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浅表打结技能训练模型
XM-DJC浅表打结技能训练操作模型   一、功能特点: ■ XM-DJC浅表打结操作模型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外观精美、结实耐用。 ■ 可进行浅表打结训练与考核。 ■ 可练习不同类型的打结方法。 ■ 模拟血管张力可调节。 ■ 可反复进行练习。   二、标准配置: ■ 浅表打结技能训练操作模型:1个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维意真空小型桌面磁控溅射镀膜机支持定制
MS-246小型多靶磁控溅射镀膜机 真空腔室:1Cr18Ni9Ti优质不锈钢材质,氩弧焊接,上开盖和前开门结构;真空系统:机械泵+分子泵(进口和国产可选);极限真空:优于8✕10-5Pa(设备空载抽真空24h);真空抽速:大气~8✕10-4Pa≤30min;升降基片台:尺寸直径100mm,高度60~120mm可调,旋转0~20r/min可调,可加热至300℃(可选水冷功能),可选配偏压清洗功能;磁控靶:直径2英寸2只(可升级成3只),兼容直流和射频,可以溅射磁性材料的靶材;溅射电源:直流脉冲溅射电源、全自动匹配的射频溅射电源可任选;质量流量计:10sccm、50sccm质量流量控制器各1套;膜厚监控仪:可选配国产或进口单水冷探头膜厚仪;控制方式:PLC+触摸屏控制系统,具备漏气自检与提示、通讯故障,实现一键抽停真空;整机尺寸:L60cm✕W60cm✕H96cm机电一体化机架,预留1个CF35法兰接口。
北京维意真空技术应用有限责任公司 2025-04-25
维意真空小型桌面热蒸发镀膜机支持定制
EV-246小型电阻蒸发镀膜机真空腔室:1Cr18Ni9Ti优质不锈钢材质,氩弧焊接,上开盖和前开门结构;真空系统:机械泵+分子泵(进口和国产可选);极限真空:优于8✕10-5Pa(设备空载抽真空24h);真空抽速:大气~8✕10-4Pa≤30min;基片台:可拆卸式,尺寸60✕60mm,旋转0~20r/min可调,可加热至300℃(可选水冷功能);蒸发源及电源:水冷铜电极3组,逆变式蒸发电源,功率2KW,配源间防污隔板;膜厚监控仪:采用国产或进口膜厚监控仪在线监测和控制蒸发速率、膜厚;控制方式:PLC+触摸屏控制系统,具备漏气自检与提示、通讯故障,实现一键抽停真空;整机尺寸:L60cm✕W60cm✕H96cm机电一体化机架,预留1个CF35法兰接口。
北京维意真空技术应用有限责任公司 2025-04-25
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工程学院地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河南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单位。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设立的河南省官立中等工业学堂,著名抗日将领杨靖宇将军即为学校的杰出校友。 学校现有龙湖校区、桐柏路校区a和南阳路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630余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设备总值2.94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31万册,电子图书68万种。体育馆、室内游泳馆、体育场和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齐全。 学校现有22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开设5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7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省级金课24门、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5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校内立项建设专业3个。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荷兰撒克逊应用科技大学、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等30多所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开办7个本专科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联合开展了博士培养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开展了大学生海外实习就业项目,与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0多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510人,专任教师132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7人,副高级职称479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33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及省级优秀教师19人,省政府特殊津贴、省优秀专家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60余人,并聘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100余人。 学校大力实施“543”计划,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校级创新团队8个,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纺织新产品开发、纺织大数据关键技术等省级工程实验室6个,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涂装生产线仿真与测试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学校分别参与了“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50余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应急管理专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5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学校主动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科技服务水平。与驻马店市政府、郑州航空港区、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南省煤炭行业协会、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河南豫发集团、河南中税中兴咨询集团、河南永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远大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等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地方高成长性企业等建立了紧密的政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共建行业学院10个、企业冠名班1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35个。 学校营造优美生态环境,校园绿化覆盖面积达7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0 %以上。有明月湖、怀若谷、名人雕塑园、轩辕文化园、明德励志园、黑白工业史发展园等“一湖一谷四园”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创建品牌。学校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校园、省文明标兵学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省卫生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河南工程学院 2021-02-01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北依巍巍太行,南濒滔滔黄河,位于豫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新乡市,坐落在广袤的牧野大地、美丽的卫水之滨,是一所建校历史较长的省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1953年与平原师范学院合并,改称河南师范学院,后更名为新乡师范学院,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2015年实现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111计划”。 建校95年来,河南师范大学以“精育良才、教育报国”为初心,以振兴中国教育事业为己任,矢志不渝、自强不息,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06.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4.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26亿元,中、外文及电子藏书500余万册,期刊6000余种。设有25个学院,83个本科专业,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各类学生近5万人。建有全球唯一一家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和河南省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生物标本馆,办有独立学院(新联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和幼儿园。 河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学校现有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8个,“化学”和“前沿物理与清洁能源材料特色学科群”分别入选河南省一期优势学科A类学科和特色学科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入选学科数位居全国地方师范大学第5位、河南省高校第2位(并列)。在2018年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上,我校化学学科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60位,物理学学科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74位,学校综合排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70位、亚太地区高校第126位。 河南师范大学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建校以来,曹理卿、郝象吾、孙祥正、赵新吾、赵纪彬、李俊甫、姚从工、魏明初、樊映川、杜孟模、孙作云、黄敦慈、许梦瀛、卢锦梭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在校执教。近年来,又涌现出王键吉、鲁公儒、徐存拴、郭宗明、常俊标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近2500人,有双聘院士7人,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近百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设有省级特聘教授岗12个。1人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实现了河南省该项荣誉的零突破。根据近几年的中国大学评价,我校教师学术水平、教师绩效和办学性价比均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在河南省前三名。 河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的校训、“明德 正学 倡和 出新”的校风、“修至学 立世范 启智慧 益品行”的教风、“尚诚朴 勤学问 重团结 养正气”的学风,熔铸了“崇文明道 尚诚守德 抱朴求真”的师大精神,以校风淳、教风正、学风浓、教学水平高享誉省内外。学校是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拥有4个国家级、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48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在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人才培养能力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在国际、国内竞赛中屡获佳绩,先后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校园戏剧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教育部“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创新奖等专业类最高奖、跆拳道世界杯团体赛冠军以及省部级奖励1000余项,15项创新创业成果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是河南省入选年会成果最多的高校。 河南师范大学始终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建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2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共建科研平台5个。“十二五”以来,学校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及优青、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国家星火计划、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80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0余项,授权专利1000余件,其中中国专利金奖1项。以第一作者单位在SCI、SSCI、A&HCI、EI、CSSCI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近600部。基础数学、理论物理、绿色化学、生物工程、药物研发、环境科学、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居于国内先进水平。一批以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和抗肿瘤、抗病毒系列核苷类药物等为代表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 河南师范大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40多所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我校作为创始成员单位推动的“中俄文化高校联盟”获得两国政府批准,与法国佩皮尼昂大学共建了“中法联合学院”,标志着我校教育国际化战略迈上新台阶。学校还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国际化培养,鼓励师生“走出去”,同时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常年聘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 世纪沧桑砥砺,蕴积涵育;百年春华秋实,桃李天下。作为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高校,河南师范大学始终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与担当,矢志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他们以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技能、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骄人的工作业绩博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为母校赢得了荣誉。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根植中原文化沃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学校内涵,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为把学校建设成世界知名、全国著名、区域引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河南师范大学 2021-02-01
河南科技大学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理事高校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 河南科技大学(简称河科大,英文简称:HAUST)坐落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洛阳,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理事高校、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4.1万人,非全日制成人教育生2.4万人。学校1952年创建于首都北京。1956年,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后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划转至河南省管理。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教育部批准,由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2002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任河南省省长)亲自为学校授牌,并在讲话中指出“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重大举措……河南科技大学要以创建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努力办成国内先进、居于省内高校前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所综合性大学。”长期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和“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河科大精神,突出内涵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理工农医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现有31个学院,96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史、教、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有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有28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1个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12个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农业科学学科、工程学科、植物与动物学学科分别进入ESI全球前1%。有20个专业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10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第一附属医院是首批全国“百佳医院”。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特色专业、专业改革综合试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40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等质量工程项目132个;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72人;拥有双聘院士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3人,省特聘教授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6人,“中原学者”3人,“中原教学名师”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5人。二、科研基础扎实,办学特色突出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6个。近五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1项;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包括子项)等项目6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30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社科成果奖等158项;《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评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学校连续五年获得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近三年来,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位居全国高校第27名。2位教授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高被引学者”,2位校友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20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位列第98名,居河南省高校第3名;在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全国高校第137名;在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前50位高校中,位列全国高校第47名,居河南省高校首位。学校在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中,始终面向国家、河南省及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以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行业优势、学科专业优势作为扎实根基,充分发挥在机械设备制造、金属材料、新材料、轴承、齿轮、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机器人、农业工程、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科技优势,在产学研合作中发展自己、奉献社会。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产学研合作项目入选全国高校特色办学100案例。2019年学校入选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是省内唯一入选高校。三、培养模式完善,就业质量优良学校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积极构建“科教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协同”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大力实施“卓越培养计划”,现有14个本科专业、5个硕士专业获批省级以上“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拥有15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17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构建了“一院一竞赛、一院一平台、一院一基地、一院一模式”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并成功获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专家组对学校双创教育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学校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中位列第88名,在2015-2019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37名,均居河南省高校第2名。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近3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被全国轴承行业确定为我国轴承行业人才培养和技术依托的仅有的高校,被誉为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以基础好、专业宽、能力强和素质高赢得了社会各界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在京、津、沪、苏、浙、粤、鲁等经济发达地区很受欢迎。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位居河南高校前列,在2018年中国薪酬网公布的《中国大学生毕业生薪酬排行榜》中位列河南省高校首位。四、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教学支撑体系完备,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学校现有开元、西苑、景华和周山4个校区,占地面积4212亩,建筑总面积约1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6.71亿元。学校建有国内高校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图书馆,馆藏纸质和电子图书总量400余万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荣获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奖。 学生根据录取专业和教学安排分别在开元、西苑2个校区学习,主校区开元校区占地面积3664亩,方城式设计,组团式布局,景观式水系,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天鹅嬉戏,鸟鹤争鸣,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春季科大牡丹园繁花似锦、争奇斗艳,夏季琴湖荷花亭亭玉立、仪态万千,秋季西苑红枫叶红似火、随风飘舞,冬季雪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五、文体活动丰富,对外交流广泛学校举办各类情趣高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和谐浓郁的人文精神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新年嘉年华》《“情系河科大”毕业生主题文化周》分别荣获河南省第二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大学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系列专题片》荣获河南省高校第二届“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品牌及河南省高校网络文化精品项目。《河南科技大学少数民族系列文化艺术活动》获得河南省2019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总分居河南高校第2名,学校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总成绩位列全国高校第17名,居河南高校首位,学校荣获全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先进集体奖”。在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2项、铜奖1项,获奖成绩居河南高校首位,学校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在2016全国大学生无人机与机器人创新创业方案赛中荣获特等奖。学校易车河洛风赛车队成立十年来,斩获“方程式大赛全国亚军”、“巴哈大赛年度季军”、“轻量化第一名”、“直线加速第一名”以及“最具影响力车队”等20余项大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合作。作为教育部首批认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学校与美、英、俄、加、澳、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95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招收学历本科留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和语言进修生。2017年,学校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合作举办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批。2018年,学校与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批。针对在籍全日制本科生,学校有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留学项目、校际学位互授项目、校际交换交流生项目等,每年组织学生到世界知名大学开展出国(境)游学交流活动。六、学生管理规范,助学体系完善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为重点,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大学生课外培养工作。近年来,学校制订了一系列课外培养制度,提出了课外培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日常管理与行为培养、困难帮扶与诚信励志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校园文化熏陶等“六大工作模块”,并设计了主题教育活动、党团组织活动、文化艺术活动、日常管理活动、困难帮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学业指导活动、创新教育活动、创业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健康教育活动等“十二条课外培养路径”,建立了完善的考评体系,构建了课外课内“双轨并行融合联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18年,学校“心理育人长效机制建设工程”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构建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退役士兵国家资助、大学生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直招士官国家资助、绿色通道、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医疗保险、困难补助、校内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等多维度资助体系。学校把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作为学生资助的重要工作内容和目标,实现了“学生有诉求、学校有响应、学生有困难、学校有人帮”的资助服务工作格局,倾心关怀学生发展,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学校设有新生奖学金,奖励金额为10000元/生。学校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让每一位科大学子都能够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安心学习。 学校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63号学校网址:http://www.haust.edu.cn邮政编码:471023电子邮箱: zhsb@haust.edu.cn招生部门:河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咨询电话:0379-65627020、65627022、65627035 0398-2183558、5108602(应用工程学院) 0377-63270276、63210238(与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
河南科技大学 2021-02-01
河南农业大学
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河南农业大学走过了百余年的办学历程。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先后经历了河南高等学堂、河南高等学校、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等办学阶段。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9月成为农业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2012年11月成为国家林业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5月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 学校下设20个学院,设有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4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 学校在职教职员工205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57人,博士学位76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获国家中华农业英才奖专家3人,国家骨干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2人;河南省百人计划人选4人,中原学者8人,省特聘教授18人。 学校建有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动物免疫学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CIMMYT-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等7个国际和国家研究平台,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教育部高校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和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64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学校建有郑州市文化路、龙子湖和许昌新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81.35万㎡。建有两地三校区互联、全方位覆盖的信息网络环境,以及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信息共享平台。 学校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坚持规模与内涵并重,以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办学特色,正在努力建设一所以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为先导、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成为河南高级农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农业科技创新的依托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农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基地。
河南农业大学 2021-02-01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是一所有63年的办学历史,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和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的多科性大学。现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34000余人。★河南工业大学是全国最具行业特色的地方强校。★河南工业大学是国家粮食局重点依托并与河南省政府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是博士授权单位高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主持修订国际和国家技术标准的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是河南省第一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 。★河南工业大学是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高校。★河南工业大学是大部分专业在多个省市按本科一批招生录取的高校。校园环境—优美、宜人河南工业大学占地总面积2855亩,建筑总面积106.2万平方米。拥有三个校区,分别是莲花街校区、嵩山路校区和中原路校区。嵩山路和中原路老校区历史久远,校园内梧桐苍翠、树木繁盛;莲花街新校区的公共教学区建有庄重典雅、风格独特的教学大楼和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大楼;中央区广场宏大,莲湖波光荡漾,图书馆倒影旖旎;理工、文科、艺术组团区基本实现一院一楼;学生生活区建有样式新颖、居住舒适的高、低层学生公寓,食堂干净整洁,饭菜品种多样,价格适中;体育运动区场地宽阔、设施齐全;优雅宜人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学设施—完善、先进学校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虚拟实验教学中心、21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有物理学、化学、力学、电工电子、机械基础等一批基础实验室,以及食品工程、建筑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电子商务、证券与期货等专业实验室。配备有大批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目前全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6亿元。学校是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试点单位,拥有河南高校第一个万兆校园网,网络接入总带宽达42.1G,实现了无线网全覆盖、信息门户集成和大数据综合利用,网络应用系统涵盖校园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图书馆早在1992年被原商业部批准为“全国粮油学科文献情报中心”。目前总建筑面积达5.06万平方米,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308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04万种,中外文纸质现刊2401种,SCI、EI、IEL、Elsevier、SpringerLink、EBSCO、CNKI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国学位论文等中外文数据库102个,其中中文数据库69个,外文数据库30个,自建粮油食品、超硬材料与磨料磨具、河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系统3个自建数据库。图书馆拥有与教育科研网、中国联通相连接的校园网络及配套的软硬件设施,读者在校内外均可方便快捷地查阅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先进的服务设施、服务理念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现代化应用程度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师资力量—充裕、雄厚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00多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150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900多人。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名师荟萃,英才云集。现有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1 人,中原学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汇聚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教学名师等省级及以上学术带头人65人,河南省教育厅学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厅级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151人,博士生导师53人。还聘请了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定期来校讲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现任教师中,有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会主席、国际谷物科技协会主席、奥运会田径裁判,以及在中国粮油学会、中国粮食工程建设委员会、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热处理学会、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磷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任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职务的一大批专家教授,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和教学岗位上,教书育人,竭诚奉献,堪称楷模。学校具有教师(实验)系列职称自主评审权。学科特色—突出、鲜明学校现有21个学院,67个本科专业,6个双学位专业,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拥有1个“粮食产后安全及加工”省级特色学科群,17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学科专业分布在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农学、法学、文学、医学等8个学科门类。建有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在我国食品领域具有很强的特色和优势;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进站博士后人员23名。学校在超硬材料、磨料磨具等专业领域也具有较强的办学特色并逐渐形成优势。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为办好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才培养—多元、创新河南工业大学以“明德、求是、拓新、笃行”为校训,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人格健全,品德优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较强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行业精英。学校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本科教学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考试方式、教学管理机制等改革与创新,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上,坚持适应性、标准化、特色化、先进性、重素质、强实践等原则。具体操作上,鼓励学生跨学科门类、跨专业、跨学院选课,落实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工大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专业和课程建设“优培工程”,积极开展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培育和建设工作。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改革教学范式,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变。继续推进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分级教学。针对以工科人才培养为主的特点,学校积极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通过认证协会认证的专业,毕业生学位得到《华盛顿协议》其他组织的认可。目前,已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8个专业通过工程认证,另有5个专业进入工程认证程序,已经被认证和被受理的专业数占符合申报条件专业的72%,位于全国同类高校前列。麦可思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显示,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校友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母校的认可度大幅提升,2017届毕业生校友满意度、教学满意度、生活服务满意度分别达到96%、90%、95%。我校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分制,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或五年,专科标准学制二年或三年。本科生在校学习最长年限为所在专业标准学制加三年(含休学),专科生在校学习最长年限为所在专业标准学制加两年(含休学)。学校提供第二学位专业的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可申请第二专业学习,课程全部通过者,可获得第二专业学位证书。目前共有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六个专业开设有第二学位。我校为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创业—势好、喜人河南工业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学校始终坚持“明确一个目标,依托两个优势,坚持三个结合,加强四项建设,推行五项举措,抓住六个重点”的工作思路,积极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多年来,我校毕业生以“实干精神强、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也不断提高。近几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一直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连续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为全国就业50强高校。连续多次荣获“河南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近年来,分别荣获 “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等称号。学校是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建设了校、院两级共5000平方米的创业园,配套电力、宽带接入,供大学生创业者免费使用。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表彰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并对优秀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学校十分注重对创业项目的指导,经常举办各类创业讲座,并组建了由企业家、天使投资人等业界人士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团,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目前校内创新创业项目多达200余个,当前我校在校大学生注册的公司、店铺近60家。有多名创业者被连续评为团中央大学生创业英雄一百强、河南省大中专学校就业创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们用青春谱写着华丽篇章,用不懈的奋斗成就着自己的梦想。科研学术—卓著、丰盈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形成覆盖整个粮油食品学科领域以及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建筑工程、计算机科学、工商管理、经济学、超硬材料等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特色的科学研究体系。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4项,承担省部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4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1项;主持、参加制定、修订和颁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209项,其中主持并获得国家标准贡献奖一等奖2项,为全国粮食行业夺得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最高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1865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2074篇;出版学术著作403部。学校作为第二主持人单位联合申报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协同创新计划”,进入国家高端创新体系。获批河南省高校创新型智库“河南产业发展研究院”,全省共6家。《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食品科技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等国际著名检索文献列为固定收录刊源,是全国粮食行业权威学术期刊。《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河南省特色期刊,多次获评河南省一级期刊,多次入选RCCSE准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年,《粮油科技(英文)》《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成功申报并出版,提升了我国在粮油食品科技领域的国际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学校拥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粮食储藏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粮食物流研究培训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郑州)、河南省谷物资源转化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粮食光电探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油仓储建筑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粮油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粮食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中心等32个国家、省部级科技平台;物流研究中心、粮食经济研究中心是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还有河南省高校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2个地厅级科技平台;有各类校级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平台近百个。成立了河南省高校首家院士工作站。学校作为股东高校之一发起组建了河南省大学科技园,与社会共建了“河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院”;学校还有岩土工程研究所、物流研究所等54个校级学术研究机构。社会服务—专业、精准河南工业大学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在粮食储运、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仓储建设、粮食机械、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超硬材料及磨料磨具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并转化利用,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产生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全国约 70% 的大中型小麦加工企业、 50% 的植物油加工企业、 90% 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采用我校研发的技术。学校作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中坚力量,完成大部分核心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为构建中国现代粮食流通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负责编制的国家粮食仓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为我国粮食行业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国家投资 337 亿元的国家储备及物流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全部采用我校储藏工艺;同时,学校还承担了该项目 1/3 工程设计任务,使我国粮食储藏工程与工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学校服务于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行业,也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校园文化—浓郁、根深60余年来,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形成了“博学奉献”的教风;广大学生修身自律,勤奋学习,形成了“勤奋诚信”的学风;学校践行育人为本的理念,把教风和学风建设贯穿于本科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形成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河工大精神。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面广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在人文教育课程、各级科技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数量众多(校级46个,院级116个)、内容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中,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搭建了广阔平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连续9届18年名列河南省高校第一,总分排名一直保持全国高校前列。近五年来,学生在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99项,省部级奖项1200余项。近年来,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等荣誉称号。在“全国校园足球主题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中蝉联获奖总数第一;在“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团中央“优秀网络文化产品项目”、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河南省“打击传销”文化作品征集大赛等活动中,我校各奖次获奖数量及获奖总数位居全省首列。开放办学—多样、共赢河南工业大学与英国威尔士大学(班戈大学)、英国瑞丁大学通过引进合作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五个本科专业。合作双方互派教师、互认学分,教学资源全面共享。本科生在达到合作大学的学业及其他要求,可在二年后到对方大学学习,达到毕业要求后可同时获得我校和对方大学的学位。与台湾地区中原大学联合开设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引进台方优秀师资,提供赴台交流学习机会,共享双方优质教学资源。学校与英国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合作办学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程造价、食品营养与检测、会计、证券与期货、汽车营销与服务、艺术设计、播音与主持等专科专业,实质性引进对方核心教育资源,在国内学习,对方承认学分,毕业获得河南工业大学专科毕业证书。鼓励符合条件的专科学生通过学分转移等形式,出境继续深造。学校与30多所境外知名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并保持着紧密的教育、科研合作关系。我校在校生可通过校际交流项目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德国、波兰、韩国、台湾等20多所境外高校学习、交流。学校是招收来华留学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院校,现已培养来自美国、加拿大、埃及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留学生。学校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等国际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和交流关系;与美国小麦协会、加拿大小麦局、法国小麦协会、澳大利亚国际农业发展中心等进行合作交流。河南工业大学是国家商务部援外培训承办单位,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援外任务承担单位。2018年学校共承担商务部、国家国际合作发展署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培训项目8期,为30个受援国家培训政府官员、技术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共计271人,工作语言涉及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蒙古语。其中,首次承办交通类培训一期,首次承办双边项目3期。(数据截止日期2019年5月)
河南工业大学 2021-02-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23年度)》发布
面上不分一、二等;申报周期缩短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2022-12-23
2023年度山西省科技金融专项拟补助项目公示
根据《山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科技金融专项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2023年度山西省科技金融专项拟补助项目已经省科技厅党组会审议通过,现将拟补助项目予以公示。
山西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统筹推进处 2023-07-0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5 36 37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