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掘金海洋高科技知识产权价值
本书以明确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知识产权的相互关系为基础, 从创造海洋知识产权价值的高度来研究知识产权,战略和海洋高科技的关系, 在分析我国海洋知识产权的现状及竞争态势的基础上, 识别出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维度的四个层面: 财务价值层面,市场价值创新层面,成本结构层面和溢价持续性机制层面, 由此构建了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地图, 并进一步将战略地图的维度按时间顺序进行动态展开和按空间布局分解成评价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绩效的细分指标, 形成评价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绩效的指标体系, 应用在海洋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实践中以引导催生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创造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江苏海洋大学 2021-05-06
大规模知识图谱的构建及智能应用平台
成果介绍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社交网络、大数据、信息检索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5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10余项企业联合研发项目等。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子课题、总装预研、863课题等项目。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国防、科技情报、医疗、智慧司法、智能制造等行业。担任数十个重要国际会议和国内外重要期刊的程序委员或审稿人。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研究工作被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引用1500余次。技术创新点及参数面向多源异构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大规模知识图谱的高效融合技术;面向跨媒体异构数据的知识表示技术;基于语义关联和知识驱动的信息汇聚技术;面向复杂问题智能问答技术;基于知识和机器学习和问题推理和分析技术。
东南大学 2021-04-11
图解|数说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工作成效
8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进展成效。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2-08-24
思政教育结构化面试理论知识课程
思政教育公职考试研究与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思政教育),由原光华教育核心团队组成。创始团队中,每一位成员均有6年以上公考行业工作经验,对公务员、事业单位、社区工作者、总工会等公职类考试的招考政策、考试内容及未来发展趋势都有着精确和深入的把控,更有着朱云飞、刘瑞、李隐等全国顶尖名师所率领的雄厚师资力量。思政教育一改公考行业传统的“全部课程一刀切”模式,针对不同学员提供量身定制的课程服务,确保给每一位学员提供有效、优质、舒心的教学服务。
杭州思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2021-01-22
杭州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精讲班
公共基础知识 综基及写作 支持随到随学,22年04月过期
杭州思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2021-02-09
全时空融合定位及用户行为分析挖掘大数据平台
研究背景及挑战:高精度无缝位置服务是智慧生活的关键技术之一, 也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智能情境感知技术基础。然而, 复杂城市峡谷(高楼、天桥、隧道)地区连续导航、室内外高精度无缝定位由于卫星信号频繁受到阻隔、室内布局动态变化等因素,实现连续高精度全空间定位存在诸多挑战。本科研团队研究内容:基于团队在 Wi-Fi, ZigBee, INS、图像、超声波、声音、RFID 等多种定位技术科研成果,研发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易部署的多源融合定位云平台,提供全时空位置服务及用户行为挖掘服务平台。融合定位云平台体系框架全时空定位服务平台上下文突破弹性导航软硬件架构及理论体系基于因子图多源融合定位算法科研基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适应导航软硬件技术”、高精度高鲁棒性室内定位关键技术及装置研究(863)、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研究(NSFC)、基于众包和群智计算的室内无线定位理论和方法 (NSFC)、自适应室内无线信号变化的低代价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NSFC)等项目的支持下,已完成全时空融合定位云平台,以及用户行为挖掘大数据平台建设。 科研成果:1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2 获UbiComp交通模式识别比赛冠军3获阿里巴巴天池世界比赛冠军4 制定国家实时定位标准6项5 发表中科院一区顶级SCI期刊论文 10 篇6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2项7 国际 IPIN2016 室内定位比赛第3名 成果应用案例:华为、三星、中国电信集成、华大电子、22所等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4-10
从农业环境中挖掘自然能源并将其高效转化为电能
通过纱线表面功能化,将摩擦纳米发电机依附在纱线上,织成智能化农用纺织品,利用雨水冲刷时的电子转移与流动产生电流,源源不断地为智慧农业供能。装载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纱线可以说是智慧农业的“无源活水”。  这个研究灵感来自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仲夏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透过来不及关闭的窗户摧残了窗台边的绿植。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思考:“农作物所处的环境只会更恶劣,那么我们就想办法利用它的恶劣。”大棚不仅可以作为作物、动物的“保护伞”,还可以作为雨滴能的收集器。未来通过连接储能设备,这些被改造的农用纺织品,不仅可以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提供保护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与产量,还可以为物联网感知器件源源不断地输送电能,从而开展农业信息的无源监测和实时提供天气状况。
浙江大学 2021-04-11
全时空融合定位及用户行为分析挖掘大数据平台
研究背景及挑战: 高精度无缝位置服务是智慧生活的关键技术之一, 也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智能情境感知技术基础。然而, 复杂城市峡谷(高楼、天桥、隧道)地区连续导航、室内外高精度无缝定位由于卫星信号频繁受到阻隔、室内布局动态变化等因素,实现连续高精度全空间定位存在诸多挑战。 本科研团队研究内容: 基于团队在 Wi-Fi, ZigBee, INS、图像、超声波、声音、RFID 等多种定位技术科研成果,研发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易部署的多源融合定位云平台,提供全时空位置服务及用户行为挖掘服务平台。 融合定位云平台体系框架 全时空定位服务平台上下文 突破弹性导航软硬件架构及理论体系 基于因子图多源融合定位算法 科研基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适应导航软硬件技术”、高精度高鲁棒性室内定位关键技术及装置研究(863)、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研究(NSFC)、基于众包和群智计算的室内无线定位理论和方法 (NSFC)、自适应室内无线信号变化的低代价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NSFC)等项目的支持下,已完成全时空融合定位云平台,以及用户行为挖掘大数据平台建设。   科研成果: 1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 2 获UbiComp交通模式识别比赛冠军 3获阿里巴巴天池世界比赛冠军 4 制定国家实时定位标准6项 5 发表中科院一区顶级SCI期刊论文 10 篇 6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2项 7 国际 IPIN2016 室内定位比赛第3名   成果应用案例: 华为、三星、中国电信集成、华大电子、22所等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5-09
一种实现现场总线拓扑结构实时重构的通信单元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现场总线拓扑结构实时重构的通信单元,包括第一、第二数据处理模块和二个端口,二个端口均设有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任一端口的接收模块均通过第一数据处理模块或第二数据处理模块与另一端口的发送模块连接,在第一、第二数据处理模块之间设置有双向电子开关。本发明采用一个双向电子开关即可实现数据流向的灵活切换。具有双环结构的主从通信系统中采用两个处理模块,分别处理各自通信链路上的数据信息信号,真正提高了一次通信操作中的数据信息信号冗余度,实现数据信息信号双环结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单元技术的污染物模拟及其环境影响评估系统
01. 成果简介 本项成果提供了一项基于单元技术的工业水-能-污染物模拟系统,模拟工业系统水资源、能源和污染排放之间相关关系并提出技术优化方案,利用工业生产物料投入数据、生产技术数据、污染物处理技术数据,根据物质流分析方法和自底向上建模思想,通过大数据计算平台进行模拟和计算,分析和研究水资源、能源和污染物三个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和联动规律,在综合考虑三个要素的基础上对特定的行业节能减排政策进行评价并提出最佳的技术路径,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和模型支撑。 与传统技术相比,本系统可以实现特定行业生产全过程模拟,将工业生产中的多种资源消耗数据、污染物排放数据以及技术使用数据进行关联,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自底向上建模模拟,量化了水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技术与资源消耗/污染排放之间的联动关系,实现了技术与资源消耗、产品生产的耦合;针对行业多种可选技术以及技术组合,本系统对所有技术方案进行特征分析,并可将环保目标作为模型输入、输出的限定条件,对技术方案进行筛选,评估环保目标的技术可行性;同时利用帕累托优化分析方法,根据特定的多目标优化方案(如同时实现三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小、水资源能源消耗量最小、技术成本最低)筛选技术组合。 模型系统框架示意图 02. 应用前景 工业系统环境影响大数据分析与模拟、产业布局专项规划编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工业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管理、区域产业分析平台等。03. 知识产权 相关成果已登记软件著作权。04. 团队介绍 团队主要研究领域为复杂系统理论、环境系统分析及其在城市、产业、流域等复杂系统模拟与评估中的应用,负责人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得自然基金、科技支撑、环保公益等对于国内战略环境评价(SEA)领域研究的首项支持,承担国家第1个城市规划SEA、第1个国家级新区SEA、第1个大区域尺度SEA、第一个地市SEA和“三线一单”试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近百篇,完成软著登记十余项。05. 合作方式 商务合作。06. 联系方式 lijiaoli2016@tsinghua.edu.cn wangchunyan@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21 2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