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结构鉴定、功能评价及活性产品的研制
一、成果简介 “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结构鉴定、功能评价及活性产品的研制”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项目)项目(编号:2008AA10Z324)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BO4A06)的资助。该研究以我国广西巴马百岁以上长寿老人肠道分离到的双歧杆菌及其胞外多糖(EPS)为材料,较系统、全面地进行了结构鉴定、功能评价及活性产品的研制。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 EAMMH、其构建、表达和纯化 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成功将 EAMM 蛋白和抗原 HspX 在基因水平进行融合构 建了新的融合蛋白 EAMMH,并将该不带标签的融合蛋白成功进行表 达和纯化。EAMMH 融合蛋白以可溶形式表达,明显改善了 EAMM 以包涵体进行表达的状况。此外,EAMMH 蛋白融合了结核分枝杆菌 主要的生长期抗原和休眠期抗原,并可诱导较强的针对各期抗原的特 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气雾攻击模型证 明,该新的融合蛋白疫苗具
兰州大学 2021-04-14
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EAMMH、其构建、表达和纯化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成功将EAMM蛋白和抗原HspX在基因水平进行融合构建了新的融合蛋白EAMMH,并将该不带标签的融合蛋白成功进行表达和纯化。EAMMH融合蛋白以可溶形式表达,明显改善了EAMM以包涵体进行表达的状况。此外,EAMMH蛋白融合了结核分枝杆菌主要的生长期抗原和休眠期抗原,并可诱导较强的针对各期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兰州大学 2021-01-12
益生优良芽孢杆菌发酵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益生芽孢杆菌因其独特的优势可用来制成新型、高效、低残留的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等科学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益生芽孢杆菌产业化关键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如:活菌数低、出芽率低、货架期短、生产工艺研究不够深入、产品稳定性差等。 项目组在完成系列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攻克了芽孢杆菌发酵集成技术,主要包括:N+诱变结合荧光探针追踪,筛选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多阶段发酵与高密度培养结合,大幅提高菌体密度、芽孢出芽率及菌体适应环境能力;构建图像采集,发明新型反应器,进一步优化菌体生长条件;将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应用于发酵,解除发酵过程中产物对菌体生长及体内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实现高浓度的发酵、提高芽孢出芽率、降低产物分离能耗、简化产物分离过程。 创新优势: 项目组采用专利技术生产研发系列益生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活菌数由2亿cfu/g提高到8亿cfu/g,符合市售要求并高于农用微生物菌剂国家标准(GB20287-2006)3倍以上;芽孢形成率达到了89.02%,比国内最高提高33.6%,发酵周期21天,比国内最短时间缩短38.2%;凝结芽孢杆菌活菌数由0.5亿cfu/g提高到12亿cfu/g;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数由10亿cfu/g提高到13亿cfu/g。筛选出海藻糖、聚乙二醇400、吐温80、谷氨酸钠及甘油5种芽孢保护剂,延长芽孢半衰期45%以上,对菌体活性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在示范区内应用,病害抑制率达89%。项目生产的蜡样芽孢杆菌粉参照标准WS-10001-(HD-0902)-2002,检验为类白色粉末,干燥失重为3.3%,小于7.0%,异常毒性符合规定,霉菌小于10个/克,低于标准规定100个/克,未检出控制菌,活菌数为731亿/克,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检测标准。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授权14项;发表论文59篇,SCI收录43篇;出版专著5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地衣芽胞杆菌及多阶段发酵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衣芽孢杆菌及多阶段发酵的方法,属于发酵工程技术领域;所述的地衣芽孢杆菌,其分类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菌种的拉丁学名是Bacillus?licheniformis,参据的微生物:NJWGYH?833051,保藏日期是2012年5月25日,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是CGMCC?No.6155。该方法主要包括:种子的活化、接种前准备及接种、多阶段溶氧控制过程、分批补料发酵阶段,以多阶段发酵生产地衣芽孢杆菌,使其菌体活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地衣芽孢杆菌菌体活力较高,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株副蕈状芽孢杆菌及其在硒氧化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副蕈状芽孢杆菌及其在硒氧化中的应用,属于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从华中农业大学硒营养试验田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副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H1,已于2023年6月27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 20231107。经实验验证发现,该菌株能够同时氧化单质硒和有机硒。本发明利用该菌株可以将有机硒和单质硒转化为利于促进植物吸收的水溶性硒,为制备安全且成本低廉的植物富硒菌剂、硒氧化剂奠定科学基础,这对硒转化模式菌株的科研工作和农业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药用级黄腐酸的研制技术及应用
年青煤 (泥炭、褐煤、风化煤) 中存在的黄腐酸是天然生物技术和地球物理化学的产物,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泥炭蛋白、萜类、甾类等化合物,结合分子印迹技术研制药用级的黄 腐酸,于抗病毒、抗肿瘤、抗白血病、抗关节炎、提高免疫T、B细胞方面已通过动物应用试 验,由ID、ED等指标显示效果显著。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一种铝酸锶纳米片复合涂料
(专利号:ZL 201510056635.8)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酸锶纳米片复合涂料,属于化工技术领域。铝酸锶纳米片复合涂料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如下:铝酸锶纳米片20-35%、纳米氧化锆5-15%、乙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10-20%、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合物乳液5-10%、丙二醇丁醚3-8%、羟基硅油乳液3-8%、水20-35%、聚乙烯醇1-3%、聚氧化乙烯0.2-1%、二甲基亚砜0.1-1%、聚二甲基硅氧烷0.05-0.2%、异丙醇0.5-3%、聚醚改性的二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溶液0.1-0.5%。本发明所提供的铝酸锶纳米片复合涂料性能稳定,具有防腐、阻燃、防霉抗菌、防污、防水及保温等多种功能,在建筑及设备用涂料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高值化手性氨基酸生物合成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手性氨基酸作为最重要的原料和中间体,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本项目目前研发的手性氨基酸包含L-2-氨基丁酸、D-苏氨酸、L-天冬酰胺、L-叔亮氨酸、L-色氨酸等。 创新点: 1)本项目采用一锅化反应,以廉价的L-苏氨酸为原料,经过工程菌催化合成2-氨基丁酸,反应时间10-12 h,原料的转化率达到99%以上,2-氨基丁酸的产量达到100 g/L以上。 2)以消旋化苏氨酸为原料,进行酶法拆分制备D-苏氨酸。底物添加量达到2.5 M,反应10 h内达到完全拆分,D-苏氨酸ee值为99%。 3)以天冬氨酸为原料,采用工程菌催化反应10-12 h,L-天冬氨酸转化率达到了94.4 %,L-天冬酰胺产量可达120 g/L,生产强度达到12.4 g/(L•h)。 4)基于构建的基因工程菌,采用偶联辅酶再生技术,转化廉价底物合成L-叔亮氨酸,反应24 h,底物转化率达95%,产量达到100 g/L以上水平。 5)其它手性氨基酸(L-色氨酸、D-氨基酸)发酵和生物合成正在陆续开展中。 6)多种高效酶制剂的工程菌株构建、发酵产酶以及多种中间体的制备。如苏氨酸脱氨酶、亮氨酸脱氢酶、甲酸脱氢酶、ω-转氨酶等,以及利用这些酶制备的多种医药中间体。
江南大学 2021-05-11
一种钛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尖晶石结构钛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针对现有材料性能的不足,本发明将Ag、Co、Al、Mg、Zn、Ti、Zr、Si、F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与纳米二氧化钛一起溶于溶剂后,并与偏钛酸、锂源以及分散剂一起球磨搅拌,同时进行紫外光照射;将磨细并混合均匀后物料烘干后于600-900℃以及一定气氛下恒温加热2-20h,冷却后得到具有晶格掺杂的尖晶石结构钛酸锂材料,所制备材料具有优异的容量、循环和倍率性能。
四川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39 4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