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耐高温1000℃光纤光栅传感系统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监测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许多功能相同或不同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每一个传感器节点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等组成,传感器节点之间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网络,以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监测系统即是利用传感器测量所在环境的温度、振动、压力等信号,并将测量的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无线传感网络发送到监控主机,监控主机以可视化方式动态显示监测数据,并可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存储和打印。 监测系统平台集数据采集、数据无线传输、数据处理、异常数据预报警及辅助决策于一体,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实现对环境和设备的实时监测,达到了对环境和设备事故的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的效果。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测温系统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4-14
农药残留生物传感检测仪器
本项目基于生物传感分析技术,利用纳米增强的多层累积生物酶固定化技术,选择各大类农药残留限量最严格的标准,以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作为检测的主要目标,创新性地研发出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生物传感快速筛查装置及系统。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农药残留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对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生态和环境保护极为重要。本项目基于生物传感分析技术,利用纳米增强的多层累积生物酶固定化技术,选择各大类农药残留限量最严格的标准,以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作为检测的主要目标,创新性地研发出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生物传感快速筛查装置及系统。 项目特色: 基于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利用农药可抑制生物活性物质的原理,充分发挥复合纳米材料的增效作用,用生物活性物质作为敏感基元。 针对不同检测体系设计出台式农药残留传感检测系统和便携式农药残留传感检测系统。 研发的农药残留检测系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农药残留最低检测限可达到10-9 mg/kg 检测范围可达到国家制定的79种农药在32种农副产品中的197项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及160种农药在19种作物上的351项推荐性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单个样品检测时间可以控制在2分钟。 技术仪器稳定性强,相对标准偏差满足RSD ≤2%。
南开大学 2022-08-12
杭州赛特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赛特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位于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座落在人材济济的天硅谷杭州高新开发区,是一家具有自主开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 公司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与拼搏,已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内部管理体系和一支过硬的技术开发队伍,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已形成传感器系列、综合测控系列、图像信息处理系列、计算机控制系列等四大类上百个品种的生产规模,产品经权威部门鉴定,并获多项国家专利及荣誉,多次在世行贷款项目中中标,产品遍布全国大、中专、职业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深得广大用户信赖,“赛特传感”已成为业内的知名品牌。 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使企业高效率地运作,雄厚的技术力量让公司不断为客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随时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我们本着“诚信为本、长期服务”的宗旨,愿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精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公司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本着“源于教育,服务教育”的原则同全国多所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产品被编入专业教材,从教学实验到产品技术方面进行全方位交流,公司接纳了众多国内外学生来企业进行社会实习,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教学效果。 科学的管理、高效的运作给企业带来了活力,充满了后劲;雄厚的技术力量为企业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随时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诚信为本,长期服务”是企业的宗旨,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用户提供精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共同携手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杭州赛特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2021-12-07
光电工程学院/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明江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光学领域顶级期刊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Nature 子刊)发表论文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拉曼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典型应用,目标是让该领域和相关领域的读者能充分了解这一重要技术,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研究进程路线图。
太原理工大学 2022-06-07
低成本制备高效硅薄膜太阳电池关键技术研发
南开大学 1978 年在国内率先开展非晶硅材料及其电池的研究,该技术获得天津市技术发明二等奖。自“六五”至“九五”期间,连续 4个五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获科技部重点攻关和天津市科委的支持,经过 20 余年潜心研发,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性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于 2003 实现非晶硅电池产业化。 2000 年始,在国内率先开展新一代硅薄膜电池的研究。2007 年,该成果实现技术转移生产。 2009 年,研制成功我国首套基于自主专利技术的、衬底面积0.79m2、线列式 5 室连续 VHF-PECVD 系统及相应中试生产线及其组件制造技术。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可开展大面积新一代硅基薄膜太阳 电池研究的单位。 2011 年,开发出年产能 2 兆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条年产能 2 兆瓦的非晶硅/非晶硅锗/微晶硅叠层电池生产线及其组件生产技术。生产出的太阳电池组件效率达 9.59%,将新一代硅薄膜电池技术推向产业化。
南开大学 2021-02-01
低成本制备高效硅薄膜太阳电池关键技术研发
南开大学 1978 年在国内率先开展非晶硅材料及其电池的研究,该技术获得天津市技术发明二等奖。自“六五”至“九五”期间,连续 4 个五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获科技部重点攻关和天津市科委的支持, 经过 20 余年潜心研发,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性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于 2003 实现非晶硅电池产业化。 2000 年始,在国内率先开展新一代硅薄膜电池的研究。2007 年, 该成果实现技术转移生产。 2009 年,研制成功我国首套基于自主专利技术的、衬底面积 0.79m2、线列式 5 室连续 VHF-PECVD 系统及相应中试生产线及其 组件制造技术。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可开展大面积新一代硅基薄膜太 阳电池研究的单位。 2011 年,开发出年产能 2 兆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条 年产能 2 兆瓦的非晶硅/非晶硅锗/微晶硅叠层电池生产线及其组件生 产技术。生产出的太阳电池组件效率达 9.59%,将新一代硅薄膜电池 技术推向产业化。
南开大学 2021-04-11
高效率薄膜晶硅纳米构架柔性太阳光伏项目
 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技术,及其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应用,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所框定的重点“能源领域”技术突破方向之一。新一代高性能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丰富光伏器件应用和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提供关键基础,而其实现的核心技术在于制备高品质、稳定且低成本的柔性薄膜材料。本项目在可规模化应用的柔性薄膜衬底上实现低温晶硅薄膜外延生长、分离转移、器件优化和先进纳米构建框架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同时,通过融合和集成先进纳米构建体系和材料性能调控,探索新一代高性价比薄膜光伏电池。
南京大学 2021-04-14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及应用产品开发
欧洲太阳能协会主席赫尔曼・舍尔博士日前认为,世界经济应该从依靠矿物资源向太阳资源转变,太阳型世界经济将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 。太阳能发电是一项高新技术,以太阳能为资源基础的生产将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从阳光直接转变成电流的太阳电池也将不再是昂贵的市场空缺。全球太阳能产品的年销售额达14亿美元,其中12亿美元来自太阳能电池的销售。太阳能工业的年增长率估计在20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3 84 85
  • ...
  • 386 38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