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型、超大型零部件孔、面有高位置精度要求的 定位加工技术
对于大型或超大型零部件,如大型箱体类零件上,常有轴承孔系以及面的平行、垂直等位置精度的要求,本技术区别于传统的加工方法,利用特有的等分定位技术和车间现场条件,可方便地确定孔的对称位置和关联面间的位置,且加工或修正出具有很高位置精度的零部件。 工作原理:等分定位新技术 + 特殊的定位处理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车辆传动系统的传动轴、 传动套类零件近净成形加工技术
项目概况 对于载重汽车、轻型汽车、微型汽车、轿车、沙滩车和部分三轮摩托车等轴传动的运输工具,其传动轴和传动套的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对于车辆传动系统的传动轴、传动套等零部件,本项目采用温锻制坯、精密冷挤压成形技术相结合的近净成形加工工艺对传动轴、传动套的渐开线内、外齿形花键的进行近净成形加工,加工后的渐开线齿形不再后续加工就能满足传动轴、传动套零件的技术要求。主要特点 采用温锻制坯、精密冷挤压成形技术相结合的近净成形加工工艺进行车辆传动系统的传动轴、传动套零部件的加工,其加工工艺路线主要包括:下料→温锻制坯→表面润滑处理→冷挤压内、外渐开线齿形花键→表面渗碳淬火→磨加工→成品检验。技术指标    与常规的滚齿、插齿加工工艺相比,采用本工艺生产的渐开线齿形具有齿形精度高、尺寸一致性好、表面光洁、强度高等特点;同时原材料利用率可以提高20%以上;内外花键的挤压成形时间仅有40sec./件,而常规的滚齿或插齿加工时间最少要5~10min./件,生产效率有较大的提高。市场前景 达到规模生产后,本项目可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按年生产能力为10万套微型汽车传动轴、传动套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2000~4000万元,利润400~800万元左右。 本项目技术还可应用于各种具有渐开线齿形、矩形齿形、锯齿形齿形的轴类零件和套类零件的大批量工业生产中。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一种用于晶硅片加工的新型水基减摩抗磨添加剂的研制与应用
悬赏金额:10万元 发榜企业:德旭新材料(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集群: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需求领域:特种功能材料;精细化工;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表面改性材料 技术关键词:抗磨;超滑;切割;抛光
德旭新材料(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1-11-05
基于共轭化-诱导组装-自交联耦合从亚油酸制备有序微胶囊 的微加工机制
“基于共轭化-诱导组装-自交联耦合从亚油酸制备有序微胶囊的微加工机制”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21276113)。以源自油脂的天然小分子亚油酸为载体原料,经双键共轭化-诱导组装-自交联的微加工过程,制备兼具成份绿色化、尺度多元化、构造有序化、形貌稳定化、载体功能化“五化”特征的有序微胶囊,以共轭亚油酸构建了第一种天然脂肪酸的非 pH 敏感型脂肪酸囊泡、生理 pH 环境适用的脂肪酸囊泡和刺激响应性囊泡载体。 
江南大学 2021-04-13
3D打印具有缓释抗菌功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具有缓释抗菌功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制备方法,它是由多孔磷酸钙材料与海藻酸钠原位交联而成,同时负载黄连素。该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通过在打印墨水中掺加黄连素药物,使得支架兼具抗菌和促成骨的功能,最终通过3D打印和后处理方式调控支架孔结构、通过改变氯化钙交联剂的浓度和交联时间调控支架交联度,以及通过改变药物浓度调控支架载药量来实现该支架的药物缓释效果。
清华大学 2021-04-10
哈尔滨工程大学惯组及面压测试系统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惯组及面压测试系统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06-08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科任务建设管理平台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科任务建设管理平台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06-06
哈尔滨工程大学高分辨海洋信息获取系统设备采购及服务竞争性磋商
哈尔滨工程大学高分辨海洋信息获取系统设备采购及服务竞争性磋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06-06
哈尔滨工程大学六自由度电动平台系统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六自由度电动平台系统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06-23
eDNA精准生物监测工程化装备二次开发与推广应用
环境DNA技术是21世纪生态环境领域革新性技术之一,该技术打破了传统生物监测的局限,对生态系统各生态类群物种组成和丰度的准确解析,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评估和生态健康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相关部门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本项目开发了一系列基于环境DNA的水生态健康监测相关产品及整套污染诊断解决方案。该技术旨在针对饮用水源、受纳水体、景观水体、污水处理厂等,通过新型生物多样性评估技术快速准确计算出生态受损范围和程度,结合环境污染物诊断关键致毒物质,制定针对性环境修复方案。整套解决方案的创新点:1.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环境DNA生物检测技术工艺包,用于物种多样性调查、入侵物种检测、濒危物种检测等生态环保领域,该技术完全摆脱了当下基于生物形态区分物种的枷锁,利用物种基因序列差异对生态系统内小到微生物,大到鱼类、哺乳动物等进行快速“无创式”健康体检,实现检测过程数字化和物种识别智能化,全面了解生态系统的自然生物资源。该技术和传统方法相比,物种多样性检测效率提高300%,检测成本下降60%,检测准确性提高30%;2.发明了一套新型的生物毒性评估方法和诊断设备,可实时监测并记录水生生物在水体中的生理反应和行为。通过受试生物的行为表现判断水体是否有毒以及致毒物质的种类,真实监测和评估化学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对水生生物的急慢性影响,最后在实验室中可以对现场富集在吸附柱里的样品进行洗脱准确分析出为何种致毒物质,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风险评价及事故责任鉴定。 南京大学生态毒理与健康风险团队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DNA宏条形码相关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分子生物监测的方法,监测领域涵盖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群落,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目前团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9项,授权美国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5项,覆盖涵盖技术方法、物种数据库和 eDNA大数据分析算法3大核心方面。同时,本团队多次承办或联合承办国内环境监测系统的大型培训,包括2019年全国监测系统培训、2020年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站长培训班、2020年南水北调中线局河南分局培训等多次培训。团队2019年开始带头举办国家年度eDNA会议,目前已成功举办2届会议,邀请领域专家与行业相关人士与会讨论eDNA技术更新与应用推广,获得业内一致好评。项目团队也多次受到主流媒体报道,包括央视新闻联播、南京日报、江苏科技报、紫金山新闻等。团队已在2020年开展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团体标准”的立项工作,将环境DNA技术标准化、流程化,为产品市场化提供重要保障。
南京大学 2021-05-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7 98 99
  • ...
  • 111 1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