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制备PBS类生物可降解材料
我省沿海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各类生物质资源用于制备PBS类生物可降解材料,将有力地推动我省生物基聚酯技术的进步,不仅符合科技创新的精神与节能减排的要求,而且将引领生物经济的潮流,而且将力争为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绿色GDP增长作出贡献。本项目旨在开发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厌氧发酵固定二氧化碳生产丁二酸的新型生产工艺与方法,制备满足聚合工艺和技术要求的丁二酸单体,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展丁二酸/丁二元醇的直接聚合、再以反应挤出工艺制备PBS类聚酯。南京工业大学科研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在生物基丁二酸及PBS类聚酯的生物制造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技术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课题组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丁二酸生产菌株,可以利用玉米粉以及玉米秸秆、玉米芯等生物质水解液作为碳源,目前已建立一条年产500吨丁二酸的生产线。以上述生物基丁二酸为原料合成了重均分子量为100,000的PBS,以及重均分子量为120,000的PBTS材料。PBS与PBTS的制备已成功完成了50 L釜的中试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防爆柴油机自动保护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爆柴油机自动保护装置,包括红外测温装置、冷却水温度传感器、冷却水水位传感器、排气温度传感器、机油压力传感器,可燃气体检测器、电子控制单元ECU、燃油关断阀、自动灭火装置;所述红外测温装置、冷却水温度传感器、冷却水水位传感器、排气温度传感器、机油压力传感器、可燃气体检测器通过总线与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本发明能实时监测防爆柴油机表面温度、排气温度、冷却水温度及水位、机油压力、环境中可燃气体含量,当所监测参数超过限定值时,能自动发出警报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浙江大学 2021-04-11
JD-1 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
我们通过分子设计方法,研制出适合我国轻柴油使用的JD-I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适用于0#及-10#以上轻柴油的既降冷凝点、又降冷滤点的要求,将0#柴油改进到-10#柴油,将-10#柴油改进到-20#柴油。使柴油在低于浊点的温度下也能较好地通过油管与过滤器,具有良好的低温泵送性能。研制的产品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使用过程对内燃机不产生任何副作用,尾气排放符合标准;使用方便,容易与柴油均匀混合,可采用搅拌釜、静态混合器等混合装置按比例调和即可,也可通过槽车的长距离运输通过自然振荡完成混合。 JD-1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是采用先进的“分子设计”方法,合成并筛选出的适合我国柴油发动机所用高含蜡、窄馏分柴油的低温流动改进剂。既降低柴油的冷凝点,又能降低其冷滤点,从而使柴油在低于浊点的温度下,也能较好地通过油管和过滤器,具有优良的低温泵送性能。 该产品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发动机产生任何副作用,尾气排放符合标准;使用方便,容易与柴油均匀混合,可采用搅拌釜、静态混合器等装置按比例调和,也可通过罐车的长距离运输自然振荡完成混合。 该产品研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基础研究,对各种柴油进行了充分的适应性试验,解决了目前国内外柴油降凝剂难以降低柴油冷滤点和对窄馏分柴油感受性差的问题。 该产品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柴油的冷凝点,而且更有效地降低柴油冷滤点,从而使柴油达到更低的标号,为炼厂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提高了发动机的安全性和运营经济性,延长了换油周期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经济指标: (一)    JD-I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主要技术性能 表1  JD-I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暂定技术指标* 项目 质量标准 试验方法 外观 橙黄色油状液体 目测 运动粘度mm2/s   (100℃) 30-45 CB/T265 密度   g/cm3(20℃) 0.905-0.920 CB/T1884 闪点℃,(闭杯),不小于℃ 28—35 GB261 水分  m% 痕迹 GB B260 机械杂质m% 无 GB B511 水溶性酸或碱值   mgKOH 无 GB /T259 * 在使用高沸点溶剂条件下,闪点可调整到不小于55℃;其它指标实测后再订标准。 产品符合环保要求,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产品使用过程对内燃机不产生任何副作用,尾气排放符合标准。产品使用方便,为油溶性高分子溶液,很容易与柴油均匀混合,可采用搅拌釜,静态混合器等混合装置按比例调和即可(下图为混合配制流程),也可通过槽车的长距离运输通过自然振荡完成混合。 (二)低温流动剂改进剂特点: (1)制备工艺简单,各牌号柴油感受性均较强,对柴油的理化指标尤其实际胶质不会产生变化和影响。 (2)原料来源广泛、经济、配伍所选材料均为国产化工产品,价格相对低廉产品质量稳定,货源有保证的商品材料。 (3)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剂在低温下能使油品的细微蜡晶析出,具有阻止蜡晶长大的效果。可降低柴油一个牌号,减少柴油品种,简化油品管理模式。 (4)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剂对原用燃料指标无不良影响,对柴油机机理无理化损伤,无腐蚀作用。 (5)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剂为油溶性高分子溶液,很容易与柴油混合均匀,分散性好,性能稳定,存储运输方便,添加方法简单易行。 应用范围: JD-1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在中石油大庆石化、锦州石化、大连石化,中石化燕山石化、天津石化、石家庄炼化等多家炼厂生产的柴油进行了调试工业应用,达到了良好的降凝和降滤效果。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柴油机排气集成处理系统
项目简介( 1) 排气系统 SCR 技术。开发了空气辅助喷射计量泵及其 喷嘴;开发了 DCU 软件和硬件。( 2) 排气系统 DPF 技术。( 3) 排气系统噪声控制技术( 4) 排气系统能量回收技术性能指标( 1) 排气系统 SCR 技术,计量泵计量误差<4%;具备 OBD 功能;( 2) 排气系统噪声控制技术,可根据排气噪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运用GT-POWER、 Virtual_La
江苏大学 2021-04-14
基于生物转化和膜谱技术制备植物源氨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以工业发酵柠檬酸的废弃玉米渣(含菌丝体)和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产生的大 量菌根、菌渣为原料,采用高效生物转化和膜谱分离技术制备新一代植物源氨糖 产品,具有高纯度、无甲壳致敏源、无腥味、无重金属污染的特点,能够促进关 节软骨恢复、缓解骨关节痛、辅助治疗骨关节炎,是重要的医药和功能食品原料。 项目申报专利 13 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 3 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2 件;获得省高新技术产品 5 个;获国家星火计划 1 项、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 A 类项目 1 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中以合作项目)1 项、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项目 1 项江苏省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及工业循环经济项目 1 项;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省级鉴定成果 2 项;获中国发明创业银奖 1 项。项目实施应用单位建立了新型氨糖柔性生产线,生产的产品总量占国内生产总量的 20%以上,近三年来新增销售 11.3亿元,新增利润 1.22 亿元,税收 5088 万元,出口创汇 5947 万美元。项目解决了原料几丁质含量低、提取效率低、精制工艺难等瓶颈问题,提升了氨糖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 
江南大学 2021-04-13
生物质内外联合加热方式制取生物炭技术
由生物质制成的炭具有无烟、无味、热值高等特点,可以直接施放到土壤中或作为炭基肥的原料使用,一方面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另一方面利用其耐降解性质,延长碳在土壤中的封存时间,降低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此外,生物炭是一种很好的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活性功能团,可净化水质,吸附土壤中一些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等。因成本较低,已广泛使用于化工、冶金、环保、农业等领域。 目前,已有的生物炭生产系统都会至少存在下列问题之一:①产能小,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如窑式炉、釜式、螺旋推进炉等;②炉内温度难以控制,生物炭品质难以保证,如竖流式炉等;③对原料要求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如回转窑;④能耗大,生产成本高,存在环境污染(特别是焦油难处置)。针对以上问题,东南大学将炭化过程产生的副产品(焦油和热解气)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采用内外联合加热方式为生物质炭化过程提供热量,无焦油产生,实现连续式进出料和能量梯级利用。目前已建成日处理秸秆量7吨和24吨的成套工程,日产生物炭约2.1吨和7.5吨。工程连续稳定运行。 本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件(授权2件),发表学术论文12篇,获国家“973”、江苏省环保厅科技项目支持。
东南大学 2021-04-11
生物质内外联合加热方式制取生物炭技术
由生物质制成的炭具有无烟、无味、热值高等特点,可以直接施放到土壤中或作为炭基肥的原料使用,一方面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另一方面利用其耐降解性质,延长碳在土壤中的封存时间,降低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此外,生物炭是一种很好的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活性功能团,可净化水质,吸附土壤中一些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等。因成本较低,已广泛使用于化工、冶金、环保、农业等领域。 目前,已有的生物炭生产系统都会至少存在下列问题之一:①产能小,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如窑式炉、釜式、螺旋推进炉等;②炉内温度难以控制,生物炭品质难以保证,如竖流式炉等;③对原料要求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如回转窑;④能耗大,生产成本高,存在环境污染(特别是焦油难处置)。针对以上问题,东南大学将炭化过程产生的副产品(焦油和热解气)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采用内外联合加热方式为生物质炭化过程提供热量,无焦油产生,实现连续式进出料和能量梯级利用。目前已建成日处理秸秆量7吨和24吨的成套工程,日产生物炭约2.1吨和7.5吨。工程连续稳定运行。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生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生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生物敷料以蚕丝中提取的丝素蛋白为主要原料,由丝素海绵多孔材料单独或与纤维网状加强层复合、以及在其表面覆盖一层有孔的高分子膜构成。本发明生物敷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良好的柔韧性和强度、治疗药物的渗透性、创面湿度调控性,对创面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发明生物敷料的制备方法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生物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生物电极包括绝缘外壳和电极线,所述电极线包括多个工作电极线、一个或多个参比电极线和对电极线,所述电极线侧表面包覆有绝缘蜡,树脂封装于绝缘外壳中,所述外壳尖端开口,其尖端开口口径在 0.4mm 至 2mm之间,所述电极线的检测端通过所述开口与待测生物样本接触。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绝缘蜡溶解于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中得到绝缘液,均匀涂覆在电极线侧表面,待有机溶剂挥发;(2)将电极线同时插入绝缘外壳中,将树脂灌入外壳,固化后,将外壳尖端打磨光滑。本发明提供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生物质高温高效燃烧技术
"古代发明热解浓缩生物质制炭,燃烧温度达到1400℃以上,成就了陶瓷、铁器的人类工业,高温是工业的生命。人类钻木取火至今,始终摆脱不了生物质因低热值,燃烧温度低,达不到大工业生产要求的瓶颈,现代工业文明依赖化石燃料的火源技术,是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不可持续的根源。 我校成功开发生物质单相燃烧的绿色高温工业火源技术,取名为霄,霄是继人类仅有的炭和煤之后第三代高温工业火源技术,获得国际专利。从钻木取火、木柴制炭、火药爆炸到化石燃料,人类每一次新火源技术的出现,无不使人类生产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生物质高温高效燃烧技术将构建领先世界绿色工业体"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985 98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