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交替极无刷永磁电机及基于该电机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替极无刷永磁电机,用于电子助力转向系 统中,该电机包括:呈中空筒体状的定子铁芯,其内壁开有槽,定子 绕组放置在对应的定子槽内;呈中空筒体状的转子铁芯,同轴套设在 定子筒体的中心通孔中,其外表面开有多个槽,且槽数为电机运行磁 场极数的一半;以及多个磁钢,其分别一一对应放置在转子铁心的各 槽内,且相邻槽的磁钢极性相同,使得转子磁钢只存在单一极性,形 成凸极结构,从而能够实现降低永磁用量的同时保持电机的输出转矩。 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本发明的装置对永磁电机 的转子结构进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非正弦反电动势表面式交流永磁电机矢量控制方法
一种非正弦反电动势表面式交流永磁电机矢量控制方法,属于交流永磁电机调速方法。该调速方法根据数值计算、实验或辨识得到的永磁磁链导数与电机动子电气角度的关系曲线,计算得出永磁磁链导数矢量幅值及相位与动子电气角度的关系曲线,以永磁磁链导数矢量方向为 q′轴建立 d′q′轴坐标系,控制 d′轴电流为 0,使电流矢量定向于永磁磁链导数矢量方向,结合数值计算、辨识或实验得到的齿槽力(或转矩)与电机动子电气角度的关系曲线,进行齿槽力(或转矩)补偿可以获得最大效率无纹波的推力(或转矩)控制。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矢量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相切换的多相永磁电机调速系统及其调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切换的多相永磁电机调速系统及其调 速方法。该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逆变器,切换电路,第一和第二断路 器,以及多相永磁电机;多相永磁电机为两套三相绕组结构;第一逆 变器的三相输出端分别连接电机的第一套绕组的三相正向端,第一套绕组的三相负向端通过切换电路分别连接电机的第二套绕组的三相正 向端,第二套绕组的三相负向端分别连接第二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端; 第一和第二逆变器分别由两个独立的直流电源供电,第一和第二断路 器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逆变器的直流母线的低电位端;切换电路用 于调整第一和第二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三维高分辨电阻率勘探及直接成像技术
项目简介用直流电阻率法的单极-偶极装置在全测区形成相互交错的正交观测系统;应用该三 维高分辨电阻率勘探及直接成像方法可以克服现有二维高分辨电阻率勘探方法由于旁侧 效应引起的洞道定位不准,和洞道形状不确定的问题。较一般的三维高密度电阻率勘探 对地下洞道的敏感性高,真正实现了对地下分析分辨单元的多次覆盖测量。 性能指标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和剔除静态偏移的能力,易于实现测区的滚动测量和无缝衔接。 三
江苏大学 2021-04-14
一种皮肤电阻变异性在线监测仪
成果创新点 可用于医疗监测、运动状态评估、测谎仪等。 对皮肤电阻进行检测,可帮助了解自身的自主神经健 康状况,及时治疗。运动员可以通过皮肤电阻变异性检测 装置了解自身交感神经的活跃度,从而了解自身状况是否 适合运动、剧烈运动后是否得到充分休息。当人说谎时, 交感神经活跃度会不自主地提高,造成皮肤电阻下降,这 些数据可以在仪器上直观地呈现。 相对目前主流侵入性检测,本技术无需 24 小时动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一种皮肤电阻变异性在线监测仪
可用于医疗监测、运动状态评估、测谎仪等。 对皮肤电阻进行检测,可帮助了解自身的自主神经健康状况,及时治疗。运动员可以通过皮肤电阻变异性检测装置了解自身交感神经的活跃度,从而了解自身状况是否适合运动、剧烈运动后是否得到充分休息。当人说谎时,交感神经活跃度会不自主地提高,造成皮肤电阻下降,这些数据可以在仪器上直观地呈现。相对目前主流侵入性检测,本技术无需24 小时动态连续检测,无需限制测试者的活动;设备简单,容易测量。采样频率为 10Hz,远大于市面上其他的皮肤电阻采集器,可连续工作达 5 小时。数据无线传输,受测者在测试过程中可从事的活动类型不再受限;数据采集中不需变换档位,数据采集连贯无跳变。装置嵌入分析程序,无需专业医护人员,即可直观了解自主神经系统的健康情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7
一种双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本新技术成果(发明专利:201010238708.2)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外引地网来降低接地电阻时因主网和辅网相隔离较远的难以测量的现实问题,基于原创性且国际先进水平的理论成果,自主研发一种双地网接地系统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该方法计算简便,物理意义明显,克服工程应用中测量双地网布线麻烦的难点。目前,该测量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显示出明显的效果。 该测量方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可控性强、准确度高,填补了可信性自动验证的空白,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稀土合金材料的电磁输运特性及其磁热效应研究
对稀土合金磁性材料的电磁输运特性、变磁性转变、自旋重定向及 其与之相关的结构相变等行为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重点关注其中 介观尺度磁畴结构、相分离现象以及微观电子结构等的衍变规律、 以及它们与宏观电磁现象的关联效应,深入理解稀土元素在其中发 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稀土合金材料的磁性作用机制,探究4f—3d电子 的相互作用机理,以达到探寻其微观物理本质的目的;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该类材料中的磁热效应,为磁制冷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支持。 该项目的研究对象为先进功能材料,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和节能减排 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该项目已获上海市自然基金项目立项支持。
上海电力大学 2021-04-29
具有巨霍尔效应的纳米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料
  巨霍尔效应是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中反常霍尔效应的巨大增强现象,是纳米材料的新效应,本课题利用巨霍尔效应原理,制备出磁场灵敏度高达125AT、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并将颗粒薄膜应用于霍尔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原型。    本课题的研究,率先将纳米体系的新效应巨霍尔效应原理应用于传感器件领域,制备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纳米材料及微型霍尔器件,具有原始创新性。与传统的半导体霍尔器件相比,基于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巨霍尔效应的霍尔器件具有体积小、制备工艺简单、高度集成、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具有更为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霍尔器件具有的工作温度宽、温度稳定性能优异、抗核辐射等优点,在微弱磁场探测、航天器的精确定位、导航以及军事装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市场前景广阔。   本课题利用巨霍尔效应原理,首次制备出磁场灵敏度高达125VAT、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并将颗粒薄膜应用于霍尔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原型。主要创新点有将稀磁半导体引入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体系,替代绝缘体母体材料,使体系在厚度较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温铁磁性;制备出不同种类的具有高灵敏和实用价值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将具有巨霍尔效应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应用于传感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    主要创新点有将稀磁半导体引入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体系,替代绝缘体母体材料,使体系在厚度较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温铁磁性;制备出不同种类的具有高灵敏和实用价值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磁敏材料;将具有巨霍尔效应的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应用于传感器件,替代现有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新型霍尔器件。相关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九项。    本课题的研究,将巨霍尔效应这一纳米体系的新效应应用于器件领域,以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替代现有霍尔器件的掺杂半导体活性层材料,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取得了多项具有原始创新性的技术成果,进一步推进了纳米材料在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应用    应用状况:    与传统的半导体霍尔传感器件相比,基于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巨霍尔效应的霍尔传感器件具有体积小、制备工艺简单、高度集成、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具有更为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纳米铁磁金属颗粒薄膜霍尔器件具有的工作温度宽、温度稳定性能优异抗核辐射等优点,在微弱磁场探测、航天器的精确定位、导航以及军事装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市场前景广阔。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人源益生菌功能发掘与发酵乳高效应用技术
该成果 2016 年获广西科学技术二等奖。通过建立人源益生菌高效筛选技术,并选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优异且稳定的人源益生菌;构建了益生菌功能发掘、功能特性高效表达技术及高活性益生菌发酵乳品制备技术。成果还建设了我国最大的长寿人群益生菌种质资源库,科研成果在免疫调节功能益生菌体外筛选模型构建、黏附定植新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扬州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22 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