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TE-BOD(6A)智能BOD测定仪
▷产品简介:TE-BOD(6A) 型智能BOD测定仪采用国家标准(HJ-505-2009)5日培养法,无汞压差检测法,使用安全可靠.TE-BOD(6A) 型智能BOD测定仪含有6个单元独立显示测试位,每个单元测试位单独计时测试,每个测试位内置锂电池,检测途中断电不影响结果.每个测试位独立显示取样量、测定值、测定时间、上传数据与所有测定信息.自动完成测量过程、无需专人看管、安全可靠、智能微电脑控制 . ▷功能特点: 01)直接显示每个通道BOD检测数据结果; 02)采用彩色显示屏,每天自动显示测量数值; 03)使用无汞压差检测法,测量水中BOD,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04)采用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自动完成测量过程,无需专人看管; 05)采用进口传感器,性能稳定,漂移少,测量准确; 06)测量样品数量1-6,可任意选择单个样品开始时间; 07)配备内置锂电池供电,检测中途停电不影响结果; 08)存储空间大,可存储10万以上检测结果; 09)测量过程无需专人看管,不怕断电,全程智能化监控; 10)具有支持连续、间隙式搅拌功能; ▷技术参数: *仪器型号:TE-BOD(6A)型 测量数量:6组 测量原理:无汞压差法 存储数据:5天-7天数据 测量周期:5天-7天可选 测定精度:± 8% 培养瓶容积:580mL 额定电压: AC220V±10%/50-60HZ 测量记录:5分钟-3小时/次 测定下限:2mg/L 额定功率:20W 培养温度:20±1℃ 测定范围:(0-4000) mg/L 搅拌模式:支持连续、间隙搅拌
天尔分析仪器(天津)有限公司 2022-07-18
TE-1020 便携式叶绿素A测定仪
▷产品简介:TE-1020型便携叶绿素A测定仪采用荧光检测技术,灵活方便的手持式设计,特别适用于野外现场的超快速测定 . TE-1020型便携叶绿素A测定仪采用双通道设计,同时测量叶绿素A和浊度含量,并根据浊度数值对叶绿素A数据予以自动修正,从而提高精度,为您提供更加快速和精准的测量 . ▷适用行业:TE-1020型便携叶绿素A测定仪适用于海洋监测、自来水、污水处理厂、水文水利、养殖渔业、大学和科研研究所,环保研究机构 . ▷功能特点: 01)采用荧光度检测技术 02)可随时对仪器进行校准,无需定期回厂校准 03)抛弃型测量试管,一次性使用,免清洗,方便快捷 04)专用双通道设计,两种测量模式可实现单键切换 05)配备校准模块,可对仪器进行快速校准 06)内置大容量锂电池,连续待机时间超过一个月 07)具有浊度修正功能,有效消除浊度对测定的影响 08)具有环境温度及光照强度的测量功能,及时掌握影响叶绿素的环境因子状况 09)采用5寸触摸显示大屏,操作简单,一键检测 10)专用小型测量试管,有效消除测量池对测定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11)配备便携检测箱,可满足现场检测的全部需要 ▷技术参数: 1.型号:   TE-1020便携式叶绿素A测定仪 2.测量时间: 5秒 3.检测项目:  活体叶绿素 4.开机预热时间: 5秒 5.检测范围: 0-500ppb 6.显示:  5英寸触摸显示屏 7.检出限: 0.5ppb 8.打印:具有打印功能 9.样品管: 专用10mm方型测试管 10.自动休眠 :无操作5分钟后休眠 11.测量精度: 5% 12.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测定范围:300~1000nm) 13.外形尺寸:  200x155x50mm 14.光源: 进口光源 15.重量:  >1000g 16.数据存储 : 可存储100万组数据,可自由调用查看 17.数据传输: 配备USB接口和串口传输功能 18.系统 :专用水质检测系统 19.工作环境:5-50℃ 20.电源:内置锂电池或DC12V适配器
天尔分析仪器(天津)有限公司 2022-07-18
NFA5000A噪声系数分析仪
NFA5000A是一款高性能的噪声系数分析仪,频率最高支持50 GHz。具有优良的测量动态范围、分辨率带宽、相位噪声、幅度精度和测试速度;具备高灵敏度的频谱分析、噪声系数分析等多种测试功能;支持测量放大器、上变频器和下变频器的噪声系数;支持多级混频器的噪声系数测量;具备完善的插损补偿功能,能以固定和表格的形式补偿被测件前、后测量通道引入的损耗;具有可选的测试功能和出色的硬件可扩展性。可广泛用千教育科学、企业研发和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 功能特点 频率范围:10 MHz至40 GHz(可扩展到50 GHz) 相位噪声:-125 dBc/Hz(载波1 GHz,编移10 KHz) 支持噪声系数分析模式、通用频谱分析模式 可通过LAN、GPIB、USB等接口控制仪器 远程控制指令兼容主流同类设备 应用领域 教育科学 企业研发 工业生产
成都玖锦科技有限公司 2022-08-05
武汉大学岩石三轴流变试验机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武汉大学岩石三轴流变试验机采购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网上报名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13日14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武汉大学 2022-05-27
MSER:聚合物基三维连续网络的导热复合材料
伴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4.0、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领域的技术发展,电子器件正朝着高功率、高集成化和便携式的方向发展,这亟需高效、轻质和高稳定性的热管理材料和方案来保证电子产品的效率、可靠性、安全性、耐用性和持续稳定性。如何大幅提高导热材料的热导率一直是热管理材料行业的技术痛点,也是促进消费电子、5G设备、高功率芯片、集成电路、电池等突破功率限制的关键。由于传统导热材料如金属、无机导热材料存在质量大、柔性差等缺点,导热聚合物的应用正在不断向高导热材料领域渗透。聚合物导热材料在成本、可加工性、柔韧性及稳定性等方面更有优势。但绝大多数的聚合物自身的导热性很差(一般导热系数为0.2 ~ 0.5 W/mK),无法满足高导热的需求,开发高导热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已经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采用复合高导热填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氮化硼、金属氧化物等)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方式来提高聚合物基体的热导率,目前在工业生产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在聚合物材料内部构建导热网络可以在低添加量的条件下实现热导率的大幅度提高,这种三维渗流网络(如图1所示)可以为声子的快速传递提供通道,从而加速热量沿着三维网络进行传递。 封伟团队在综述中重点介绍了不同三维导热网络的构建及在制备聚合物导热复合材料方面的最新进展,如石墨烯三维网络、碳纳米管网络、氮化硼网络、金属三维导热网络等。讨论了不同导热材料三维网络的构建方法、结构取向调控方法及影响导热性能的关键因素(取向性、界面连接性、网络密度等)。同时,比较了不同的填料形式(分散颗粒填料与三维连续填料网络)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相比于共混法制备的导热复合材料,基于三维填料网络的复合材料在填充比、分散性、取向控制及热导率提升率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毫无疑问,三维连续导热网络的形成对于提升聚合物热导率至关重要。可以预见,三维导热填料网络的设计将作为一种实现聚合物高导热率的重要手段,成为新一代热管理系统的研究热点。 极端环境热管理系统在能源化工、通讯卫星、高速飞行器及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导热复合材料作为热管理系统的关键材料,直接影响着其在不同环境内的热传导方向和效率。近年来,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以高导热碳复合材料为研究基础,针对其存在的导热各向异性、易损伤、压缩回弹性差以及与高弹性难以兼顾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微观结构设计、界面优化、分子级相互作用优化,分别实现复合材料的定向高导热、弹性高导热及自修复高导热,探索其在复杂界面和极端环境热传导领域的应用。
天津大学 2021-02-01
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的合成新工艺研究
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简称MMT)为一种无铅汽油抗爆剂,具有改善汽油辛烷值、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优点。该项目采用改进高温高压两步法制备MMT。采用该生产工艺使甲基环戊二烯与有机锰的转化率均超过89%,成本的下降有利于MMT工业化的实施。其工艺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MMT汽油抗爆剂项目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的支持,资助经费达800万元,江西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资助100元,该项目已经累计得到各类项目资金资助达1500余万元。目前,我校昌北精细化工基地已具有较大规模,成为我省高校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典型示范基地。
江西师范大学 2021-05-05
基于纸质平面数据的城市三维空间矢量建模方法
成果介绍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纸质平面数据的城市三维空间矢量建模方法,针对现有普通二三线和中西部城镇、乡村的大量测绘资料仍旧依托纸质图纸,存在难以管理、难以使用、难以分享的困难,该方法以扫描设备为平台,以OCR、ArcGIS软件为基础,首先通过将纸质图纸矢量化识别,其次对整个矢量图纸进行分层处理,最后将矢量图纸输入空间数据库进行空间建模,形成具有三维形态的可视化模型,成为城乡规划管理者可管控,城乡规划师可利用,以及普通市民可认知的城市空间形态数据。本发明采用简便可行、自动化的步骤,具有快捷、准确的优点,将纸质图纸转化为数字化形态模型,促进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成果的利用及技术手段的提升。技术创新点及参数提出一种简便可行、快捷准确地 将纸质图纸转化为三维空间矢量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形成具有三维形态的可视化模 型,成为城乡管理者可管控、城乡规划师可利用、普通市民可认知的城市空间形态数据。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超支化聚三唑甲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支化聚三唑甲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超支化聚三唑甲酸酯的制备方法为:先合成了含有四苯基乙烯单元的二元叠氮化合物;然后以三元醇和丙炔酸为原料合成了含炔基的三元酯类化合物;最后利用叠氮化合物与含炔基的酯类化合物在极性溶剂中加热条件下进行无金属催化的“点击”聚合反应高产率地得到目标聚合物。本发明制备的超支化聚三唑甲酸酯具有较高的1,4-立构规整性,良好的可加工性,较高的热稳定性,可降解性,可光照图案化和聚集诱导发光性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超支化聚三唑甲酸酯在多硝基芳烃类爆炸物的检测中的应用。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三阶段厌氧工艺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1.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省环保局经省政府同意下达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黄姜皂素废水综合治理工业性试验”的攻关成果。黄姜皂素综合废水的COD浓度在30000~40000mg/L,pH值为0.6~1.5左右,色度为3500倍,其中的Cl-或SO42-的浓度及还原性糖度较高,并且含有对微生物有毒的物质,极难处理。因此,目前所建成的治污设施都无法正常运行。本成果创立了以水解酸化-内电解-改进UASB厌氧为流程的三阶段厌氧工艺技术,并以此为核心与生物接触氧化、催化氧化脱色优化组合为一套新型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对当前应用的热点--两阶段厌氧工艺进行了创新,将该工艺技术应用于黄姜皂素废水处理,取得重大突破,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促进黄姜产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成果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为同类技术领先水平,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成果登记号(EK040749)。本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号200410013271.7,公开号CN1583599A)。2.主要技术指标 废水经三段厌氧处理后,COD从进水的34000~39000mg/L,到出水COD浓度在2000mg/L左右,COD去除94%以上;然后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好氧曝气,废水中的COD进一步下降至450mg/L以下,NH3-N的去除率在60%以上;经好氧处理的废水再经催化氧化脱色,其COD下降至200mg/L左右,BOD降至30mg/L左右,色度下降至60倍以下,运行费用约为5元/m3。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三离子束与透射电镜实时原位辐照效应表征设施
离子加速器与透射电镜耦合设施可以在离子束辐照样品产生高剂量率位移损伤的同时对材料中的微观结构和成分变化进行实时原位的观察与分析,因而能揭示辐照过程中点缺陷迁移,凝聚等动力学过程以及在纳米尺度上材料各种结构变化的临界辐照剂量,获得实验数据,配合计算机模拟验证或建立辐照效应的动力学模型,为开发新型抗辐照材料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反应堆材料中嬗变产物(主要是氢和氦)与中子所致的位移损伤往往按特定比例同时产生,单离子束辐照不能观察到氢、氦与位移损伤的协同作用,世界核电强国都在兴建能同时模拟位移损伤和氢、氦协同作用的三离子束辐照装置。但多离子束与透射电镜联机受到电镜极靴空间和电磁场的限制,困难很大,最先进的此类设施也只能同时引入两个离子束。本项目研制先进的氢、氦同轴低能离子注入机,将氢、氦与产生位移损伤的中能重离子(400 keV)同时引入透射电子显微镜,即将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辐照效应实时原位分析装置。
厦门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1 192 193
  • ...
  • 291 29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