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纸业集团生产方案管理和发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此项目为863项目子课题,是实现某纸业集团的MES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生产方案(包括浆种、配比、流量以及各工序工艺参数等)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生产经验不断滚动优化和丰富生产方案,为企业进行方案切换提供翔实、可靠的信息; (2)建立生产计划信息发布系统,调度人员能根据生产计划在生产方案信息库中提取完整生产方案信息,在经过各级人员的确认后,系统可根据备料、蒸煮、打浆、抄纸等不同工段的需求将生产方案进行自动分解,通过信息发布平台自动发布到各车间。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基于“互联网+”的提升机性能智能检测系统
1 成果简介 本成果涉及一种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提升机性能智能检测系统,适用于目前国内外主流的各类提升机,可用于绝缘电阻检测、静载检测、额载检测、动载检测和滑降速度检测。系统由上位机单元、下位控制单元、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单元和机械结构单元构成,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开发上位机主控制程序,与 PLC 协同控制系统运行,同时联用网络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数据本地、远程双存储,便于远程监管。本系统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报告可自动生成并打印。 2 关键技术 (1)采用上位机与 PLC 的协同控制技术,使系统能够根据检验员设定的检测项目和参数,执行不同的检测流程,而无需更改 PLC 内部程序; (2)采用多元数据采集分析技术,同时采集多个测试台的限位开关、接近开关、位移传感器等元件的实时数据,并整理分析,执行相应决策; (3)采用基于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开发技术,开发了系统的权限分级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实现了数据的存储,保障了设备与数据的安全; (4)结合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系统的检测数据存储在本地的同时,远程数据库将同步更新,便于设备的远程监管; (5)采用基于 COM 组件的报告打印技术,实现了自动生成 Word 和 Excel 检测报告的功能,提升了检测效率。 3 项目成熟度 系统研发成功,企业已投入使用。 4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2018 年最新实施的 GB/T 19155-2017 标准提供了高处作业吊篮用提升机的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但国内目前还没有满足该标准的提升机性能检测设备,检验员往往需要通过手工测量得到检测数据并撰写报告,极大地降低了检测效率和数据可靠性。本套系统的成功研制将极大提升吊篮用提升机的检测效率和精度,保障提升机产品的质量。本成果可应用于提升机制造商的产品出厂检验,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提升机性能评估。 
江南大学 2021-04-11
基于“互联网+”的提升机性能智能检测系统
1、成果简介 本成果涉及一种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提升机性能智能检测系统,适用于目前国内外主流的各类提升机,可用于绝缘电阻检测、静载检测、额载检测、动载检测和滑降速度检测。系统由上位机单元、下位控制单元、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单元和机械结构单元构成,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开发上位机主控制程序,与 PLC 协同控制系统运行,同时联用网络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数据本地、远程双存储,便于远程监管。本系统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报告可自动生成并打印。 2、关键技术 (1)采用上位机与 PLC 的协同控制技术,使系统能够根据检验员设定的检测项目和参数,执行不同的检测流程,而无需更改 PLC 内部程序; (2)采用多元数据采集分析技术,同时采集多个测试台的限位开关、接近开关、位移传感器等元件的实时数据,并整理分析,执行相应决策; (3)采用基于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开发技术,开发了系统的权限分级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实现了数据的存储,保障了设备与数据的安全; (4)结合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系统的检测数据存储在本地的同时,远程数据库将同步更新,便于设备的远程监管; (5)采用基于 COM 组件的报告打印技术,实现了自动生成 Word 和 Excel 检测报告的功能,提升了检测效率。 3、项目成熟度 系统研发成功,企业已投入使用。 4、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2018 年最新实施的 GB/T 19155-2017 标准提供了高处作业吊篮用提升机的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但国内目前还没有满足该标准的提升机性能检测设备,检验员往往需要通过手工测量得到检测数据并撰写报告,极大地降低了检测效率和数据可靠性。本套系统的成功研制将极大提升吊篮用提升机的检测效率和精度,保障提升机产品的质量。本成果可应用于提升机制造商的产品出厂检验,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提升机性能评估
江南大学 2021-04-13
基于燃气或天然气的远红外烘干系统
远红外辐射加热干燥物料系统是基于“匹配吸收” 理论,采用目前最先进远红外无接触、均匀烘干技术,使用天然气或液化气为原料,通过酶剂化学反应释放红外辐射达到加热物体,成本低、速度快、安全干净。该烘干系统替代传统介质如碳化硅、金属管、电阻带、陶瓷、半导体、搪瓷等发热元件,辐射转换效率由传统的 40-50%提高到 80%以上。烘道、烘箱由密闭、保温型发展到开放型。使用温度可在 30~900℃之间任意可调,管路、电路设计本质安全,可实现完全无人值守自动控制。 该系统适用于工农业生产生活诸多部门的加热、干燥、固化等生产过程。可用于工业中对于大中小型机器产品表面底、面漆的烘干,在农业方面的各种谷物烘干,生活家具等用品烘干,一般在两分钟内即可烘干均匀。 2、创新要点 使用天然气或煤气做原料,不通过燃烧只通过化学催化产生高辐射热量,具有高效、低廉、快速、节能、环保、安全等优点。 3、效益分析(资金需求总额 近 10 万元) 一次性投入,终生使用,能耗成本低廉,维护简单。 4、推广情况(已推广企业) 2008 年无锡新区凯特彼勒有限公司珀金斯发动机烘干线上底漆面漆烘干使用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风力发电机旋转冷却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风力发电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风力发电机旋转冷却系统,其包括至少 一个贴附布置于超导风力发电机的外转子的铁芯筒体外周壁上的换热 单元,其中,换热单元包括过滤器,冷却风扇、换热器和换热器壳体, 过滤器设置在换热器壳体端部,表面均布多个过滤孔,冷却风扇置于 过滤器后端,并与换热器壳体内腔相通,换热器壳体轴向贴附在铁芯筒体外壁上,表面上开有多个散热孔,并可与铁芯筒体外壁上开设的 通孔相通,并通过换热器壳体另一端的出口排出,实现对流冷却。本 发明还公开了具有上述冷却系统的风力发电机。本发明可充分利用超 导电机叶片旋转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电子科技大学电磁环境仿真及智能处理平台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
电子科技大学电磁环境仿真及智能处理平台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
电子科技大学 2022-05-27
海洋装备交流电磁场智能安全检测及可视化评价技术与应用
海洋平台、海底管道等海洋装备长期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服役,较易出现腐蚀、疲劳以及开裂等结构缺陷,直接影响水下结构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本项目(海洋装备交流电磁场智能安全检测及可视化评价技术与应用)围绕海洋装备在役安全检测及评估的技术难题展开系统攻关,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原理,引入海洋电磁学,探究海洋环境中多类型激励下电磁场畸变特征,揭示水下结构缺陷三维形貌-畸变电磁场-可视化成像的正反演化规律,提出水下提离扰动条件下干扰信号识别及补偿方法,建立海洋装备智能检测与可视化评价算法,改变传统操作人员主观评估为智能可视化评价,显著提高海洋结构缺陷检测的智能化和可视化水平,最终构建新一代海洋装备交流电磁场智能安全检测和可视化评价技术体系及其工业应用系统,有效添补水下结构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及可视化技术空白,突破国外技术壁垒,率先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交流电磁场智能可视化检测仪器,可实现500米水深结构物缺陷检测。 团队(赛弗智检)依托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能传感与无损检测实验室,目前有教授一名,副教授两名、博士后一名、博士三名,硕士生二十余名,具有良好的科研攻关和产品研发、升级能力。 团队研发的海洋装备交流电磁场智能可视化检测仪器能够实现水下结构萌生级裂纹(3.0 mm 长、0.5 mm 深)的智能识别和可视化评价,突破水下涂层和附着物扰动影响技术瓶颈,减少表面清理作业工序60%以上,可视化反演精度超过9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项目成果改变传统无损检测主观经验判断为智能检测与可视化评价,显著提高海洋装备结构缺陷检测效率和准确率,可广泛用于海洋油气开发、港工码头、跨海大桥以及船舶等多领域海洋装备的在役安全检测,提供高精度缺陷三维形貌信息,为合理决定维修或改装方案提供数据支撑,有效延长海洋装备的使用寿命,保障海洋装备安全运行,具有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目前研发的智能可视化检测仪器已在中海油检测技术公司、广东运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销售和推广应用,用于水下导管架焊缝、深水隔水管、海洋平台等关键海洋装备安全检测和评价,有效代替传统磁粉等表面无损检测方法,产品销售及检测服务已为企业新增效益9000余万元。 获奖: (1)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银奖 (2)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   团队组金奖 (3)首届“能源 智慧 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一等奖 (4)第五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金奖 (5)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银奖 (6)东营市首届油地校创新创业大赛   二等奖 (7)第七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   一等奖 (8)第六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   二等奖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1-05-11
中央财经委: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4月26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会议强调,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基础设施技术自主可控水平。要造就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新华社 2022-04-27
阿尔茨海默病脑活动和脑网络异常准确刻画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量基于功能磁共振影像的研究提示AD可能是一种失连接综合征。但是由于缺乏大样本、多站点的数据集交互验证,迄今为止与AD脑功能活动、脑连接的异常模式还没有得到一个清晰一致的结论,脑功能活动是否可以作为AD的早期影像学标记也有待进一步验证。为准确刻画AD的脑活动、脑连接和脑网络异常模式,并探索功能磁共振影像指标作为AD早期识别标记的可行性,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天津环湖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国内外多家单位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共同利用多中心、大样本的功能磁共振影像数据(N=688),使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找到了AD中稳定的、可重复的功能异常模式,并从标记的泛化性、个体化精准诊断可行性与生物机制解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成果近日在《Human Brain Mapping》在线发表。本研究首次使用多中心、大样本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集对AD患者的功能异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评估了与AD有关的功能异常作为AD诊断的生物标记物的有效性和泛化性。更具体地说,研究发现脑内默认网络(DMN)、扣带回、基底神经节以及海马的异常功能连接和局部活动可能是AD认知能力、脑内信息交流受损的基础。脑网络异常的严重程度的个体间差异与认知损害程度、β淀粉样蛋白累积程度显著相关,这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AD的神经生物基础和脑功能活动异常之间关系的理解。跨中心独立验证的个体识别准确率和临床评分预测的结果表明脑功能活动异常可能作为AD发生发展可能的影像学标记物。后续独立验证数据集和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证实了结果的可重复性和泛化性,夯实了本文的结论。这也是该团队继基于多中心的功能磁共振阿尔茨海默病脑活动改变研究和基于海马影像组学的AD早期识别的研究之后,在AD的脑影像异常表征上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团队后续的工作将集中在更多独立中心、纵向跟踪的高危人群的验证工作,并希望和更多的团队建立进一步的合作。该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和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的支持。相关论文信息: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hbm.25023
首都医科大学 2021-04-11
大型电力设备状态分级监测诊断管理网络 及分析处理中心
我国的电力工业在近十年内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将有更大的发展。作为电站的大型设备,其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关系到电厂的安全与生产效益,而且对国民经济有直接影响。 但是多年以来,汽轮发电机组损失均在千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则在数百亿元以上。据统计,1988年至1991年四年来全国发电机事故总台达219台次,占装机总台数(462台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8 169 170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