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采用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 技术制备 GaN 衬底
成果简介随着技术发展, 对于大功率白光 LED 而言, 发光效率的提高一直是个瓶颈。针对 GaN 基器件, 由于同质 GaN 衬底价格昂贵, 因此一直没有被普遍应用到 GaN基材料生长领域。 目前一般采用在异质衬底上生长 GaN 基材料, 国内外一般采用蓝宝石衬底、 碳化硅衬底、 硅衬底等等。 这导致 GaN 基材料与异质衬底之间的热膨胀系数、 晶格系数的不匹配, 从而 GaN 基材料中缺陷密度很高, 一般在 105~108/cm2 量级。 高密度的缺陷直接导致光电器件发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南京大学化院燕红课题组在硼氢化反应快速构建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库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
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 AIE)现象指的是分子在聚集态下光致发光远高于分散态下的光致发光现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发光材料的构筑中。
南京大学 2022-06-14
猪多肋基因育种新技术
哺乳动物的胸椎数决定肋骨数,肋骨数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经济性状。除猪和羊外,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脊椎数都是固定的,目前主流的杜洛克、长白、大白猪种的肋骨数变异明显,通常是14-16根,每增加一根肋骨,100Kg商品猪体长增加200px,产肉量增加1%以上。因此,肋骨数的选育改良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 项目组在猪7号染色体上鉴别到影响效应大1根肋骨的基因关键变异位点,由此创建了新型的种猪肋骨数增加基因育种新技术,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代表性论文发表于国际知名在线学术期刊PLoS one(2013,8:e20534)。
江西农业大学 2021-05-05
位移等分测量定位系列新技术
本技术从原理上区别于传统的位移(包括线位移和角位移)测量,它是利用多个小范围高精度传感器进行大范围位移测量,而其大范围位移测量的精度仅取决于小范围高精度传感器的精度,即本技术是将小范围测量的高精度沿展至整个大范围位移测量,从而使位移测量系统的相对测量精度得以极大地提高(例如:小范围r的测量误差为△r,其相对测量误差为△r/r,若测量范围为L,其中L可是r的数倍,数十倍,甚至上千倍, 应用本技术,则大范围L的测量误差仍为△r,甚至更小,其相对误差减小至△r/L)。 与光栅、磁栅、感应同步器等位移测量技术的比较 无论是光栅,磁栅,还是感应同步器位移测量装置,其测量精度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它的感测目标(光栅和磁栅的的各个栅线,感应同步器的绕组)的均匀分布位置精度(各个栅线及各绕组在测量范围全程的间距均布精度)的提高。而在较大的测量范围内实现感测目标高均布位置精度的难度较大,往往造成成本很高,对环境要求也十分苛刻,甚至无法实现。本技术由于测量原理上的不同,并不要求感测目标的均匀分布,因此,其位移测量精度不受此限制,仅与所用传感器本身的精度有关。 本技术附有的几大优点: 低成本高精度、测量范围大。 用于本技术的传感器可为现有的线位移或角位移传感器产品,因此传感器的选择范围非常广泛,且因传感技术的成熟而使本技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本技术利用传感器进行位移测量,影响传感器精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等,但本技术的测量精度只与传感器在测量时间内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有关,而测量时间一般较短,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则可忽略不计,因而就本技术而言,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的影响微乎其微。 本技术无零漂问题。因为传感器所在的任何位置均可作为本技术测量装置的起始零点,对传感器而言没有回零问题,故测量装置无零漂问题 。 本技术无任何理论上的误差,因而其测量精度可随传感器精度地提高而不断 地提高。 本技术可进行静态或动态测量;接触或非接触测量;等分及连续测量。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家庭跳水泡菜盐新技术
成果描述:各种应季的蔬菜,如白菜、甘蓝、萝卜、辣椒、芹菜、黄瓜、菜豆、莴笋等质地坚硬的根、茎、叶、果均可做为制作中国泡菜的原料,中国泡菜不仅保持新鲜蔬菜原有的色泽,在口感上比新鲜蔬菜更爽脆,且经过乳酸菌发酵后的生菜,微酸,既好吃,又助消化。跳水泡菜的来由是因为这菜泡在坛子里很快就取出来吃了。开发的这款跳水泡菜盐是以食用盐为载体,添加一定量符合食品卫生指标的植物香辛料和乳酸粉等食品添加剂作为辅料,经加工而成的制作跳水泡菜的固体混合盐,属调味盐范畴。该产品完全保持新鲜蔬菜原有的色泽,保留了四川跳水泡菜独特的酸鲜风味和爽脆,不再需要添加老坛水,方便、快捷、风味独特,直接使用清水和一小包新式泡菜盐在12小时就可完成泡菜的淹制用,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市场前景分析:食品市场。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该产品完全保持新鲜蔬菜原有的色泽,保留了四川跳水泡菜独特的酸鲜风味和爽脆,不再需要添加老坛水,方便、快捷、风味独特,直接使用清水和一小包新式泡菜盐在12小时就可完成泡菜的淹制用,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四川大学 2021-04-10
超声造影新技术成果转化
创新性地将三维超声-超声单模态影像融合实时导航用于引导实施计划,充分发挥了超声实时动态及 术中操作便利性的优势。创新性地采用CT/MR 与三维超声造影融合成像精准评估肝癌消融效果,包括消融 安全边界(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必要扩大消融)
中山大学 2021-04-10
改善焊接结构疲劳性能新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统计资料表明,80-90%焊接结构断裂事故 是由疲劳失效引起的,由于焊接接头的焊趾处的应力集中和残余拉伸应力作用, 焊接接头疲劳强度大幅度地低于基本金属的疲劳强度。虽然结构按疲劳规范设 计,仍然发生一些整体结构的过早疲劳失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 身伤亡事故。由于焊接接头焊趾是疲劳裂纹引发部位,如果对该部位实施适当 的处理,使残余拉伸应力转变为压缩应力和减少应力集中,这将有利于延缓疲 劳裂纹的产生,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的支持下完成的,从超声波冲击、相变应力应用、等离子喷涂等三方面提出 了三种改善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新技术,研制发明了相应的装置、焊接材料和 喷涂技术。这些方法可以方便地应用到桥梁、采油平台、船舶、飞机、机车车 辆、压力容器及管道等工况、野外施工和高空现场作业的场合,其应用前景是 十分乐观。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1)超声冲击方法改善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基本工作原理为:通过超声波发 生器将电网上的工频交流电转换成超声频的交流电,用以激励声学系统的换能器。 换能器将电能转换成同样频率的机械振动,在机架所提供的一定压力作用下,将 该超声频的机械振动传递给工件上的焊缝,使以焊趾为中心的一定区域内焊接接 头表面产生足够厚度的塑性变形层,从而达到改善接头几何外形,降低应力集中 程度、调节其应力场沿厚度方向的分布状况,最终达到改善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 目的。 2)相变应力应用改善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基本工作原理:利用开发的相变 应力焊接材料使焊缝金属冷却中产生的相变应力,抵消焊接残余拉伸应力并获得 压缩应力,最终达到改善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目的。 3)等离子喷涂改善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基本工作原理:利用等离子在焊趾 部位喷上结合性能良好的涂层材料来改善接头的应力集中状态,最终达到改善焊 接接头疲劳强度的目的。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整体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3 项,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5 项;2004 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2 年获 教育部发明二等奖。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接头焊趾及焊跟部位是焊接结构承受疲劳载荷的 薄弱环节,改善焊趾和焊根部位的疲劳性能将提高整个结构的疲劳性能。使用超 声波冲击、相变应力及等离子喷涂等这些新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改善焊接结构的疲 劳寿命,显著降低焊接结构破坏事故的发生几率, 进而节约焊接结构的用钢量和 资金,增加焊接结构的安全裕度,防止因焊接结构发生意外疲劳破坏事故给国家 和人民财产的经济损失,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的可能。 应用领域:可以应用到桥梁、采油平台、船舶、飞机、机车车辆、压力容器 及管道、水轮机、火箭发动机、汽车制造等诸多领域。 
天津大学 2021-04-11
粉煤空气化制备燃气新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与浙江联顺筑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粉煤 空气气化制备燃气新技术开发”,依托浙江联顺筑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 识产权的日处理75吨煤级、低成本和全热回收粉煤空气气化制备燃气新技术。该技术具有煤种 适应性强、流程简单和开停车操作方便等特点和优势,该技术主要特点包括: (1) 气化装置开停车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2) 碳转化率高,燃气中飞灰含量低; (3) 连续、稳定、准确和可控的高含水量中等固气比粉煤输送。 171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技成果 172 (4) 采用空气气化,省去了昂贵的氧气制备系统。 (5) 气化工艺洁净,环境友好。 建成日处理煤量75 吨粉煤空气气化示范装置,以神府煤为原料基准,采用富氧空气,气 化压力常压,气化装置实现8小时连续运行,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1) 空气煤比≤3100Nm3 空气/1000 kg煤; (2) 有效气成分CO+H2+CH4≥38%; (3) 碳转化率≥94~96%; (4) 燃气高热值≥5000 kJ/Nm3;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钢铁件热浸镀铝新技术
该项目研究内容钢铁件热浸镀铝工艺是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工业发达国家掌握的一种使钢铁表面强化,耐蚀和抗高温氧化的先进工艺方法。该项目不需加覆盖溶剂,减少了旧工艺中有毒溶剂对镀件及设备的侵蚀,提高了镀件的质量,节省了覆盖溶剂的消耗成本。
东南大学 2021-04-10
猪油制油新技术开发
本项目研究建立了以猪油加工和深加工为核心的新型处理工艺,形成了以下 4 项关键创新技术。 (1)新型绿色提油工艺 (2)精炼改进工艺过程中胆固醇的脱除 (3)猪油与棕榈硬脂酶法酯交换制备猪油基起酥油 (4)干法偶联溶剂法富集 OPO 我国猪肉加工量大,猪油资源丰富,合理利用猪油资源,创造较高经济价值 的产品非常重要,本项目拓展了猪油的应用领域,使其发挥更高的经济价值。分提作为油脂改性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棕榈油加工中,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将分提技术引进入猪油加工中将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项目研究成果获中国粮油学会一等奖 1 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 2 成果的技术指标、创新性与先进性本项目创新采用水酶法提取的猪油,提油率可以达到 96.3%,所出油品质好, 各项理化指标基本上达到国家标准,避免了后续精炼的处理环节,为企业带来了 巨大的经济价值。本项目确定了 β-CD 包合法脱除胆固醇工艺放于猪油脱胶脱酸 后最为合理,并实现了 96%胆固醇的脱除,解决了猪油胆固醇含量高的问题。采用同样的工艺条件也可以实现酶解猪油中 84%胆固醇的脱除,胆固醇含量降低到 80ppm。本项目提供了一种以猪油为原料富集 OPO 的方法。通过干法和溶剂法两步分提之后使得猪油中 OPO 含量由 22.60%升高至 45.25%,为其在人乳脂肪替代品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江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664 66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