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效率的分布式智能光伏云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绿色无污染,而且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水平面 总辐射约 1680 吉瓦(1 吉瓦=1000 兆瓦=109 瓦),大部分可以用于太 阳能光伏发电。随着光伏材料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光伏发电成本已 经大幅度降低,光伏能源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在我国的应用规模迅 速增长。光伏发电已经跨越了示范应用阶段,进入了大规模推广的阶 段。近年来,光伏发电产业规模迅速增长。截止到 2015 年 6 月底, 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 35.78 吉瓦,其中光伏电站 30.07 吉瓦,分布式光伏 5.71 吉瓦。根据美国 IHS 咨询公司预计,2015 年 全球光伏装机量增长 16%~25%,达到 53-57 吉瓦之间。 项目特色和创新之处: 分布式光伏系统便于实施,是受到各级政府鼓励的分布式电源模 式,但是由于在设计、管理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制约,特别是过高的 后期维护费用,使其推广过程遇到一些障碍。高效率的分布式光伏云 基于物联网技术,对电站中光伏组件的输出性能进行实时的监测,并 对形成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的大数据分析,从而获得电站运行的性能 评价指标,以及可能影响电站性能的因素,并给出进行电站性能优化 的建议,提高电站产出。由于采用了高可靠性的无线数据采集技术, 可进行无人化的值守和远程监控,大大降低运维费用。 相比国内产品,具有通信速率高、系统可靠稳定等优势,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本项目方案综合成本低,有利于增加光伏电站的透明度。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成本只有其 1/4 左右,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组件级的光伏电站数据采集模块。每块太阳能组件对应一个电压监测模块,方阵中每个组串串联电流监测模块都通过本地通讯链路将 数据上报至数据中继模块,将数据通过电站路由器上传至云数据服务 器,传输过程中进行了数据加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有 的数据在云数据服务器内进行存储与处理,用户可通过 PC 或移动终 端进行数据的调取和查看。 主要技术指标及条件 组件级的电站数据采集系统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等特点,具体 的技术指标如下: 最大采集频率:120 次/分钟 自身平均功耗:5mA 峰值功耗:150mW 环境温度:-20~80℃ 最大电站规模:1GWp 应用前景及社会价值: 该技术可以在已建或新建光伏电站上应用,大幅提升光伏电站的 运行质量和发电量,降低运维成本,最终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智能管 理、智能运维、智能监控,使得光伏电站也真正进入“智能化”时代。 该项技术能够大幅提升国内光伏电站的技术水平,从而为节能降耗做 贡献。
南开大学 2021-04-11
6-氨基青霉烷酸反应结晶新技术与设备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6-氨基青霉烷酸(6APA)是重要的半合成青霉素的“母核”,在 6-氨基青霉烷酸 的氨基上引入不同的侧链,可制备成各种的高效、稳定、抗菌广谱、服用方便的 多种半合成青霉素。天津大学通过多年攻关,成功开发出了 6APA 精制结晶新技 术与设备,生产出的 6APA 产品纯度高,稳定性好,晶形完美,粒度分布均匀, 产品收率达到 93%以上。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青霉素 G(V)钾盐或钠盐经固定化酶裂解后,通过蒸发浓缩,有机溶剂萃 取后,原料液进入新型结晶器,通过计算机辅助控制的反应结晶工艺,生产出高 质量的 6APA 晶体产品。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工艺开发成熟,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中心多年成功的工艺和设备设计经验 为产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通过自主开发的 6APA 生产技术和设备,生产出的 6APA 产品完全可以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为后续半合成青霉素的生产提供优质的药用中间体原料。本技术 15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不仅适用于 6APA 的结晶生产,而且适用于其他两性电解质(包括氨基酸等)的 生产,另外,也适用于固定化酶裂解反应工业开发和设备设计。应用前景广阔, 经济效益显著。 应用领域:药用中间体的制备和结晶提纯(包括固定化酶催化裂解、真空升膜和 降膜浓缩、有机溶剂萃取和等电点反应结晶等多种工艺流程集成)。 
天津大学 2021-04-11
炼油厂电脱盐污水治理关键技术与设备
近年来,原油的重质化和劣质化特别是乳化问题,造成电脱盐-蒸馏装置操作难度越来越 大,尤其是电脱盐排水带油问题更为突出。国内几乎所有的炼油企业都出现了电脱盐装置脱盐 水严重带油问题,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大增加了炼油厂重污油量和污水污油处理难度,污 油回炼导致炼油装置操作不稳,同时相应的环保问题也日益凸现。电脱盐排水带油问题已成为 国内炼油企业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电脱盐装置脱盐水已成为炼油企业污水、污油的主要来源 之一。 目前,国内炼油企业污水处理仍普遍采用老技术。电脱盐装置脱盐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后与 其它装置的污水一起,经过沉降、隔油、浮选、生化等技术处理,分离出的污油直接送入污油 罐,经过脱水后送至焦化装置或注入原料油管线进行回炼;含盐污水则进入后续装置进一步处 理。该装置占地面积大,经济效益较差,处理能力有限,抗冲击能力弱。当来水含油较多时, 就会对装置造成很大的冲击,对罐区存储也会造成很大压力。此外,该技术油水分离效果差, 难以对电脱盐装置脱盐水进行有效分离。随着重质、劣质原油掺炼比例不断提高,含油污水乳 化程度加剧,该装置已不能满足清洁生产要求。 华东理工大学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合作,进行了电脱盐污水治理的工 业侧线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离心萃取分离的方法对电脱盐污水进行处理是可行的, 处理后污水含油量达标,分离出来的污油返回到初馏塔入口回炼,彻底解决重质污油问题。本 技术可提高电脱盐污水排放达标率,减少对污水处理场的冲击;能减少大量污油的产生,消除 污油的存储压力,降低原油加工损失率及综合加工成本。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单喷嘴冷壁式粉煤加压气化(SE气化)技术
单喷嘴冷壁式粉煤加压气化技术 (SE气化技术) 是中石化主导、与华东理工大学共有产权 的气流床煤气化技术。该技术充分吸收了经工程化检验的水煤浆和粉煤气化技术的优点,其主 要技术特点与优势如下: (1) 单烧嘴与激冷流程的工艺组合成熟可靠,投资低。 (2) 多功能复合式烧嘴及其与气化炉的合理匹配。 (3) 复合床结构的洗涤冷却技术:热质传递效果好,液位平稳易控,出口合成气带灰量得 到有效控制。 (4) 合成气分级净化技术:系统压力损失小,设备不易被灰渣堵塞,合成气含灰量<1mg/ Nm3,变换工段无需设置预变换。 (5) 渣水处理技术:采用兼具闪蒸与换热功能的蒸发热水塔,显著提高了热回收效果,同 时减缓了结垢问题。 (6) 复合式通气结构的高压煤粉锁斗,有效避免因高压操作、煤粉流动性差所导致的煤粉 结拱、架桥等问题,确保快速稳定供料。 (7) 高精度在线标定技术,有效提高煤粉质量流量计标定精度,并实现流量计的在线标 定,确保气化炉内氧煤比的有效调控。 (8) 烧嘴顶置简化了水冷壁结构,规避了复杂管路系统的水流量均布问题,同时副产中压 蒸汽,从结构与工艺设计上确保了水冷壁内衬的可靠性。 (9) 新型烛式过滤系统:实现过滤澄清水与干渣分离。与重力式澄清+真空皮带过滤相比, 处理量大且高效,投资低、占地面积小。 (10) 环保性能优越:硫氧化物及粉尘排放量极少;炉渣可综合利用;仅产生少量废液,不 含有机污染物,工艺用水可循环利用。 (11) 先进自动控制及本质安全联锁控制系统:粉煤、氧气以及蒸汽间设置了比值调节系 统,建立了本质安全的联锁控制,气化操作更为便捷和可靠。 (12) 配套提供专有的“单喷嘴冷壁式粉煤加压气化炉操作优化软件”,为气化炉的开车、 运行和优化操作提供科学指导。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等离子球磨技术及其在粉末制备中的应用
项目成果/简介: 机械球磨是一种传统制粉技术,虽应用广泛,但效率较低,介质污染严重等。同时,单一机械能难以诱发材料活化、相变和反应等,不易实现对材料结构的精确控制,部分化合物难以合成。这使得传统球磨在制备高性能功能粉体方面面临极大发展瓶颈。 该技术首次提出将冷场等离子体引入机械球磨过程中,发明了一种高能效、高活性、低污染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辅助球磨(简称等离子球磨)技术及其装备(国家发明和国际PCT专利:ZL2005100362319,ZL201410815093.3,PCT/CN2014/094856),利用近常压下不同气体在球磨罐中形成的高能量电子的非平衡等离子体和机械球磨的协同作用,促进了粉末的组织细化、合金化、活性激活和化合反应等,不仅极大提高了球磨效率,使球磨时间减少了近10倍,显著降低了球磨污染,而且能够形成独特的结构显著提高材料的性能。 该技术先后得到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学研究计划等支持,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5余项;3项专利授权企业实施生产等离子球磨机,2016年至今共销售到30多家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等离子球磨结构示意图等离子球磨应用材料体系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0
三相流态化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
有效解决了对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和固体废弃物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粉尘颗粒、SOx、NOx等对环境有害成分的净化难题。
东南大学 2021-04-10
水下机器人智能焊接与增材制造技术
该项目通过产学研用的创新合作,已研制出水下机器人焊接与增材制造系统,可应用于核乏燃料池、核构件池、核岛等强辐射环境水下焊接与增材修复,也可以应用于海洋资源开发装备以及海洋维权装备的远程遥操作水下自动焊接与增材修复。自动化程度高,水下电弧稳定性,在水深压力作用下仍具备非常优异的盖面搭桥能力,获得的焊缝成形美观,接头力学性能好。该套技术装备已于2016年通过中广核研究员组织的现场验收。该技术成果被科技日报以35项“卡脖子技术”专题进行了深度报道(第28项),入选刘亚东主编的《是什么卡住了我们的脖子》一书。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0
紫外-微臭氧光化学激发氧化水质深度净化技术
紫外-微臭氧光化学激发氧化水质深度净化技术是对现有的紫外—臭氧工艺进行改进得出的创新工艺。该工艺利用紫外光激发空气产生微臭氧,使进水在紫外光和微臭氧的协同作用下得到深度净化,达到去除水中对人体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的优先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东南大学 2021-04-10
高油花生种质资源创制技术与新品种培育
该项目发明了花生离体诱导突变技术,以花生胚小叶作为外植体,平阳霉素作为诱 变剂,体胚诱导和诱变培养基为MS + 4 mg/L 平阳霉素 + 10 mg/L 2,4-D。 发明花生再生苗无菌嫁接和移栽新方法,解决了再生苗生根难、移栽不易成活的问 题。以体胚再生苗为接穗嫁接于无菌催芽的花生苗下胚轴。无菌培养 3-5 天后,嫁接 苗直接移栽田间,成活率达 98.7%,接穗全部结果。32 发明了花生高油性状离体筛选方法,解决了高油性状选择效率低的难题。高油离体 筛选培养基为MS + 4 mg/L BAP + 6mmol/L 羟脯氨酸,筛选与体胚萌发成苗同时进行。 再生植株后代含油量≥55% 。 利用离体诱变、高油精准筛选获得的再生植株,采用发明的嫁接移栽方法移栽田间, 后代利用常规田间选择技术,培育高产高油花生新品种。利用上述技术育成高产高油花 生新品种5个,含油量均在55%以上,达到花生高油标准,含油量最高的品种达到61.05%。 产量均比区试对照增产13%以上。并且兼具抗旱、耐盐性。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钢结构、紧固件、螺纹钢粉末渗锌技术
一、 项目简介通过化学热处理方式在钢基表面形成铁锌化合物层。渗剂经改良可以缩短渗锌时间、提高渗层形能。该技术特点:渗层均匀致密,厚度精确可控,耐蚀性、耐磨性好,后期涂覆性好。可有效避免氢脆,对工件本身力学性能影响小,且工艺过程无污染。与热镀锌相比可以节约60%的锌,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需求。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已完成实验,中试阶段的工作,需要工业应用。三、 技术指标镀层厚度20-100微米,耐蚀性能较热镀锌提高10%-30%,耐SO2腐蚀能力是热镀锌的2倍以上,耐磨性提高一倍。(申报发明专利1项)四、 市场前景由于渗层厚度精确可控,特别适用于具有公差配合要求的紧固件、形状复杂件、小件等。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桥梁、电力、建筑等方面。工艺流程与传统热镀工业相比更加环保、节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最好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利用现成的市场投资。资金100万元,厂房1000平米,电力500千瓦。六、 生产设备粉末渗锌炉七、 效益分析按每年生产1000吨计算,产值200万元,可获利约60万元。八、 合作方式面谈。九、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项目负责人:曹晓明 ,电话:13902060727  ,联系人:杜安 ,电话:60204527  邮箱:caoxiaoming@hebut.edu.cn 。十、 附件:成果图片1)粉末渗锌与热镀锌及电镀锌耐腐蚀性能的对比曲线暴露在盐雾室中厚度的变化2)粉末渗锌样品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53 854 855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