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SF6智能综合测试仪 MB-601
产品简介 MB-601型SF6综合测试仪是集湿度、百分浓度、主要分解产物测量的三合一仪器,将原来要用三台仪器才能实现的功能,集中于一台仪器。一次完成三项功能检测,大大节省设备中的气体,有效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同时减少用户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该仪器采用大屏幕液晶中文显示,实时显示各种参数,全程傻瓜式的操作,海量信息存储,内置充电电池,交直流两用。被业内人士评为高科技、节约环保型仪器。 功能特点 湿度、纯度、分解物测量模块任意组合 测量数据实时温度补偿 湿度可自动换算为20℃时标准值 大容量数据存储 高清触摸显示屏,中英文菜单,易于操作 内置气体过滤器 内置进口电子质量流量计,带流量显示 内置电动气泵,可在测量结束时吹扫清洁管路,有效保护传感器(可选) 内置微型打印机,可现场打印测量数据(可选) 内置大容量锂离子电子,交直流两用 湿度可选冷静法测量 技术指标 湿度 测量范围:-80~+20℃   精度:±0.5℃ 响应时间:63%[90%] +20→-20℃ Td 5s[45s] -20→-60℃ Td 10s[240s] 分辨率:露点0.1℃或0.1ppm 重复性:±0.5℃ 纯度                                                                                                                                                               测量范围:0~100% SF6   精度:±0.5% 响应时间:15s 分解物 测量范围: H2S: 0~200 ppm SO2: 0~100 ppm CO:  0~1000 ppm HF: 0~10 ppm(可选) 分辨率:0.1ppm   精度:±1ppm 响应时间:30s 进气压力:<1Mpa 样气流量:0.5-0.9ml/min 输出接口:RS232 打印机类型:热敏式 存储功能:1000条 工作电压:内置锂电池,交直流两用,一次充电可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 充电电源:AC220V±10%  50Hz 环境温度:-20~+60℃ 环境湿度:≤85% 尺寸:360*320*160mm 重量:约6kg
青岛民邦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2021-09-09
MXY8201 LED/LD发光角综合测试仪
一、产品介绍 MXY8201 LED/LD发光角综合测试仪根据多种封装形式的LED发光二极管、LD半导体激光器和微型钨丝灯等光源发光强度的空间变化,对其发光角度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测量,在半发光角与光轴等方面的测量精度高达0.5°。 二、教学目的 1、了解发光光源中心轴空间角的定义; 2、了解发光光源的半发光强度的角度的定义; 3、了解发光光源中心轴与机械轴的偏差角的定义; 三、实验内容 1、测量LED正向电压; 2、测量LED反向电压; 3、测量LED的正、反向工作电流; 4、测量发光光源中心轴空间角; 5、测量发光光源的半发光强度的角度; 6、测量发光光源中心轴与机械轴的偏差角;
天津梦祥原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17
磁光克尔与法拉第效应综合测试系统
由上海复旦天欣科教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磁光克尔与法拉第效应综合测试系统将两种研究磁光效应的实验结合于同一套测试系统中。在表面磁光克尔效应的研究中,应用该系统可以自动改变电磁铁电流大小及方向,并实时采集记录偏振光信号与磁场强度信号的改变,从而获得薄膜样品矫顽力、磁各异性等方面的信息;在法拉第效应的实验中加入了控温装置,可在不同温度下利用正交消光法检测样品的的费尔德常数。 应用该实验仪主要完成以下实验: 1.磁光克尔效应实验:测量薄膜或者块状抛光铁磁性样品的克尔旋转角,分析其磁学性质; 2.常温法拉第效应实验:测量不同材料的常温费尔德常数; 3.变温法拉第效应实验:测量不同温度情况下材料的菲尔德常数,分析温度对材料磁滞旋光的影响; 4.法拉第效应谱线测量:测量不同光谱照射情况下材料的菲尔德常数(选用不同波长的激光器)。
上海复旦天欣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2022-05-24
基于光纤电法综合测试技术监测岩石变形与破坏
项目成果/简介:煤层采动过程中围岩变形破坏发育规律及特征技术参数对巷道支护、保护煤柱合理留设及水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法基于光纤电法综合测试技术与钻孔结合进行煤层开采围岩破坏特征观测。通过在井下巷道或地面施工并形成不同方位单孔、多孔等观测系统,并在孔中布置分布式传感光缆和电阻率传感单元等形成一套综合测试监测系统,利用相关测试仪器采集与传输应变场、温度场及直流电场等数据,通过分析实时得到的工作面顶、底板监测区域中岩体的应变场、温度场及地电场综合地球物理场参数变化情况,评价探测目标区域采动过程中岩体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破坏高(深)度值。同传统的钻探方法及单一地球物理场勘探相比,综合测试可查明探测剖面内岩层的结构形态,通过多次对比时空演化规律,可获取岩层在采动过程中变形破坏发育规律及特征。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1
基于光纤电法综合测试技术监测岩石变形与破坏
煤层采动过程中围岩变形破坏发育规律及特征技术参数对巷道 支护、保护煤柱合理留设及水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法基于光 纤电法综合测试技术与钻孔结合进行煤层开采围岩破坏特征观测。通 过在井下巷道或地面施工并形成不同方位单孔、多孔等观测系统,并 在孔中布置分布式传感光缆和电阻率传感单元等形成一套综合测试 监测系统,利用相关测试仪器采集与传输应变场、温度场及直流电场 等数据,通过分析实时得到的工作面顶、底板监测区域中岩体的应变 场、温度场及地电场综合地球物理场参数变化情况,评价探测目标区 域采动过程中岩体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破坏高(深)度值。同传统的 钻探方法及单一地球物理场勘探相比,综合测试可查明探测剖面内岩 层的结构形态,通过多次对比时空演化规律,可获取岩层在采动过程 中变形破坏发育规律及特征。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30
煤层采动顶底板岩层变形与破坏井下综合测试方法
本方法利用地震和电法 CT 成像技术与钻孔结合进行煤层开采破坏特征观测。通过在工作面顶、底板岩层中布置并形成不同方位钻孔,形成孔—巷、孔—孔等观测系统,并在孔巷中布置地震波检波器、电极传感器等形成一套单一或综合测试监测系统,利用通讯线路发送命令、采集与传输人工地震波场、直流电场及岩层位移量等数据,通过分析实时得到的工作面顶、底板监测区域中岩体的地球物理场参数变化情况,来评价该探测区域中不同时期的岩体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破坏高(深)度值。同传统的钻探方法相比,它可查明探测切面内岩层的地质形态,通过时空域多次对比,可获取煤岩层在采前的赋存形态和采后的破坏特征规律。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煤层采动顶底板岩层变形与破坏井下综合测试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采动顶底板岩层变形与破坏井下综合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搭建综合测试系统;(2)利用网络并行电法同步采集顶板、底板钻孔中测试电极供电电流和电位信号,得到控制区域中工作面顶板、底板之间的电场分布情况;(3)根据所采集的各种地球物理场数据特点,分别提取控制区域中岩体的电场参数分布情况、地震波速分布情况和钻孔中不同位置岩层的位移变化量;(4)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状态,动态获得不同时间探测区域内上述地球物理场参数变化;(5)通常在采煤工作面回采前完成测试钻孔内设施的安装与封闭;本发明对岩体破坏情况进行精细掌握,不但可以圈定控制区域中岩体的变形破坏分布情况,也可以精确确定顶板覆岩体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和底板的破坏深度值。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舵机伺服特性半实物综合仿真测试设备
舵机是应用于各种小型无人飞行器(如无人机、导弹等)的舵面伺服驱动系统。舵机的伺服特性是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需要在地面进行多参数、多状态的半实物仿真测试。本成果包括系列化舵机伺服性能地面仿真测试设备,包括:电动负载模拟加载测试设备、舵机刚度和模态测试设备、机械式正/反操作力矩加载台、剪切冲击负载测试台、舵机复合加载台。 上述系列设备用于高性能舵机系统的地面半实物仿真测试,面向航空航天科研院所的型号任务需求定制,广泛用于各种小型无人飞行器(如导弹、无人机)舵机系统的地面测试,也可用于民用精密旋转输出机电作动器的动/静态伺服性能测试。所有设备均采用电动加载,结构简单,现场改造工作量小,加载精度高,工作稳定可靠。 上述设备均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所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一种车体强度疲劳及气密疲劳试验台
本新技术成果(发明专利证书号:1745069)来自省部级科技计划,它提供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对动车组车体进行疲劳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的综合试验台。加载通道36个,可以进行周期性加载、随机加载和线路模拟,可以在20s内完成±10%交变载荷试验,压力控制精度为±2%,最大静态纵向压缩750t,纵向拉伸500 t;最大动态纵向加载200t,适用车辆定距6000 mm~19000 mm。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多尺度疲劳裂纹扩展的试验、建模及疲劳寿命预测技术
工程实际中出现的疲劳损伤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多尺度的现象,例如从纳米或亚微米级别的微观裂纹瞬时扩展行为到由于疲劳损伤导致的整体结构长期的性能退化现象。基于多尺度疲劳裂纹扩展模型的疲劳损伤研究和预测技术,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下对疲劳损伤进行分析。 该技术通过研究在小时间和空间尺度下试验观测到的疲劳裂纹尖端的连续扩展行为,建立描述微观疲劳裂纹行为和机理的物理模型,然后在这个微观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多尺度的疲劳裂纹扩展模型,并最终实现对疲劳损伤和疲劳寿命准确实时的分析预测。微观裂纹尖端在一个疲劳载荷周期内加载过程中的连续变化情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16 1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