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生物质
低温气化高温熔融制取可燃气技术
目前国内外现有工业规模的生物质气化技术,普遍存在生物质气化效率低、燃气中焦油含量高等问题。燃气中焦油含既造成能源浪费,又易造成堵塞,加快设备损耗,气化岛整体使用寿命不长。己建成的工程利用率不高,大部分已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质气化集中供应,不利于进一步产业化。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东南大学针对我国国情和农作物废弃物的特点,采用流化床低温气化+高温熔融气化制取焦油含量极低的中热值可燃气,目前已建成该工艺的日处理秸秆量7吨的成套示范工程,已稳定连续运行2000小时以上,获得了热值7MJ/Nm3的可燃气,可燃气中焦油含量小于1mg/Nm3,远小于人工煤气国家标准(GB/T 13612-2006)中焦油含量要求,生物质中碳元素转化率96.5%,能量综合利用效率90.7%,单位MJ的可燃气成本低于天然气。本技术可广泛用于煤炉改造、粮食烘干,也可为居民提供可燃气,对加快和谐社会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本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件(授权5件),发表学术论文24篇,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支持。
东南大学
2021-04-13
生物质
垃圾的高效清洁气化技术及装置
将秸秆等生物质垃圾转化成生物质可燃气体再利用可以消除农业区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还可以大大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传统的生物质热化学气化方法会产生大量的生物质焦油,焦油的能量一般占总能量的 5 %~15 %,这部分能量因难于被利用而被浪费。焦油在燃气输送过程中冷凝下来形成粘稠的液体,附着于管道和设备的壁面上,很容易造成管道堵塞,而且焦油在燃烧时容易产生碳基颗粒排放物,造成空气污染并对燃气利用设备有严重的损害。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废纸及
生物质
纤维高效综合利用技术
生物质材料是我国战略性新兴材料产业和生物质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利 用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开发环境友好和可循环利用的生物基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纸包装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制备的材料用以替代木材和黏土等材料,对于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本课题利用废纸、黏合剂和生物质纤维原料(各类农作物秸秆粉末等)采 用挤出法加工一种一定截面形状的型材,可进行多种后期加工,可制成包装构 件、包装型材和轻质墙体材料等,生产工艺先进,技术方案新颖,生产效率 高。 2 关键技术 项目成果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 (1)基于挤出工艺的原材料配方研究。通过配方和工艺参数研究,解决了 一般生物质材料难以挤出加工的瓶颈,实现了连续挤出加工。形成配方方案一 套; (2)基于废纸和生物质材料的型材制备技术方案研究。开发完成主要技术 装备方案,设计了实验室条件下的成型模具一套,可较好实现材料制备。相关 设备方案经细化和放大即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3)为满足挤出制品后期加工的要求,开发了一种复配表面施胶剂,可用 于制品的表面处理以及覆面材料的粘合,以利于加工制造外观美观、综合性能 优越的型材成品。形成专利配方一套。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获得发明专利 3 项: ZL 201410097780.6,环保生物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2105235432,植物纤维发泡包装板材及其加工工艺和模具; ZL 201310583602.x,复配表面施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4 项目成熟度 该项目已完成实验室成果,成熟度 85%。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该项目期望以技术转让、合作开发方式进行进一步转化,预期投资额 500- 700 万元(不含厂房)。其项目成果、技术方案在国内包装废弃物综合利用、农 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方面属领先地位。 项目产品属材料制备基础技术;可用于不同生物质原料的连续式挤出加工 处理,后续跟进各种最终加工工艺以制备不同生物质基型材。预期应用领域包 括包装辅材、建材、家具
江南大学
2021-04-13
生物质
热解油高值化转化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生物质能是指从生物质获得的能量,具有分布广、可再生、可存储、储量大和碳平衡等优点。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是生物质能的有效利用途径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技术研究工作和成效如下:1)采用低温预裂解和中温重整的两段式重整制备富氢气体和碳纳米管共产物的新方法,通过强化热裂解阶段重质组分定向转化与重整段聚合反应调变,实现碳纳米管产量增加,氢产量同步提高;2)引入电催化体系用于生物油全组分精制提质,提出了抑制析氢、直接还原等副反应的传质传荷协同强化方法,开发了原理样机;3)提出动态适应生物油组分特性的高值化转化技术匹配策略,指导制定实现生物油产业化应用的最佳技术路线。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生物质
固废资源化技术研发及应用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南开大学(天津市生物质类固废资源化技术工程中心)的“生物质固废资源化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属于生物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领域(环境保护专业)。该项目成果经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组织的以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是“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主要研究内容 (1)开发了可降解生物质固废(园林绿化垃圾、秸秆、禽畜粪便等)的微生物菌剂和除臭技术,可将生物质固废在5-10天内快速转化为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其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农业部标准(NY525-2012、NY884-2012)。 (2)研发的酵母菌剂能有效利用玉米芯、秸秆等农业固废,通过生物发酵技术提高了饲料中蛋白含量并改善饲料适口性。 (3)开发了能在6小时内将厨余垃圾减量化80%以上的无臭降解技术,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开发了新型设施化蚯蚓养殖技术及装置,有效提高蚯蚓养殖效率,提高蚯蚓品质,降低人力成本。 (5)设计功能化离子液体用于提取秸秆、园林绿化垃圾等生物质固废中纤维素,以及离子液体催化水解纤维素生产化工基础原料5-羟甲基糠醛。 (6)研发了多种基于生物质的防结焦、防结渣添加剂和清洁燃料,开发了生物质锅炉系统,有效降低 SO2的排放。 (7)根据微生物降解菌群及酵母菌群的生长、代谢特征,开发了基于太阳能技术的生物反应装置,大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2、经济社会效益 本项目以生物质固废为原料,开发了有机肥生产技术、饲料生产技术、高效纤维素提取技术、绿色5-羟甲基糠醛合成技术。本项目的核心技术已被天津、山东、江苏、深圳等省市14家企业应用,近三年累计销售收入1.03亿元。 本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和节能减排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南开大学
2022-07-28
生物质
糠醛基聚合物单体合成技术
糠醛来源于自然界的C5糖,是已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生物质基化工产品,其原料来源是农业和林业的废料,包括玉米芯、稻壳、木材废料等。由于这些可再生资源数量非常庞大,且其综合利用不与人类竞争粮食,通过它们生产糠醛,进而发展生物质糠醛基化工产品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随着碳中和概念的提出,生物基材料,乃至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凭借其良好的环保特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糠醛来源于自然界的C5糖,是已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生物质基化工产品,其原料来源是农业和林业的废料,包括玉米芯、稻壳、木材废料等。由于这些可再生资源数量非常庞大,且其综合利用不与人类竞争粮食,通过它们生产糠醛,进而发展生物质糠醛基化工产品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关键挑战在于糠醛是单官能团化的化合物,在聚合物工业中难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尽管其生产原料广泛、工业生产技术成熟,但市场容量非常有限,严重限制了以糠醛为基础原料的聚合物工业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生物
炭
暨秸秆炭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秸秆直接还田难、综合利用率低、焚烧污染严重,土壤碳库匮缺、耕地质量提升乏力等“老、大、难”问题,沈阳农业大学率先提出了“秸秆炭化还田”新理论,确立了“以生物炭为核心,以炭化技术为基础,以生物炭基肥料和生物炭基土壤改良剂为主要发展方向,兼顾能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2005年以来,围绕“生物炭暨秸秆炭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组先后突破了生物炭规模化制备与农业应用关键技术,构建了全产业链技术体系,推动了成果高效转化,为秸秆间接还田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 研发出“半封闭式亚高温缺氧干馏炭化工艺”和“组合式多联产生物质快速炭化设备”,突破了秸秆“低成本、大批量制炭”的产业技术瓶颈。该工艺设备对原料适应能力强、生物炭生产效率高、能耗低,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秸秆密度低、含水量高、预处理能耗大、炭化效率低等问题。所制备的生物炭含碳量高、孔隙丰富,可广泛用于土壤碳封存、农田温室气体减排、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质量提升等领域。 2. 开发出生物炭基肥料等系列生物炭基农业投入品,集化肥减量、土壤改良、节本增效等功能于一身,寓土壤改良与土壤利用之中,突破了生物炭规模化田间应用技术瓶颈。综合运用作物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方法,系统揭示了生物炭固碳、改土、保肥、持效、促生作用规律与机制。在此基础上,遵循养分归还学说和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发明了以生物炭为载体生产专用肥料、土壤改良剂、水稻育苗基质的技术与方法,开发出以生物炭基肥料为代表的系列生物炭基农业投入品,能够在不增加农民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实现秸秆间接还田,解决了生物炭直接还田成本高、推广难、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打通了生物炭规模化田间应用“最后一公里”,改变了化学类缓控释肥料只减肥、改土作用不明显、只在当季起作用的局面。 3. 开展了大规模试验示范,构建了“分散制炭、集炭异地深加工”产业模式,实现了成果转化。针对集中处置利用与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分布广、收储运困难之间的矛盾,构建了“分散制炭、集炭异地深加工”产业模式,将产业链中的运输成本降低约 70%;制定了《生物炭基肥料》农业行业标准并首次发布,突破了制约生物炭技术产业化和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 截至 2016 年底,项目技术累计推广 1090.2 万余亩,辐射全国 20 余个省(市、自治区)。其中,2014-2016 年,项目技术推广应用 575 万亩,新增销售额 19665.6万元,新增利润 2359.9 万元,节支增收 42890.9 万元。合计新增经济效益 45250.8万元。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04
能安全吸附水体中镉的
生物
炭
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安全吸附水体中镉的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收割后的象草除杂后风干,然后依次进行粉碎、烘干;2)、粉碎烘干后的象草放入炭化炉内,然后以4~6℃/min的速率升温至480~520℃进行隔氧炭化反应,保温反应1.8~2.2h;3)、将步骤2)所得的炭化后象草冷却至室温,粉碎过筛,得生物质炭。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吸附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水过程中吸附效率不高、易导致二次污染和成本较高这三大问题;同时对植物废弃物中碳素进行了稳定封存,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浙江大学
2021-04-13
送
炭
蜂——水稻废弃物高值化就地利用首创者
本技术基于物料多样性的可调控自适应流态化快速热解制备生物炭技术,提高转化效率与速率。发明了多相燃料脉动燃烧循环利用供热的快速热解技术。我们研发出移动式集成化快速热解装备。该装置以专项作业车为载体,实现了稻壳等水稻废弃物的就地回收。技术已实现将碳排放量减少 87%,研究成果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装置可实现二氧化碳的长期封存,将水稻废弃物变废为宝,循环产出高附加值化学品。
天津科技大学
2024-11-07
中国科大研制各向同性全
生物质
仿生木材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通过深入解析生物质微观结构,提出了一种利用生物质天然纳米结构的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基于这种策略构筑了一种可持续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RGI-wood”)。该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质中天然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将其暴露在木屑颗粒表面,并使其互相交联从而构筑无需任何粘合剂的高性能人造木材。运用这种策略所制备的人造木材在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学强度,且超越了实木材和传统人造板。这种新型人造木材自下而上的制备方式使其在尺寸上将不受限制,可以克服大块实木材料的稀缺性,大大拓宽了这类木质材料的应用范围。另外,其还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性和防水性。在这种高性能人造木材中,微米级木屑颗粒的暴露着大量的纳米尺度的纤维素纤维,这些纳米纤维通过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以及物理纠缠等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微米级的木屑颗粒也被这些互相缠绕的纳米纤维网络紧密地结合一起形成高强度的致密结构,而无需添加任何粘结剂。这种结构特征带来了高达170 MPa的各向同性抗弯强度和约10 GPa的弯曲模量,远超天然实木的力学强度。此外,新型人造木材还显示出优异的断裂韧性,极限抗压强度,硬度,抗冲击性,尺寸稳定性以及优于天然木材的阻燃性。作为一种全生物基的环保材料,新型人造木材不仅不含任何粘结剂,还具有远超树脂基材料和传统塑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这种由纳米纤维构成的网络也为制备木基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途径。通过将碳纳米管(CNT)掺入木屑颗粒间的纳米网络当中,可以获得导电智能人造木材,因碳纳米管能够在其中形成连续的三维网络,因此其具有比传统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更好的导电网络和更高电导率。基于这种智能人造木材的高导电性,它可以实现传感、自发热以及电磁屏蔽等多种应用。这种智能人造木材表现出了出色的电磁屏蔽性能(X波段超过90 dB),可以满足精密电子仪器屏蔽标准的要求。这种智能人造木材还可以在1.75 V低电压下(约等于两节五号电池的电压)实现自发热,可在5分钟内升至60摄氏度,这种在低电压下即可自发热木材可有效地确保自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减少能耗。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生物质颗粒表面纳米化方法和策略,可用于构筑全生物质,不含任何粘结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复合的新型人造木材。同时,这种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也可以扩展到其他生物质(例如,树叶、稻草和秸秆等),并可以实现多功能化,有望用于制造一系列绿色全生物质的可持续结构材料,将进一步推动人造板行业向绿色、环保和低碳方向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11
1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