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的双进双出球磨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的双进双出球磨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包括基于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控制器、控制量初始化模块以及被控对象,被控对象为双进双出球磨机模型,其输出连续被控量经离散化后生成的离散被控量和被控量当前设定值输入控制量初始化模块和预测控制器,控制量初始化模块输出控制量初始值输入给预测控制器,预测控制器输出离散控制向量经零阶保持器转换为连续控制量输出给双进双出球磨机模型。控制方法采用RBF神经网络正向模型和RBF神经网络逆向模型实现对被控对象的预测控制。本发明可以对系统进行提前控制和调节,适用于大滞后系统的控制,被控量响应快、超调量小,同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东南大学 2021-04-11
关于“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直接进入正式申报的项目填报正式申报书的通知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相关工作要求,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已完成了“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预申报形式审查工作,已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分别进行了反馈,并依规确定了可进入正式申报环节的项目清单。请收到我中心关于正式申报邮件通知的项目及时按要求填报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其他项目请等待后续通知。
科学技术部 2023-07-25
一种具有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的环己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应用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全球性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其预防与治 疗的主要手段是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流感病毒不断变异,需要不断开发新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 抑制剂。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类环己烯新化合物,合成方法上有创新,
中山大学 2021-04-11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持续推进“揭榜挂帅”、青年科学家项目等科技管理改革举措,着力提升科研投入绩效,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组织管理相关要求,现将“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科学技术部 2023-05-12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夏娟教授、李卫昌副研究员团队在糖尿病创面修复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重点探究了高分子纤维网络结构对材料体系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对糖尿病创面的修复机制,并通过理化性能测试、生物学检测、动物实验等手段,系统评价了其应用的灵活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山大学 2022-05-31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钱鹤、吴华强团队提出基于旋转神经元的新型储备池计算硬件架构
随着摩尔定律的放缓,基于硅晶体管和冯诺依曼架构的传统计算硬件系统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严峻的性能瓶颈。受大脑启发,基于新原理器件的类脑计算致力于充分挖掘电子器件自身的物理属性作为计算资源,从而在硬件层面高效实现各种人工神经网络。
清华大学 2022-04-08
维生素B6通过PKM2/Nrf2通路促进谷胱甘肽合成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帕金森病“长线用药”存在着副作用多、几年后疗效减退的难题。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胡刚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维生素B6通过PKM2/Nrf2通路促进谷胱甘肽合成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为帕金森病临床治疗的突破及研发理想治疗药物提供了新靶标。前不久,该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一流刊物《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谷胱甘肽作为细胞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物质,能够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应激损伤。帕金森患者脑内普遍存在谷胱甘肽水平降低问题,导致神经元抗氧化损伤能力减弱,加剧病理进程。因此,亟需阐明脑内谷胱甘肽水平下降的分子病理机制,并通过外源性药物恢复脑内谷胱甘肽水平,为临床治疗的突破及研发理想治疗药物提供新靶标。南京中医药大学胡刚教授团队的研究新成果,首次报道了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D2受体激活后促进谷胱甘肽合成的具体分子机制,并发现小分子化合物吡哆醇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谷胱甘肽的合成,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星形胶质细胞D2型多巴胺受体激动后,通过下游非经典G蛋白β-arrestin2信号通路,直接结合并二聚化M2型丙酮酸激酶。”研究团队专家介绍,后者作为转录共激活因子增强Nrf2的转录活性,导致Nrf2与Gclc、Gclm基因启动子结合能力增强,最终促进谷胱甘肽合成。研究团队还通过对源于天然产物的小分子库筛选,找到了一种能促进谷胱甘肽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吡哆醇,该化合物能二聚化PKM2从而促进其对Nrf2的转录激活作用,进而提高脑内谷胱甘肽水平,保护神经。帕金森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65岁以上人口患病率为2%,70岁以上患病率约为3%-5%。“现在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线药物,多是作用于脑内多巴胺受体的。”研究团队成员之一、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青年教师伟尧博士介绍,激活多巴胺受体可以较好地缓解帕金森症状,但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会有恶心、嗜睡、低血压、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二是长期服用会产生受体脱敏现象,导致服药3-5年后疗效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业界专家学者们探究的课题。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1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王秀梅团队发现取向结构材料诱导大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定向迁移和分化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王秀梅团队提出了多模态组织工程新策略,通过自主开发的多级定向纳米纤维蛋白水凝胶(alignedfibrinnanofiberhydrogel,AFG)对脊髓与外周神经损伤进行干预,并在大鼠、比格犬、食蟹猴上取得了良好的再生修复效果和运动功能恢复。
清华大学 2021-12-08
南京师范大学eLife│生科院郭志刚教授-胡志刚副教授团队揭示RNA甲基化调控DNA重组修复并影响乳腺癌化疗新机制
生科院郭志刚-胡志刚课题组通过研究,深入阐明了METTL3通过m6A-YTHDC1依赖的方式调控EGF/RAD51轴,进而调控同源重组修复和乳腺癌化疗效果的新机制,为乳腺癌等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药物开发思路。
南京师范大学 2022-06-14
《Matter》刊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赵勇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仿生分级结构可拉伸螺旋纤维支架实现运动组织“动态修复”
研究团队打破传统运动组织损伤修复的固定治疗模式,发展了一种仿生多尺度结构可拉伸螺旋纤维支架,并成功用于无固定模式下运动组织动态修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11-0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