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软件定义摄像机
进入智能时代,摄像机将从“看得见”迈入到“看得深”、“看得懂”、“能预见”的多维智能感知视界。相比较传统摄像机因软硬件绑定而产生的应用局限性,华为推出软件定义摄像机理念,明确三大核心标准暨拥有专业AI芯片、开放的摄像机OS、开放的算法和应用生态,华为采用智能算法与硬件底座分离的设计理念,在硬件底座算力充足的情况,通过对摄像机前端算法的不断在线迭代与自主学习实现一次硬件投资、全生命周期内算法可持续成长。软件架构开放,汇聚生态伙伴优秀算法,实现普惠AI;开放的硬件架构,可以接入各类感知终端;为客户持续创造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 MVB(MachineVisionBenchmark)是机器视觉图像质量评价体系,从场景适应度与识别准确度两个方面对“给机器看”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划分6个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包括清晰度、噪声、对比度、亮度、色彩还原、色彩饱和度,给出各单项的质量评价及与整体质量的相关度,用于指导图像调优。 SuperColor低照全彩成像技术是好望三大根技术之一,作为图像根技术,打造全天候极致图像体验。SuperColor作为好望的图像根技术,依托“墨子”系列镜头、“烛龙”系列Sensor、ISP算力换图像等黑科技,打造全天候极致图像体验,让人看更舒适、让机器看的更准。目前好望软件定义摄像机已有多款应用了SuperColor技术。 面对多变的需求,海量的信息和数据,AI算力成为智能视觉产品的一大重要基础,华为软件定义摄像机(Software-DefinedCamera,简称SDC)以超强算力AI芯片加持打造X、M、C、D四大系列,通过不同算力,加载不同算法,以服务于多样的智能化需求。 •X系列:超强算力AI芯片加持,以全算法合集,多算法加载,打造智能新高度 •M系列:适配单一场景智能化专业需求,打造专业级AI产品,同时支持软件定义架构,实现算法可按需定义 •C系列:轻算力,轻智能,解决不同场景下的基础智能需求 •D系列:主打分销市场,打造面向千行百业的普惠AI的系列化产品 全息感知 开放架构,多维感知,在不同场景下,助力客户快速择优上线智能新应用,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逆光、低照度、雨雾、人物、车辆等不同场景,自主调整摄像机参数,帮助客户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确保关键信息不丢失。同时通过“生态仓”设计,实现与物联传感器的生态互联,构建全息感知的入口。 全时智能 全时可用,持续成长,依托于专业AI芯的超强算力,用算力换图像,实现全天候的极致高清体验和智能感知,同时,专业AI芯使能自主学习能力,让SDC在交通、平安城市、园区等各类应用场景中持续优化,越用越聪明。 全景协同 按需定义,协同共享,华为充分考虑不同客户、不同场景下的摄像机智能化需求,SDC支持算法应用商城,算法可在线加载更新,具备算法持续演进能力。产品算力充足,实现1个智能摄像机带动周边N个普通摄像机智能升级,实现多目摄像机的多镜头的智能协同,有效提升企业效率。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22-09-19
PC机锁屏管理
1)在硬件层对计算机进行管理,需要进行身份认证后方可对电脑进行操作;2)可结合课表和预约信息,对电脑进行精准控制;3)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一定时间段内对电脑无操作,系统将自动锁屏,锁屏后需要再次身份认证方可继续使用;如果锁屏后一定时间段内未解锁,系统将自动关闭电脑;4)老师可实时查看学生电脑操作画面,监督学生电脑使用,有效进行课堂管理;5)使用情况实时记录,包括每台电脑什么时候使用过,谁使用过,使用时长等信息,为事件索源提供依据;6)能对学生上机情况进行统计,每个学生在哪些电脑使用过,总上机使用时长多少,被锁屏多少次,强制关机多少次为学生的平时成绩的做参考依据。
重庆步航科技有限公司 2022-09-08
微型液压注塑机
微型液压注塑机
南昌市精鹰科教实业有限公司 2022-07-26
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可控制备
北京大学工学院课题组在国内较早开展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相关研究,在阴离子氧化还原过程的调制、阴离子电荷补偿机理、阴离子氧化还原过程的激发及阴离子氧化还原富锂锰基材料制备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该研究构筑了一种O2型具有单层Li2MnO3超结构的富锂材料,可以提供400mAhg可逆容量,能量密度高达1360wh/kg,是目前锂离子电池锰基富锂正极材料最高可逆容量。这种材料通过一个单层的Li2MnO3,激活稳定的阴离子氧的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一个高度可逆充放电循环。
北京大学 2021-02-01
挥发性有机气体处理新技术-等离子体除臭技术
等离子体被称为是除固、液、气三态以外的第 4 种物形态,它是由电子、离子、自由基和中性粒子组成的呈电中性的导电性流体,一般分为热等离子体(平衡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非平衡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半导体工业、聚合物薄膜、材料防腐蚀、等离子体电子学、等离子体合成、等离子体冶金、等离子体煤化工、等离子体三废处理等领域被广泛应用,通常是采用加热或放电的手段产生. 自然界中等离体产生的方式主要包括:电晕放电、介质阻挡放电、火花放电、辉光放电、汤生放电和弧光放电。其中,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在常温常压环境下就可操作,因而被广泛应用。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01
一种全固态T1离子选择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固态Tl离子选择电极及制法,它是由树脂管,Tl离子小体柱敏感材料的树脂管底,树脂顶盖组成.用光谱纯Tl2S,Ag2S和AgI,按50:25:25摩尔比经充分混合研磨后,压制成小长方体,放进石英瓶中,在干燥氮气的条件下,加热至350℃,保持4小时;然后自然退火,再把小长方体研磨碎,制成高/宽比为0.25~4的小柱体,放进真空石英瓶中,加热至350℃,保持4小时,然后自然退火,取出抛光,制得Tl离子选择敏感柱形材料;用导电银浆在小柱体一侧焊接并引出一铜导线,将小柱体封装在树脂管底,管顶用树脂盖封死,制得全固态Tl离子选择电极,携带方便,快速准确检测水,水果和蔬菜等中的Tl离子.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4-30
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FCC汽油电化学脱硫方法
本发明属于化工催化及汽、柴油脱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离子液体进行催化氧化脱硫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无污染,催化剂易于分离且易于降解,可将FCC汽油中的硫含量降至10ppm以下,达到欧洲五号标准,而不影响其他质量指标的绿色脱硫工艺。
辽宁大学 2021-04-11
离子交换法处理阳图PS版电解槽
项目简介:据我们了解国内生产阳图PS版的生产厂家有十来个,每天每厂家有约百吨的含铝含酸废水排入江河或湖海,因此他们都有较迫切的要求来进行技术技术改造,以降低生产成本,回收废水中铝减少废水的排放。以前有不少厂家想试验用离子交换来处理阳图PS版,但都因技术难关来解决而宣告失败。功能及技术指标:我们试验的新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电解槽,只需间歇加少量盐酸,以维持电解时的酸度要求,基本不用排放含铝含酸废水。该技术的投资不大,每条生产线仅需购买约两吨阳离子交换树脂,设备仅是几个大塑料处理槽,一次投资约3万元左右。应用情况:目前温州奥光印刷材料有限公司的一条生产线在应用。市场情况:可以较短时间内向全国有关阳图PS版生产厂进行推广。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吸附-等离子体同步烟气脱硫脱硝回收硫酸技术(APDSNSR)
研究历程:“吸附-等离子体同步烟气脱硫脱硝回收硫酸技术(APDSNSR)”系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和国家863计划项目基础上,经七年研究、开发,完成了烟气NOx/SOx 同步脱除及其回收硫酸的机理与方法研究、工程化技术基础和工业试验研究(连续48小时运行试验和累计运行600小时以上)。
东南大学 2021-04-10
“石墨烯体系中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
近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朱宏伟教授团队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石墨烯体系中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Cation-π Interactions in Graphene Containing Systems for Water Treatment and Beyond)的长篇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石墨烯体系中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在水处理(膜分离、吸附)、新材料合成、纳米发电、能量存储及溶液/复合材料分散等应用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分析了阳离子-π相互作用的影响机理,综述了现阶段相关理论工作进展,讨论了石墨烯体系中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阳离子-π相互作用是一种非共价相互作用,在自然界,尤其是生命体中普遍存在,在诸多生命反应进程中必不可少。近年来,阳离子-π相互作用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中的重要性被广泛关注。石墨烯是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可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芳香族大分子。阳离子和石墨烯中离域π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引起阳离子在石墨烯表面的富集、溶液中离子及石墨烯结构中电子的重新分布,进而影响石墨烯材料的本征性质及基于石墨烯的器件的性能。深入理解石墨烯体系中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对于石墨烯特性的调控、器件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石墨烯体系中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及其应用近年来,朱宏伟教授团队在石墨烯等新型二维材料的可控制备、结构设计及其在能源(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光电催化)、环境(水处理、空气净化、土壤治理)、柔性传感器件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该综述论文以石墨烯体系中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对相关研究报道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通讯作者为朱宏伟教授,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材料学院2016级博士生赵国珂。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面上项目资助。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1905756
清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2 53 54
  • ...
  • 186 18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