冲激光照射生物组织产生热弹膨胀,引发宽带超声信号(即光声信号),据此重建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图像。光声成像的独特价值在于能够表现生物组织的化学和功能信息(如血氧代谢信息等),对疾病(如乳房癌等)早期检测和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优势体现在首次提出光谱与声谱融合的光声图像分析方法,首次提出光声图像与超声图像互补信息融合的方法
南京大学 2021-04-14
男性全身骨骼模型医学教学模型
XM-101男性全身人体骨骼模型   XM-101男性全身人体骨骼模型示男性成人骨骼,由男性全身散骨串制而成一整体骨架,成直立姿势,四肢大的关节部分均可活动,显示男性全身骨骼的组成和形态外观、神经分支、脊椎动脉和腰椎间盘等,头颅含可活动的下巴、可移动的头颅盖、骨缝线和三颗可取下的下牙,其中四肢骨和头颅骨可以灵活拆卸组装,整体固定在支架上,带底座,可灵活移动。 尺寸:自然大,高170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生物组织摊片烤片机
1.微电脑控制,中文界面,液晶显示,触摸键操作,简洁、直观、方便。全程电脑自动控制,开机自动加热并恒温。2.分摊片、烤片、烘片三个功能区。3.温度控制:0-99 ℃预设,恒温精度±1℃
孝感奥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025-01-21
叶片光学智能检测装置及软件系统
由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型面是空间异型曲面,因而其设计、制造及维修都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在设计加工层面提高叶片加工质量,同时在修复层面提高叶片使用寿命,开展叶片高效高精测量研究至关重要。 本项目面向叶片制造研发了一套基于四轴运动平台与线激光扫描相结合的叶片型面检测装置,并开发了集运动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精度评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可实现多类型叶片的二维截面高精度测量与三维型面自动化高效重构,有效克服因叶片复杂结构特征带来的扫描数据密度差异性大、重叠区不足等因素对重构精度的影响。本项目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研发了一套高效高精度的叶片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可实现批量化叶片截面轮廓位姿及其轮廓的自动化测量、数据重构和叶片配准,为叶片修复工艺流程中的3D打印和后续机加工等工艺环节提供关键的数字化测量、加工工艺数据,有效提升修复精度与效率,并降低成本。 本项目的开发成果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叶片制造、修复全生命周期的测评、重构、反求等场景,市场规模大。 图 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的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硬件平台
四川大学 2025-02-11
光伏组件质量检测仿真实训
光伏组件质量检测仿真实训让学员在虚拟场景中学习根据IEC61215标准使用各种检测设备对组件进行质量检测,从而了解组件的关键技术参数以及发现组件典型缺陷。 一.1.1. 场景设计 根据IEC61215检测标准要求设计18个检测场景,包括: 1 组件外观检测实验室 2 最大功率检测实验室 3 绝缘检测实验室 4 温度系统检测实验室 5 标称工作温度检测实验室 6 STC和NOCT下的性能检测实验室 7 低辐照度下的性能检测实验室 8 室外曝晒试验场 9 热斑耐久试验室 10 紫外线试验室 11 热循环实验室 12 湿冻试验室 13 湿热试验室 14 牵引力实验室 15 湿漏电实验室 16 机械载荷实验室 17 冰雹撞击实验室 18 旁路二级管试验室 场景模型主要包括:实验室建筑场景、外观检测台、156多晶光伏组件、组件箱、工作台、电脑、组件支架、IV检测仪、EL检测仪、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湿漏电流测试仪及喷淋试验箱、盐雾腐蚀仪、紫外老化试验箱、机械载荷试验机、旁路二极管热性能试验仪、落球冲击测试装置、环境检测仪、室外环境监测仪、直流电源、万用表、光度计、数码相机等...
广东顺德宙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5-06-02
疾病生物标志物的质谱超高灵敏检测和成像新方法
膜蛋白生物标志物的超高灵敏度、高通量、多目标及操作简便的常压敞开式质谱(AMS)免疫分析新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微升级体液中或几十个细胞表面的疾病蛋白标志物的原位检测,检测灵敏度达zeptomole(zmol)水平。实现了血清样品中CA125等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有望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该平台还可实现低至25个细胞水平的OVCAR-3和MCF-7细胞表面的重要三种生物标志物(CA125、CEA和EpCAM)的同时、原位表达差异测定,显示了超高的灵敏度和多目标同时检测能力,且具有普适性和可拓展性。
北京大学 2021-04-11
海洋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分子快速检测与评价技术
本课题研发用于海洋环境(海水及水产品)中病毒、致病菌等病原微生物、重点针对可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和病毒(如总杆菌数、大肠杆菌、粪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腺病毒、肠道病毒、甲肝病毒、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沙门氏菌及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的分子生物技术,为研制用于这些微生物的现场监测手段和设备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检测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检测、蛋白质检测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三种。
南开大学 2021-04-14
海洋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分子快速检测与评价技术
本课题研发用于海洋环境(海水及水产品)中病毒、致病菌等病原微生物、重点针对可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和病毒(如总杆菌数、大肠杆菌、粪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腺病毒、肠道病毒、甲肝病毒、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沙门氏菌及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的分子生物技术,为研制用于这些微生物的现场监测手段和设备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检测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检测、蛋白质检测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三种。
南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265 26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