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纳米硫化铁广谱抗菌剂的开发与应用
该成果能够将包括大蒜来源的多种天然有机硫化物,以及无抗菌活性的含硫氨基酸、谷胱甘肽以及其他的硫化物,转化为具有高效抗菌活性的纳米硫化铁。与天然有机硫化物相比,纳米硫化铁表现出广谱且高效的杀菌活性,可用于耐药菌及生物膜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该成果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被《纳米人》等新媒体广泛报道。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包括质量比为 1:5~1:15 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以及羟乙基淀粉,所述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粒径 为 100nm~140nm,从内至外由四氧化三铁颗粒,柠檬酸以及右旋聚 赖氨酸组成,所述柠檬酸吸附于四氧化三铁颗粒表面,所述右旋聚赖 氨酸通过离子键与所述柠檬酸相结合,且所述柠檬酸的质量为所述四 氧化三铁颗粒质量的 6%~13%,所述右旋聚赖氨酸的质量为所述四 氧化三铁颗粒质量的 8%~20%,所述磁共振成像造影剂为溶液或冻 干粉末。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制备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桔皮素作为制备治疗实体瘤化疗药物增敏剂的应用
本成果的目的在于证明黄酮类化合物桔皮素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为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一种化疗药物增敏剂。本发明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证明:桔皮素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 48小时的IC50为73.04μg/ml,5-氟尿嘧啶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 48小时的IC50为63.67μg/ml;桔皮素联合浓度为50μg/ml的 5-氟尿嘧啶共同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HCT-116,48小时的IC50为9.05μg/ml;桔皮素联合浓度为25μg/ml 的5-氟尿嘧啶共同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HCT-116,48小时的IC50为7.45μg/ml。当5-氟尿嘧啶的浓度为25μg/ml及50μg/ml时,与桔皮素联合用药均可显著增强5-氟尿嘧啶的抗肿瘤活性,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生长抑制发挥协同作用,当桔皮素浓度为25μg/ml时,与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的效果最佳。因此可将桔皮素作为制备治疗结直肠癌的化疗药物增敏剂应用。本发明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桔皮素联合5-氟尿嘧啶用药对小鼠移植性瘤S180肉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且能明显降低因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毒性过大所致的小鼠死亡率;桔皮素联合5-氟尿嘧啶用药能降低5-氟尿嘧啶的剂量,从而可缓解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所致的小鼠体重降低的副作用,降低5-氟尿嘧啶对小鼠的免疫毒性。因此可将桔皮素作为制备治疗肉瘤的化疗药物增敏剂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已知化合物桔皮素的新的医疗用途,为桔皮素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2、本发明为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化疗药物增敏剂,可提高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并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四川大学 2016-04-18
疏水疏油微纳米复合型超细干粉灭火剂
成果创新点 本项目采用自研超音速气流粉碎、分级与改性一体化 系统实现粉体的原位改性,即气流粉碎制备超细颗粒的同 时对超细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合成粉体专用氟碳表面改性 剂,采用化学包覆方法将灭火基料、具有催化、绝缘功能 的纳米级粒子和表面改性剂进行有序聚合,获得具有极好 的分散性、流动性、疏水性、疏油性、绝缘性的微纳米复 合型超细干粉灭火剂。 核心解决问题、核心优势等: 1.自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聚合物絮凝剂和螯合树脂去除水中重金属
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极大程度地损害了农、林、牧、渔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因此有必要对被重金属污染的水体进行综合性治理。 本项目提出联合使用聚合物絮凝剂和螯合树脂(包括螯合纤维)对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提出治理方案。1.使用天然壳聚糖作絮凝剂对重金属污水进行预处理 甲壳素可从虾蟹壳中提取获得,是可再生资源。甲壳素在地球上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年产量约在1010t~1011
南开大学 2021-04-14
疏水疏油微纳米复合型超细干粉灭火剂
本项目采用自研超音速气流粉碎、分级与改性一体化系统实现粉体的原位改性,即气流粉碎制备超细颗粒的同时对超细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合成粉体专用氟碳表面改性剂,采用化学包覆方法将灭火基料、具有催化、绝缘功能的纳米级粒子和表面改性剂进行有序聚合,获得具有极好的分散性、流动性、疏水性、疏油性、绝缘性的微纳米复合型超细干粉灭火剂。 核心解决问题、核心优势等: 1.自研超音速气流粉碎分级与改性一体化系统,实现粉体原位改性,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2.自行设计并合成氟碳表面改性剂,突破粉体疏水、 疏油相矛盾的技术瓶颈,实现疏水疏油微纳米超细干粉灭火剂的可控制备,解决抗复燃性能差和难清理技术难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9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菊粉鸡饲料添加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菊粉为主配方,配以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刺梨根提取物,优良的活性保护剂,能促进消化吸收的玫瑰提取物,制备成家禽用饲料添加剂,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消化吸收能力。饲料成本低廉,易获得,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用工业生产氧氯化锆废渣制备高效水处理剂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当今社会能源消耗大、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所关注地焦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问题更加突出。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用工业生产氧氯化锆后的废渣进行改性、煅烧等技术处理后制备出一种高效、环保、可重复利用的水处理剂,应用表明,其对污水中的油、重金属离子等都有很强的吸附净化能力,可广泛应用于水体净化领域。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本项目对工业生产氧氯化锆后的废渣进行改性、煅烧等技术处理后,通过控制合成工艺,制备出高效的水处理剂,实现了废物资源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该产品外观呈白色,有块状、球形,平均粒径为3μm 左右,比表面积 300-400m2/g,对污水中的油分、重金属离子(镉离子、镍离子、铬离子等)都有很强的吸附净化能力(油分的吸附容量 150mg/g;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 250mg/g)。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该产品已经进行了中试,同时该技术得到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基金的资助。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环保材料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材料技术之一。该水处理可以广泛用于油田采出水的油水分离过程、中水处理和水处理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该技术生产 1 吨水处理剂成本为 2000 元,而市场售价为 6500 元,可见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应用领域:可广泛应用于油田采出水的油水分离、絮凝剂、中水处理、生物医药等领域。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年产 50吨水处理剂需投资 10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需要 80 万,流动资金需要 20万。 合作方式及条件:该技术已经通过中试,适合产业化,可以采取合作或技术转让的方式进行。
天津大学 2021-04-1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基等离激元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传统贵金属(金、银等)之外发掘出具有高性能等离激元效应的非金属新材料,是当前等离激元学基础研究及应用研发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具有丰富可调的光、电、热、磁等性质,对其采取氢化处理可有效修饰其电子结构,从而获得丰富可调的等离激元效应;此处的一个关键性挑战在于如何显著提高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内禀的低自由载流子浓度。基于该研究团队新近发展的、理论模拟计算指导下的电子-质子协同掺氢策略,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采用简便易行的金属-酸溶液原位联合处理方法实现了金属氧化物MoO3半导体材料在温和条件下的可控加氢(即实现了“本征半导体→准金属”的可控相变),从而突破性地大幅提升了该材料中的自由载流子浓度。研究表明,氢化后的MoO3材料中自由电子浓度与贵金属相当(譬如H1.68MoO3:~1021cm-3;Au/Ag:~1022cm-3),这使得该材料的等离激元共振响应从近红外区移至可见光区,且兼具强增益及可调性。结合第一性原理模拟计算和以超快光谱为主的多种物性表征,研究人员进一步揭示出该协同掺氢所导致的准金属能带结构及相应的等离激元动力学性质。作为效果验证,研究人员在一系列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实验中证实该材料表面等离激元局域强场可使吸附的罗丹明6G染料分子的SERS增强因子高达1.1×107(相较于一般半导体的104⁓5和贵金属的107⁓8),检测灵敏限低至纳摩量级(1×10-9mol L-1)。 这项工作创新性地发展出一种调控非金属半导体材料系统中自由载流子浓度的一般性策略,不仅低成本地实现了具有强且可调的等离激元效应的准金属相材料,而且显著地拓宽了半导体材料物化性质的可变范围,为新型金属氧化物功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指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基等离激元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项目成果/简介:在传统贵金属(金、银等)之外发掘出具有高性能等离激元效应的非金属新材料,是当前等离激元学基础研究及应用研发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具有丰富可调的光、电、热、磁等性质,对其采取氢化处理可有效修饰其电子结构,从而获得丰富可调的等离激元效应;此处的一个关键性挑战在于如何显著提高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内禀的低自由载流子浓度。基于该研究团队新近发展的、理论模拟计算指导下的电子-质子协同掺氢策略,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采用简便易行的金属-酸溶液原位联合处理方法实现了金属氧化物MoO3半导体材料在温和条件下的可控加氢(即实现了“本征半导体→准金属”的可控相变),从而突破性地大幅提升了该材料中的自由载流子浓度。研究表明,氢化后的MoO3材料中自由电子浓度与贵金属相当(譬如H1.68MoO3:~1021cm-3;Au/Ag:~1022cm-3),这使得该材料的等离激元共振响应从近红外区移至可见光区,且兼具强增益及可调性。结合第一性原理模拟计算和以超快光谱为主的多种物性表征,研究人员进一步揭示出该协同掺氢所导致的准金属能带结构及相应的等离激元动力学性质。作为效果验证,研究人员在一系列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实验中证实该材料表面等离激元局域强场可使吸附的罗丹明6G染料分子的SERS增强因子高达1.1×107(相较于一般半导体的104⁓5和贵金属的107⁓8),检测灵敏限低至纳摩量级(1×10-9mol L-1)。 这项工作创新性地发展出一种调控非金属半导体材料系统中自由载流子浓度的一般性策略,不仅低成本地实现了具有强且可调的等离激元效应的准金属相材料,而且显著地拓宽了半导体材料物化性质的可变范围,为新型金属氧化物功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指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2 133 134
  • ...
  • 168 16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