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化工“三废”一体化深度净化技术
石化产业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量分别位居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第1、第4和第5位,现有工艺针对废气、废水、废渣分别采用焚烧、生化等方法处理,存在投资大、能耗高、达标排放难等问题。本项目以“过程减量化、治理精准化”为理念,开发“废弃物”中资源化合物的回收技术、废气/废水催化氧化技术、废渣临氧裂解技术、低品位能量综合利用技术,形成化工“废气、废水、废渣”“一站式”净化的成套装备与工艺技术。并且环保装置与化工装置一体化运行,实现化工装置的“三废”零排放。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超高温脱氯净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针对大型石油化工连续重整装置再生气中微量氯化物腐蚀存在装置安全隐患的问题,研究开发了新型超高温脱氯净化剂,该脱氯剂在500℃的高温下,具有吸附活性好、容量高、强度好的特点,继2015年6月首次在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芳烃厂15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上应用获得成功后,2016年6月又在中国石化公司洛阳分公司7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上成功应用,使超高温脱氯净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了工业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1、插齿加工机床数控化关键技术研究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齿轮作为重要的基础传动元件已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工业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多轴联动的数控插齿机是对齿轮机床的根本变革。数控插齿机虽然减少了机械传动环节,但其在机械系统精度、加工效率等方面如何提高,特别是定量描述系统的几何误差、建立齿轮误差及传动链误差分析模型,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该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意味着数控插齿机床在国内研发和生产已具备较完善的技术储备。本项目的理论成果可以向其他数字化机械装备行业推广。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应用功能化虚拟样机技术,以多体系统为理论核心,建立了数控插齿机床整机虚拟模型和运动学模型,提出了数控插齿机床的几何误差描述方法。从齿轮加工工艺出发,分析研究影响齿轮精度的各种因素。将多体系统运动学理论与齿轮啮合原理相结合,建立齿轮误差及传动链误差分析模型,实现了齿轮的数控加工误差定量计算。以 YK5120 数控插齿机为典型设备,实现了对数控插齿机的主轴回转误差的测量和补偿。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本项目的理论成果可以向其他机械制造装备行业推广。 应用领域:数控机床,通用数字化装备。 合作方式及条件:合作开发。
天津大学 2021-04-11
化工设备预测性维修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本项目发展了与时间相关的破坏理论,包括与时间相关的损伤理论、与时间相关的断裂理论、以及与时间相关的损伤可靠性理论,建立了高温构件损伤局部化的测量与分析方法,得出了冶金不连续结构、几何不连续结构、温度不均匀结构的损伤规律,由此形成了结构弱点识别技术,并通过与微观组织定量分析手段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高温设备何处修与何时修的问题。同时该项目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以促进先进的维修规划技术向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基于C/S与B/S模式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以预测为基础的过程设备管理系统,在开发设备维修日常管理系统的同时,将先进的缺陷评定技术作为转化的重点,并建立了高温设备远程寿命评估及监测的模块。该项目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许多具体技术是国内外首创的。 本项目的技术成果可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发电、冶金等工业领域的设备维修规划与失效预防。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入老化期的工厂(>100,000小时)越来越多,保证安全生产和降低维修成本的压力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国内高温装备制造商通过采用本项目的技术,可望提高其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特种表面冲击强化抗应力腐蚀与疲劳技术及应用
应力腐蚀和疲劳是石化、化工、电力等行业核心装备最危险的失效形式,每年造成经济损失仅石化和化工等行业就高达数百亿元。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效、可靠的抗应力腐蚀和疲劳失效的表面处理技术成为保障石化、化工、电力等行业长周期安全运行的重大需求。项目以历经十余年攻关和实践,突破了特种表面冲击强化抗应力腐蚀和疲劳失效的关键核心技术。该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 15 件,发表学术论文 67 篇。 主要创新点包括:1.创新提出了表面冲击强化结构的残余应力场和微观组织变化的预测方法。突破了焊接与表面冲击两个强非线性过程的残余应力场直接耦合模拟技术;首次发现了冲击中心区域存在“残余应力坑”特征;实现了材料动态响应及微观组织演化过程的仿真,揭示了表面冲击压应力层晶粒纳米化机制,为表面冲击强化工艺制定以及应力腐蚀和疲劳寿命评价提供关键参数。2.建立了材料表层应力腐蚀及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预测模型,实现了表面冲击强化后构件应力腐蚀和疲劳寿命的科学预测。揭示了表面冲击强化技术提高材料抗应力腐蚀、抗疲劳的理论机制。突破了精确制定局部发生应力腐蚀和疲劳损伤装备维修策略的瓶颈,奠定了表面冲击强化抗应力腐蚀和疲劳定量寿命评价的理论基础。3.发明了基于玻璃、超声、激光的三种表面冲击强化抗应力腐蚀和疲劳技术。研制了超声、玻璃、激光表面冲击强化装置,提出了表面冲击处理后微试样性能评价方法,构建了冲击工艺—微观结构—强化效果协同评价体系,解决了石化、化工、电力等领域关键装备的抗应力腐蚀和疲劳失效防治的难题。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螺栓法兰密封接头用高温碟簧设计与制造技术
碟簧作为一种弹性补偿元件,被引入螺栓法兰连接系统,可有效地解决因诸多因素引起的法兰接头的螺栓预紧力松弛问题。当螺栓拧紧时,碟簧吸收机械能并将其转化成弹性势能储存起来,当法兰接头由于温度变化、压力波动、机械振动或自身各元件的蠕变导致螺栓预紧力或螺栓力松弛时,碟簧将释放其储存的弹性势能转化成机械能,对螺栓预紧力或螺栓力进行补偿,从而使螺栓力始终保持在垫片密封所需要的区间范围内,保证法兰接头长周期紧密不漏。本成果基于PVRC泄漏紧密性等级,考虑法兰、螺栓、垫片及碟簧的变形协调,对碟簧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材料、加工及热处理工艺的深入研究,为石化、炼油、电力、核能、冶金等领域的高温高压或温度压力波动的螺栓法兰接头提供高品质的密封辅助元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快速凝固技术制备出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
该项目利用快速凝固技术可以使合金固溶度极大的扩展和实现晶粒细化的特点,通过优化的合金化设计可以制备出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性的铜合金薄带,为一种非常理想的高强高导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尤其是采用双辊快速凝固技术制备较厚的薄带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前景。在合金化和制备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创新,已经申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获2001年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2001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应用建筑热环境模拟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公共建筑由于建筑各异,形状特别,热环境设计最初气流组织方案对比对设计方案的确定非常重要,研究团队曾进行十余项(世博国家馆、世博文化中心、光源工程储存环送风均匀性模拟、海航大厦等)建筑热环境模拟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如世博地区馆层高9m,空调面积24000m2,层高不算高,但跨度达百余米,研究团队通过顶送和侧送三种方案的热环境、速度场、舒适性指标等的比对后,确定了顶送气流组织方案;下图中还演示了一个地板送风的程控机房室内热环境问题,研究团队利用模拟技术找到了室内不均匀根源,通过送风系统改造解决了热不均匀问题;诸如此类利用模拟技术进行工程问题的有多项。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功能性醋酸菌/乳酸菌及其发酵调控技术
本项目涉及功能性醋酸菌/乳酸菌及其发酵调控技术,可用于果蔬饮品、酵素、新型调味品的发酵制造。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由于其保质期短,运输成本高,较适宜于在原产地或产地附近进行深加工,以延长保质期及产品附加值。发酵类果蔬饮品由于经过微生物处理,在口味、质地以及营养成分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中果蔬类益生菌类发酵饮品,更是得到关注健康的消费人群的青睐。然而目前市场中的发酵果蔬汁类产品,鱼龙混杂,很多产品存在发酵程度不高;高度依赖后调配;微生物混乱及发酵过程控制不科学;食品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等问题。 针对这一类型的产品,本项目从发酵菌种、发酵工艺、功能成分分析以及产品标准化等方面系统的进行了研发。 1)丰富的菌种:本课题组拥有近百株背景明确、安全可靠、发酵性能优良 的微生物,形成了完备的酿造用菌种库,包括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米曲霉等。可以针对不同的发酵原料以及最终产品口感及质构的要求,选择一种益生菌或复合发酵菌种,实现个性化的定制需求。 2)科学工艺:通过科学的发酵工艺及过程控制,实现了乳酸菌等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活菌数可达 100 亿/ml。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周期,混菌发酵可由几个月缩短至 10 天内,乳酸菌发酵缩短至 24 小时内。实现高效的物质转化,总酸可以达到 6%,提高产品品质及生产稳定性。 3)成分分析:建立了完备的发酵产品成分分析技术平台。针对与产品风味、以及肠道调节、增强免疫等健康功能紧密相关的有机酸、短链脂肪酸、多酚、多肽等功能成分进行精确定量分析以及健康功能评价。 4)产品风味: 本课题组研发的果蔬发酵产品口味浓郁、发酵特色明显,无不良异味。避免了发酵后的过度调配及添加剂的使用,即可达到较优的感官要求。符合健康、绿色的现代加工食品的需求。 
江南大学 2021-04-13
基于风味导向的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新技术及应用
发明了白酒特征风味强化新技术,稳定了白酒中的特征风味。首次鉴定出产生白酒不良风味的微生物,发明了不良风味消除新技术,降低白酒中不良风味物的浓度。形成了发酵—风味微生物组合纯种制曲新技术。实现了原酒品质鉴别与基酒组合过程的科学定量控制。
江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76 577 578
  • ...
  • 784 78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