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人工智能&机器人 入门/进阶教学平台Yanshee
Yanshee 机器人采用Raspberry Pi + STM32 开放式的硬件平台架构,有丰富的开源资源持。具有17 个自由度的高度拟人设计,并支持模块化拆装;支持AI 语音/ 视觉技术;支持多传感器及通信模块,并兼容多种开源传感器包;提供自研工具软件并适配专业开源软件,支持Python、Java、C/C++、BLockly 等多种编程语言及多种AI 应用的学习和开发。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上海太敬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太敬集团是融科教工贸为一体、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始建于 1993年。三十年来,集团致力于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与产品研发、生产、 科教推广及产业应用,专注于产教(医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下的理工类高等教育、特 殊教育研究与发展。集团旗下上海太敬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百余款自主知识产权 的教育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系列产品,拥有覆盖初、中、高教育体系的人工 智能与机器人教育课程、软硬件装备、教材、实训实践和创新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哈尔 滨远东理工学院是由上海太敬集团举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 高等学校,始建于1994年,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和国际化开放办学为特色,服务国家 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海太敬儿童发展中心、康复医学中心,以“一高校、两中心、四 校区、 一家研究院”为基础,开展康复医学与特殊教育研究,拥有一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 和精良的软硬件条件,规模与学科专业实力位于国内前列。
上海太敬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2023-12-20
LW1800三维焊接机器人
激光焊接,可焊接非标准形状材料,可从360度焊接。 此外,还有一些非标准材料,例如一些固定几何和角度的材料,也可以由它焊接。可应用于碳钢、不锈钢、锌、铜、铝、铬、金、银等多种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的焊接。
济南金威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6-16
WRCAM焊接机器人离线编程与维护软件
WRCAM焊接机器人编程与维护离线编程软件是根据《焊接机器人编程与维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的一款焊接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软件结合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编程方法和指令的共性特点,结合焊接机器人编程的要点,软件采用通用性的离线编程操作界面与多品牌机器人数模导入,易学易懂易上手,是焊接机器人离线编程学习的基础。 焊接机器人编程与维护离线编程是专业的软件,是利用CAD图形建立起机器人及其工作环境的几何模型,再利用一些规划算法。通过对图形的控制和操作,在离线的情况下进行轨迹规划。对编程结果进行三维虚拟仿真,检验编程的正确性,最后用后置处理器将生成的代码传到机器人控制器,控制机器人运动,完成计划任务。WRCAM是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可扩展的离线编程软件平台,软件集成了大量全新的专利核心技术。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形编辑环境,可对机器人单元进行离线编程和轨迹验证,支持焊接、切割、融覆、3D打印等多种工艺。
宁波摩科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2-11-07
LG-IRB01型 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
        LG-IRB01型工业机器人基础创新实训台是专门针对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一套实训实验教学系统,按照模块化结构进行设计,主要由ABB IRB120型六关节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PLC模块、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可进行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开发、维护维修、示教等方面专项实训教学,能够完成关键设备的特性和参数设置、工业机器人手动控制及基本参数设置、工业机器人IO通信及PLC信息交互、工业机器人单轴运动与线性运动控制、工业机器人工具TCP参数标定、工业机器人工件坐标系参数标定及多坐标系切换、基于关键点的轨迹编程、模拟码垛工艺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与PLC的通讯与联调、触摸屏控制应用等实训任务。 一、工业机器人参数要求 1、工业机器人本体: ABB IBR120/3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本体;最大负载≥3 kg; 最大臂展半径≥580mm; 轴数:≥6轴;位置重复精度:≦0.01mm; 防护等级: ≥IP30; 轴运动范围: (1)1轴:≥±165°  (2)2轴:≥±110° (3)3轴:≥+70°至 -110° (4)4轴:≥±160° (5)5轴:≥±120° (6)6轴:≥±400° 机器人本体重量:≤25kg; 最大噪音:≤70dB(A)。 2、工业机器人控制器: (1)紧凑型工业机器人控制柜,与配套的工业机器人本体配套; (2)控制硬件:多处理器系统大容量闪存、 UPS 备份电源(≥20S); (3)控制软件:软件出厂预装; (4)额定功率:≥3KVA(变压器容量); (5)电源输入:200V/230V 50-60Hz (6)尺寸:710*449*442mm (7)重量:30kg (8)防护等级:IP20 3.FlexPendant示教器 (1)重量:1kg (2)支持:彩色触摸屏、操纵杆,紧急停、支持惯用左/右手切换,支持U盘、热插拔、恢复程序,支持USB储存器,带时间标记登录,支持远程服务。 二、实训台及相关配件: (1)整个平台为立式结构,主要框架和工作面采用工业铝型材搭建,电器柜可以安装工控机、IO口扩展板电磁阀安装位置、变频器安装位置、PLC安装位置,电气接线部分为抽屉式结构,便于接线,预留扩展区域,便于设备的扩展。工作平台为可以灵活安装各功能模块的导槽式或矩阵螺丝孔式。尺寸:≥2100mm×1200mm×900mm;材料:铝合金+钢板;平台面板为多用途可扩展设 计方式,扩展灵活;采用气动夹具:最大负载能力:≥3kg;最大抓取范围:≥15cm×15cm;最高抓取精度:≥1mm;带安装机架。 (2)触摸屏:≥7英寸;液晶显示屏分辨率:≥800×480;组态:嵌入式组态;提供与PLC通讯相配套的端口线和工控机连接的端口线。 (3)物料:尺寸:≥50mm×30mm×15mm;材料:金属材质;数量:≥10个。 (4)PLC:集成≥16路输入和≥16路输出IO口;内置≥64K大容量的RAM存储;内置高速处理≥0.065μS/基本指令;控制规模:≥32 I/O点;内置独立≥3轴100kHz定位功能:提供相关电气连接线与附属器件。 (5)气源气路:采用无油静音气泵或集中气源供气;配有调压过滤器、气路等气动元件;排气压力:≥0.7Mpa;流量:≥20L/min;噪音量:≤70dB。 三、主要功能板块: 1、分拣搬运: 配备圆形、三角形、方形等物料模板;机器人可精准完成各种形状物料分拣搬运;可扩充配置视觉组件,选配视觉条件下可完成全自动分拣(含颜色、位置、坐标、角度等识别); 2、码垛:码垛是模拟工业场合的自动搬运码垛功能设计,可以自动记录码垛位置和高度,具有重复精度高,自动计算旋转角度等功能;工业机器人工具盘上安装了气动吸盘;包含一个输送带,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电机速度可以进行调节;可以实现将模拟物料送到输送带上进行定向传送;具有传感器能够检测模拟物料是否到达指定位置。 3、运动轨迹模块:TCP练习区主要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基础学习环节,能动态直观的体现出TCP示教的重要性和示教的精度,能够自由更换示教尖端;可实现TCP标定练习,提供TCP标定用锥形教学块;可实现基本轨迹编程练习,提供三角形、方形教学轨迹;可实现复杂轨迹编程练习,提供曲线教学轨迹; 4、流水线模块:流水线应用场景与工厂实际物流情况相似,可进行机器人点位示教编程与调试,可根据学习内容不同而设置不同挑选形式,可根据工件不同采用不同的夹取夹具。 5、立体仓库:存储自动装配工件;仓位数量:≥3列3层9个;仓位承重:≥2Kg;仓位尺寸:≥100mm×70mm×80mm;外形尺寸:≥350mm×180mm×450mm;工件种类:≥3种9个;工件模块包括自动装配母件、子件等。 6、视觉智能检测线:主要是配合工业机器人做智能检测工件角度缺陷及自动对位等以及工业机器人视觉学习开发使用;工业相机,要求如下:像素:≥130W像素; 分辨率:≥1280×960; 像素尺寸:≥3.75μm× 3.75μm; 光谱:彩色; 支持自定义AOI,降低分辨率、f≥16mm F1.4:12毫米工业镜头,百万像素相机; 配套同轴光源,光源大小≥80mm×80mm;准环形光源,直径≥70mm,照射角度≥90度,带模拟控制器;配套同轴光源及光源控制器:发光窗口≥50mm*50mm含调光控制电源;机器视觉兼视觉开发环境。 7、快换单元:由4种夹具组成,配合机器人使用作搬运、涂胶、焊接、码垛等用途。配置快换公头1个、快换母头4个、搬运夹具2套、涂胶夹具1套、焊接工具1套、电磁阀3个,并标准固定机构,移动式底板。 8、工业机器人末端安装电磁吸盘,可匹配多种夹具。同时至少配备4种工装夹具,夹具有专门的工具架安放,每个夹具的负重至少在3kg以上。按照实训项目的要求可分别配合工业机器人完成物料夹取、轨迹模拟、打磨抛光、写字绘图等工作。 9、云智能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 本平台将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物联网技术应用用于自动化远程控制。设备端运行状态、数据参数等上传至云平台。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关联掌握数据与分析数据。 (1)电压、电流等模拟量数据显示。 (2)输入开关监控,输出开关等数字量控制。 (3)远程控制启停状态,给定输出电压值的。 (4)显示输入输出电压值的历史数据 (5)可按照日期、日间进行查询历史数进行查询。 (6)报警信号为PLC主机模拟量采集数值或者开关量可以自由设定,如当模拟量输入超过设定电压时产生(7)报警,通过物联网自动化应用软件将报警信号上传到云平台,通过云平台向设置的终端推送报警信号,(8)每台设备可对应多个终端设备。 (9)通过手机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PLC的输出及监视PLC的输入状态变化。 (10)数据显示画面:画面显示输入电压数值,输出电压监控,开关状态输入,开关控制输出,以及云端连接二维码。 (11)联网设置界面:设置现场数据连接云平台后台数据库管理。 需提供云智能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软件著作权证书原件备查,并现场演示1-3项功能视频。 10、实验室智能电源管理系统 实训室总体智能电源管理系统由主电路、控制电路、检测保护电路、显示电路、语音报警电路等组成,整个实验室配置一套管理系统。投标时现场演示以下10.1-10.4项功能视频。
北京智控理工伟业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2-06-30
中国空气污染防控政策成效
2020年3月1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何春阳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定量评估和揭示了中国空气污染防控政策成效,指出中国依然需要在未来实施更强有力的空气质量控制政策。该论文题为“中国需要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以减少PM2.5污染导致的人口死亡(Stronger policy required to substantially reduce deaths from PM2.5 pollution in China)”。 PM2.5污染是指直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散布在空气中,进而影响人类福祉与健康的现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3.9明确指出,到2030年,需要实质性地减少危险化学品以及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导致的死亡和患病人数。根据全球疾病负担项目最新的测算结果,中国每年有近一百万人死于PM2.5污染。为了控制空气污染及其负面影响,国务院于2013年施行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计划到2017年将城市中的PM2.5浓度降低10-25%。该计划的整体投入约1.7万亿人民币(约合2700亿美元),覆盖了中国三百多个地级行政区,横跨能源、工业、交通、法律和法规等多个部门,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空气污染防治行动。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该计划设定的PM2.5浓度控制目标顺利达成。然而,“大气十条”相关的PM2.5污染防控所带来的健康效益依然缺乏定论。 评价“大气十条”健康效益的难点在于,PM2.5污染致死人数受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已有研究往往使用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2013-2017年的变化量来近似表示“大气十条”所带来的健康效益,也有研究通过假设其它因素不变来量化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都很难区分各个因素的相对贡献,部分结果甚至相互矛盾。施行“大气十条”究竟产生了多少健康效益依然缺乏定论。 为此,该研究结合长期的PM2.5监测数据和最新的流行病学模型,对比了实施“大气十条”前后(2000-2013和2013-2017)中国PM2.5污染致死人数的变化趋势。同时使用解构的思路量化了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因素对于PM2.5污染致死人数变化趋势的影响,全面揭示了“大气十条”通过减缓PM2.5污染所产生的健康效益。结果表明,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2000-2017年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71.4万人增加到了2017年的97.1万人,增加了36.1%,年均增长率为1.8%。“大气十条”实施以后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依然呈现增加趋势,但是年均增长率在2013年以后有所下降。2000-2013年,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新增了22.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1%。而在2013-2017年,中国PM2.5污染致死人数增加了3.6万人,其年均增长率为1.0%,明显低于实施“大气十条”之前的水平。进一步的解构分析表明,由于实施“大气十条”后PM2.5浓度降低,2017年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比2013年减少了6.4万人。 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探索了2030年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两种不同的PM2.5控制政策情景(趋势情景和强力政策情景)下的变化趋势。研究假设趋势情景中,中国会延续现有的空气质量控制力度,人口加权的PM2.5浓度会在2030年逐渐降低到35μg/m3(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而在强力政策情境中,中国会采取更加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政策,人口加权的PM2.5浓度会在2030年大幅度降低至10μg/m3(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人口和年龄结构按照现有趋势发展,而疾病死亡率由于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而进一步降低。该研究的预测结果表明,趋势情景中PM2.5污染致死人数将在2030年达到95.3万人,仅比2017年降低了2%。而在强力政策情景中,PM2.5污染致死人数将在2030年达到55.0万人,比2017年降低了40%以上。这意味着,如果延续当前政策趋势,虽然PM2.5浓度依然会有所下降,但是由于老龄化等其它因素的影响,PM2.5污染致死人数依然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3.9所提到的“实质性”降低的目标。中国依然需要在未来实施更强有力的空气质量控制政策,才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PM2.5污染致死人数“实质性”地下降(图2)。 该研究的主要贡献是通过解构分析全面认识了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多个因素对PM2.5污染致死人数变化的影响,进而准确地估算了施行“大气十条”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同时,该研究还综合考虑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对未来PM2.5污染致死人数进行了预测,为中国制定未来的环境政策,实现相关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中国空气污染防控政策成效
2020年3月1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何春阳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定量评估和揭示了中国空气污染防控政策成效,指出中国依然需要在未来实施更强有力的空气质量控制政策。该论文题为“中国需要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以减少PM2.5污染导致的人口死亡(Stronger policy required to substantially reduce deaths from PM2.5 pollution in China)”。 PM2.5污染是指直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散布在空气中,进而影响人类福祉与健康的现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3.9明确指出,到2030年,需要实质性地减少危险化学品以及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导致的死亡和患病人数。根据全球疾病负担项目最新的测算结果,中国每年有近一百万人死于PM2.5污染。为了控制空气污染及其负面影响,国务院于2013年施行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计划到2017年将城市中的PM2.5浓度降低10-25%。该计划的整体投入约1.7万亿人民币(约合2700亿美元),覆盖了中国三百多个地级行政区,横跨能源、工业、交通、法律和法规等多个部门,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空气污染防治行动。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该计划设定的PM2.5浓度控制目标顺利达成。然而,“大气十条”相关的PM2.5污染防控所带来的健康效益依然缺乏定论。 评价“大气十条”健康效益的难点在于,PM2.5污染致死人数受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已有研究往往使用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2013-2017年的变化量来近似表示“大气十条”所带来的健康效益,也有研究通过假设其它因素不变来量化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都很难区分各个因素的相对贡献,部分结果甚至相互矛盾。施行“大气十条”究竟产生了多少健康效益依然缺乏定论。 为此,该研究结合长期的PM2.5监测数据和最新的流行病学模型,对比了实施“大气十条”前后(2000-2013和2013-2017)中国PM2.5污染致死人数的变化趋势。同时使用解构的思路量化了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因素对于PM2.5污染致死人数变化趋势的影响,全面揭示了“大气十条”通过减缓PM2.5污染所产生的健康效益。结果表明,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2000-2017年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71.4万人增加到了2017年的97.1万人,增加了36.1%,年均增长率为1.8%。“大气十条”实施以后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依然呈现增加趋势,但是年均增长率在2013年以后有所下降。2000-2013年,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新增了22.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1%。而在2013-2017年,中国PM2.5污染致死人数增加了3.6万人,其年均增长率为1.0%,明显低于实施“大气十条”之前的水平。进一步的解构分析表明,由于实施“大气十条”后PM2.5浓度降低,2017年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比2013年减少了6.4万人。 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探索了2030年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两种不同的PM2.5控制政策情景(趋势情景和强力政策情景)下的变化趋势。研究假设趋势情景中,中国会延续现有的空气质量控制力度,人口加权的PM2.5浓度会在2030年逐渐降低到35μg/m3(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而在强力政策情境中,中国会采取更加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政策,人口加权的PM2.5浓度会在2030年大幅度降低至10μg/m3(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人口和年龄结构按照现有趋势发展,而疾病死亡率由于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而进一步降低。该研究的预测结果表明,趋势情景中PM2.5污染致死人数将在2030年达到95.3万人,仅比2017年降低了2%。而在强力政策情景中,PM2.5污染致死人数将在2030年达到55.0万人,比2017年降低了40%以上。这意味着,如果延续当前政策趋势,虽然PM2.5浓度依然会有所下降,但是由于老龄化等其它因素的影响,PM2.5污染致死人数依然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3.9所提到的“实质性”降低的目标。中国依然需要在未来实施更强有力的空气质量控制政策,才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PM2.5污染致死人数“实质性”地下降(图2)。 该研究的主要贡献是通过解构分析全面认识了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多个因素对PM2.5污染致死人数变化的影响,进而准确地估算了施行“大气十条”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同时,该研究还综合考虑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对未来PM2.5污染致死人数进行了预测,为中国制定未来的环境政策,实现相关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猪沙门菌病防控新技术
该成果是公益性行业(农业) 科研专项项目“动物源性沙门菌病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实施成果,已在江苏、安徽多个规模化猪场应用推广,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建立快速、特异、敏感的猪沙门菌病诊断技术,摸清猪场沙门菌感染状况,制订出沙门菌药物使用指南,筛选出环境友好型消毒制剂,获得高效、安全的猪沙门菌 DIVA 疫苗候选株,集成构建出猪沙门菌病防控新技术。
扬州大学 2021-04-14
猪乙型脑炎防控关键技术
中试阶段/n该项目累计推广应用猪乙脑疫苗8000万头份、诊断试剂15万头份,创造直接产值1.04亿元,实现利润3600万元。有效遏制了猪乙脑的流行与传播,显著提高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有力保障了人民健康。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北京展览路小学近视防控教室
产品详细介绍 北京展览路第一小学 北京展览路第一小学
永康视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8 49 50
  • ...
  • 147 14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