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东莞蓄温式冷热冲击试验机-高低温循环测试箱
产品详细介绍 产品用途 蓄温式冷热冲击试验机-三箱式高低温冷热冲击试验箱--高低温冷热循环试验箱,用来测试材料结构或复合材料,在瞬间下经极高温及极低温的连续  环境下所能忍受的程度, 藉以在最短时间内试验其因热胀冷缩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或物理伤害.适用的  对象包括金属, 塑料, 橡胶, 电子....等材料,可作为其产品改进的依据或参考。 产品特点 蓄温式冷热冲击试验机-三箱式高低温冷热冲击试验箱--高低温冷热循环试验箱规范要求: a.采用铝片验证机台负载能力(非塑料负载) b.传感器放置测试区而非风道口符合实验有效性 a.进行两箱冲击时测试区湿度符合规范要求 b.可扩充待测品表面温度控制驻留时间来缩短试验时间 c.可直接多项国际规范与试验条件 d.可执行低温0度冲击并省电 e.可执行无铅制程的锡须试验 控制系统 * OYO Q8-700 温度控制器(日本原装进口)  高分辨率彩色触摸屏接口 交互式参数输入方式 支持英文,中文 提供内置SMPS的I/O RELAY BOARD-接线简化和节省成本 高精確、高信任度 基于PC的方便监控 方便设定多达33种的输出(内置计时器)方式 支持利用USB存储器-可代替记录器 内置基于先进的PID算法的自动调谐功能 提供强有力的通讯环境和支持99台多分支结构 卓越的Fuzzy功能和ARW启动-抑制超程 標準RS-232C、 RS-485通訊介面 规范条件   蓄温式冷热冲击试验机-三箱式高低温冷热冲击试验箱--高低温冷热循环试验箱规格表(Programmable Thermal Shock Tster) ---- 不符合此规格◎符合此规格★可配增加此功能※可配增加LN2功能   试验规范  驻留温度(℃) (exposure temp.) 驻留温度时间(Min) (exposure time) 覆归时间 (recovery time)  周期 或次数 试验起 始点 备注 适用机台型号 TS-(46/80/150/252/336) 高温 室温 低温 高温/低温 室温 S U L MIL-STD-883E (Method No.1010.7) +85 +10 ---- -55 0 ≧10min ≦15min ---- 含驻留时间& 转换时间≦15min 最少 10次 低温或 高温 Temperature Cycling (转换时间<1min) 实验过程若中断 超过总实验之1/10 次则实验须重做 ◎ ◎ ---- 0 +125 +15 ◎ ◎ ---- 0 -10 +150 +15 ◎ ◎ ---- 0 +150 +15 -65 0 ◎ . ---- 0 -10 MIL-STD-202F (Method No.107G) +83 +3 -25 +10 -55 0 28g以下 15~30 Min 28~136g 30Min 136g~1.36Kg 60Min 1.36~13.6Kg 120Min 13.6~136Kg 240Min Max. 5 Min 5 Min 以内 5 cycle 25 50 100 低温 Transfer time 不超过5 min ◎ ◎ ◎ 0 -3 +125 +3 -65 0 ◎ ◎ ---- 0 -5 -5 +125 +3 -65 0 ◎ ◎ ---- 0 -5 JIS C 0025 IEC 68-2-14 GB 2423.22 +70 +85 +100 +125 ±2 ±2 ±2 ±2 室温 -5 -10 -25 -40 -55 -65 ±3 ±3 ±3 ±3 ±3 ±3 3hr 2hr 1hr 30min 或无定义则 以3hr定义 手动转 移时间 2~3Min 为驻留时间 之1/10 5 cycle 除非有 其它规格 低温 Auto Transfer time 不超过30 sec 小试件 Transfer time 不超过10 sec ★ ★ ★ ◎ ◎ ◎ ◎ ◎ ◎ ◎ ◎ ◎     ◎ ◎ ◎     ◎ ◎ ---- IPC 2.6.7 +70 ±2 ---- 0 +0 15 Min ---- 2 Min 以内 100 cycle 高温 (试验结束 点在高温) Transfer time 不超过2 min ★ ★ ★ -0 -5 +85 +5 -40 +0 ◎ ◎ ◎ -0 -5 +105 +5 -55 +0 ◎ ◎ . -0 -5 +105 +5 -65 +0 . . ---- -0 -5 +105 +5     . . ---- -0 IPC 2.6.6 +85 +3 -25 +10 -55 +0 30 Min 10-15 Min   5 cycle     ◎ ◎ ◎ -0 -5 +125 +3 -5 -65 +0 ◎ ◎ ---- -0 -5 Bellcore GR-1221-CORE +70 ±2 ----   ≧10min ≦15min ---- 含驻留时间 &转换时间≦15min 500 cycle OR 1000cycle     ◎ ◎ ◎   +80 ±2 ◎ ◎ ◎   JESD22 A104-A +125 +10   -40 +0 ≦15min   含驻留时间 &转换时间≦15min 抽10次 可接受; 1000次 合格   Temperature Cycling (转换时间<1min) 实验过程若中断 超过总实验之1/10 次则实验须重做 ◎ ◎ ◎ -0 -10 +85 +10 -55 +0 ◎ ◎ . -0 +125 +10 -0 -10 +150 +10 -0 +150 +10 -65 +0 ◎ . ----     温湿度控制能力范围表 技术规格 Models  TS-50 TS-80 TS-150 TS-252 HTS-480 Inside Dimensions W x D x H cm 36x40x35 50x40x40 60x50x50 70x60x60 80x80x75 Outside Dimensions W x D x H cm 130x150x180 147x161x213 157x189x203 167x202x213 202x215x225 Precool / Preheat Range -10℃ ~ -70℃ /+60℃ ~ +200℃ H.T Shocking +60℃ ~ + 150℃ Time Range 0 hour 1 min ~ 9999 hour 59 min / segment  Resolution 0.01℃ / min  Control Constancy 0.20℃ Micro Controller Q8-700 Touch panel 宏展仪器主营: 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紫外线加速耐候试验机;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机;温湿度检定箱;高低温恒温试验箱;高低温冲击试验箱;蓄温式冷热冲击试验机;步入式环境实验室/试验舱;步入式恒温恒湿试验室;精密烘箱;盐水喷雾试验机;模拟运输试验机;蒸汽老化试验机;跌落试验机;快速温变|应力筛选试验机[ESS];其他环境试验设备 鉴于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和市场的变化,网页所涉及的产品信息和图片仅供参考,如有变更,恕无法另行通知。需了解目前准确的产品情况,欢迎来电咨询索取详细书面资料! 服务热线;0769-82204676 移动服务热线;15876425571曾先生  邮     箱:zhd@hongzhangroup.com 公司网址:www.hongzhangroup.com
东莞市宏展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空气负离子检测仪AIC-1000空气负离子测试仪
产品详细介绍销售热线: 021 64609527赛格/空气负离子检测仪AIC-1000空气负离子测试仪美国ALPAIC1000 空气负离子浓度仪是吸引空气(或者带有离子存在的气体)通过带电的平行极化电极板进行计数空气中的正、负离子(气体)浓度的,外侧二板保持极化(正、负)电势。中间是线性检测器板。空气的孔隙是4MM,极化区的电势是1000V/M。既可测量正离子,又可测量负离子.广泛应用在负离子发生器制造行业,如负离子空调、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电吹风、负离子涂料、负离子灯具等等以及可有关机体的负离子浓度的测量,如环境、固体物质(石头和灰)、布匹、纤维等。型号:AIC1000空气负离子浓度仪空气流速:200 CM/秒可测量正、负离子线性速度:40CM/秒离子显示:数字显示动力范围:10个离子/ CM3—2百万个离子/ CM3(或选择100个离子—2千万个离子/ CM3、或1000个离子—2亿个离子/ CM3)反应时间:大约10秒分三档:低、中、高离子浓度读数最小检测量:10离子/CM3(100离子/CM3)湿度≤99 %R.H(不凝结水)工作温度:温度 -20~ +60°C电池:9 Volt尺寸:150×90×55 mm重量:350克生产地:美国
上海乔宜实业有限公司 2021-08-23
空气负离子检测仪AIC-2000空气负离子测试仪
产品详细介绍销售热线: 021 64609527赛格/空气负离子检测仪AIC-2000空气负离子测试仪美国ALPAIC2000空气离子计数器吸入空气(或者其它含离子的气体)通过一个平行极板装置。外侧的两块极板保持正的或负的极化电压,中间是线性检测极板。极板空气间隙4mm,极化电场强度1000V/m由于具有整体的静电防护和强力的风扇,即使在有很强的静电场或有风的不利条件下也能给出精确的读数响应速度快,只需约2秒,提高测试效率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方便;技术参数:测量范围 AIC-1000: 10-1,999,000 ions/cm3 (范围10-2百万个负离子) AIC-2000: 100-19,999,000 ions/cm3 (范围100-2千万个负离子) AIC-3000: 1000-199,999,000 ions/cm3 (范围1000-2亿个负离子)精 度 ±25%对快速离子(迁移率大于8×10-5m/s per V/m)分三档 : 低、中、高离子浓度读数稳定时间 响应时间2秒,正负离子切换10秒噪 声 10 ions/cm3(10秒内)串 扰 1:5000(离子选择性,正负离子间的干扰)电 池 9V碱性电池,备用状态10h,测量2h工作湿度 ≤99 %R.H (不凝结水)工作温度:温度 - 20 ~ +60°C尺寸重量 175×90×65(mm)/450g标准配置主机、接地线、使用说明书 
上海乔宜实业有限公司 2021-08-23
OM-886A头戴耳机反复折叠试验机/耳机寿命测试仪
产品详细介绍
欧美奥兰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基于燃料电池增程器时滞特性的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改进
本项目拟进一步技术升级转化的核心技术科技成果“基于燃料电池增程器时滞特性的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来源于“十二五”863计划《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与开发》(2011AA11A265)项目。围绕该核心技术,项目申请人已申请发明专利7项,其中4项已授权,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并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开展了初步的技术转化合作。1 技术简介  针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具有多个车载能量源这一特点,申请人从综合考虑动力蓄电池和燃料电池增程器协调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源于ECMS策略(等效燃料最小策略)的基于损失功率最小算法(minimum loss power algorithm,MLPA)的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算法思想为,基于试验得到的各关键部件效率特性图,构造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DC/DC等关键部件在每一时间步长内的损失功率函数,这些部件损失功率函数在每一时间步长内的线性叠加构成了多能量源动力系统损失功率指标函数,通过使该指标函数在每一时间步长取值最小(系统效率最高)来确定燃料电池增程器功率输出。图1为该控制策略导出的燃料电池实时功率输出优化控制曲面。 通过仿真及实车转毂试验台验证发现该策略具有以下优点,如图2-3所示:1)该MLPA瞬时优化能量策略对工况适应性强,多种常见工况下(NEDC,UDDS,HWFET,匀速工况)经济性优于传统能量策略。2)多种常见工况下,该MLPA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均能够控制燃料电池功率输出变化平缓,实现了“浅充浅放”,有利于燃料电池以及蓄电池的寿命保护。
同济大学 2021-04-11
一种用于高电压(5V)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很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所以需要有些正极材料在高电压(4V 以上)还能进行锂离子的嵌入/脱出反应,而在这样高的电压下,现有的有机电解液体系不能满足要求。另外,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解液还需要能满足大电流充放电和高温工作的要求。目前的电解液体系是把 LiPF6为电解质盐溶解于以环状碳酸酯[如碳酸乙烯酯(EC)或碳酸丙烯酯(PC)]和直链碳酸酯[如碳酸二甲 酯(DMC)或碳酸二乙酯(DEC)]混合溶剂中,不能满足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上述要求。我们近年来在对正极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高电压新电解液体系的研究,可行的解决途径包括优化有机电解液体系、添加适当添加剂、选择新型锂盐以及使用离子液体等。 该电解液可以提高电解液与高电压正极的相容性,减少充电过程中电解液在高电压正极材料表面的分解,并可以在正负极表面形成稳定的 SEI 膜,使得正极材料的充放电容量及循环稳定性显著提高;而且工艺简单、易于实施、原料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南开大学 2021-02-01
面向应用的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制备研究
项目成果/简介:作为一种新的太阳能电池电池技术,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低成本、柔性、半透明、可大面积溶液印刷等优点;在应用方面,可与当前基于硅等的无机太阳能电池形成优势互补。特别指出的是,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还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处理方面不会产生重金属污染,其所使用的少量有机材料都是可降解的有机染料类化合物。效率、成本和稳定性是所以太阳能电池能否应用的关键要素。有机太阳能的效率目前和其它最好的太阳能电池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目前我们实验室已经获得超过 1515%的效率,是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世界最高效率;成本方面,OPV具有巨大优势,有机材料分子结构多样性,成本低廉;寿命方面,因成本低廉,产业界对有机太阳能电池寿命的要求不如无机太阳能电池,10 年左右的寿命可以完全满足商业化应用,已有研究表明,OPV 寿命达到 5-7 年没有问题,随着研究深入,提高的 10 年以上会很快实现。 本项目围绕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开展系统研究,1)提出了新的材料设计理念,发展了系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活性层材料;2)发展了成熟的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技术,制备了系列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光伏器件,不断刷新领域内最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3)制备了低成本、可溶液印刷柔性的透明电极,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获得了与目前常规透明电极,如 ITO,完全相当性能。应用范围: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正处在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黎明阶段,因其优点和特点,在可穿戴设备、建筑一体化等领域将会产生巨大的需求市场。当前国内外多家实验室已开展完全面向实际应用的研究开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商品化生产应用将会很快实现。效益分析:1.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材料,且合成简单,成本低; 2. 具有成熟的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 3.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性能柔性透明电极,不仅完全适用有机太阳能电池,亦可广泛应用了其它相关领域。
南开大学 2021-04-11
一种用于高电压(5V)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项目成果/简介: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很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所以需要有些正极材料在高电压(4V 以上)还能进行锂离子的嵌入/脱出反应,而在这样高的电压下,现有的有机电解液体系不能满足要求。另外,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解液还需要能满足大电流充放电和高温工作的要求。目前的电解液体系是把 LiPF6为电解质盐溶解于以环状碳酸酯[如碳酸乙烯酯(EC)或碳酸丙烯酯(PC)]和直链碳酸酯[如碳酸二甲 酯(DMC)或碳酸二乙酯(DEC)]混合溶剂中,不能满足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上述要求。我们近年来在对正极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高电压新电解液体系的研究,可行的解决途径包括优化有机电解液体系、添加适当添加剂、选择新型锂盐以及使用离子液体等。 该电解液可以提高电解液与高电压正极的相容性,减少充电过程中电解液在高电压正极材料表面的分解,并可以在正负极表面形成稳定的 SEI 膜,使得正极材料的充放电容量及循环稳定性显著提高;而且工艺简单、易于实施、原料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南开大学 2021-04-11
面向应用的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制备研究
作为一种新的太阳能电池电池技术,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低成本、柔性、半透明、可大面积溶液印刷等优点;在应用方面,可与当前基于硅等的无机太阳能电池形成优势互补。特别指出的是,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还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处理方面不会产生重金属污染,其所使用的少量有机材料都是可降解的有机染料类化合物。效率、成本和稳定性是所以太阳能电池能否应用的关键要素。有机太阳能的效率目前和其它最好的太阳能电池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目前我们实验室已经获得超过 1515%的效率,是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世界最高效率;成本方面,OPV具有巨大优势,有机材料分子结构多样性,成本低廉;寿命方面,因成本低廉,产业界对有机太阳能电池寿命的要求不如无机太阳能电池,10 年左右的寿命可以完全满足商业化应用,已有研究表明,OPV 寿命达到 5-7 年没有问题,随着研究深入,提高的 10 年以上会很快实现。 本项目围绕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开展系统研究,1)提出了新的材料设计理念,发展了系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活性层材料;2)发展了成熟的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技术,制备了系列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光伏器件,不断刷新领域内最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3)制备了低成本、可溶液印刷柔性的透明电极,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获得了与目前常规透明电极,如 ITO,完全相当性能。
南开大学 2021-02-01
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的突破性成果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分为正式(n-i-p)和反式(p-i-n)两种器件结构。相比于正式器件,反式结构器件因制备工艺更加简单、可低温成膜、无明显回滞效应、适合与传统太阳能电池(硅基电池、铜铟镓硒等)结合制备叠层器件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反式结构器件也存在一些显著不足,例如,开路电压与理论值差距较大、光电转换效率相对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器件中存在大量的缺陷所导致。这些缺陷主要存在于钙钛矿活性层中、钙钛矿活性层与电荷收集层界面处,造成了光生载流子的非辐射复合,进而致使能量损失严重,最终限制了开路电压的提升和光电转换效率的改善,制约了该类结构器件的发展。针对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光电转换效率上存在的瓶颈,朱瑞研究员、龚旗煌院士与合作者展开研究,首次提出了“胍盐辅助二次生长”方法,开创性地实现了钙钛矿薄膜半导体特性的调控,显著降低了器件中非辐射复合的能量损失,在提升器件开路电压方面取得了突破,首次在反式结构器件中获得了超过1.21 V的高开路电压(材料带隙宽度~1.6 eV)。同时,在不损失光电流和填充因子等性能参数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反式结构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实验室最高效率达到21.51%。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认证,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也高达20.90%,这是目前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的最高记录。该结果为提升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推进该类新型光伏器件的应用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这种制备技术也有望进一步拓展到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以及钙钛矿发光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2 123 124
  • ...
  • 147 14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