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全生物基呋喃聚合新材料及其关键中间体研发
发展绿色友好反应体系,通过核心过程的耦合,实现关键中间体 HMF 百吨级生产新工艺研发与中试;开发了基于 HMF 下游新型聚合单体的高选择性合成,实现合成呋喃聚合材料单体的高效催化氧化新工艺,在提高反应浓度的同时提高了产物收率及选择性,降低反应成本及三废排放;开展并制备了呋喃基聚合材料,同时对材料的结构调控及结构性能关系进行研究,呋喃基聚酯材料 PEF 表现出优于石油基材料 PET的结构性能。 主要产品预期可实现参数指标:1) 建成千吨级呋喃基新材料单体 FDCA 产业化示范工程,单体 FDCA 纯度达到聚合级,生产成本控制在 15 万/吨以内; 2)建立呋喃基新材料产品质量标准和性能评价标准,对比传统聚酯材料隔水性能提高 2 倍,隔氧性能提高10 倍; 3) 进行呋喃聚酯、聚酰胺材料工程应用实验,完成 1-2 项终端应用产品设计开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7
蜂海绵骨针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
蜂海绵骨针(Sponge Haliclona sp.Spicules,SHS)是一种呈游离的双尖针状结构,其末端尖锐,尺寸稳定,机械强度高,可刺入角质层打开皮肤屏障,并长时间滞留于皮肤角质层形成大量持续存在的微通道,从而提高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经皮吸收。蜂海绵骨针作用与皮肤后,皮肤角质层屏障可逐渐自愈,不会对皮肤造成严重的创伤。蜂海绵骨针使用的剂量非常灵活,促渗强度也可以通过使用方式进行灵活调整,还可以应用于不同面积的病灶部位。此外,通过联合脂质体、表面修饰等方式,蜂海绵骨针皮肤促渗效果及范围显著提高与扩大,因此蜂海绵骨针非常有潜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用辅料,作为一种新型微针用于皮肤给药的物理促渗,应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经皮疫苗制剂及医学美容等领域。
厦门大学 2021-01-12
材料学院生物功能材料研究团队在Matter发表中药材料学策略治疗H1N1~MRSA混合感染肺炎成果
临床上,由于病原体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病毒-细菌混合肺炎会导致非常高的死亡率,对全世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期间,几乎所有严重的COVID-19患者都因继发性细菌感染而接受抗生素治疗,许多患者死于细菌继发感染而非病毒本身,包括多重耐药细菌感染。
天津大学 2021-09-23
“以饲代采”生物酿蜜新模式
原理:以蜜蜂为活体生物转化器,利用体内酶系进行生物转化,将果汁转化为果蜜创新点:世界上首次提出“以饲代采”生物酿蜜概念,以大宗水果为原料,经前处理,饲喂蜜蜂,实现定场养蜂,实现蜂蜜工业化生产应用案例:2023年,在沈阳建立200群的生物酿蜜示范基地,辐射东北地区成果获奖: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大赛,三等奖成果评价:完全颠覆国内外几千年的蜂蜜生产模式,实现0→1的突破,为蜂蜜生产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规避了传统蜂蜜生产的限制因素以及不利因素,实现蜂蜜生产工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蜂蜜生产效率比传统提高3-4倍,解决了水果滞销、储运损失的问题。
沈阳农业大学 2025-05-19
医用CT三维立体显示仪研究
现有CT显示方法的根本缺点是不能实现真正的立体显示。针对这一点,我们设计了较为独特的显示方案。在此方案中,显示屏上将不会出现被显示图像的本身,液晶显示屏显示的是经过数字编码处理的图像的近场衍射图案,基本性质类似于全息图,当液晶显示屏被相干光源照射时,在屏后一定的位置将会出现器官的三维立体图像,由于是真正的三维图像,此器官的再现像可以同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测。同时由于编码图案是由断层图像经计算机的数字计算而获得,所以不仅显示速度非常迅速,而且显示出的再现图像是被检测器官的真正三维透视立体像,观测它如同观测一个实际的透明器官,器官内的组织部结构一目了然。因此,这种显示屏可以彻底改变目前CT检测结果的显示方式,大幅度提高疾病诊疗的准确性和成功率。这是本方案的突出优点所在,也是此项目的创新之处。经过调查,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不存在任何类似的显示器,此项目开发成功以后将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此项目的直接目的是研制出可实用化的CT立体显示仪,以彻底改变目前CT检测结果的显示方式。项目成功以后可以立即获得实际应用,大幅度提高疾病诊疗的准确性和成功率,获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制其它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立体显示装置如立体电视机和新一代的立体电影等。所以此项目可以作为系列研究滚动开发的一个开端,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医用钛合金表面处理新工艺
/space团队研究开发了医用钛合金表面处理新工艺,包括微弧氧化法制备含钙磷涂层和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其中微弧氧化法制备的钛合金医用涂层中钙磷总含量超过20at.%,Ca/P接近1.67,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超过50MPa,涂层性能远超高目前临床应用HA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开发的医用钛合金电化学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结合了水热法和电化学沉积法的优点,具有HA生长速度快,涂层形貌可控,涂层结晶度可调等优点。开发的原位合成法钛基复合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增强体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增强体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具有可设计性等优点。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0
天然高分子基医用植物胶囊(产品)
成果简介:传统胶囊囊壳基本由动物明胶构成,其易失水硬化、吸潮软化,遇醛类易交联,再加上国际穆斯林、犹太教和素食协会等特殊文化人群的抵 制,使植物胶囊成为传统胶囊优选的替代产品。但国产的植物胶囊骨架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性能不达标。本技术解决了植物胶囊专用医药 级 HPMC 研发、应用,及其胶囊母料复配技术与加工成型难题。胶囊的制备 充分利用现有明胶生产设备与条件,在不改动或少改动胶囊加工设备的前提 下,调整溶液浓度、成型工艺,控制烘干温度、风速、时间来调整胶囊的形状、厚度及透明度、脱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一体化口腔医用结扎丝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化口腔医用结扎丝,包括结扎丝;所述结扎丝前端设置有钩状弯曲部,所述弯 曲部前端为针头状。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一端缝合针的设计有助于结扎丝穿过牙间隙,简化了操 作步骤,医务人员能及时实施固定,保护患者唇颊粘膜和龈乳头,且固定牢固,节约了临床时间,提高 劳动效率。
武汉大学 2021-04-14
S波段医用加速器束流模块
1. 痛点问题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第一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肿瘤治疗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手段进行综合治疗,对恶性肿瘤的治愈率(5年生存率)可达到45%,其中的40%(绝对值的18%)由放射治疗贡献。在最新统计数据中, 发达国家的治愈率已上升至55%,其中放射治疗贡献40%,对应绝对值的22%。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将在未来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我国放射治疗装备国产化率低,相关研究落后。早在1976年我国成功研制首台国产医用直线电子加速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未能结合数字化和图像诊疗等技术,我国厂商与国外先进水平迅速拉开差距,国产设备市占率从2000年初的50%迅速下降至不足10%。目前这种放疗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况,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国内放射治疗物理师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客观上限制了放射治疗技术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因此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战略角度,亟需解决放疗设备国产化问题。 医用直线加速器利用高能X射线或电子线对肿瘤进行照射。束流模块是医用直线加速器中产生高能X射线或电子线的部分,是其中的关键核心部件,类似于汽车的发动机。衡量医用加速器性能的重要指标“剂量率”主要由束流模块决定,目前国际主流加速器的剂量率在1200MU/min左右。 束流模块是目前制约国产医用直线加速器性能提升的“卡脖子”技术,剂量率、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其关键,也是国产设备和进口产品存在水平差距的主要因素。突破高性能束流模块的关键技术,对于振兴国产医用加速器产业发展、实现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可控”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 解决方案 本项目通过对紧凑的优化屏蔽系统、高精度的机械对中系统、集成冷却和高精度温控系统、功率源及加速管匹配等核心技术的攻关,S波段高性能束流模块实现剂量率1400MU/min,为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可靠性方面,已开展可靠性测试,无故障时间大于1800小时,高压无故障时间大于200小时,该指标可实现束流模块在医院较高负荷使用环境下一年内无故障。 合作需求 寻求医用加速器相关企业开展业务合作。
清华大学 2021-12-13
高性能血液净化医用吸附树脂的创制
针对医学中疑难性自身免疫疾病、器官衰竭、肿瘤、病毒性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治疗的迫切需要,南开大学经三十余年潜心研究,承担了国家“863”、“973”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的支持,成功解决了制备树脂的核心问题,创制十余种性能优良的吸附树脂。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针对医学中疑难性自身免疫疾病、器官衰竭、肿瘤、病毒性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治疗的迫切需要,南开大学经三十余年潜心研究,承担了国家“863”、“973”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的支持,成功解决了制备树脂的核心问题,创制十余种性能优良的吸附树脂。如计算机模拟小分子配基设计、细胞或分子表面抗原决定簇分子印迹技术、纳米材料等与生物材料的融合,一系列针对肾病、肝病肿瘤和病毒的高性能全血灌流吸附树脂被开发。其中针对肾衰患者血液中分子毒素β2微球蛋白的模拟小分子多肽配基吸附剂,性能 优于日本临床用同类产品;用于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因子清除的纳米复合结构吸附树脂的性能优于美国的Cytosorb产品。针对肝衰患者高胆红素血症清除的NKU-9树脂(均分布介孔吸附剂),对患者血浆中胆红素的清除率明显优于日本可乐丽公司的BL-300和旭化成公司的BR-350树脂,且不会存在电解质紊乱等缺陷。针对肿瘤和病毒的吸附剂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申报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7项奖励,发表论文138篇,SCI收录69篇,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一专利技术的转化,已经造就了一个百亿市值的企业。
南开大学 2022-07-2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315 31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