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蓖麻生物质产业链
项目简介: 南开大学瞄准气候变化大课题,开发“蓖麻生物质产业链”十几年,组建了南开大学蓖麻国家级工程中心平台,已形成“生物基航油、 生物基滑油、生物基材料、育种种植”全产业链四个板块产业化成果, 2015 年国家发改委把“基于能源作物蓖麻的全产业链高值化利用技 术”列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实施指南》首批 23 个项目之一, 2016 年又推荐列入了亚太地区重点投资的 47 项优秀低碳技术之一。 ●小蓖麻、大产业 蓖麻种植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强、管理相对简单,蓖麻油原料分 子结构独特、下游产品丰富,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医药 农药等多领域,产品深加工增值层次高,经济效益巨大。
南开大学 2021-04-11
生物柴油制备生产新技术
完成人简介:申烨华教授一直从事资源化学、化学生物学与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化学与蛋白质化学,研究课题包括以沙生木本油料植物长柄扁桃为核心从事沙生植物产业化开发研究、以自主开发的新型生物柴油固体催化剂为技术核心开发生物柴油新技术、以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复性及结构解析为技术核心从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抗癌机理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申请专利17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项(第一发明人9项),转让专利1项。陕西省科技厅鉴定科研成果3项,关于长柄扁桃食用油和蛋白粉的研究为国际首创,三项成果的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 成果内容:生物柴油生产新工艺,适用于动植物油脂、餐饮废弃油和酸化油等原料,技术核心是拥有两种新型催化剂,酯化阶段用有机酸代替常用的硫酸催化剂,酯交换阶段用固体催化剂代替常用的氢氧化钠催化剂,通过“常压酯化、酯交换”等工艺,生产合格的生物柴油、生物重油、生物轻油、工业甘油等四种产品。该项技术入选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十三五低碳技术”。 成果优势及用途:针对中国生物柴油原料的特性,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是酯化酯交换蒸馏生产生物柴油。经过多年的生产总结,研究团队在优化酯化与酯交换两种催化剂,以及改造工艺和设备的基础上,研究出“常压酯化、酯交换、脱醇、水洗、干燥、减压蒸馏”生产合格生物柴油的工艺。此套新工艺从设备投资、物料消耗、能耗、产品品质及环保配套等多方面达到国内及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特点:(1)生物柴油产品收率高。收率≥92%,平均水平是87%;(2)消耗低。综合能耗≤200kg标煤/吨产品,目前的平均水平300kg标煤/吨产品。甲醇消耗≤130kg /吨产品,目前的平均水平≥150kg /吨产品;(3)无新增污染物。无酸渣产生,用硫酸作催化剂会生成大量的酸渣;(4)投资低。以相同原料5万吨/年生产装置比较,该装置投资为3500万元人民币;中压水解工艺为6500万元人民币;酯交换工艺4300万元人民币;(5)产品质量优异。产品可达欧盟5标准的质量要求。 投资预算:总投资约5000~6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200~4500万元,流动资产1500~1800万元。 成果知识产权情况: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科研成果鉴定1项。 
西北大学 2021-05-11
电磁生物效应与电磁仿生
一、 项目简介电磁生物效应主要研究生物体在电磁场下所产生的与生命现象有关的响应。实验室建立了工频电磁场环境、特高压输电环境等电磁生物效应研究平台,开展了工频强磁场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作用影响、特高压输电对生物体的作用研究,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电磁场对生物体细胞和组织器官的影响。实验室开展了人体植入器件无接触能量传输研究,建立了小型无线传能实验系统,实现了系统的微型化,并对系统工作时对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进行了研究。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电磁仿生属于功能仿生,集电路设计、电磁兼容与防护、电磁生物效应、仿生技术于一身,研究和模拟生物体的结构、功能、行为及其调控机制,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理念、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实验室开展了基于仿生原理的电磁防护自修复技术的攻关研究。通过研究生物体电磁信息传递及抗扰机理,建立电磁仿生防护模型,探寻从模型到电路设计的领域转换方法,为实现复杂电磁环境下电子系统的仿生防护奠定基础,该研究获得总装备部“十二五”预研项目“XXXXX”资助。三、 技术指标(包括鉴定、知识产权专利、获奖等情况)近年来完成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承担其它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大部分被SCI、EI检索,申请专利2项,已批准1项。四、 高清成果图片3-4张小型无线传能系统实验平台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可穿戴生物医疗系统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生物质燃气燃油制备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本项目的出发点是将我国大量的生物质及城市有机废物资源(如农作物废弃 物、林业废弃物、城市垃圾中丰富的有机物、造纸造浆中的废物、酒精生产厂的 废液废渣、动物粪便、食品加工中的废弃物、家庭中有机垃圾、草类废弃物,产 量约每年 30 亿吨)高效转化为清洁的电力。我国当前的生物质及城市有机废物 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利用生物质作为能源,不仅有助于我国长期的能源供给问题的解决,更重要 的是可改善环境质量。本项目技术路线所排放污染物如二氧化碳、硫化物、粉尘 粒子的浓度大大低于现有的燃煤发电厂。此外,高效、清洁的气化发电技术可以 克服现有的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方式的缺点。与现有垃圾焚烧炉技术相比,本项目 的技术路线具有以下优点: 1)发电效率高;2)炭转化率高、能量利用率高;3) 排放的二次污染物少;4)初投资和远行费用低。 本项目的目的是有效地利用生物质及城市有机废物,通过流化床气化的方式 将其转变为电力。确保生产电力的成本可以与现有的燃煤电厂竞争,同时确保生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产过程符合环境友好性要求,没有明显的二次污染。 技术简介: (1)低焦油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低焦油控制技术:<10mg/Nm3。生物燃 气品质提升技术:热值>6MJ/Nm3。多原料生物质气化技术已处于中试阶段,采用 农村秸秆等剩余物进行气化制备生物燃气,满足农村 500 户居民供暖、炊事,剩 余燃气发电并网,用于照明等。利用农林废弃物进行集中供气、供暖、发电,使 用玉米芯、棉花秸秆、麦秸为原料,年处理量为 5200 余吨,产气量 15000m3/天, 气柜出口气体的焦油含量为 8-10mg/Nm3,燃气热值为 5200-6000KJ/Nm3,气化炉 气化效率 72-75%,该技术焦油含量低,后续净化工艺简单,焦油废水排放少, 对环境污染小。 (2)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备生物油技术,包括生物质选择性催化热解工艺优 化;生物油精制改质的技术工艺路线;车用替代液体燃料的技术开发;千吨级工 艺包的研发与示范。 生物柴油制备技术,规模化高效清洁生物柴油技术 适应多种原料包括地沟 油、粮油加工下脚料与动物植物等,体现出高效清洁优势,具备规模化连续化运 行能力。 (3)新型生物柴油制备技术,研究顺磁性整体细胞催化工艺,兼顾环境与 成本优势,试图突破化学法与固定化酶法的局限性,生物柴油原料拓展与加工工 艺集成,藻类能源植物、耐高盐碱能源植物选育栽培;热化学热解气化与生物发 酵耦合工艺,实现全组分综合利用。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本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是先进的。目前正在申报发明专 利 2 项。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本项目的市场前景很大。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市每年约有 600 万吨生物质资 源,可发出功率为 90-100 万千瓦的电。若考虑大量种植能源作物,则可以发出 更多的电,而且随着发电规模的扩大,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如果单座发电厂的规 模在 2000-4000kW,该发电成本与燃煤电厂相当。为天津市大量的生物质废物找 90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91 到一条合理的利用途径,同时解决了因城市有机垃圾堆置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 2000 千瓦的发电能力为例,投资回收期为 2.2 年,年盈利为 220 万左右。 应用领域: 现有的发电厂、热电厂、农场、乡镇、农林产品加工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站。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 需要稳定的生物质或生活垃圾原料供应(年需要量为 22000 吨左右);设备 相对比较简单,但需要由相关的厂家定制生厂;厂房面积约为 15000-20000 平 方米;投资规模在 700 万左右。 合作方式及条件:技术一次购买,技术入股,合作投资入股均可。 
天津大学 2021-04-11
丹参素的生物合成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 丹参素是一种天然植物多酚酸,是中药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活性成分。丹参及 其制剂(如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等)、丹参素的衍生物丹酚酸 B 和丹酚 酸注射液已经批准,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丹参素是丹参及其制剂国家 药典规定的质量控制指标。丹参素的药理活性包括具有改善血流、抑制血小板活 化和动脉血栓形成,还具有抗癌和抗炎等活性。我们研究还发现,丹参素具有清除活性氧和活性氮的作用,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丹参素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 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高于维生素 C。因此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方面具有很 大应用潜力。 目前丹参素主要从药材丹参中提取,然而丹参根中含量低(一般 0.045%), 严重制约了丹参素的大规模应用。化学合成丹参素存在着步骤繁琐,立体选择性 不高。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工程微生物,通过发酵方法生产丹参素是一种很 好的替代方法。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技术采用合成生物学策略,挖掘大量的天然生物元件,创新组合了功能酶, 设计了非天然存在的从葡萄糖到丹参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构建丹参素的人工细胞 工厂。实现了葡萄糖为原料,发酵生产丹参素。发酵 72 小时,积累丹参素 7 克/ 升以上,对葡萄糖的摩尔转化率为 0.47,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截止目前,丹参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一直未见报道,天津大学唯一拥有该技术。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微生物发酵生产丹参素,得率高,工艺简单,成本低,唯一的拥有该技术, 市场竞争力强。 应用领域:医药、食品、保健品等领域。 合作方式及条件:寻求技术转让或新产品合作开发
天津大学 2021-04-11
生物质高温高效燃烧技术
"古代发明热解浓缩生物质制炭,燃烧温度达到1400℃以上,成就了陶瓷、铁器的人类工业,高温是工业的生命。人类钻木取火至今,始终摆脱不了生物质因低热值,燃烧温度低,达不到大工业生产要求的瓶颈,现代工业文明依赖化石燃料的火源技术,是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不可持续的根源。 我校成功开发生物质单相燃烧的绿色高温工业火源技术,取名为霄,霄是继人类仅有的炭和煤之后第三代高温工业火源技术,获得国际专利。从钻木取火、木柴制炭、火药爆炸到化石燃料,人类每一次新火源技术的出现,无不使人类生产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生物质高温高效燃烧技术将构建领先世界绿色工业体"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液态生物茶饮料茶开发
研发阶段/n目前我国茶产业存在夏秋茶树鲜叶利用率低、中低档茶滞销等突出问题,急需开创夏秋茶树鲜叶和中低档茶的开发利用和增值增效的新途径。本技术成果以夏秋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出液态生物茶饮料。以我们筛选获得的独特微生物菌种,能在茶树鲜叶液中快速发酵。发酵而成的液态茶饮料,具有天然的发酵香,色泽鲜绿,微酸,在含有茶叶功能活性成分的同时,富含有机酸、维生素和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技术水平:本成果开创了夏秋茶树鲜叶利用的新途径,利用微生物直接发酵茶树鲜叶液,生产成本低,增值增效非常明显。我们申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药食用真菌生物技术
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猴头菌、虫草、灰树花、松口蘑、云芝和樟芝等 30 余种药食用真菌的深层液体发酵技术研究,形成了真菌多糖、真菌糖蛋白、三萜化合物等代谢产物提取、分离和高效制备技术体系,已建立多种菌物活性物质筛选和评价模型,筛选出一批降糖、降脂、抗炎、抑菌、抗氧化等真菌产物,在此基础 上,建立了药食用真菌菌株库和代谢产物库。 
江南大学 2021-04-13
焦化废水生物强化-
本技术结合了生物强化技术、生物膜技术、生物滤池技术,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系统微生物群落进行鉴定和分析,建立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处理过程的关系。将自主分离并已获专利的焦化废水专用菌种投加到生物膜系统中,应用生物强化技术,替换原系统内的菌群,发挥优势菌种的优良性能。根据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特点,将专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高效无机复合絮凝剂用于深度处理,进一步改善出水水质。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8 29 30
  • ...
  • 145 1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