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交流发光二极管光引擎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智能声控门系统,该系统安装在门上,包括话筒、声音控制器、门锁驱动器以及门锁;所述话筒,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声音;所述声音控制器,用于对所述的用户输入的声音与预存的声音比对;所述门锁驱动器,当所述比对的结果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门锁打开。所述声音控制器包括分析单元、匹配单元以及存储单元;所述分析单元,用于对用户的所述输入声音进行分析,得到声音的振幅、频率以及声音的文字内容;所述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输入声音的振幅、频率以及声音的文字内容与所述存储单元预存的数据进行比对。用户能够在不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定子极不等间距双凸极永磁同步电机
本发明属于双凸极永磁同步电机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定子极不 等间距双凸极永磁同步电机。其包括定子、转子、永磁体、电枢绕组 和转轴,其中转子设置在定子内部,且相对于定子可进行旋转;转轴 设置在转子的内部,并随着该转子一同转动;永磁体对称地设置在定 子的轭部,为电机的气隙磁场提供励磁;电枢绕组缠绕在定子的定子 极上,在对其通入电流后,电枢绕组的磁场与永磁体磁场相互作用, 由此使得转子转动。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双向启动的 问题,同时定子极不等间距分布,提高了输出转矩,而且通过多模块 结构上的叠加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轴向磁通永磁体的爪极结构转子
本发明属于电机转子领域,并公开了一种轴向磁通永磁体的爪 极结构转子。该转子包括外磁极、内磁极、永磁体和转轴,内磁极套 装在外磁极内部,内磁极和外磁极呈爪极形状,二者的爪极齿部交错 配合,永磁体设置在内磁极和外磁极之间,将径向磁通转化为轴向磁 通,转轴设置在内磁极内部。通过本发明,永磁体内嵌式的结构实现 了该转子在高速下工作,且永磁体不易损坏,同时永磁体远离绕组, 高温不直接作用于永磁体,解决了永磁体在高温下失磁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凸极式永磁同步电机在线参数辨识方法
本成果涉及一种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对凸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多参数同时实现在线辨识的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该成果涉及一种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对凸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多参数同时实现在线辨识的技术。针对电机参数随工况不断变化及参数间存在耦合导致系统谐波含量增加、效率降低的问题,首先推导出电流预测误差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解耦出电机的交直轴电感和磁链,能够减少参数间的相互作用;并且通过基于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对解耦参数进行准确辨识,实时跟踪电机参数的准确变化,使预估值接近于真实值,能够减少电机运行中诸多干扰对电机参数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辨识的准确性,算法简便,容易实现,同时遗忘因子的存在避免了因数据量过多导致的数据饱和问题,适用于转速和转矩同时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而实现在参数扰动的情况下,降低系统谐波含量并提高系统效率的目的。 可以对交直轴电感和磁链进行准确辨识,辨识精度均达到90%以上。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8
一种真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站级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真双极系统的站级控制策略,换流站正、负两极换流器独立控制、运行,提高直流输电系统灵活性和可靠性,彻底解决原有系统中换流站与无源网络或孤岛新能源交流网络相连时失去有功功率调节能力、换流站与有源交流网络相连时正、负极电网间潮流不可调等问题。换流站与无源网络相连时,具有调节正、负极直流线路功率的能力;换流站与孤岛新能源交流网络相连时,具有调节正、负极直流线路功率的能力;换流站与有源交流网络相连时,通过换流站调节正、负极电网间潮流。
东南大学 2021-04-11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焦碳和碳纤维等。作为电极材 料的活性物质,对碳材料的要求有许多方面:如放电比容量、颗粒大小和比表面积、电 极极化性能、充放电稳定性等。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研究单位在探索新的制备工艺来改善 电极性能。 采用常压干燥技术,成功地制备了碳气凝胶材料,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实现了碳气 凝胶材料微结构人为裁剪与控制。这些新型储能器件具有重量轻、体能密度高、无污染 等优点,是新一代绿色能源材料。多孔碳电极用于锂电池将优于枝晶锂电池,传统的电 极充电时枝晶会在阴极上成核,当枝晶越过电极跨度时将造成短路,从而限制了充电次 数。用多孔碳做电极时,锂离子嵌在石墨结构中,防止了锂金属的沉积和枝晶的形成, 而丰富的孔洞可提高电极与电池溶液的接触面积。碳气凝胶是由间苯二酚和甲醛在碱性 催化剂作用下,通过溶胶-凝胶和炭化工艺制备而成的。通过控制水和催化剂的用量, 可以控制其孔洞结构和密度,它的干燥过程也正由管来的超临界干燥向常压干燥发展, 以便降低气制备成本,改善其性能,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碳气凝胶也可能成为电池 材料的理想选择。 
同济大学 2021-04-11
锂空气电池及相关材料
该项目涉及一种含新型催化剂的锂空气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组成:催化剂为 5-30%,碳材料为 40-80%,粘结剂为 5-30%。催化剂为金属纳米颗粒(20-60nm)高分散在微米级的碳片上的复合材料;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为钴、镍、铜、锌、锰、铬、钼、钒或钇。碳材料包括乙炔黑、超导炭黑、碳纤维、石墨烯、超导炭黑、科琴黑、聚苯胺、聚吡咯和聚噻吩一种或两种。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二醇和丁苯树脂一种或两种以上。本发明的优点是:该催化剂可促进氧的还原,降低充电过电位,在锂空气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而且该催化剂工艺简单,采用环保无毒的试剂,在锂空气电池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南开大学 2021-02-01
新型金属氢燃料电池
近日,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汪宏斌团队开发的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及无人小车载新型金属氢燃料电池电堆,通过进一步降低动力系统自重提高能效,使其续航时间长达2小时,满足10000平方米空间连续作业,且搭载气瓶充气只需3-5分钟,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 随着新冠疫情暴发,各地防疫工作迅速展开,无人机以及无人小车广泛应用于短途物资配送、消毒液喷洒、广播宣传、布控监测等多个领域。传统机型多采用锂电池系统作为动力,工作时长短且充电时间长,影响防疫工作效率。相较于锂电池动力系统,氢燃料电池具有清洁环保、能量密度高、充气快、安全等性能优势,能够满足无人机及小车长时间、高强度作业。 目前,汪宏斌团队开发的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及小车搭载消毒装置,已经应用于地方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了一套以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系统、高续航、高效率的“陆-空”立体无人防控系统。 浙江省金华市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企业复工前夕,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在园区内进行了全面消毒作业。此次用于消毒作业的无人机搭载了1.5Kw金属电堆,配置了15kg消毒液,续航里程达2小时。除此之外,无人机还在金华市多个乡镇、街道、社区内进行了广播宣传和消毒作业,大大节省了防疫期间的用人成本,减少了人员聚集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点击查看原文
上海大学 2021-04-10
高效氢燃料电池技术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指一类以质子交换膜作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体系,这种燃料电池也经常被称为固态聚合物燃料电池,电池中包括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层、气体扩散层、双极板,一般将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层及气体扩散层电极压成一体,并称为膜电极集合体。 研究组目前掌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的关键技术,包括各关键材料的结构、特性,并开展了大量研究实验分析环境湿度、工作压力、工作温度、反应气体条件、燃料利用率和空气利用率等对电池电压-电流性能的影响。已有定型产品,具备科技成果的技术转化能力。 2)车用燃料电池系统 用燃料电池做电源驱动汽车是电动汽车的一种,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或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具备产业化技术能力。 3)军用燃料电池系统 军事上的应用是燃料电池最主要的也是最适合的市场之一,其最初就是作为宇宙飞船或潜艇使用的数千瓦级能源而开发的。此后,由于各国政府尤其是加拿大、美国和德国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于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研究的重视和资助,使得其技术越来越成熟,性能日益提高。 针对军事应用领域的潜艇动力源、通信指挥系统电源、军事备用电源、应急照明电源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等,研制一款氢能备用电源产品,采用箱柜式机体外壳,内部可根据需要配置单个或多个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模块,并外置多个固态氢存储装置,满足各种用电需求。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锂空电池及关键材料
研究团队设计和合成出一种具有开放式结构的剑麻状Co9S8材料,并首次将其作为锂空气电池正极。其开放状结构不仅为反应产物提供了丰富储存空间,有效避免不溶Li2O2对空气电极的堵塞。而且,特殊的开放式结构有利于氧气的俘获与释放,为高效快速电极反应提供保障;其次,Co9S8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有效改善了氧气反应动力学,大幅度提高了电极反应速度;最后,Co9S8且具有良好的氧气亲和性,可以诱导氧气在Co9S8纳米棒表面反应生成过氧化锂,形成优异的Li2O2/电极接触界面,从而有利于充电过程中充分发挥Co9S8的催化效率,促进Li2O2的完全分解。所以,该Co9S8空气电极综合解决了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相应的锂空电池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5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可以获得高达~6875 mAh g-1的放电容量,在控制放电容量为1000 mAh g-1的条件下,可以将充放电过电位降低至0.57 V,优于目前已报道的氧化物基催化剂。
厦门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73 7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