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面向双碳目标的综合能源系统智慧运行大脑
1.痛点问题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能源互联网是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能源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物理载体。在传统能源系统中,电网、热网、天然气网、交通网等分属不同公司管理和运营,不同能源系统相对独立,存在能源竖井,能源使用效率总体不高。综合能源系统通过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的互联互通,通过科学化管理实现多能互补及源网荷储协同,打破传统不同能源系统之间相互割裂的情形,在安全供能前提下最大化不同类型的效益,从而提升综合能源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降低用能成本、提高用能可靠性,减少或延缓投资和建设等。 当前国内开展了许多综合能源系统的示范和应用,但由于综合能源系统横跨多个学科、多个系统和设备厂家、多个管理运营主体,许多项目存在“综合有余、智慧不足”的特点,其运行控制仍然以“被动式数字监控”为主,没有给予运行人员足够的分析决策帮助,没有实现“主动式智能调控”,未能够充分发挥多能互补的效益。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一个智慧能源大脑——综合能量管理系统(IntegratedEnergyManagementSystem,IEMS)对实时运行中的电、热、冷、气进行智慧化的分析和决策。 城市在能源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能源科技创新相对割裂、缺乏实证,能源产业数字化、智慧化滞后,能源行业壁垒众多,可再生能源送出和消纳困难等诸多挑战。由于城市范围大,尤其是海量分布式资源接入,需要进行协调优化调度的对象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控制方式多样。因此如何在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协同多能流,适应多参与主体的需求,需要跳出电力行业边界,挖掘热、气、氢、煤与电能之间的互补性,激活多能间的灵活性,面对灵活性资源呈现出巨量、分布和异质的新特征,迫切需要突破能源互联网技术,实现横向的多能互补和纵向的源网荷储协同。在能源互联网的顶层方案设计中,涉及到各种能流(电、煤、气、热、交通等)的综合分析、溯源计算、综合减排和协同优化问题等,各种能流间相互耦合,其中专业性、综合性较强的多能流、溯源、优化、管理等工作,都需要能够支撑城市级大规模综合能源系统分析和优化的多能流能量管理技术支持。 2.解决方案 基于统一能路理论,突破大规模综合能源系统能量管理系列关键技术,开发了城市级多能流能量管理系统,支撑城市级多能系统破解“互通不足、缺乏智慧”的运行现状,将城市级多能系统运行管理从“孤立的被动式数字监控”提升到“互联的主动式智能调控”。 基于该技术研制了IEMS系统,支撑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等发展,形成统一性、规范性、科学性的管理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开放共享的城市能源生态,赋能众多参与者共同推动城市能源系统的升级。 合作需求 受让方可基于本项技术,结合所应用地点实际情况,设计并研发(IEMS)软件产品,并在城市/园区能源互联网中心取得应用。 在以IEMS及家族产品作为核心产品进行开发的同时,受让方还可开发部分延伸产品,包括多能系统规划评估、大数据挖掘分析、AI技术应用等,并提供咨询服务、售后服务、技术培训服务等。 具体需求包括: 1、提供技术工程化、产品化所需的资金、场地、实验条件、团队等,帮助孵化资源; 2、寻找合适的园区、城市等应用场景; 3、寻求资源对接。 本项技术目前正在与山西省朔州市进行对接,借由山西能源互联网建设大背景,向朔州市产业研究院进行转化。
清华大学 2022-05-31
一种复杂背景下弱小目标检测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背景下弱小目标检测的方法,包括:对连续 3 帧运动目标图像做增强的时域差分滤波处理,得到时域差分滤波增强图像 DIF;对上述 3 帧运动目标图像中的第二帧运动目标图像,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得到固有模态函数 IMF1;对时域差分滤波增强图像 DIF 和固有模态函数 IMF1 进行时空域融合增强处理,得到时空域融合增强图像 FuisonI;对时空域融合增强图像 FuisonI 进行基于统计的阈值分割处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飞行器地面运动目标红外图像识别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地面运动目标红外图像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模块、图像旋转模块、图像配准模块、多级滤波模块、连通域标记模块、目标检测与特征识别模块、流程控制模块以及 FPGA 实现的互联模块。本发明采用图像处理和目标识别专用 ASIC/SoC 芯片、通用 DSP 处理器和 FPGA 处理器,完成不同层次的图像处理和目标识别算法,提高系统并行度、实时性,实时地实现了飞行器地面运动目标红外图像识别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面向目标的 RESTful Web 服务发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目标的 RESTful Web 服务发现方法,首先收集 RESTful Web 服务的信息(特别 是功能性的文本描述),并获得 Web 服务集的领域划分;然后从每个领域的 Web 服务集中进行领域知识库 构建,包括 Web 服务-服务目标关联矩阵、服务目标簇集等;最后基于构建的领域知识库,为给定的用户查 询推荐语义相似的服务目标,然后将用户选择的服务目标集与 Web 服务的服务目标集进行匹配,得到候选 Web 服务集。本发明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单频网雷达多目标跟踪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频网雷达多目标跟踪方法。方法包括量测互联和序列跟踪两个模块。量测互联中: 首先选取一定数量的量测与收发对关联构造低维度关联假设,然后对所有关联假设进行快速判决以尽可能排 除错误的关联假设,整理上一步中所接受的关联假设,最后基于整理后的数据构造单频网情况下的全局关联 0-1 整数规划模型,求解得量测互联后的二次量测。基于二次量测采用卡尔曼滤波实现序列跟踪。该方法可 应对单频网雷达中量测、发射站、目标三者的关联模糊问题,通过启发式方法和最优化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大 幅降低计算复杂度,且多目标跟踪性能接近关联关系已知的情况,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武汉大学 2021-04-13
移动视频会议机器人
超高性能1080p,包含核心编解码器、摄像机、显示器、麦克风、智能移动支架等。部署方便、整洁,可快速融入各类中小型会议室 。设备具备移动结构,能轻松穿越办公区,避开障碍物,到达指定地点对办公人员进行协助。随时随地畅享高清视频会议带来的音视频临场交互体验。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移动视频会议机器人
超高性能1080p,包含核心编解码器、摄像机、显示器、麦克风、智能移动支架等。部署方便、整洁,可快速融入各类中小型会议室 。设备具备移动结构,能轻松穿越办公区,避开障碍物,到达指定地点对办公人员进行协助。随时随地畅享高清视频会议带来的音视频临场交互体验。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自主移动消毒机器人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苏剑波教授研究团队与灵至科技联合推出的自主移动消毒机器人,目前已开始在武汉、上海等地抗疫一线进行临床应用。与真人消毒相比,它不仅工作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可以确保消毒的彻底性和人员的人身安全。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智能移动机器人
研究领域1.嵌入式计算机测控系统。2.智能移动机器人系统。3.物联网相关技术。                           科研成果及简介1.嵌入式计算机测控系统:主要应用于便携式仪器仪表、智能传感器、嵌入式控制器等。2.智能移动机器人:包括轮式和履带式驱动、智能控制移动机械手。主要应用于危险场合下的自主作业,可以完成移动机械手的三维虚拟样机设计和仿真,加工调试,感知-决策-执行智能控制系统。3.ZIBGEE无线自组网传感器和控制网络、基于GPRS的远程测控系统。                             获奖与专利发明专利:1.基于全方位视觉的动态目标识别和定位方法      申请号:200910228580.9(已授权)     中国 2011.9.232.基于立方体投影对鱼眼图像畸变校正方法     授权号:ZL 2009 1 0228581.3(已授权)  中国 2011.5.11实用新型:3.基于ARM和DSP的图像处理装置             授权号: ZL 2009 2 0250346.1   中国 2010.08.114.基于智能体及无线组网的移动机械手             授权号:ZL 2010 2 0152775.8   中国2010.12.085.基于ARM和双DSP的智能移动机器人控制装置 授权号:ZL 2010 2 0152847.9 中国2010.12.086.一种履带式全景视觉智能移动机器人平台        授权号:ZL 2010 2 0152779.6  中国 2010.12.087.用于事故现场的工业级无线抛洒传感节点       授权号:ZL 2010 2 0152794.0   中国  2011.04.088.基于自组网抛洒传感器的泄露检测装置        授权号:ZL 2010 2 0152787.0    中国 2010.12.08                             可转让项目1.双节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平台。2.嵌入式计算机软硬件平台。3.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无线自组网智能家居系统4.便携式电供热设备调温计量控制箱。5.基于3G的远程测控模块。                  可承担(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与技术合作机电液一体化成套设备、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开发。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智能移动医用远程交互服务系统
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多年来面向我国促进人民健康和保卫国防安全的重大需求,在智能医疗装备和人工智能系统研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分级诊疗、应急救援、海军舰艇卫勤及航空航天领域。该团队整合前期成果,迅速将基于云的智能移动医用远程交互服务系统投入疫情防控。该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感染、减少医生奔波、减低医疗资源的消耗。该系统由移动终端、智能边缘计算系统和云端数据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可实现隔离病房患者、病区医生和异地指导医生的移动实时交互和移动远程会诊。该系统具备移动互联的能力,可以在第一时间把云端的服务推送到疫情救治的第一现场,远端的医生可以通过移动端及时的为第一现场提供救治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36 3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