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科大研制各向同性全生物质仿生木材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通过深入解析生物质微观结构,提出了一种利用生物质天然纳米结构的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基于这种策略构筑了一种可持续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RGI-wood”)。该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质中天然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将其暴露在木屑颗粒表面,并使其互相交联从而构筑无需任何粘合剂的高性能人造木材。运用这种策略所制备的人造木材在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学强度,且超越了实木材和传统人造板。这种新型人造木材自下而上的制备方式使其在尺寸上将不受限制,可以克服大块实木材料的稀缺性,大大拓宽了这类木质材料的应用范围。另外,其还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性和防水性。在这种高性能人造木材中,微米级木屑颗粒的暴露着大量的纳米尺度的纤维素纤维,这些纳米纤维通过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以及物理纠缠等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微米级的木屑颗粒也被这些互相缠绕的纳米纤维网络紧密地结合一起形成高强度的致密结构,而无需添加任何粘结剂。这种结构特征带来了高达170 MPa的各向同性抗弯强度和约10 GPa的弯曲模量,远超天然实木的力学强度。此外,新型人造木材还显示出优异的断裂韧性,极限抗压强度,硬度,抗冲击性,尺寸稳定性以及优于天然木材的阻燃性。作为一种全生物基的环保材料,新型人造木材不仅不含任何粘结剂,还具有远超树脂基材料和传统塑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这种由纳米纤维构成的网络也为制备木基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途径。通过将碳纳米管(CNT)掺入木屑颗粒间的纳米网络当中,可以获得导电智能人造木材,因碳纳米管能够在其中形成连续的三维网络,因此其具有比传统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更好的导电网络和更高电导率。基于这种智能人造木材的高导电性,它可以实现传感、自发热以及电磁屏蔽等多种应用。这种智能人造木材表现出了出色的电磁屏蔽性能(X波段超过90 dB),可以满足精密电子仪器屏蔽标准的要求。这种智能人造木材还可以在1.75 V低电压下(约等于两节五号电池的电压)实现自发热,可在5分钟内升至60摄氏度,这种在低电压下即可自发热木材可有效地确保自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减少能耗。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生物质颗粒表面纳米化方法和策略,可用于构筑全生物质,不含任何粘结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复合的新型人造木材。同时,这种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也可以扩展到其他生物质(例如,树叶、稻草和秸秆等),并可以实现多功能化,有望用于制造一系列绿色全生物质的可持续结构材料,将进一步推动人造板行业向绿色、环保和低碳方向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中国科大研制各向同性全生物质仿生木材
项目成果/简介: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通过深入解析生物质微观结构,提出了一种利用生物质天然纳米结构的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基于这种策略构筑了一种可持续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RGI-wood”)。该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质中天然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将其暴露在木屑颗粒表面,并使其互相交联从而构筑无需任何粘合剂的高性能人造木材。运用这种策略所制备的人造木材在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学强度,且超越了实木材和传统人造板。这种新型人造木材自下而上的制备方式使其在尺寸上将不受限制,可以克服大块实木材料的稀缺性,大大拓宽了这类木质材料的应用范围。另外,其还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性和防水性。在这种高性能人造木材中,微米级木屑颗粒的暴露着大量的纳米尺度的纤维素纤维,这些纳米纤维通过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以及物理纠缠等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微米级的木屑颗粒也被这些互相缠绕的纳米纤维网络紧密地结合一起形成高强度的致密结构,而无需添加任何粘结剂。这种结构特征带来了高达170 MPa的各向同性抗弯强度和约10 GPa的弯曲模量,远超天然实木的力学强度。此外,新型人造木材还显示出优异的断裂韧性,极限抗压强度,硬度,抗冲击性,尺寸稳定性以及优于天然木材的阻燃性。作为一种全生物基的环保材料,新型人造木材不仅不含任何粘结剂,还具有远超树脂基材料和传统塑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这种由纳米纤维构成的网络也为制备木基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途径。通过将碳纳米管(CNT)掺入木屑颗粒间的纳米网络当中,可以获得导电智能人造木材,因碳纳米管能够在其中形成连续的三维网络,因此其具有比传统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更好的导电网络和更高电导率。基于这种智能人造木材的高导电性,它可以实现传感、自发热以及电磁屏蔽等多种应用。这种智能人造木材表现出了出色的电磁屏蔽性能(X波段超过90 dB),可以满足精密电子仪器屏蔽标准的要求。这种智能人造木材还可以在1.75 V低电压下(约等于两节五号电池的电压)实现自发热,可在5分钟内升至60摄氏度,这种在低电压下即可自发热木材可有效地确保自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减少能耗。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生物质颗粒表面纳米化方法和策略,可用于构筑全生物质,不含任何粘结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复合的新型人造木材。同时,这种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也可以扩展到其他生物质(例如,树叶、稻草和秸秆等),并可以实现多功能化,有望用于制造一系列绿色全生物质的可持续结构材料,将进一步推动人造板行业向绿色、环保和低碳方向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生物质及城市有机废物的高效、清洁发电技术
项目研究的背景及用途:本项目的出发点是将我国大量的生物质及城市有 机废物资源(如农作物废弃物、林业废弃物、城市垃圾中丰富的有机物、造纸造 浆中的废物、酒精生产厂的废液废渣、动物粪便、食品加工中的废弃物、家庭中 有机垃圾、草类废弃物,产量约每年 30 亿吨)高效转化为清洁的电力。我国当前 的生物质及城市有机废物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利用生物质作为能源,不仅仅是解决了长期的能源供给问题,更重要的是 大大缓解了环境保护的压力。本项目的技术路线所排放的其他污染物如硫化物、 粉尘粒子的浓度也大大低于现有的燃煤发电厂。此外,高效、清洁的气化发电技 术可以克服现有的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方式的缺点。与现有垃圾焚烧炉技术相比, 本项目的技术路线具有以下优点:(1)发电效率高;(2)炭转化率高、能量利用率高;(3) 排放的二次污染物少;(4)初投资和远行费用低。 本项目的目的是有效地利用生物质及城市有机废物,通过流化床气化的方式 将其转变为电力。确保生产电力的成本可以与现有的燃煤电厂竞争,同时确保生 产过程符合环境友好性要求,没有明显的二次污染。 成果水平及主要技术指标:本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是领先 的。目前正在申报发明专利 2 项。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所需厂房占地面积:需要稳定的生物质或生活垃圾原料供应(年需要量为 8000 吨左右);设备相对比较简单,但需要由相关的厂家定制生厂;厂房面积约为 15000~20000 平方米;投资规模在 500 万左右。 市场分析及效益预测:本项目的市场前景很大。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市 每年约有 600 万吨生物质资源,可发出功率为 90~100 万千瓦的电。若考虑大量 种植能源作物,则可以发出更多的电,而且随着发电规模的扩大,可以显著降低 成本。如果单座发电厂的规模在 2000~4000 kW,该发电成本与燃煤电厂相当。 为天津市大量的生物质废物找到一条合理的利用途径,同时解决了因城市有机垃 圾堆置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 2000 千瓦的发电能力为例,投资回收期为 2.2 年,年盈利为 220 万 左右。 6 海洋生物质能源技术与装备 7 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备生物燃料及高值化学品检测平台
天津大学 2021-04-11
生物酶法制备活性物质纳米缓释胶囊技术
活性物质缓释胶囊是近年来研究最多的药物活性物质制剂技术, 它具有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定向靶位给药、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等优点,在现代 药物制剂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纳米壁材的研制是在微胶囊的基础上,将壁材 的尺寸进一步减小,增大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包埋率和运载效果。但国内外 对于纳米包埋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合成树脂等材料作为 壁材的开发上,这类壁材价格相对较贵,不利于商业化推广。国内外未发现有 利用生物酶法制备活性物质缓释胶囊的相关报道。 该技术以淀粉纳米颗粒为壁材对包埋活性物质进行包埋,制备纳米缓释胶 囊。淀粉纳米颗粒利用生物酶法制备,生产成本低、周期短、不易造成环境污 染,并且纳米颗粒集中在 50-120nm 左右,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有利于活性物 质的包埋,包封效果好。经过中试研究,该技术制备的淀粉纳米颗粒活性物质 缓释胶囊在胃部的降解率极低,大部分活性物质在肠道内消化吸收,有效的提 高了活性物质的生物利用率。 生产条件及经济效益预测:纳米颗粒缓释胶囊的初步市场估价为 10-100 万 元/吨。项目投产后,年加工量 100 吨的生产线,估算投资额为 3000 万,可产 生经济效益 4250 万元,实现利税 2000 万元。年加工量 200 吨的纳米颗粒缓释 胶囊生产线,估算投资额为 5000 万,可产生经济效益 8500 万元,实现利税 4000 万元。年加工量 400 吨的纳米颗粒缓释胶囊生产线,估算投资额为 7000 万,可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绍 2017 -54- 产生经济效益 1.5 亿元,实现利税 8000 万元。因此,该项目盈利性强、投资回 报率高、贷款偿还期短,经济效益上可行。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基于深度学习的生物质燃料品质识别系统
已有样品/n1)主要技术特点:该成果的特点是针对生物质燃料的光谱图像,利 用深度特征学习方法,建立生物质燃料的水份和灰份含量的传感函数模 型,然后,针对现场获取的生物质燃料光谱图像,利用训练好的传感函数 模型,自动检测和评估生物质燃料成份和品质。与现有生物质燃料成份检 测系统相比,具有生物质燃料品质检测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 2)主要技术指标:(1)水份和灰份含量检测误差:<1%; (2)水份和 灰份含量检测速度:<2 秒/样本; 3)应用范围:可用于生物质发电厂生 物质燃料品质评估,提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大型电站锅炉生物质与煤粉混合燃烧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各个国家都在加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风力发电是目前最经济、最清洁、最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的。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在我国逐渐推出,而它们基本都是原型机,未经时间考验。通过风力机塔架的三维有限元强度、振动与疲劳寿命分析,可以保障机组的安全运行。 本项目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考虑风力机塔架在各种工况下的载荷,计算分析风力机塔架的强度、振动和疲劳寿命。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鸿教授课题组与俞汉青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耦合快速热解、常压蒸馏及化学蒸汽沉积技术,分别成功制备了高热值且稳定的固相生物煤(bio-coal)和高性能的碳纳米材料(少层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为实现废弃生物质热解技术商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研究发现,通过常压蒸馏过程参数控制,实现生物油快速结焦可以得到一种新的固体燃料(命名为生物煤,bio-co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1-12
湿地植物生物质高性能活性炭制备技术
活性炭作为一种多孔材料,由于其具有发达的孔径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 团,所以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部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活性炭不仅可用于液相 脱色,上下水净化,气相吸附,溶剂回收,空气净化;还可用于催化剂的合成, 作为贵金属催化剂的载体。寻求新原料制备高性能的活性炭具有重要的意义。 湿地植物在冬季出现枯萎的现象,若不及时收割,会导致基质阻塞和腐烂 等问题。当前湿地植物秸秆大多通过焚烧和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利用率低且 污染环境。本项目技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湿地植物秸秆具有孔结构发达、碳 含量高等特点,故采用湿地植物秸秆作为生产活性炭的原料,既能解决湿地植 物秸秆利用率低、污染环境的问题,又能降低活性炭的生产成本,废物利用。 本技术采用新型的改性方法和活化方法:首先,采用表面改性的方法来提 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其次,采用原位改性的方法,节约成本,简化工艺,提 升活性炭性能;再次,使用新型活化剂,实现一步法直接活化生产目标活性炭, 使其具有特定孔径结构和官能团。 本项目技术制备出的新型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表面官能团丰富,对重金 属、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效的吸附性能。以植物生物质为原料制备活性 炭,过程简单,速度快,制备成本低,产品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
山东大学 2021-04-13
旋风式生物质可燃气体降温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风式生物质可燃气体降温除尘装置,包括旋风除尘器本体,旋风除尘器本体中间侧壁连通有可燃气入口、可燃气出口,旋风除尘器本体底部设有粉尘出口,旋风除尘器本体外套装有快速降温容器,旋风除尘器本体中轴心上安装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下部伸入粉尘出口中,且旋转轴下部设有螺旋叶片,旋风除尘器本体顶部电机输出轴与旋转轴上端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可燃气体旋风冷却除尘器,可对可燃气体的快速冷却,并可增加流动力,促使微尘沉降,保障微尘的流动下料畅顺,解决微尘堵塞管道问题。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生物质可燃气焦油分离脱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可燃气焦油分离脱除装置,包括有结构相同的一次冷却焦油分离器、二次冷却焦油分离器,包括有设备腔冷凝器、焦油收集上侧板、焦油收集下侧板;所述的设备腔顶部设有输送管接口进气口,输送管接口进气口与输送管相连,进行一次冷却除尘和二次冷却除尘,然后进入冷凝器,对气体进行冷凝分离去除木醋液,同时再次降温;之后气体进入一次冷却焦油分离器,脱除大部分焦油,同时对气体冷却降温,之后气体再进入二次冷却焦油净化器,净化除焦油,进一步除去气体中残余的焦油,并对气体进行冷却,通过风机的动能,净化完全并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27 12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