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低成本功能性多孔有机聚合物
       成熟度:技术突破         多孔有机聚合物是一类新兴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相比传统高分子交联树脂,其具有类似无机分子筛的微孔,具有更高的官能团密度,已被广泛用于储存、分离或催化等领域。然而当前许多性能优良的多孔有机聚合物成本过高,严重制约着其实际应用。我们合成的价格低廉且性能优秀的多孔有机聚合物,其性能与当前典型多孔有机聚合物相当,而价格为它们的几十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目前在储存氨气、分离二氧化碳及分离水中污染物(如硼酸,Hg2+等)等方面已完成实验室测试,这些成果将为多孔有机聚合物的真正应用打开通道。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中试放大及产业化工艺开发资金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肖强研究员与国际著名科研团队合作在沸石分子筛膜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含氟新材料研究所肖强研究员与国际著名膜科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M. Tsapatsis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 Materials》上以全文(Article)形式发表了题为“One-dimensional intergrowths in two-dimensional zeolite nanosheets and their effect on ultraselective transport”的研究论文,并同刊得到了国际顶尖科学家J. Caro教授和J. Kärger教授的推荐点评。  工业中混合物的分离约占到整个世界总能耗的10~15%,发展低能耗的工业分离过程始终是科技界的重要使命。沸石分子筛膜以其多孔性、耐溶胀、分子筛分等特性,在溶剂除水和气体分离方面展现了很好的分离效率,取得了重要应用。采用沸石分子筛膜对沸点相近的烃类(如二甲苯)异构体进行分离,有望在大幅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实现高效分离,一直是科学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MFI型沸石分子筛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催化剂和吸附剂,其孔径介于对二甲苯(PX)和邻二甲苯(OX)之间,非常适合二甲苯异构体的分离。  对二甲苯(PX)是聚酯工业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纤维、胶片、薄膜、树脂和饮料等食用品包装的生产,是芳烃产业链的基础化工原料。高性能MFI沸石膜的成功研发有望大幅降低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的分离能耗,对PX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剥离多层MFI沸石(ML-MFI)可以制得开孔、可分散的二维(2D)MFI纳米片,将其沉积在载体上直接制备了具有异构体分离性能的MFI沸石膜。研究团队对2D MFI纳米片做了进一步电子显微学研究,首次在2D MFI纳米片上发现了共生的一维(1D)MEL沸石,通过计算模拟表明2D MFI中的1D MEL具有更刚性的孔结构,能产生更高的选择性。以此为指导,实验上制备了MFI沸石膜,对非稀释等摩尔的对/邻二甲苯混合物分离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分离性能,在300℃下,PX通量达到0.5×10-3 mol m-2 s-1,分离因子为60,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极大地推动了MFI沸石膜的产业化进程。
浙江师范大学 2021-04-30
氧化铁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化领域的研究
氧化铁石墨烯复合材料目前涉及的电化学方面的应用包括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氧化铁(包括Fe3O4,α-Fe2O3和γ-Fe2O3)是制作电化学器件非常有前途的材料,不仅具有成本低、无毒性、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还具有较高的理论电容量。但在实际使用时又因为自身导电性的不足以及反应的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受到了限制。石墨烯因其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导电性,优异的化学和热力学稳定性,以及独特的光、热、机械性能,成为了非常合适作为制作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化器件的材料。负载氧化铁在石墨烯上,不仅能够弥
天津大学 2021-04-14
西南大学甘利华研究员课题组在天然气化工领域取得新进展
我们将二氧化碳重整和部分氧化重整耦合,发现在优化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分别可以达到99 %和47%,CO和H2的产率分别可达到91%和65%。结果还显示,预热工段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在后续的转化反应中完全消耗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西南大学 2022-06-10
安徽大学葛宏华教授团队在细菌代谢协同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累积严重威胁着环境和人类健康,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可以在植物根际范围生存和繁殖,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拮抗其他微生物菌群(包括植物病原菌)、促进植物生长,因此PGPR作为生防菌在保护作物、促进生长和改善土壤健康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逐渐凸显。
安徽大学 2022-06-13
华中师范大学赵庆柏教授课题组在团体创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心理学院赵庆柏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师范大学卢春明教授团队、江西师范大学黄福荣教授团队合作在团体创造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华中师范大学 2022-10-11
东南大学三项存内计算研究成果发表于固态电路领域顶会ISSCC
日前,2023年度第70届IEEE国际固态电路会议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在美国举行。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ASIC工程中心杨军教授、司鑫副研究员和蔡浩副教授的三项存内计算研究成果在本届会议上发表并作了大会报告。东南大学是本届ISSCC在存储器、存内计算领域报道最多的单位。
东南大学 2023-03-03
安徽大学葛宏华教授团队在细菌代谢协同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葛宏华教授团队和兰州大学何永兴教授课题组在细菌代谢协同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发现了荧光假单胞菌TetR家族的转录调节因子PhlH可以响应假单胞菌和植物信号分子协同调控产生多种次级代谢产物。
安徽大学 2022-06-01
一种基于可钻性在线辨识的月面钻进控制方法研究
钻取采样作为一种获取深层月壤的有效方式被应用于地外天体采样任务.不同于地面钻探,无人月面钻取采样面临诸多技术难点,例如遥操作信号延迟,探测器传感资源有限,缺乏采样点地质信息以及月壤力学特性复杂等.为保证采样任务高效可靠地执行,采样装置需充分利用有限的探测器硬件资源,依据钻进工况实时调整钻进工艺参数,对未知的钻进环境具有适应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可钻性在线辨识的月面钻进控制方法.利用可钻性指标综合评价当前对象的钻进难易程度,采用模式识别方法辨识钻进对象的可钻性等级并实时匹配最优的钻进工艺参数,从而实现钻进过程的智能控制.为验证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开展了模拟月壤月岩交替布置的钻进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钻进负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5-04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循证评价及中枢机制研究
本项目在国家973计划项目等课题资助下,围绕针刺胃肠调节效应及其中枢机制,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为研究对象,在客观评价针刺治疗FD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采用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探讨针刺治疗FD的中枢机制;并从针刺得气、穴位配伍、机体状态和针刺疗程四个方面探讨针刺效应的影响因素及中枢机制,以期为证实针刺治疗FD的有效性和胃经穴位胃肠调节效应的相对特异性,客观阐释针刺治疗FD的科学内涵提供高质量的研究证据,为指导针灸临床选穴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经过12年的研究,项目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①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针刺治疗FD的有效性,明确了其治疗优势,肯定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客观存在;②在采用多模态神经影像学研究明确FD患者的中枢病理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从多个层次阐释了针刺治疗FD的中枢机制;③从针刺得气、穴位配伍、针刺疗程、机体状态等角度发现了针刺治疗FD中枢整合的靶向性、网络性和动态性特征。 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项目共发表研究论文52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34篇,总引用次数540次,国际针灸和胃肠领域研究同行在《BMJ》、《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Brain》等期刊上对项目研究给予了正面的评价,扩大了中国针灸研究的国际影响。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提升针灸机理研究水平,推动针刺神经影像交叉学科的形成,开阔学生视野、促进教学相长均具有积极的作用。项目培养了一支高水平创新团队,成为了国际上针刺胃肠调节效应神经影像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力量。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1-05-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394 39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