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封闭海湾典型生境物理修复和生物修复
针对我国沿岸封闭海湾自净能力弱和滩涂、水体等典型生境退化严重的实际,建立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 DPSIR)”框架模型的封闭海湾生境退化综合诊断技术,确定其生境退化的主导因素;开发基于有限元技术的浅海水动力模型(SHYFEM)、充分利用潮、余流的稀释、输运能力降低湾内污染物积累的物理修复关键技术和综合利用盐土植物、大型藻类、贝类和多毛类改善水质和滩涂底质的生物修复关键技术,建立“海岸-滩涂-浅海”一体化的生境修复示范区,编制相关技术标准;以 DPSIR 框架模型为指导,提出封闭海湾典型退化生境的修复策略和对目标海湾(三沙湾)生境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修复技术方案,重点解决封闭海湾因积累性污染引起的生境退化问题。为提高我国封闭海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保障沿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咨询。
厦门大学 2021-04-10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始创于1956年,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江苏省徐州生物工程学校”,2003年成为“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同时成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生物工程分院”,2012年2月升格为“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校隶属徐州市人民政府管理,江苏省唯一的生物工程类职业学院。 学校占地615亩,建筑面积23.2万平方米,教科研仪器设备值5000万元,纸质图书34.3万册。建有108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实训室),1个徐州市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和12个徐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生物技术、水产、生物制药与废弃物综合利用、风景园林、绿色植保、生物制药、动物疫病、畜牧、绿色洁净复合钎料、药物检测、农业物联网、微电子扬声器)。 学校设有农林工程系、动物工程系、生物工程系、财经信息系、机电工程系5个专业系,基础部、思政部、体育部3个教学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316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234人。有教授8人,副教授88人,博士9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162人,“双师型”教师160人。有全国农业职教名师6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选7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术带头人2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3人,徐州市“双百工程”优秀专家3人,拔尖人才7人。 学校设有契合区域产业发展的三年制高职专业24个,五年制高职专业13个。形成了以农牧类专业为强大优势,生物技术类专业为显著特色,财信机电类专业为有力支撑的专业结构。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畜牧兽医、园林技术)、1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群(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群)、1个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畜牧兽医)、3个牵头服务徐州“四大千亿元产业”重点专业(园艺、园林、生物制药)、2个徐州市特需专业建设项目(药品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在校生5000人。 学校坚持“立足徐州,面向淮海,建设职教名校”的发展战略,坚持面向社会、紧贴市场的办学方向,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扬子江药业、恩华药业、康缘药业、恒瑞药业、豪森药业、中粮集团、正大集团、温氏集团、中兴集团、徐工集团、上汽大众、金蝶软件、九州园林等16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型深层次合作关系,开展嵌入式教学订单培养。建校以来,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5万多名,他们战斗在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先进集体”“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 “江苏省教育回报社会先进单位”“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现为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农业职教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化工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组长单位、徐州现代农林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 学院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三环西路297号(60路、65路、70路公交终点站) 邮政编码:221006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坐落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大学城内,国家公办。学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黑龙江省首批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立项建设院校、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办学历史悠久。学院由1948年建校的原黑龙江省北安农业学校和1958年建校的原黑龙江省水产学校合并组建。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的办学能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内涵建设全面加强,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面向现代农业、面向生物产业、面向现代服务业、面向智能制造业的高等职业院校。目前在籍学生规模11000余人。教学条件优越。学院总占地面积69.8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教实训基地、1个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047站)、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2个省财政支持的职教实训基地;有20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408个校外实训基地。图书馆纸质藏书59.02万册,校园内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专业特色鲜明。学院设有生物制药分院、经济管理分院、动物科技分院、建筑工程分院、信息工程分院、农业与食品科技分院、智能工程分院、人文分院和思政部、体育部。目前共开设54个专业及方向,其中水产养殖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药物制剂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兽医、电子商务、动漫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农作物生产技术为省级重点专业。学院现有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4门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院是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黑龙江省水产养殖科普教育基地。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50人,教授28人,副教授128人,“双师素质”教师235人。有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省级、委级、院级学术带头人35人,博士、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9.76%,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鱼类养殖技术”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水产养殖专业”教学团队、“兽医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教科研成果丰硕。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奖、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应用技术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国农业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教改成果在全国30余所同类院校推广。近年来,学院承担厅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得教育科研和应用技术成果奖97项;编审高职高专教材109部。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学院是国家级、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先后与省内外312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与9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订单企业工作。学院与葵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大米网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共同牵头组建了黑龙江省生物制药职业教育集团和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学生就业优势明显。学院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三名。学院多次被授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学校、黑龙江省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优秀站。办学业绩显著。学院连续四届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和黑龙江省首届文明校园标兵称号。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基地、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黑龙江省高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黑龙江省高校标准化食堂、黑龙江省高校校园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如今,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正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秉承“厚德、尚技、求精、拓新”的校训,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办好社会需要、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而努力奋斗!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细胞死亡化学生物学研究综述
 细胞死亡是最重要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之一。目前我们所认知的细胞死亡的两种主要方式是:细胞坏死(necrosis)和细胞凋亡(apoptosis)。长期以来,细胞坏死被认为是不被调控的,然而近些年研究表明某些细胞坏死也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受到基因严格调控。细胞坏死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过程中,并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肿瘤、急性胰腺炎、缺血性心脑管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因此,深入研究细胞坏死的分子机制和与之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然而,由于许多和细胞死亡相关的调控基因都存在“致命性”,而且相关信号转导通路非常复杂,目前经典生物学研究方法遇到了很大瓶颈。因此,开发出通过运用小分子探针,且具有高效、可视、可控、和定量化的化学方法来研究细胞死亡的生物作用机制和调控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 2021-04-11
微藻水热液化制取生物柴油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藻水热液化制取生物油的连续式反应系统及方法,通过设置两级预热器可以充分利用液化反应后的余热,进而降低反应系统的整体能耗。此外该系统通过固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和离心机的联合作用可以连续、高效地实现液化产物的分离,无需额外的有机溶剂对生物油进行分离。相比其他水热液化系统,本发明系统运行费用低、产物分离彻底、系统连续性好,可以广泛应用于微藻水热液化生产生物油。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微生物除臭菌剂系列产品
成果简介: 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能够转化或者降解恶臭物质的特殊微生物的高效吸附、吸收和降解作用对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散发的含硫、含氮等恶臭气体进行净化,将硫化氢、硫醇和氨气等恶臭成分转化为无害无臭的物质,达到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目标。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把溶解水中的恶臭物质吸收于微生物自身体内,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其降解的一种过程。从微生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功能性土壤生物肥料
成果简介:  开发解磷、解钾、固氮菌等功能性微生物,加入基于农业废弃物制备的有机及无机改良剂,联合进行优化复配,提高耕地土壤的肥力以及有效氮磷钾的利用率,恢复受损土壤的生态活性。针对酸化、盐碱、板结等不同性质的土壤,开发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基于MOFs材料的生物大分子封装
提出一种半胱氨酸增强的仿生封装策略,可快速、高效地将不同表面化学性质的蛋白质和酶封装在MOFs内。这种增强的封装策略灵感来源于生物体内金属巯基蛋白对金属离子的富集作用,半胱氨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蛋白质形成类似于金属巯基蛋白模型的自组装体可促进金属离子在蛋白质周围富集,加速MOFs的预先成核 。研究发现封装的蛋白质和酶可维持其自然构象,而MOFs保护层对酶的紧密结构限制作用可大大提高酶在极端环境下(e.g. 水解试剂、高温和化学溶剂等)的生物活性。最后,这种仿生的封装策略在生物储存、酶级联催化和生物传感等多方面的应用也得到验证。
中山大学 2021-04-13
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延伸产品
一、我们开发了有知识产权的新的生物柴油生产工艺,所得的的脂肪酸甲酯纯度比较高,杂质少,适合用于下游延伸产品的开发。配合我们的生物柴油生产工艺,我们进行了棉酚、低聚糖和天然维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废弃生物质秸秆的微能源回收利用
日前,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肖睿教授领衔的清洁能源团队利用废弃生物质秸秆实现了在空气中高效的净水和产电,实现了废弃生物质的新型高效利用。通过对废弃玉米秸秆进行简单的预处理,实现了玉米秸秆在全湿度环境下从空
东南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4 45 46
  • ...
  • 133 13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