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
自主培育的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该成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持续20年开展种猪本地化选育,自主培育出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并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一、创建了中国瘦肉型种猪四系配套育种新体系。在三系杂交配套体系基础上,系统、全面评鉴18个品系223个家系、1.5万余头种猪个体,通过种质资源创新、专门化品系选育和四系杂交配套筛选,实现高性能种猪资源创制、多性状高效改良,扩大了杂种优势利用。 培育出8个专门化品系组成2个四系配套的“华农温氏Ⅰ号猪配套系”和“中育猪配套系”,并通过国家审定。 二、创新了瘦肉型种猪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了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种猪全基因组选择新技术,打破国外芯片技术垄断,实现了种猪早期选择,提高了选种准确性。 三、创新了瘦肉型种猪遗传评估和性能测定技术。创建了国内外最大的育种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记录超亿条,日交互量达300万条,实现了大数据自动采集、高度集成和种猪个体快速、实时遗传评估。 四、创新种猪体细胞克隆等扩繁和养殖技术。通过解析调控猪克隆胚胎发育效率分子机理, 发明了多项提高克隆效率新方法, 建立了稳定高效成年猪体细胞克隆技术体系,效率提高3.8倍,实现了优良种猪遗传价值高效传递。 该成果在全国30个省市,为500余家猪场提供优质种猪和技术,支撑广东温氏集团快速成长为世界最大养猪企业,创建了中国特色现代养猪产业发展新模式,引领养猪业跨越式发展,为我国总体实现小康作出重要贡献。 该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华南农业大学 2022-08-15
油菜高效结层构建途径及高产栽培技术
该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油菜高效结层构建途径及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使油菜高产栽培过程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初步给予定量和实现诊断指标化、技术规范化。采用前促、中控、后重的调控技术,促进油菜叶片和角果皮两种光合器官的顺利交替,形成高效的结角层结构,以提高角果皮的光合生产能力而形成高产。
扬州大学 2021-04-14
双喷嘴高效斜击式水轮机的研发
针对 100 ~ 260m 范围的水力资源, 研究和开发出了比转速ns= l 8 ~
西华大学 2021-04-14
高效膨胀型阻燃防火高分子密封材料
小试阶段/n高效膨胀型阻燃防火密封材料是一种理想的建筑防火构件的防火密封缝材。主要应用于各种钢质及木制防火门的防火密封,如边缝和双扇门的中缝止口密封。同时可以广泛用于电梯层间门、防火玻璃嵌条以及保险柜的防水、防火、密封等领域。该产品除具有优良的防火膨胀性能外,其良好的柔性,赋予它优良的密封、防震性能。可根据用户要求选择材质的密度和硬度,制成各种形状、颜色和任意长度的柔性防火膨胀密封条。传统的建筑防火密封缝材料在火灾发生后高温下密封材料受热容易收缩,导致毒烟气从收缩缝进入引起人员中毒。而本项目密封材料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效、高可靠性永磁电机及其控制
高效、高可靠性永磁电机及其控制 项目简介 在课题组开发研制了一类新型永磁无刷电机及其相关容错控制方法。电机的转子上 没有永磁体、电刷以及绕组,这确保了电机的机械牢固性,并由此保证电机在高速运行 时的可靠性;定子永磁型电机与传统永磁无刷电机相似,电机内的气隙磁链主要由高性 能永磁体产生,确保了电机的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电机的相间独立性较高,能够容错 运行,适合于高可靠性应用领域。 同时,还开发了永磁直线电机结构,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以及易于维护的优点,适 合于长行程传输领域。 
江苏大学 2021-04-14
转炉底吹石灰粉高效洁净低成本冶炼技术
相比于“顶吹氧气、底吹惰性气体”的常规转炉冶炼工艺,“顶吹氧气、底吹氧气-石灰粉”的转炉炼钢方法具有显著的冶金优势,既能降低转炉炼钢的原辅料消耗,提升转炉出钢的钢水纯净度,也能为转炉高废钢比冶炼和智能化炼钢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但底吹氧气-石灰粉加剧了转炉炉底的侵蚀,炉底寿命短的问题限制了底吹石灰粉转炉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团队提出了利用 CO 2 延长底吹氧气-石灰粉转炉使用寿命的新方法,将 CO 2 与 O 2 混合作为喷粉载气可以降低底吹喷嘴上方的火点区温度,从根源上抑制底吹喷嘴的高温熔损,减轻喷嘴周围镁碳砖的氧化脱碳,同时增强转炉冶炼后期的熔池搅拌,获得更好的脱氮控氧效果;本团队通过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明了底吹喷枪材质和结构对其冲蚀磨损速率的影响规律,经过大量测试和模拟完成了底吹喷枪材质和结构的优化,解决了底吹喷枪的磨损问题;本团队自行设计搭建了一套 1:1 的全仿真的粉剂喷吹实验系统,真实模拟工业现场的喷粉工况,探明了喷粉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对喷粉系统关键装置和操作制度的优化,掌握了获得稳定无脉动粉气流的关键技术。 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本团队利用一座 120 吨转炉完成了转炉底吹石灰粉的工业示范,攻克了供气系统、供粉系统、输粉系统和粉气流分配系统等关键系统装备的集成难题,编制了转炉底吹石灰粉的系统控制和操作工艺模型,实现了转炉底吹石灰粉的安全稳定运行,改善了转炉的冶炼指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包含取冰结构的高效制冰容器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制冰容器在制冰和取冰效率、食品安全性及耐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尤其涉及一种包含取冰结构的高效制冰容器,包括用于容纳制冰用水的制冰槽,所述制冰槽内可分离设置有用于分离并提取冰块的取冰网兜,所述制冰槽包括作为主体承载结构的槽身,在槽身内设置有多个横竖垂直分布的隔断,任意两个隔断之间形成用以容纳制冰用水或冰块成型的分槽,所述隔断为上窄下宽有利于传热的梯形结构。本发明相较于传统的制冰容器提升了冰块的成型速度和脱冰用冰的便捷性。配合取冰网兜给制冰容器赋予快速取冰的能力,因此可以在多种场景下应用,提高取冰效率,并保障了食品安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高效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用聚乙二醇与丙烯酸酯化合成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简称A物质﹚;再将丙烯酰胺与甲醛进行羟甲基化,然后用氨基磺酸进行磺化反应,生成含有碳碳双键并带有酰胺基和磺酸基的B物质;最后用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B物质,A物质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得到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B物质是一种带有酰胺基和磺酸基的不饱和物质,能提供极性很强的阴离子磺酸基,其中酰胺基可提高减水剂的流动性和分散性能,并成功地合成了一种具有独特性能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本合成方法在水溶液条件下反应,无污染且符合国际环保发展方向,原料易得价格较低,工艺新颖反应条件温和,产品性能优异独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兰州大学 2021-01-12
代谢改造酿酒酵母高效生产葡萄糖二酸
葡萄糖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在医疗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生产葡萄糖二酸的方法主要以化学法-葡萄糖化学氧化法为主,但该方法具有选择性低、成本高、得率低、要高温及产生大量氧化反应副产物不利于后续葡萄糖二酸的分离等局限性。目前生物法合成葡萄糖二酸主要是在大肠杆菌中进行的,但在大肠杆菌中异源合成葡萄糖二酸被许多因素限制。酿酒酵母因具有耐酸能力强、耐低温、可低 pH 发酵、没有噬菌体感染、适合大规模发酵、易分离和高抗逆性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产有机酸的研究,因此酿酒酵母比大肠杆菌更适合葡萄糖二酸的生产并具有更高的工业应用价值。利用酿酒酵母合成葡糖二酸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创新要点 1) 以酿酒酵母 BY4741 为出发菌株,将拟南芥的肌醇加氧酶 MIOX4 和丁香假单胞菌的 UDH 基因在 delta 重复序位点高效表达,敲除转录抑制因子OPI1 获得工程菌 Bga-3,该菌株在分批补料发酵条件下能够产 6 g/L 的葡萄糖二酸,为目前报道的最高值; 2) 通过提高工程菌的转运胞外肌醇的能力和工程菌自身合成肌醇的能力,解决提高葡萄糖二酸产量的关键问题; 3) 进一步协调肌醇用于细胞自身代谢活动和葡萄糖二酸合成之间的分配关系,并通过提高葡萄糖二酸合成途径效率和发酵优化,提高肌醇利用率和葡萄糖二酸合成的产量。 
江南大学 2021-04-11
抗过敏益生菌的研发及制剂的高效制备技术
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疾病,涉及全球 22%的人口。如哮喘、鼻 炎、过敏性湿疹、食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均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E(IgE)介 导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但目前过敏疾病的治疗药物存在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江南大学食品生物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积累,通过体外高通量筛选。细 胞、动物模型,人群临床试食及多组学机制解析等手段,研究得到能够有效调 节免疫,缓解过敏性疾病,可长期食用无毒副作用的益生菌;并以此为基础, 开发了提升益生菌在消化道中抗逆性的关键技术,并攻克了菌种在产业化应用时的发酵工艺、活性保持、生产技术等多层面难题。 主要成果包括: (1)研发得到 3 株有效缓解不同过敏性疾病的益生菌,长双歧杆菌 CCFM1029 通过降低血清中总 IgE 水平,皮肤组织 IL-4、IL-13 水平,局部组织 中组胺的释放,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缓解过敏性湿疹;短双歧杆菌 CCFM1067 通过改善肥大细胞炎症浸润,降低皮肤组织中 IL-13 和 CCL11 水平,且提高皮 肤组织中 IL-10 的表达,最终实现缓解特应性皮炎症状;罗伊氏乳杆菌 CCFM1040 显著降低过敏性哮喘小鼠肺部病理炎症,抑制血清中尘螨特异性免疫30 球蛋白 IgG1 的产生,降低肺泡灌洗液中 IL-5、IL-13、IL-17A 的含量,缓解过 敏性哮喘症状; (2)通过剖析益生菌的底物代谢规律和关键限制性生长因子,建立科学有 效的益生菌特异性增殖培养体系,并基于生长过程碳氮代谢规律,提出遵循底 物消耗规律的自动补料技术和发酵精准化自动控制工艺。益生菌增殖密度达到 1.0×1010 cfu/mL 以上,是传统培养方法的 5~10 倍; (3)开发了提高益生菌消化道耐受性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菌株通过胃肠道 后存活率低的技术难题。通过开发高渗预胁迫、微胶囊预包埋等技术,使功能 菌株在胃酸环境下的存活率达到 95%以上,在胆盐环境下的存活率达到 90%以上。 
江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4 95 96
  • ...
  • 235 23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