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管道弯头脉冲涡流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弯头脉冲涡流检测装置,主要包括脉冲涡流传感器、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转轴及扭簧、信号激励电路、信号处理电路、A/D 转换装置和计算机系统,脉冲涡流传感器包括激励单元和接收单元。计算机通过电缆连接信号激励电路,控制激励单元产生信号,在管道弯头中激励出电磁场,当激励停止时,接收单元接收激励磁场在管道弯头中扩散产生的二次磁场,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和 A/D 转换装置后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得管道弯头的缺陷信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激励与接收单元始终与管道接触面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管道弯头脉冲涡流检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弯头脉冲涡流检测装置,主要包括脉冲涡流传感器、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转轴及扭簧、信号激励电路、信号处理电路、A/D 转换装置和计算机系统,脉冲涡流传感器包括激励单元和接收单元。计算机通过电缆连接信号激励电路,控制激励单元产生信号,在管道弯头中激励出电磁场,当激励停止时,接收单元接收激励磁场在管道弯头中扩散产生的二次磁场,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和 A/D 转换装置后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得管道弯头的缺陷信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激励与接收单元始终与管道接触面相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管道泄漏检测实验系统及测试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科研实验系统,尤其是一种管道泄漏检测定位实验系统及其检测方法,用于实现不同泄漏检测方法对长距离输送气体、液体管道的泄漏检测及定位实验。本发明包括输送管道、介质(水、油、氮气)输送装置、负压波检测装置和声发射检测装置。为了模拟实际泄漏场景,该管道泄漏检测定位实验系统提供一种泄漏模拟方式,即将带有控制阀的一段直管道换在管道中的任意可替换管节处,控制阀后端上安装有涡轮流量计,这样可以模拟管道在不同位置泄漏的情况,达到对多点泄漏的模拟结果。其次,通过调节控制阀的开度可以模拟不同大小的泄漏孔,泄漏流量可以直接从控制阀后端的流量计直接读出,从而可以测量泄漏孔大小对泄漏信号的影响。本发明的管道泄漏检测定位实验系统,能够实现对部分输送管道运行参数的采集,能够实现采用多种泄漏检测方法(如负压波法、声发射泄漏检测法等)研究泄漏工况下管道运行参数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换上不同管径的管段也可以实现由于管径变化对参数影响的检测;S型管道折弯处采用U型管连接,相比于常见的直管管道系统,该系统可以研究弯管对于泄漏波传播的影响。该实验系统适用于工业或城市高、中、低压、长距离直线管道和弯管道的泄漏检测定位实验。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管道泄漏检测实验系统及测试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科研实验系统,尤其是一种管道泄漏检测定位实验系统及其检测方法,用于实现不同泄漏检测方法对长距离输送气体、液体管道的泄漏检测及定位实验。本发明包括输送管道、介质(水、油、氮气)输送装置、负压波检测装置和声发射检测装置。为了模拟实际泄漏场景,该管道泄漏检测定位实验系统提供一种泄漏模拟方式,即将带有控制阀的一段直管道换在管道中的任意可替换管节处,控制阀后端上安装有涡轮流量计,这样可以模拟管道在不同位置泄漏的情况,达到对多点泄漏的模拟结果。其次,通过调节控制阀的开度可以模拟不同大小的泄漏孔,泄漏流量可以直接从控制阀后端的流量计直接读出,从而可以测量泄漏孔大小对泄漏信号的影响。本发明的管道泄漏检测定位实验系统,能够实现对部分输送管道运行参数的采集,能够实现采用多种泄漏检测方法(如负压波法、声发射泄漏检测法等)研究泄漏工况下管道运行参数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换上不同管径的管段也可以实现由于管径变化对参数影响的检测;S型管道折弯处采用U型管连接,相比于常见的直管管道系统,该系统可以研究弯管对于泄漏波传播的影响。该实验系统适用于工业或城市高、中、低压、长距离直线管道和弯管道的泄漏检测定位实验。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频率可调的介质谐振器天线
一种频率可调的介质谐振器天线,属于频率可调天线技术领域。 包括介质谐振器(1)、金属底座(2)、矩形通孔(3)、金属波导(4)、同轴传 输线(5)、金属滑块(6)、绝缘连杆(7)和直线伸缩驱动单元(8)。本发明采 用可调缝隙结构实现的频率可调介质谐振器天线,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且辐射特性稳定。相比其它方式实现的频率可调介质谐振器天线,本 发明的天线谐振频率调谐范围宽,辐射效率高,所有调谐机构均放置 于天线辐射的阴影区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频移迭代的多普勒谱中心频率估计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频移迭代的多普勒谱中心频率估计方法。该方法以谱矩法估计频移为初值, 逐步改变积分区间进行迭代积分,每一次迭代都利用谱矩法估计频移,直到最后的频移结果收敛,并将 该结果作为多普勒谱中心频率的最佳估计值。相对于传统的谱矩法而言,频移迭代法估计中心频率的效 果更好,其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更小,且该方法的估计精度不受频移分辨率的约束,将此方法 应用于多普勒测波雷达中能够得到更准确的有效波高和平均浪周期等海浪参数。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频率可调的介质谐振器天线
一种频率可调的介质谐振器天线,属于频率可调天线技术领域。 包括介质谐振器(1)、金属底座(2)、矩形通孔(3)、金属波导(4)、同轴传 输线(5)、金属滑块(6)、绝缘连杆(7)和直线伸缩驱动单元(8)。本发明采 用可调缝隙结构实现的频率可调介质谐振器天线,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且辐射特性稳定。相比其它方式实现的频率可调介质谐振器天线,本 发明的天线谐振频率调谐范围宽,辐射效率高,所有调谐机构均放置 于天线辐射的阴影区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幅值、频率、脉宽可调的全固态脉冲电源
围绕功率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以体积小、重频高、易触发、可控性强、寿命 长、可靠性高等优点,逐渐取代气体开关而成为了脉冲功率源中的主导开关,脉 冲功率发生器全固态化也成为脉冲功率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由于高功率 快脉冲源高幅值、快速上升沿下降沿,其在工业应用、环保和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也越来越广泛。基于半导体开关的全固态脉冲电压倍增技术,及其多种拓扑的实 现方案,可以轻松实现单极性和双极性的方波高压脉冲;同时,利用半导体开关的移相控制技术和截尾技术,可实现快速下降沿和脉宽可调节的方波脉冲。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成品油管道调和建模、控制与优化技术
针对油品调合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指标辛烷值(马达法和研究法)和雷德蒸汽压等调合规律的非线性,建立了预测准确,结构简洁的智能调合模型。由于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很多,调合模型输出值与成品油属性在线分析仪的检测值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的偏差,为此开发了汽油调合模型的在线优化校正技术,使调合模型适应工业过程操作特性的变化和生产工况的迁移。在建立的调合模型基础上,开发了离线和在线优化技术。离线优化技术不需要企业进行管道改造和安装在线分析仪,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调合的成功率和降低调合成本。在线调合模式基于离线模式,可动态更新和优化调合配方,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调合成功率,降低调合成本,减少质量过剩。开发的优化技术还考虑了多种可能的现场生产模式:例如:管道调合,罐式调合,罐底油补偿模式等。已汽油调合软件ECUST_BLEND工作。成品汽油调合过程的建模、模拟与离线优化技术已经成功在金陵石化完成现场应用。其中汽油辛烷值调合效应模型,将汽油调合过程中组分油表现的非线性效应定量的描述出来,进而准确的对成品汽油的关键指标辛烷值作出预测,与传统的乙基模型对比表明所建模型精度提高了约1%。在调合模型基础上开发的离线优化技术,结合了成品油生产现场的特点,能够有效的考虑罐底油、直调组分、锰剂添加量、以及库存约束等现场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完成的汽油调合工作全部一次达到国III标准。通过与传统的手调方式进行比较,优化后配方提高了一次汽油调合的成功率,稳定了汽油生产过程,并且降低了调合成本与质量过剩:质量过剩稳定在0.?以内,且研究法辛烷值在93.5-4.1之间波动。仅以离线优化为例,通过成本核算,每年的调合成本可减少1275万元左右。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成品油管道调和建模、控制与优化技术
针对油品调合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指标辛烷值 (马达法和研究法) 和雷德蒸汽压等调合规律 的非线性,建立了预测准确、结构简洁的智能调合模型。由于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干扰 因素很多,调合模型输出值与成品油属性在线分析仪的检测值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的偏差, 为此开发了汽油调合模型的在线优化校正技术,使调合模型适应工业过程操作特性的变化和生 产工况的迁移。在建立的调合模型基础上,开发了离线和在线优化技术。离线优化技术不需要 企业进行管道改造和安装在线分析仪,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调合的成功率和降低调合成本。在 线调合模式基于离线模式,可动态更新和优化调合配方,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调合成功率,降 低调合成本,减少质量过剩。开发的优化技术还考虑了多种可能的现场生产模式。例如:管道 调合,罐式调合,罐底油补偿模式等。已汽油调合软件ECUST_BLEND工作。 成品汽油调合过程的建模、模拟与离线优化技术已经成功在金陵石化完成现场应用。其中 汽油辛烷值调合效应模型,将汽油调合过程中组分油表现的非线性效应定量的描述出来,进而 准确的对成品汽油的关键指标辛烷值作出预测,与传统的乙基模型对比表明所建模型精度提高 了约5%。在调合模型基础上开发的离线优化技术,结合了成品油生产现场的特点,能够有效 的考虑罐底油、直调组分、锰剂添加量、以及库存约束等现场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完 成的汽油调合工作全部一次达到国III标准。通过与传统的手调方式进行比较,优化后配方提 高了一次汽油调合的成功率,稳定了汽油生产过程,并且降低了调合成本与质量过剩,质量过 剩稳定在0.1以内,且研究法辛烷值在93.5-4.1之间波动。仅以离线优化为例,通过成本核算, 每年的调合成本可减少1275万元左右。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6 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