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程勇
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软件工程专业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导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和深度学习等方面的管理、科研与教学工作。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等多个课题,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和校科研启动项目已顺利结题,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和其他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已在《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计算机仿真》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等多项荣誉。 研究领域: 计算机视觉(目标识别,行为识别和图像去雨); 软件工程(微信小程序、手机APP); 计算机网络(物联网); 深度学习(基于AI算法的短临预报)。
程勇 2023-03-07
江勇
天使投资人;国内多所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导师;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
云上高博会 2022-03-24
逄勇
环境规划与管理、水体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及模型、污染物总量控制理论及应用、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机理及模型、环境影响评价 1982年-1985年: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助教; 1985年-1988年:南京气象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1988年-1992年: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教研室主任; 1992年-1995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1995年-2006年:河海大学任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1997年-1999年:水利部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总工程师; 1999年-2000年: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2006年-今:河海大学任教,博士生导师、环境规划与评价所所长。 李一平,唐春燕,罗缙,王华,逄勇,太湖水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逄 勇,陆桂华,吴泽毅,贾锁宝,王华,范丽丽,王冼民,李一平,水环境容量计算理论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 1、“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1-010、太湖蓝藻快速高效打捞、湖泛絮凝沉降处置技术研发与集成,2012-09-08~2013-10-08; 2、“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1-001-05、太湖流域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响应关系及水质改善效果评价,2012-01-01~2015-12-31; 3、“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1-006、流域水质水量耦合模型构建研究,2010-03-01~2011-03-31; 4、“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网区水环境风险评估、预警技术研发与综合应用示范,2010-10-24~2011-12-30;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9053、太湖底泥悬浮沉降规律及对水环境影响研究,2012-01-01~2015-12-31; 6、江苏省环保局科技项目,2014045、江苏水环境资源生态补偿制度设计及创新研究,2014-10-28~2015-11-28; 7、江苏省环保局科技项目,2012076、长江(江苏段)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源识别与预警响应系统研究,2012-08-01~2013-08-01; 1、太湖湖泛成因及防控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3年; 2、太湖富营养化控制机理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0年; 3、滨江复杂河网地区水资源保护理论及应用研究,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二等奖,2008年; 4、长江江苏段水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建设及水源地水质可达性研究,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三等奖,2007年; 5、广西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研制,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 6、湛江市水环境容量研究,湛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 7、长江区域供水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 8、珠江陆源污染入海通量及其对伶仃洋水域水环境影响的研究,广东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 9、九洲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珠江流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 10、珠江陆源污染入海通量及其对伶仃洋水域水环境影响的研究,珠江流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 11、太湖地区大气-水环境的综合数值研究,中国科学院院长奖,1996年。
逄勇 2021-06-23
万勇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表界面结构的调控以实现低摩擦和耐腐蚀性能。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清华大学、日本和加拿大等高校从事相关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青岛市应用基础研究和企业委托等10余项。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类三等奖。2007年以来已指导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0余人,其中2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015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万勇 2021-12-31
付勇
付勇,男,1977年4月,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中医师,民革江西中医药大学支部主委,江西省中医院针灸一科科主任,江西省南方灸疗研究所副所长,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 全国首批“青年岐黄学者”、江西省高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江西省百千万工程人选,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江西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长期从事腧穴敏化规律与临床研究。在临床工作中,带领团队发现了“腧穴力敏化”现象,在总结力敏腧穴分布和适宜刺激匹配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辨敏选穴、择术以治”的新观点,创立力敏针推新技术,并运用于临床,提高了临床疗效。 先后担任江西省南方灸疗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针灸学会结构针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针灸技术与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针灸学会针刀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会长,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与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重点围绕敏化腧穴理论、操作与有效病症挖掘研究、力敏腧穴特征规律研与生物学基础研究、力敏针推临床循证评价与方法学研究、力敏针推技术标准化与成果转化研究等四个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在原有力敏腧穴研究成果基础上,阐释力敏腧穴的科学内涵,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付勇 2023-03-06
王勇
王勇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博士后。2011年晋升为教授,2013年入选教育 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8-2019中美富布赖特访问学者。现任华中师 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石溪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 地访学。研究领域包括:功能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语篇分析、汉语语法等领域。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在Functions of Language、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Studies in Language, Functional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 语》、《当代语言学》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近70篇,在Prentice Hall、Routledge、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专著、编著、译著及教材多部,作品曾获第九届湖北 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王勇 2023-03-02
曾勇
曾勇,男,1963年10月生,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曾在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中国致公党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致公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多年从事经济预测与决策、金融投资与金融工程、技术创新投资与定价等领域的研究,作为主持人、主研人员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资助的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在增长趋势预测与新产品扩散模型、组合预测模型、组合证券投资决策方法、技术创新投资与定价的实物期权模型、金融市场微观结构、市场有效性与行为金融、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曾勇 2022-01-12
程洪
2010年1月起任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创建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实验室并担任实验室主任,2014年7月起任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2012年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 200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2000年7月起历任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助教、讲师,并自2005年起任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11月至2009年12月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从事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博士后研究。目前,本人是IEEE高级会员,博世中国慈善中心执行委员会委员(西部唯一的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湘潭大学客座教授。 程洪教授致力于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与多媒体技术、机器人等理论及其应用的系统创新性研究。正在主持和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 高技术计划、国际合作计划等资助的各类科研项目,取得多项创造性成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主持完成西安交通大学智能驾驶平台Springrobot 的设计和研制工作,并成功参加了2005年IEEE汽车电子与安全国际会议举行的智能车竞赛。正在编写和完成教材与学术专著3部,与郑南宁院士合著有自动化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字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独著《自主智能车辆:理论、算法与应用》(Springer出版社,2011年12月),以及《稀疏描述、建模与学习及其在可视识别中的应用:理论、算法与实现》(Springer出版社,2014年2月);并和指导的研究生在包括IEEE 会刊和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在内的国内外重要杂志和会议发表了论文7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项。此外,本人还是超过20个国际国内杂志和顶级会议的审稿人。此外,本人还组织和参与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与暑期学校。ICVES2005注册主席,第三届中-美视觉、学习与模式识别暑期学校本地执行主席(VLPR2011),IEEE计算智能杂志副主编(2008年-2010年),2014年世界多媒体大会于展示(ICME2014)财经主席,2015年中国视觉与学习青年论坛大会主席(VALSE),2015年中国信号处理峰会财金主席(ChinaSIP)。程洪博士目前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目前,程洪博士主讲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课程《机器人概论》、《数字图象处理》、《人工智能导论》,全校研究生公共课程《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程洪 2023-02-23
程方
程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产业处副处长,分管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工作。中国通信学会信息与通信测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信科学杂志社编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校知识产权理事会理事。时任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和产学研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分管国际科研与教育合作;以及“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国家实验示范中心执行主任。 三级教授,通信与信息工程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通信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以联合方负责人承担国家 863“5G 总体项目”,国家重大专项“泛在网关键技术与应用”“LTE 空口测试仪”和“5G-R16 基站研发与应用”等7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主持“5G 路测仪表”等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8 项,持省部级大成果转化项目“LTE网络测试仪表”。出版《移动通信测试技术》等专著两部,发表论文七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 “通信网络测试技术与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3G引领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产业处是专门从事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的机构,被推荐人在分管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过程中,践行“高标准促进高水平,高水平收获高质量,高质量成就高价值,高价值反哺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工作思路,推动实施学校“333”知识产权运营与服务布局:“3”个机构:建成“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知识产权研究院”三位一体的运营、服务和研究实体。“3”类机制:健全“高水平服务+高质量创造+高效率转化”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管理、保障和激励机制“3”种途径:投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南京信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气象谷)+校地校企研究院”三位一体的成果转化体系运行。 任职期间学校顺利通过江苏省高等学校知识产权贯标验收,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局首批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项目和南京市大数据与信息服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认定为首批江苏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公共网点。推进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设成果显著,与国家级高新区江北新区合作紧密,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团队被评为江苏省技术转化工作先进集体。 三年来学校申请专利 3542 件,授权专利 2322件,获得软件著作权 876 件2020年专利授权量在“青塔”排名位列全国“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4 位,专拥有量位列17 位。近三年转让发明专利 401 件,许可使用专利 60 件,转化收益3848.5 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3.6亿元。截止2021年3 月学校专利转让总数在知识产权产业媒体 IPRdaily和 incoPat 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位列全国高校17 位
程方 2023-03-07
谭志勇
谭志勇,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师,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春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学科高分子合金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石油吉化集团公司、江西大圣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顾问。主要从事乳液聚合、多相多组分聚合物、高分子合金、工程塑料共混改性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谭志勇 2021-06-23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