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生物酶法制备活性物质纳米缓释胶囊技术
活性物质缓释胶囊是近年来研究最多的药物活性物质制剂技术, 它具有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定向靶位给药、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等优点,在现代 药物制剂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纳米壁材的研制是在微胶囊的基础上,将壁材 的尺寸进一步减小,增大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包埋率和运载效果。但国内外 对于纳米包埋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合成树脂等材料作为 壁材的开发上,这类壁材价格相对较贵,不利于商业化推广。国内外未发现有 利用生物酶法制备活性物质缓释胶囊的相关报道。 该技术以淀粉纳米颗粒为壁材对包埋活性物质进行包埋,制备纳米缓释胶 囊。淀粉纳米颗粒利用生物酶法制备,生产成本低、周期短、不易造成环境污 染,并且纳米颗粒集中在 50-120nm 左右,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有利于活性物 质的包埋,包封效果好。经过中试研究,该技术制备的淀粉纳米颗粒活性物质 缓释胶囊在胃部的降解率极低,大部分活性物质在肠道内消化吸收,有效的提 高了活性物质的生物利用率。 生产条件及经济效益预测:纳米颗粒缓释胶囊的初步市场估价为 10-100 万 元/吨。项目投产后,年加工量 100 吨的生产线,估算投资额为 3000 万,可产 生经济效益 4250 万元,实现利税 2000 万元。年加工量 200 吨的纳米颗粒缓释 胶囊生产线,估算投资额为 5000 万,可产生经济效益 8500 万元,实现利税 4000 万元。年加工量 400 吨的纳米颗粒缓释胶囊生产线,估算投资额为 7000 万,可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绍 2017 -54- 产生经济效益 1.5 亿元,实现利税 8000 万元。因此,该项目盈利性强、投资回 报率高、贷款偿还期短,经济效益上可行。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稳定性高的蛋白质‑壳聚糖复凝聚交联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性高的蛋白质‑壳聚糖复凝聚交联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芯材与蛋白质溶液混合,高速分散形成O/W型乳状液,再加入壳聚糖溶液,调节pH,让蛋白质与壳聚糖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发生复凝聚反应,形成复凝聚相沉降在芯材乳滴周围而得到微胶囊,离心收集微胶囊,冷冻干燥得到微胶囊粉末再与还原糖混合均匀,此时壳聚糖将蛋白质与还原糖从空间上隔开,加热使壳聚糖分别与蛋白质和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引发交联而提高微胶囊的稳定性。本发明简单易行、安全、高效,适于大规模生产;可广泛用于具有良好热稳定性芯材的包埋。本发明对于开发稳定性高的蛋白质‑壳聚糖复凝聚交联微胶囊体系和推进复凝聚微囊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纳米纤维素衍生物层层自组装胶囊研究
Ø 微胶囊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日用化工,农业科学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开发新技术与新方法制备微胶囊,使其具有更精确可控的结构成为微胶囊技术发展的重点课题之一。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聚谷氨酸的核壳结构水凝胶微胶囊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谷氨酸的核壳结构水凝胶微胶囊菌剂,包括内核和外壳;所述内核是由微生物、阴离子多糖和γ‑聚谷氨酸在钙离子交联作用下制成的凝胶内核;所述外壳是在壳聚糖、阴离子多糖和γ‑聚谷氨酸之间的静电作用下形成的壳聚糖外壳。本发明的微胶囊菌剂具有较高的包埋率以及菌剂缓释效果,微胶囊内层类生物膜结构的水凝胶内核可以诱导菌剂形成生物膜结构,“核壳”的致密结构还可以缓解氧化胁迫对菌剂的损害从而进一步提高菌剂储藏活性。本发明的微胶囊菌剂应用于水稻根部时可通过提高水稻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进一步促进水稻生长及缓解盐胁迫对水稻的损害,并显著提高菌剂在水稻根部的定殖效率。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黄白胶囊
黄白胶囊由我院制剂室根据陈民藩名老中医经验方研制而成,于1996年2月生产延用至今,方由大黄、黄柏、地榆、白芷、鬼针草、侧柏叶、甘草组成,具有清热凉血、止血通便之功,是用于内外痔、肛裂、肛瘘、肛周炎之湿热下注、风伤肠络证的口服良药,能有效改善疼痛、出血、便秘等症状。临床观察显示其对疼痛、出血的症状的疗效较好。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4-26
纳米纤维素衍生物层层自组装胶囊研究(技术)
成果简介:微胶囊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日用化工,农业科学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开发新技术与新方法制备微胶囊,使其具有更精确可控的结构成为微胶囊技术发展的重点课题之一。 技术特点:本研究采用了具有优越生物相容性和低生物毒性的天然聚电解 质,羧甲基纤维素(CMC)和壳聚糖(CS),以三聚氰胺甲醛胶体微球为模板, 在其表面交替组装 CMC 与 CS,制成具有纳米核壳结构的粒子。通过调节组装 条件控制聚电解质多层膜囊壁结构。通过盐酸熔解去除模板,得到中空微胶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脉管Ⅱ号胶囊
脉管Ⅱ号胶囊是经郑则敏等多位名老中医外科专家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并长期应用于临床的有效复方药物,于1996年生产院内制剂延用至今,方由全蝎、蜈蚣、水蛭、莪术、延胡索、玄参组成,具有凉血破血,通络止痛之功,是用于周围血管病之瘀热证的口服良药。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4-26
胰敏胶囊
【项目来源】江苏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胰敏颗粒对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的作用研究”,编号:BK2004152;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胰敏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编号:99KJB360001。 【成果鉴定】已通过专家验收。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胶囊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资深专家经验方。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糖尿病这些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之后,病虽表现不一,但其基本病机均与肝肾中之精气盛衰有关,究其根源,多因中年之后髓海空虚,肝肾不足,肾不能主五液,肝木疏泄失司,以致津液膏脂不能正常输布、代谢,聚为痰浊;或因虚火灼津,脉失濡润,亦致痰瘀并生;或因阴不涵阳,则肝阳易亢、肝火易旺。据此病机,治疗当以滋肾养肝、平肝降火、消痰化瘀为主,选择黄连等中药组方研制胰敏胶囊。 【功能主治】滋养肝肾,平肝降火,化痰清瘀。主治X综合症。 【主要技术指标】以三种动物模型:果糖诱导、高脂肪餐诱导IR和高脂饲料喂养加STZ注射的NIDDM伴IR模型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胰岛素钳技术,从机体整体对胰岛素糖代谢作用的抵抗、机体骨骼肌对胰岛素代谢作用的抵抗以及血管对胰岛素的抵抗-胰岛素抵抗的三个主要部位,以及药物对受试动物血压、甘油三酯、脂肪酸、血糖、胰岛素代谢的影响,系统分析并分别从阻止和治疗IR两方面观察所用药物胰敏胶囊对IR的作用。以红细胞膜作为研究客体,分析胰岛素受体的改变,从受体水平阐明所用药物胰敏胶囊治疗X综合症的机理。结果表明,胰敏胶囊既能治疗高脂肪饮食加STZ诱导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也能阻止果糖和高脂肪饮食诱导的肥胖性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还能防治果糖和高脂肪饮食诱导的肥胖性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模型,并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角度对胰敏胶囊阻止和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推广应用前景】胰敏胶囊组方科学、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络脉通胶囊
【项目来源】江苏省科技厅“络脉通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研究”, 编号:BS96054。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研究”,编号:SZY 03。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2002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胶囊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资深专家临床有效经验方。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倡导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特点,提出病在血脉,根在脏腑,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肝肾亏虚为本,阴虚多见,痰瘀阻络为标,痰浊为重。为此,确立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研制成络脉通胶囊。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化痰消瘀。主治动脉粥样硬化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证。 【主要技术指标】 1.临床研究:临床观察经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声像系统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证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络脉通胶囊组)43例,对照组(绞股兰总甙片组)32例。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病名诊断、中医辨证、疗效评定等标准。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消失率为53.85%,减退率为19.23%,无变化率为19.23%,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分别为3.57%,7.15%,53.57%,64.29%,两组相比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改变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络脉通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药物安全性观察无明显毒副反应。 2.实验研究:络脉通胶囊对实验性脂质代谢紊乱鹌鹑、大鼠的血脂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可明显降低实验性脂质代谢紊乱大鼠的肝脂质,降低实验性高脂鹌鹑的血浆内皮素(ET),升高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升高实验性高脂大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降低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改善实验性高脂大鼠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比粘度,病理组织学检查亦证实络脉通大、小剂量组大鼠主动脉病理变化均较模型组为轻,肝脏脂肪变性亦轻于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结果表明,络脉通胶囊与SMC共同孵育48小时,当浓度达到0.5%以上,即可呈现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明显抑制作用。 【推广应用前景】动脉粥样硬化(AS)是诸多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前列。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络脉通胶囊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降低内源性损伤因子、抗氧化、改善微循环、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多环节综合效应,达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控制和逆转病情,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品药源丰富,无明显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开发成中药新药制剂,将有广阔的前景,可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克斑胶囊
【项目来源】江苏省中医药局项目“疏肝补肾活血通脉治疗黄褐斑的研究”,编号:N9503。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胶囊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资深专家临床有效经验方。 【功能主治】补肾疏肝,化瘀消斑。用于黄褐斑及女性内分泌失调诸症。 【主要技术指标】 1.临床资料:用克斑胶囊治疗黄褐斑88例,并与用维生素E、C治疗的39例作随机对照观察。结果痊愈率19.3%,显效率34.1%,总有效率8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4%、15.4%、64.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用药后1个月及2个月的有效病例数、色斑消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以“≥3个月疗程”的疗效为最佳,其愈显率达78.6%。克斑胶囊治疗肝郁气滞型、肾虚肝郁型黄褐斑的愈显率达68.9%和52.5%。治疗后多数全身性症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减轻或消除,痛经、经色紫黑、经量偏少等月经不调症状显著改善。药物安全性观察未见不良反应。 2.药效学研究:以黄体酮注射液攻击小鼠建立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多个剂量组观察克斑胶囊的药理作用,并以百消丹作对照。结果表明药物具有降低模型动物皮肤、肝脏组织酪氨酸、MDA及微量元素锌、铜含量,增强抗氧化能力等作用。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克斑胶囊治疗后黑色素细胞数明显减少,着色区变小;计算机病理图象学多参数定量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药物具有减少黑色素沉着面积、减轻着色程度的作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未见毒性反应。 【推广应用前景】黄褐斑,女性患者多见,发病率逐年增高,据统计26~35岁年龄段的妇女发病率达35%左右。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容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而对这一严重影响美容的疾病进行有效药物的研究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也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黄褐斑的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方法,现阶段盛行中药外治法治疗,部分病例近期有一些效果,但远期疗效差。我们认为,黄褐斑是全身性疾病在外表皮肤上的反应,治疗应注重机体内部的调节,在此基础上再配合中药外治和预防保健性措施,才能提高和巩固疗效。 本项研究根据补肾疏肝活血法,研制克斑胶囊治疗以肾虚肝郁型为主的的黄褐斑,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祛除病理因素,达到消除黄褐斑的目的,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32 13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