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光分路器
光分路器又称分光器,是光网络系统将光信号进行耦合、分支、分配的重要无源器件之一,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的光纤汇接器件,常用M*N来表示一个分路器有M个输入端和N个输出端。
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2021-06-17
X光机
360mm×220mm×240mm,包括暗箱、弯曲的光道。普通光能“穿过”障碍物,不可开启观看。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X光机
产品详细介绍X射线探测箱超薄便携,厚度不到7cm;◆国家专利产品;(专利号:200620115934.0)◆成像面积超大,达到200cm * Xcm,只需X射线透视一次就可检测完一个中型旅行箱的每个角落;◆探测效率超强,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剂量; 穿透能力强,能检测很厚的箱包;◆X射线探测箱可根据被检测物的形状位置任意调整,正放、侧放、翻转、仰放、俯放都可以使用; 配备大功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充电一次,可检测600百余件嫌疑箱包,无需外接电源,可在野外工作;◆采用进口X光管,使用寿命长,能提供多种能量的X射线。有利于毒品、炸药等有机物检测;◆16位图像灰度级(即65536种灰度层次),图像动态范围高达20000:1,比普通X射线透视图像层次多数十倍。◆16bit数字X射线透视图像实时采集、数字降噪、任意进行数字快照;◆多图像管理界面,多比例缩放,局部放大,支持插值精显,自适应显示,微缩图快速浏览;◆存储/读取gif、jpeg、bmp、tiff等常见图像文件,便于执行任务的取证和报告;◆感兴趣区域选择,长度、角度、面积、周长测量;数据统计;◆调整图像大小、旋转平移、对比明暗调节、滤波增强、边缘检测、窗宽窗位调整;◆恢复/取消、锐化、平滑、边缘、翻转/镜像、反片、伪彩色;◆灰度分布直方图/灰度分布曲线显示; 
北京龙骞鸿讯科技责任有限公司 2021-08-23
光具座
产品详细介绍光具座
芜湖县易太教育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光具座
产品详细介绍
宁波赛特尔教学仪器有限公司(余姚市丈亭教学设备厂) 2021-08-23
华为光传送
超大带宽 高性能100G/200G/400G,单纤容量20T+;光电共平台,大小卡灵活配置,1T/2T平滑演进 极简运维 网络多层次全方位实时监控及智能诊断,覆盖业务,光波道,光纤故障距离达160km 智能运营 业务自助快速发放、带宽/时延随需,提升TTM6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22-09-19
安徽大学在理论上发现了与铁电序不同步的体光伏效应
近期,我院肖瑞春副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张昌锦研究员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在二维滑移铁电材料中发现了与铁电序不完全同步的体光伏效应,这一结果丰富了人们对铁电序和体光伏效应之间关系的理解,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npjComputationalMaterials》上。
安徽大学 2022-07-08
长电 ERP 系统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长电 MES 系统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甲酸电氧化技术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王定胜教授、李亚栋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甲酸电氧化领域取得突破,相关工作以“负载在氮掺杂碳上的单原子Rh:一种甲酸氧化的电催化剂”(Single-atom Rh/N-doped carbon electrocatalyst for formic acid oxidation)为题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燃料电池是一种理想的能量来源,它可以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氢氧燃料电池作为航空飞船的主要燃料,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发展,近年来氢氧燃料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然而氢氧燃料电池需要用体积大且危险的高压氢气作为其燃料,这限制了氢氧燃料电池的发展。而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s)由于其体积小,毒性小,nafion@膜的穿透率低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便携式电子设备最有前途的电源之一。在之前的研究中,负载型纳米级钯和铂通常被认为是DFAFCs的阳极反应甲酸电氧化(FOR)中最有效的催化剂,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然而,由于FOR催化剂质量活性较低和一氧化碳抗毒性较差, DFAFCs阳极材料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瓶颈,极大地阻碍了其应用。SA-Rh/CN的合成路径示意图及其表征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使用主-客体合成策略成功地合成负载原子分散Rh的氮掺杂碳催化剂(SA-Rh/CN),发现尽管Rh纳米颗粒对甲酸氧化活性很低,但是SA-Rh/CN却具有极好的电催化性能。与最先进的催化剂Pd/C和Pt/C相比,SA-Rh/CN的质量活性分别提高了28倍和67倍。有趣的是,在CO剥离实验中,我们发现虽然纳米级Rh催化剂对CO毒性十分敏感,但是SA-Rh/CN很难吸附CO并且可以在很低的电压下氧化CO,这说明SA-Rh/CN对CO毒化几乎免疫。经过长期反应的测试后,SA-Rh/CN中的Rh原子具有抗烧结的能力,并因此在30000s的CA测试或者20000圈ADT测试后活性几乎没有改变。在组装电池的实验中,SA-Rh/CN的质量比能量密度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是商业钯碳催化剂的8.8倍(30oC),14.8倍(60oC)和14.1倍(80oC),这也说明了SA-Rh/CN在DFAFCs的应用中具有很高的潜力。最后,研究者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Rh单原子甲酸氧化的机理。研究者发现在SA-Rh/CN上,甲酸根路线更为有利。和Rh纳米颗粒具有较低的CO吸附能垒不一样,SA-Rh/CN上的Rh单原子吸附CO能垒较高,以及与CO的相对不利的结合,使SA-Rh/CN具有极高的CO抗毒性。这一发现将传统的甲酸电氧化催化剂的质量比活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纳米催化剂的CO毒化问题。该发现有助于在燃料电池领域取得突破,并有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上。本论文的通讯作者是王定胜教授、李亚栋院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熊禹是本文的第一作者。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经费资助。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0-0665-x
清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105 10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