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铅碳电池技术
比传统铅酸蓄电池具有更高的比功率、更长的使用寿命,比电容器具有更高的比能量。在特定的放电深度范围内,充放电功率可提高50%,循环寿命比普通铅酸蓄电池延长3倍以上。同时比电容器与电池的外并方式简化了外电路,大大降低了生产费用。由于铅碳电池负极中加入过高的碳材料,导致充电时负极过早析出氢气;同时,碳材料超级电容的放电区间与铅负极的放电区间并不一致,这是制约铅碳电池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铅碳电池发展的瓶颈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铅碳电池才能更加快速地发展。本项目的研究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电能源储存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铅碳电池的生产可以减少铅的使用量、增加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对于解决我国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环境问题具有积极意义。项目组制作的样品电池通过多种方式的性能检测。其中以日本启停电池标准(SBA S0101)进行测试的12V9Ah铅碳电池的循环寿命超过30万次,比普通铅酸蓄电池高出5倍以上。按照欧洲EUCAR标准测试,循环寿命可达7万次,达到第4批普通电池寿命的4.3倍。
厦门大学 2021-04-11
电池储能技术
电池储能技术课题组隶属于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和上海电力能源转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课题组主要开展电池性能状态评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储能应用规划及技术经济性分析,承担了教育部、上海市科委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上汽集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等的横纵向项目20多项。实验室拥有单体电池检测设备Arbin BT2000 4-200-5一台,Arbin BT2000 4-100-5 三台,Bitrode MCV 2-200-5二台,模块电池检测设备Bitrode FTV 1-300-100四台,一套光伏微网系统,Autolab电化学工作站,PARC 2273型电化学工作站,SU-15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LabRAM HR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仪,德国布鲁克X-射线衍射仪,FTIR-8400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上海电力大学 2021-04-29
锂电池管理系统AI算法研究
本项目聚焦于锂电池管理系统在智能化监测与预测中的关键痛点,尤其拟面向电池容量衰减预测、SOC/SOH估计不准、电池剩余时间不准确、MAP/SOP估算等方面。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构建融合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电池状态预测模型,拟实现高精度SOC(荷电状态)与SOH(健康状态)估计的优化,提升电池管理系统的智能水平与安全性。 解决方案方面,项目基于实地检测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数据构建训练集,采用轻量级线性回归模型及改进型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建模优化,并结合特征工程技术提高预测精度。同时,设计适用于边缘计算的部署方案,使模型可在BMS嵌入式硬件平台实时运行,降低对计算资源的依赖。 在竞争优势方面,项目成果具备算法轻量化、部署便捷、预测准确度高、兼容性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电力储能、电动汽车等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的场景。相比传统BMS方案,该AI算法可显著提升电池使用效率与寿命,精准估算SOC/SOH,降低维护成本。 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合作企业内部储能设备中开展应用测试,初步反馈表明荷电状态预测准确度提升40%左右,电池健康度准确度提升40%左右,系统响应及时,具备较高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专家评审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智能电池管理系统方向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前景。
西南大学 2025-05-12
长寿命磷酸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研发团队针对NASICON型结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面临的瓶颈问题,通过新颖的合成方法和材料晶体结构设计理念,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寿命、高功率和低成本的钠离子电池及其超稳定的正极材料。材料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特殊设备,目前已完成实验室中试,具备了公斤级的制备能力。成果具有高的振实密度,可实现高体积能量密度,具有非常优秀的实用化潜力。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中试放大及产业化工艺开发资金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高效氢燃料电池技术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指一类以质子交换膜作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体系,这种燃料电池也经常被称为固态聚合物燃料电池,电池中包括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层、气体扩散层、双极板,一般将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层及气体扩散层电极压成一体,并称为膜电极集合体。 研究组目前掌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的关键技术,包括各关键材料的结构、特性,并开展了大量研究实验分析环境湿度、工作压力、工作温度、反应气体条件、燃料利用率和空气利用率等对电池电压-电流性能的影响。已有定型产品,具备科技成果的技术转化能力。 2)车用燃料电池系统 用燃料电池做电源驱动汽车是电动汽车的一种,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或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具备产业化技术能力。 3)军用燃料电池系统 军事上的应用是燃料电池最主要的也是最适合的市场之一,其最初就是作为宇宙飞船或潜艇使用的数千瓦级能源而开发的。此后,由于各国政府尤其是加拿大、美国和德国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于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研究的重视和资助,使得其技术越来越成熟,性能日益提高。 针对军事应用领域的潜艇动力源、通信指挥系统电源、军事备用电源、应急照明电源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等,研制一款氢能备用电源产品,采用箱柜式机体外壳,内部可根据需要配置单个或多个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模块,并外置多个固态氢存储装置,满足各种用电需求。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超安全锂电池技术
常用的锂电池在被刺穿或击穿的情况下会马上短路,通常会立即起火甚至爆炸,并立即失去电源功能。课题组研发了一款具有应急功能的12V-22AH锂电池。该电池该在被刺穿(或击穿)的情况下不会爆炸或起火,而且还能继续给负载供电一段时间(30分钟以上)。该电池使用安全性能优异的正极和负极材料,并在胶体电解液中添加了阻燃聚合物和导热聚合物,确保电池被刺穿时不会起火和严重短路,只表现出可接受范围内的压降,不会马上断电,还可以继续给负载供电一段时间。该电池是一款超级安全并有特殊应急功能的锂电池,可以用于军工电源产品和其它极端环境下的电源系统。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燃料电池高效供氢技术
本项目开发了一种利用氢化物水解的高效燃料电池供氢技术,具有储能密度高、安全性好、使用便捷等优势,非常适用于kW级及以下的中小功率燃料电池的供氢,在户外电源、无人机、小型潜艇、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前景。
北京大学 2021-04-19
燃料电池模拟仿真技术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建立了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仿真模型,系统研究了阳极支撑的对称双阴极SOFC的温度场、电场、物质扩散场、流场及力场分布,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进行了对比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所得关键性能吻合良好。通过模拟仿真分析了SOFC内部物质,电流温度及应力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发现电池内部30%以上的热应力来自于电池内部的热梯度。在此基础上,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对已有的Z型阴极气体流道与蛇型流道进行对比,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液态金属电池储能新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储能技术是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高效入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成果新型液态金属电池采用液态金属和无机熔盐作为电极和电解质,具有寿命长、响应快、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势,是规模储能应用领域的理想选择。电池设计与工作原理为:电池正负极均为金属,电解质为无机盐,运行时正负极金属和无机盐电解质均为熔融态,液态金属与无机熔盐互不混溶,且由于密度差自动分为三层。在设计电极和电解质材料时,上层负极液态金属密度最小,下层正极液态金属密度最大,中间熔盐电解质层密度居中,熔盐电解质兼作正负极间隔离层。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纳米太阳能电池技术
太阳能电池是能源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行业,目前江苏有9家海外上市的太阳能电池公司,2010年产值达到2500亿,相关配套企业有4000多家,目前技术是基于硅的第一代太阳能电池,硅生产是高能耗,极度污染的产业,同时硅成本高是制约太阳能发电成本达到并入电网的瓶颈,所以,发展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迫在眉睫。本技术采用廉价纳米晶为原材料,让玻璃接收太阳光发电,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1 2 3 4 5 6
  • ...
  • 715 71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