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远卡扣环绕救热喷头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端送料插拔卡扣环绕式加热喷头装置,包括远端送料组件、喷头组件和锁止装置组件。喷头装置整体由步进电机提供动力,经过远端送料机构,将打印丝沿导向管,从远端送入喷头进料入口处,同时通过喷嘴处安装的陶瓷环绕式加热圈加热,最终完成打印喷头出料任务。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大空间建筑热环境设计及其计算方法
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温度分层现象显著,掌握其特性对热环境设计以及空调负荷计算意义重大。长期以来,大空间建筑室内空气温度与壁面温度都是分别孤立求解。研究团队经过近20年的研究,利用并发展了日本求解空气温度的BLOCK模型和美国求解壁面温度的GEBHART模型,建立了BLOCK-GEBHART(B-G)模型,同步求解大空间垂直温度分布与垂直壁面温度,这一模型经盐水模型实验、气态缩尺模型实验、大空间热环境实验基地在有热源、有排风情况下进行了验证,B-G模型的空气温度与壁面温度解析解为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与分层空调负荷计算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热锻、温锻、冷锻全自动成套装备
锻造车间工作环境恶劣,噪声大、粉尘多、危险性大,工人劳动强度大,锻造企业面临用工贵、用工难的难题。该项目面向汽车零配件、阀门、五金工具等行业,实现从金属棒料到压制成型整个过程的全自动生产。主要针对普通冲床和液压冲床实现热冲、温冲、冷冲的全自动化改造或提供成套自动化解决方案。成套设备中,具体包括: 1)、棒料全自动上料机,可代替 1 名人工 2)、铜、铁恒温电加热炉、气加热炉,实现热锻或温锻的加热 3)、全自动上下料机械手,可代替两名人工 2、创新要点:实现热锻、温锻、冷锻的全自动化生产。 3、效益分析(资金需求总额 500 万元): 全国拥有冲床的数量在 200 万台以上,绝大多数的冲压工序还是依赖人工完成。至少有 100 万台冲床需要自动化升级改造,另有新增的全自动冲压解决方案需求。整个冲压自动化行业的市场份额在 600 亿以上。该项目涉及的成套装备可以代替 3 名人工,一年可以为企业节省 15 万元人工工资费用,并省下一笔管理费用,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能保证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设备投资回收期不到 1 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4、推广情况: 浙江万达阀门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2021-04-13
DF-101S集热式磁力搅拌器
产品详细介绍DF—101S在DF—101B基础上,增加了高精度时间比例式数显温控仪和智能型数字显示温度两种型号,随意设定,自动恒温,使用更加方便、直观,控温精度高、标准可靠。序号 规格型号 特征 搅拌容量 搅拌速度 加热温度 控温方式 工作电压 整机尺寸 1 DF-101B 调压 最大2000ml 无级调速 0-2600 室温-400℃ 调压控温 220V/50Hz 239×245×220 2 DF-101S 平板 最大2000ml 无级调速 0-2600 室温-400℃ 室温-400℃ 智能自动 220V/50Hz 239×245×220 小型 数显自动 220V/50Hz 239×245×138 3 CL-200 小型 最大3000ml 无级调速 0-2600 室温-400℃ 调压控温 220V/50Hz 160×170×216 4 DF-101C 特型 最大1000ml 无级调速 0-2600 室温-400℃ 调压控温 220V/50Hz 160×170×216 5 DF-101D 特征 最大1000ml 无级调速 0-2600 室温-400℃ 数显自动 220V/50Hz 160×170×216 6 DF-101T 调压 最大15000ml 无级调速 0-3000 加热温度 数显自动 220V/50Hz 395×295×335
巩义市科华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HWCL-3型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浴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2022-11-04
一种通用外科手术立体显微摄像演示装置
临床上肿瘤的治疗用药分为传统细胞毒类药物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后者通常具有相对明确的靶 本研究对象为一种通用外科手术立体显微摄像演示装置,由3D高清数码摄像机、显微适配器、显微摄 点,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作用,对肿瘤的选择性高、毒性小。磷脂酰肌醇 - 3 -激酶 像镜头、聚焦光源、3D高清液晶显示器及调节器支架所构成。本技术成果可方便调节显微摄像镜头距离和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是许多生命活动中关键的信号分子。PI3K抑制剂在抑制肿瘤细胞增 角度,还可调节聚焦光源光斑大小。根据3D显示屏的不同类型,手术者可能需要佩带不同的3D眼镜或头 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单独用药或与其它靶向药物联 戴式立体显示眼镜,也可采用能直接用裸眼观看的3D显示屏。术者或助手可直接调控或通过遥控器调控 合用药。 3D摄像机,即调控变焦、对焦和摄录像等。由于采用高清3D摄像显示模式,其图像分辨率和清晰度可达 目前以PI3K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已有近20个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4 到或超过光学显
中山大学 2021-04-10
细胞分析的光纤共聚焦显微光谱与成像装置
光纤共聚焦显微光谱与成像装置是将光纤共聚焦光谱分析技术和显微光学成像技术相融合的细胞检测装置,此装置能够同时获得被测细胞的形态结构信息和反映细胞形态和成分特性的光谱信息,得到被测细胞定性、定量、定位的综合分析信息。 光纤共聚焦显微光谱与成像装置包括光源照明系统、光纤共聚焦光谱分析系统、显微成像和定位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照明光源系统给光纤共聚焦光谱分析系统提供光源;光纤共聚焦光谱分析系统传输照明光照射细胞,开接收携带细胞信息的背向散射的光信号,获取光谱信息进入数据分析系统分析;显微成像和定位系统由照明系统照明,获得反映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图像信息进入数据分析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同时获取被测细胞的显微图像和反映细胞形态和成分特性的光谱信息。 光纤共聚焦显微光谱与成像装置结合光纤共聚焦技术、后向散射光谱分析技术和显微成像技术,提出了适用于同时获取特定细胞的显微图像和光谱信息的细胞检测装置,能够实时的获取细胞的综合信息。这就解决了目前技术不能够在细胞水平上获取特定位置的组织形态信息和光谱信息的技术问题。对于癌症除检测癌变细胞的显微形态信息外,同时获取相应细胞生化成分的光谱,光谱信息中既包括了形态变化对光的散射特性变化,也包括了细胞中成分变化导致的光吸收特性的变化信息,结合这两种检测技术的细胞分析装置,能及时发现细胞的早期癌变,以便对癌症实施全面而及时的诊断。而且,当前显微成像技术和CCD光谱技术都是比较成熟的检测技术,且CCD光谱技术可以进行实时分析,所以,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利用现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癌变细胞的检测精度,同时可以大大降低检测成本。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CTG—055D型智能化显微投影仪
本仪器是纺织总会作为纤维细度及含量测定的标准仪器,利用先进的光学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来测量各种纤维直径和分析纤维表面的综合仪器。是毛、麻、棉纺、化纤、羽绒行业、畜牧业,商检、纤检系统的必备检验设备。 本仪器具有图像清晰、分辨率高、检测快速可靠的特点。可在普通实验室条件下稳定工作及可将测量到的原始数据,利用数据处理平台进行分类统计,获得最终定量分析结果并可打印输出数据报表及直方图。 技术规格: 1.投影系统,采用放大500倍,符合国际标准A方法检测和国家标准B方法检测。目视系统可放大960倍。 2.计算机显示系统:光学成像CCD转化成数字图像,并由计算机专用软件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 3.内置纤维平均直径、变异系数、标准偏差计算,根据国家标准GBl0685—89、国际标准RS0137-85制定。 测量范围为2-200μm,圆型截纤维;测量精度±0.5μm;测量重复性±0.1μm:测量速度500根/10min。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一种结构光照明的双光子荧光显微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光照明的双光子荧光显微系统。电光强度调制器、扩束镜和相位调制器沿飞秒激光器发出的光束依次布置在前方,经电光强度调制器功率调制、扩束镜扩束和相位调制器相位调制后入射到扫描模块中,扫描模块的出射光依次经扫描镜、场镜、二色镜和物镜后照射到样品架的样品上,物镜安装在Z向扫描台上。本实用新型为生物组织深层无创成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式,能得到信噪比大大提升的显微图像,效率高灵敏度强,能够在传统多光子方法无法清楚识别的深度重建衍射极限分辨率。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自聚焦物镜及微型荧光显微成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聚焦物镜及微型荧光显微成像装置。所述 自聚焦物镜,包括自聚焦透镜和端面抛光的玻璃棒,所述端面抛光的 玻璃棒的一端面与所述自聚焦透镜的像方端面连接。所述荧光显微成 像装置,包括激发光源、聚焦透镜、二向色镜、所述自聚焦物镜、结 像透镜、以及面阵光电探测器;所述激发光源发出激发光经聚焦透镜 聚焦,透射在所述二向色镜上;所述二向色镜将经聚焦的激发光反射, 通过所述加长物镜透射在样品上;样品激发出的荧光,被所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0 71 72
  • ...
  • 176 17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