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北京大友可为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大友可为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等教育领域教学实训平台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提供基于 5G、 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结合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教学实训科研平台。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在上海、成都、西安、长沙等地高科技产业园设有子公司 / 分支机构。各地员工总数50余人,其中博士4人,高级技术人员12名,中级技术人员19名。公司在智能机器人、 5G+AI、5G+ 物联网、疫情防控系统、智慧小区、智慧物流、智慧医疗、通信专网等领域落地创新成果。 我司结合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提出 5G 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方案,配套教学科研统一软件平台,在学校 实验室内搭建一个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 5G 通信 /5G 物联网 /5G 人工智能 /5G 机器人实验平台,帮助高校快速建 立相关专业教学资源以及实训、教学科研环境,满足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科研训练等多方面需求,帮 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北京大友可为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2021-12-07
大榭第一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大榭第一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微电脑人体心动周期与大、小循环演示仪模型
XM-D021A微电脑人体心动周期与大、小循环演示仪 (170cm)   XM-D021A微电脑人体心动周期与大、小循环演示仪模型(170cm)为成人女性,材质后部采用增强塑料,前部为PVC塑料,动静脉采用红、蓝发光二极管,底座后方有220V电源插座,前上方有全身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复位四个演示按钮。   一、显示内容: ■ 全身血液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向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主动脉胸段→主动脉腹段→在通过主动脉各段时沿途分布于头颈部、胸、腹、盆腔部、上肢部、下肢部→通过各节静脉→汇合至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气体交换由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到左心室,以上过程结束后会自动重复演示,直到按复位键结束。 ■ 体循环:按此键后,模型上即出现全身血液循环中除肺循环以外的循环流动过程。 ■ 肺循环:按此键后,模型上即出现全身血液循环中除体循环以外的循环流动过程。   二、技术参数: ■ 尺寸:高170cm ■ 材质:PVC材料+木框   三、标准配置: ■ XM-D021A微电脑人体心动周期与大、小循环演示仪模型:1台 ■ 电源线:1根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廿二碳五烯酸乙醇胺在提高植物灰霉病抗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廿二碳五烯酸乙醇胺在提高植物灰霉病抗性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提高植物灰霉病抗性的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以廿二碳五烯酸乙醇胺为主要有效成分制备的制剂,通过诱导植物体内的茉莉酸以及乙烯的信号路径,可显著增强植物对灰霉病的抗性,减少因灰霉病给植株带来的经济损失。采用本发明制剂防治植物灰霉病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可显著延迟和抑制灰葡萄孢病原菌在叶片上的生长及病害的扩散,大大提高了植株对灰霉病的抗性。
浙江大学 2021-04-13
天津大学地科院多功能碳十四石墨化系统公开招标公告
天津大学地科院多功能碳十四石墨化系统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天津市河东区大桥道52号渤轻党校B座1层104室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21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天津大学 2022-05-31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强化输出端改革,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党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教育部新闻办、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开设“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专栏。
中国教育报 2024-10-22
专家报告荟萃㉕ | 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余华荣:“八大聚焦”推进高水平新医科建设——重庆医科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重庆医科大学自2021年获批重庆市唯一一所高水平新医科建设高校以来,对标服务“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战略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八大聚焦”,着力培养五术医学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13
《科学》公布2022年度十大突破
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胡凤益团队多年生稻研究成果成为中国唯一入选的研究成果
科技日报 2022-12-16
邬大光 | 面向2035:高校学科优化调整布局的思考
当以“面向2035”为逻辑起点,遵循“现实与未来相关照”“学科内外部发展逻辑相统一”“多元主体、多种因素相协调”的逻辑理路,对面向2035的高校学科优化调整布局进行系统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战略思考。
光明日报 2022-10-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1 42 43
  • ...
  • 58 5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